西西河

主题:来了,来了,普通人的黑暗时代降临了。 -- 沾花富翁

共:💬422 🌺1841 🌵9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吃完饭,开始骂做饭的

      有啥新政策。过去升高才30%。现在做到50%不错了。学校是个棚子,需要就随便搭啊。

      高中不是义务教育。说白了,这个时候,教学开始拼资源了。对学校来说也一样了。为什么名校与普通学校差别在哪里。学校的规模、地理、教学设施、师资能力、整体管理、资源出路等等。

      一般学校招生采用2、5、3政策。也就是2成好学生。求爹爹告奶奶要他们来读书。5成正取,作为基础学生。3成交钱的,就是学习成绩差点,由钱补上。这样学校才能正常运转。这个就是做饭的,就是这些菜,如何做好饭。

      怪谁,怪教育政策。做父母的难道平时都不关心,临时才知道这些。不合格。高分的学生,学校校长直接打电话,或直接上门的。

      交的钱就是给校长用的。你当自己家啊。

      • 家园 大实话,虽说不好听

        都上高中,或者是80%都上大学,本身就不正确,也不符合现实。很多孩子,本来就不适应,非要搞什么扩招,明明就是上面网友说的,目的是为了把年轻人弄到学校里,推迟就业。现在不过是恢复事情的真面目,仅此而已。

        • 家园 您说的有道理,不过还是不同意

          为什么呢?

          当年扩招目的肯定是不纯的,学费调整,停止分配,大规模扩招,是一套措施。大环境又正是大下岗时期,经济开始起飞,要到好几年以后了。反正我不认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而且扩招以后,说句不好听的,大学教育的质量总体也是下降的(这不是说那些Top学校,Top学校还是在进步的)。目前的实际环境,也应该整顿改变了。

          但是一刀切把50%的初中毕业生赶进职中,绝对是不妥的。

          首先,现在的职中,和以前的职中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把孩子搞进去,是害他们。

          其次,缺乏社会整体的职业技术体系建立,以及对职业技术工人的评价及尊重氛围。如果只是出去打工,初中毕业也可以啊,上不上那个职中差别不大,高中毕业更好,比上职中还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管杀不管埋。

          具体就不再赘述,其他不当之处下面也多有提及。

          所以我觉得,还是直接逐步缩招比较合适。

          至于那些确实不适合上高中的,我想家长一般心里也有数,不一定去上。如果非要上也行,交钱吧,也算为教育做贡献了。至于说,到了学校乱搞影响学风?学校加强管理,该开除就开除,我们当年打个架都是记过的,开除的也不是没有。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没什么大不了的。

          通宝推:胡辣汤,
    • 家园 谈谈我为什么很讨厌这个50%上高中

      我不确认富翁说的事实是不是真的,以及是不是有普遍性。但是,即便中国中考所有的管理者、执行者都廉洁无暇,我仍然很讨厌这个50%上高中的政策。

      1,这个事情的背景是,现在大家生活好了,而工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太差了,于是大家都希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当白领,别去做工人。当局一看,这样下去没工人了怎么办,好,我限制生高中比例,让你读不了高中,那你乖乖去做工人吧。

      2,这个事情,既违反市场经济的原则,也违反执政党自己的路线。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没人当工人你就提高工人待遇,提高到人愿意当工人嘛。例如,把中国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提高到德国那个水平。我印象中福格茨当德国队主教练的时候,薪水也就相当于两三个一般德国工人。

      3,执政党19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镇人民希望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不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吗?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不要学坏搞出吸毒堕胎什么的,这个要求很合理啊。尤其是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也要淘汰掉50%左右的孩子(可能少点),必要性何在呢?

      4,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事更荒谬。它使得现代孩子的三大考试,中考、高考和考研,难度按高、中、低分布。中考是“首战即决战”,淘汰50%左右,直接决定你未来的阶级分层,逆袭的机会极低。这是很高效率的内卷啊。反而是三十年前三大考,小升初、中考、高考,难度由低到高,逆袭机会由大到小,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通宝推:老树,乃力,方恨少,ziyun2015,kiyohide,ccceee,四十千,青菜园子,寂灭,吴用,西安笨老虎,海峰,林子东,兰迪,
      • 家园 我过去在国企做过培训工作。

        那个时间点,基本上就是转折期。

        首先,我这个年龄上初中的时候,还有初中中专。

        我两个初中同学上了。

        一个是为了进供销社,家长的选择,那时候供销社还是大单位,好单位,也一直没有垮掉。

        另外一个是家境原因,家长找了老师,劝说孩子。早点工作。

        那时候我在城市,大家绝大部分还是要上高中。比我再大几岁的人,或者就走向社会了。

        那时候也没有职业高中。城市贫民传统聚集区的高中,外号出流氓。

        但厂矿和农村子弟还是挤破头,初中毕业要上中专和技校的。

        我个人猜测,这些人的农村户口是个重要压力。

        我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后,被抽调去培训。了解了一些情况。

        那是国企,厂办学校,男老师不当领导,其实地位很低。

        我是过去给他们临时带专业课的。后来有喜欢安逸的技术员全职去当老师了。

        中专和技校的区别,是出来后身份区别,技校是工人身份。

        技校分,厂办技校和市办技校,我有个高中同学上的市办技校,分配很好。

        但我们同学都认为他有病,那个时候,他的成绩可以上大学的,当然有考不上的风险。

        厂办技校只招收本厂子弟。

        我们那时候的国企,本厂技校和退伍军人上学服役,都算工龄的。反而大中转学生在校时间,不算工龄。

        技校学生上学,就发津贴了,对小孩来说,比爸妈给零花钱还多。

        那时候企业发展快,技校不够用,就招职高学生。

        没任何优惠,但由于包工作,不限制来源,吸引大量应届生。

        那段时期,学生素质极高,进了工厂,很受欢迎;退伍兵,基层都普遍厌烦。

        其后大学扩招,初中技校彻底停办。

        升格中专,厂办中专不受欢迎,职高学生素质下降。

        工厂基层开始反对招录。不再包分配。

        然后恶性循环,直到倒闭。

        这个时候,开始大量使用劳动服务公司提供的派遣用工。

        -----------

        这个过程,我个人看法是:

        个人选择增加,优秀个体抛弃进入工厂的执念。

        企业经营变化,厂办学校剥离,中小学归教育系统。

        职业教育开始以招生营利为目的,与企业希望其转向职工再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驰。

        最终企业不愿兜底,转而以直接招取职工子弟(这个时候都有社会学历了),和校招。

        其后的事情,我不了解。

        -----------

        从国外的职业教育来看,有一点是值得学习的,即入学时,大体上能预测到,毕业后能找到份相关工作。

        当然那些表演,西班牙语之类的除外。

        我个人看法,职业教育不好办。特别是集中上课,几年几十人一起排排坐,是恐怕得改改。

        通宝推:四十千,
        • 家园 以前的技校虽然收的是成绩差一点的子弟

          但是还是比较重视纪律,专业上对技能掌握也还有所要求。有一年某万人企业技能内部比武,夺得电焊作业冠军的就是一个技校毕业不久的小姑娘,让参赛的老师傅汗颜不已。

        • 家园 非常好,宝推!

          职中生源好不好,能不能办好,学风校风能不能搞起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出路,如果有出路,这个基础有了,自然就有能搞好的可能。

          如果没有出路,那从学校到学生,包括家长,都是混的心态,怎么可能好。

          所以我还是认为,强制把50%的孩子,赶入现在的职中,是在害他们。

          正路在于改变分配模式,提升职业技工地位,保障他们的权益。但是正路太难,太麻烦。当政者还是习惯于一刀切。只是苦了一些孩子了。

      • 家园 达雅,你这种大锅饭思想要不得

        你好歹也是个邓粉,邓当年恢复高考核心就是不能什么人都进高校,别说穷苦人家孩子读书不易得给个机会之类的鬼话,凭啥大学老师就得迁就你?

        现在确实是各种不安定因素主要集中在职高了,但你把这些人放高中来,这些人就温良恭俭让了?这些人进高中,只能让尾部高中职高化,换汤不换药。再进一步和稀泥,那就是现在推行这种搞法,头部高中也招点学渣,尾部高中也多少有些做题家。然后呢?不学无术的小阿飞们把努力学习的乖乖女肚子搞大了,这笔账怎么算?再往后,不就是跟现在的美帝一样,有点钱的家长用钱投票,把孩子往私校送,公立高中彻底垃圾化。

        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啥的,差生家长的需求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优等生家长的需求不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一反一正,刚好中和了。

        也别说初中生还小什么的。一个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五六年级就能看出来,最迟到初二也就差不多了。什么是读书的料,就是到了五六年级,不用别人催,自己能津津有味读一个小时有点知识含量的书就行。这意味着孩子有基本的自主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孩子,进了初中就可以接受题海战术的训练,然后一路升级。当然也不会升得太高,一般到中帝事业的人肉干电池这步就差不多。

        初二脑子还没开窍,家长趁早想点别的办法,如果迷信小概率,可以直接刮彩票。怕孩子学坏?可以去当兵,高中管得再严还能比军队严?

        通宝推:潜望镜,审度,
        • 家园 你第一不要歪曲老邓,第二不要歪曲大锅饭

          第一,老邓力主恢复高考是为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老邓自己还主张一半高考一半工农兵学员,后来被说服了才全部考试的。

          第二,大锅饭时代,中专、中技的学生是有希望的,并不单纯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loser,学风也比今天好很多。

          这里的关键是,年轻人如果有希望,有更好的未来值得自己为之奋斗,那他就会奋斗,而不是堕落混社会。30年前,中专生是在为未来而奋斗,所以学风好;今天中专生被宣布为中考的Loser,于是就更容易堕落了。

          另外,你说当兵,解放军可不是你想当兵就让你当的。

          解决当前这个荒谬局面,方法是有的,无奈教育部的老爷们不会听,人家就是要看你们卷,奈何。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探讨一下

        1并不一定是当局非得刻意限制高中生比例,a高中阶段辛苦3年接受的知识现实中能够用到的极少,b都在望子成龙,那只要能捞到一根稻草就要让孩子上高中。无形中形成恶性循环,课堂学习差的孩子只能被迫上高中,孩子痛苦3年,高中扩大规模,学习差的上高中的机会越来越多,高中继续扩大规模,更多的孩子痛苦3年。

        2提高工资这个没意见。只是从其他角度多一句嘴,其实工资再高,也必须要有人承担成本,德国是让外国人承担成本,咱自己如果国际出口价格提不上去,只靠顶端的消费能力相比还是极少的,那也只能是工人农民承担涨工资的代价,那或者是相当于没有涨,或者是某一部分人群生活成本提高。

        3高中就算义务教育百分百升学率,又有什么意义呢?高中毕业了干什么?大学是有限的啊,你真觉得让孩子痛苦3年学一堆用不到的知识,是美好生活吗?

        4这个没话说,中考成了决战,我估计以后初中生不排名次不公布分数这个很难了,内卷提前了。看有什么解决办法吧,只能拭目以待了。

        最后再说一句,因为高中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让职高职专等的生源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孩子痛苦3年学了一堆用不到的知识,无论如何,这是必须要扭转的局面

        • 家园 三和大神大都是二本生而非职高生

          不上大学还可以当个水电工钳工什么的养活自己。一旦上了大学这些职业路线就自动除外了不去考虑了,就像一个送外卖的,好意思说自己是硕士生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