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城南庄到豫东战役,军令状从何而来? -- cba

共:💬81 🌺350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设想歼灭邱清泉,现实是号称豫东大捷的西米在豫东惨败

          设想歼灭邱清泉,现实是号称豫东大捷的西米在豫东惨败

          被邱清泉俘虏的伤员就有好几千,六纵丢了6000条枪

          打完后团以下保命思想严重,部分纵队一个连才4-6个步枪班

          星宿派总不至于当众否认粟某给中央的供词吧

          “西兵团,是有一些武器不足,但是,人家说了,可向华东局索要解决。

          也确实由饶漱石负责解决。”

          罗某和饶漱石来山东就是捡桃子的,前者警卫员带头搞肃托专门残杀老革命,后者整劳苦功高的山东干部,故意迫害中农制造矛盾,他爹和楚青娘家怎么不照猫画虎批斗一番?难怪老毛50年代中期专门说饶漱石不可救药!

          豫东大捷的缴获呢?怎么又朝山东乞讨来了?济南战役后厚着脸皮要俘虏补充兵力还要中央开口,星宿派居然恬不知耻的说西米指挥济南战役

          西米手握近20万人连一个月阻击的信心都没有

          面对济南坚城,许世友率部14万对11万,不到十天拿下

          摆脱了眼高手低的阴人指手画脚,不管是打周村淄川还是潍县还是兖州还是济南,许世友的指挥和山东兵团表现才是理想和现实的高度统一

          面对野战阵地的黄伯涛,西米什么表现?

          “第二,济南战役后,负责的是粟裕不是许世友。

          你这意思是毛主席傻?”

          淮海战役时西米还是刘邓陈小弟,淮海战役后西米三野高就,结果面对穷途末路的国军还有月浦金门惨败。难怪建国后西米躲军科院,许世友当军区司令

    • 家园 早在1946年毛主席就把重点放在歼敌上

      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

      (一九四六年七月四日)

      刘邓,陈,华中局:

      据华中电,刘汝明曹福林部队传出消息,该两军将由考城、东明开济宁;据剑英以,电,午东收到国方备忘录,限我军午陷退出东明及至考城之走廊,否则一切后果由我负责;据恩来午冬电,现在形势边打边谈,打又为主;据刘邓电,顽方准备以三十一集团进攻焦作,以四十四集团进攻冀南,据陈电,济南、潍县两顽正攻胶济路,等语。

      似此,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之顽可能同时向我进攻,果如此,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对顽军可能大举进攻情形望提高注意。

      军委

      午支

    • 家园 这些电报你应该标准时间和战术布置

      粟裕的电报:

      "据俘供及各方判断,敌已决心放弃徐州倾巢南犯。我主力在徐州东南方向集结。"

      然后粟裕发现杜聿明其实是西去了,于是粟致电宋任穷:

      “徐敌已向西撤退一天,我主力在徐东南,追击不及。盼鄂苏皖部队立即出动。”

      有很多证据表明粟裕对于杜聿明出徐州东南有着深刻的怀疑,并没有相信国防部的情报。

      粟裕预估杜聿明的撤退路线是沿津浦路西侧南下,这样既能与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做呼应之势,也能顺势向西解黄维之围。

      当粟裕准备将华野主力调往津浦路沿线,打算守株待兔,阻截杜聿明集团的时候,西柏坡却送来了一封绝密的情报,内容让粟裕大吃一惊。情报证实杜聿明兵团要从徐州突围的计划,但路线却不是津浦路,而是向东南方,走淮阴、淮安一线,直接向南京方向撤退。

      掌握了情报的粟裕,罕见的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两淮地区水网纵横,大兵团根本无法快速行军,机械化部队在河叉烂泥里更是寸步难行。粟裕说服不了自己,杜聿明不是刘峙那样的军事白痴,他身经百战,素来以谋略著称,绝不会给自己选择这样一条死路。

      粟裕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了整整一夜。淮海战役这个阶段,华野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封堵杜聿明的两条撤退路线,只能集中优势兵力部署一路。对于粟裕来说,如果判断错误放走了杜聿明,不只是贻误军机,更会影响到整个南线决战,决定淮海战役的最终胜负。

      他曾反复跟华野参谋长张震说“我认为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呀,不会的!”

      在无数次心理博弈后,粟裕最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放出两淮,将华野主力部署在津浦路西侧。

      11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向粟裕指出:

      “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往南逃跑可能。”

      第二日,粟裕把自己的判断上报中央军委。

      随后,中央军委复电:

      “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

      于是,粟裕据此进行兵力调整。

      不料正在他进行部署调兵时,中央军委又发来一电报,指出徐州杜聿明的“突围方向以两淮或连云港两处为最大”——不是粟裕认为最可能且最危险的第三个方向。

      中央军委在电报中还指令华野“必须马上有所准备”,“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

      经过再三分析、比较,粟裕还是坚持认为,徐州之敌走两淮和连云港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下定决心,把华野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把主力的重心仍然放在敌第三个突围方向。

      他这样的部署,也装了一个“保险”。

      因为,杜聿明即使向两淮或连云港方向逃窜,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逃跑的速度也不会快,这样华野主力仍然到时候可以赶得上。

      11月30日晚,杜聿明亲率主力刚撤出徐州,华野第十二纵队就攻进了徐州机场。他们只见机场空无一人,马上判断敌人已撤出了徐州,立即报告粟裕。

      粟裕当即下令各个纵队火速追击逃敌。

      于是,解放军11个纵队立即行动,多路、多层进行尾追。有的平行追击,有的迂回截击,有的跨越拦击,从四面八方兜围杜聿明30万大军。

      粟裕的追击却网开三面,只卡一面:杜聿明向西、向北、向东去都可以,就不让他向南。他把华野可以集中的兵力都用在西南方向上,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

      而杜聿明偏偏另外三个方向都不走,一头撞去粟裕的主力剑锋之上。

      • 家园 粟裕原电

        粟裕、陈士榘、张震关于邱李孙兵团决心放弃徐州倾巢南犯至中央军委等电

        (1948年12月1日)

        军委:

          三十日十七时电奉悉。

          ㈠据俘称及各方判断,敌已决心放弃徐州,企图以邱、李、孙倾巢南犯,而以刘峙、余锦源[3]率七十二军、十二军(有编兵团说)暂守徐州,作为殿后部队。南线之敌收缩我仅歼其一部。据六纵报告,三十九军一0三师三0九团及独立团,除一个营被歼外,其余已向我投降,详情续报。

        粟陈张

        东辰

        -------------------------------

        可见粟裕到杜聿明西逃次日上午的判断,仍然是杜聿明将南逃。

        而且这不是基于军委情报,而是基于“据俘称及各方判断”。粟裕据此做了部署如上。

        然后,当天下午,发现杜聿明原来是西逃,粟裕再发电:

        宋吴张毕,并报军委:

        徐州之敌已于陷[三十日]西窜,我各纵正追击中。因我主力在徐南及东南,较敌晚一天行程,追击不及,盼立即:

          ⒈豫皖苏各地方部队(开封之七十一团在内),立即在砀[山]、夏[邑]、商丘、柘城、兰封线布置,阻击迟滞敌人,以待主力到达止上。

          ⒉并控制涡河、沙河船只渡口,利用可能迟滞敌向西南逃窜之一切障碍,阻延敌人。

          ⒊应以涡河南北分区任务,除坚决阻击敌之逃窜外,并应将敌到达位置随时急电报告我们,以便主力会歼。

          ⒋大军向西追击,粮站无法供应,请通令豫皖苏各分区通用山东粮草票,必要时就地支借,以粮票作抵。

        粟陈张

        -----------------------

        这就是第一手的记录,我军主力在“徐南及东南”。

        粟裕自己有一个折中打圆场的说法:

        “实际上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说明我们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

        也就是说还是按杜聿明南逃部署的,没有部署防范杜聿明西逃(空城计)。

        你引的文章里说粟裕把部队都部署到西南是假的,什么杜聿明迎头撞上粟裕主力剑锋更是吹牛。粟裕是请宋任穷的地方军区部队去拦截的。

    • 家园 这些电报你应该标准时间和战术布置

      粟裕的电报:

      "据俘供及各方判断,敌已决心放弃徐州倾巢南犯。我主力在徐州东南方向集结。"

      然后粟裕发现杜聿明其实是西去了,于是粟致电宋任穷:

      “徐敌已向西撤退一天,我主力在徐东南,追击不及。盼鄂苏皖部队立即出动。”

      有很多证据表明粟裕对于杜聿明出徐州东南有着深刻的怀疑,并没有相信国防部的情报。

      粟裕预估杜聿明的撤退路线是沿津浦路西侧南下,这样既能与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做呼应之势,也能顺势向西解黄维之围。

      当粟裕准备将华野主力调往津浦路沿线,打算守株待兔,阻截杜聿明集团的时候,西柏坡却送来了一封绝密的情报,内容让粟裕大吃一惊。情报证实杜聿明兵团要从徐州突围的计划,但路线却不是津浦路,而是向东南方,走淮阴、淮安一线,直接向南京方向撤退。

      掌握了情报的粟裕,罕见的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两淮地区水网纵横,大兵团根本无法快速行军,机械化部队在河叉烂泥里更是寸步难行。粟裕说服不了自己,杜聿明不是刘峙那样的军事白痴,他身经百战,素来以谋略著称,绝不会给自己选择这样一条死路。

      粟裕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了整整一夜。淮海战役这个阶段,华野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封堵杜聿明的两条撤退路线,只能集中优势兵力部署一路。对于粟裕来说,如果判断错误放走了杜聿明,不只是贻误军机,更会影响到整个南线决战,决定淮海战役的最终胜负。

      他曾反复跟华野参谋长张震说“我认为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呀,不会的!”

      在无数次心理博弈后,粟裕最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放出两淮,将华野主力部署在津浦路西侧。

      11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向粟裕指出:

      “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往南逃跑可能。”

      第二日,粟裕把自己的判断上报中央军委。

      随后,中央军委复电:

      “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

      于是,粟裕据此进行兵力调整。

      不料正在他进行部署调兵时,中央军委又发来一电报,指出徐州杜聿明的“突围方向以两淮或连云港两处为最大”——不是粟裕认为最可能且最危险的第三个方向。

      中央军委在电报中还指令华野“必须马上有所准备”,“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

      经过再三分析、比较,粟裕还是坚持认为,徐州之敌走两淮和连云港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下定决心,把华野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把主力的重心仍然放在敌第三个突围方向。

      他这样的部署,也装了一个“保险”。

      因为,杜聿明即使向两淮或连云港方向逃窜,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逃跑的速度也不会快,这样华野主力仍然到时候可以赶得上。

      11月30日晚,杜聿明亲率主力刚撤出徐州,华野第十二纵队就攻进了徐州机场。他们只见机场空无一人,马上判断敌人已撤出了徐州,立即报告粟裕。

      粟裕当即下令各个纵队火速追击逃敌。

      于是,解放军11个纵队立即行动,多路、多层进行尾追。有的平行追击,有的迂回截击,有的跨越拦击,从四面八方兜围杜聿明30万大军。

      粟裕的追击却网开三面,只卡一面:杜聿明向西、向北、向东去都可以,就不让他向南。他把华野可以集中的兵力都用在西南方向上,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

      而杜聿明偏偏另外三个方向都不走,一头撞去粟裕的主力剑锋之上。

    • 家园 跃进不是毛的构想,其构想一直很清晰,在中原歼灭适量的敌人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主席认为,认定当时已经具有这个基础,但是绝大部分共产党军事将领对此毫无信心。

      由此刘邓主力在1947年7月末期离开主要战场,攻击进入大别山。

      从此由粟裕和陈唐兵团在中原进行了相关战役。

      48年年初,由于大别山根据地极为困难,军委提出了粟裕二次南下的操作,这个事情和毛主席没有一毛钱关系。

      否则就不会出现城南庄军令状,否则粟裕面对的主体是谁?难道是毛主席嘛?根本不是。

      一直以来,粟裕立军令状的主体就不在军事历史上具体说明,只是含糊的指向毛主席。

      粟裕当然不喜欢二次跃进,这是显然的,一直拖拉,同时由于到了中原,又有了打中原大战的可能性,才引起了豫东战役。

      结果是效果相当的良好,这的确是一次仓促的,准备很不充分,也没有得到充分配合的大战,效果尚且如此,之后会如何,给了大家非常充分的想象空间。

      同理,粟裕也根本不喜欢受到刘邓的指挥,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太差。

      在1947年跃进之前,刘邓兵强马壮,当然,国民党军也是气势汹汹,敌人的实力也确实是强。但是在豫东战役时期,敌人的实力也很强,粟裕是以强攻强,虽然欧寿年部实力弱,但是粟裕需要用有限的部队在三个军队之间玩操作,难度很大,用兵极险,所以结果是很令人满意了。也就是说在跃进大别山之前,在中原打一场消耗敌人的战争,难度并不比豫东战役更大。

      实际上,在淮海战役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主要是陈唐兵团的各种机动。

      由于豫东战役的教训,敌军的动作更缓慢一些,导致粟裕几乎以华野之力肚子完成淮海战役。

      中野几乎完全是打下手。

      所谓豫东战役就是华野部队在中原军区完成中野应该完成的战斗任务。

      当然,当时的中野由于在挺进大别山期间丢失了大部分重武器确实已经无法完成类似的任务了。

      粟裕临战请示刘邓,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所以邓小平只好不断的洗澡,展示胴体。

      • 家园 不要信口开河,不要做鸵鸟

        粟 裕 部 渡 江 的 路 线 和 方 法

        (一九四八年二月一日)

        粟裕,并告刘邓,饶漱石,邓子恢 :

        世午电 悉。

        (一)完全同意第一方案,叶王陶三纵即开陇海线附近再休整一个半月,三月下旬出动。三万新兵中,以两万补充叶王陶三纵。渡江路线,争取走湖口、当涂之间,或南京、江阴之间。渡江方法采宽正面分路或分梯队偷渡,望加紧布置水上及两岸工作。

        (二)三、八、十、十一等四纵集中配合刘邓、陈谢两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忽集忽分战法,机动歼敌。

        (三)豫皖苏区党委及地方部队照原布置不变动,子恢率华中分局机构丑月可至该区。十一纵仍属集唐野战军 。陈日内动身东返。

        (四)请漱石、子恢帮助粟裕解决南进有关诸问题。

        军委

        丑东亥

        ------------------

        此件出自《毛泽东军事文集》,显然你是看过的。

        文集特别注明:

        这 是 毛 泽 东 为 中 共 中 央 军 委 起 草 的 给 华 东 野 战 军 副 司 令 员 、 第 一 兵 团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粟 裕 的 电 报 。

        毛泽东军事文集有大量以军委和中央名义发出的电文,太祖的军事命令大多以军委名义发出,以毛泽东签名的则是建议性较强的电文。

        毛泽东以军委名义发出的电文,中央档案馆大多有原稿。

        你说和毛主席没有一毛钱关系?

        从头你就错了,剩下的都是废话。

        • 家园 主席关于歼灭邱清泉五军的指示电

          刘 邓 , 并 华 东 局 :

          将 战 争 引 向 长 江 以 南 , 使 江 淮 河 汉 地 区 之 敌 容 易 被 我 军

          逐 一 解 决 , 正 如 去 年 秋 季 以 后 将 战 争 引 向 江 淮 河 汉 , 使 山 东 、 苏 北 、 豫 北 、 晋 南 、 陕 北 地 区 之 敌 容 易 被 我 军 解 决 一 样 , 这 是 正 确 的 坚 定 不 移 的 方 针 。 惟 目 前 渡 江 尚 有 困 难 。 目 前 粟 裕 兵 团 〔2〕( 一 、 四 、 六 纵 ) 的 任 务 , 尚 不 是 立 即 渡 江 , 而 是 开 辟 渡 江 的 道 路 , 即 在 少 则 四 个 月 多 则 八 个 月 内 , 该 兵 团 , 加 上 其 他 三 个 纵 队 , 在 汴 徐 线 〔3〕南 北 地 区 , 以 歼 灭 五 军 等 部 五 六 个 至 十 一 二 个 正 规 旅 为 目 标 , 完 成 准 备 渡 江 之 任 务 。

          此电为命令,即以军委署名。

          该电指出,渡江是坚定不移的方针,暂不渡江是为渡江开辟道路,粟裕兵团的作战任务是“以 歼 灭 五 军 等 部 五 六 个 至 十 一 二 个 正 规 旅 为 目 标 , 完 成 准 备 渡 江 之 任 务 。”

        • 家园 主席署名的建议电文

          此电是要求邓积极作战配合粟裕渡江前休整的:

          打 几 个 胜 仗 以 配 合 粟 裕 部 休 整

          ( 一 九 四 八 年 二 月 十 七 日 )

          小 平 , 先 念 〔1〕:

          粟 裕 〔2〕所 部 为 敌 五 军 等 部 扰 乱 , 不 利 休 整 , 需 要 榘 唐 、 陈 谢 〔3〕 及 你 们 淮 北 部 队 集 中 兵 力 打 几 个 胜 仗 调 动 五 军 等 部 , 方 能 安 心 休 整 。 该 部 休 整 需 一 个 多 月 , 大 约 要 卯 月 中 旬 或 下 旬 方 能 出 动 。 在 此 期 间 , 榘 唐 、 陈 谢 及 你 们 淮 北 部 队 正 好 集 中 打 几 仗 , 然 后 当 粟 部 出 动 时 , 则 以 全 力 配 合 粟 之 行 动 。 同 时 你 们 主 力 四 个 纵 队 ( 十 个 机 动 旅 ) 不 宜 全 部 集 中 , 只 宜 集 中 两 个 纵 队 ( 五 个 机 动 旅 ) 和 榘 唐 、 陈 谢 一 起 行 动 。 兵 力 已 很 大 , 应 留 五 个 机 动 旅 于 大 别 山 待 机 歼 敌 。 因 此 , 我 的 意 见 , 大 别 山 全 区 交 先 念 指 挥 , 小 平 率 领 应 当 集 中 的 部 队 , 现 在 就 渡 淮 北 上 , 和 伯 承 〔4〕会 合 , 统 一 指 挥 三 军 合 组 的 野 战 军 ( 共 有 二 十 二 个 机 动 旅 ) 。 大 别 桐 柏 江 汉 三 区 均 为 辅 助 战 场 , 北 面 为 主 要 战 场 。 你 们 意 见 如 何 , 盼 复 。

          毛 泽 东

          因为是和邓商量,征求意见,故署名毛泽东。

          • 家园 核心是歼敌还是跃进?

            这时候,1948年了,还和跃进毛关系啊?

            • 家园 你不是理解能力低,就是胡搅蛮缠

              毛二月初指示电,规定了粟裕部渡江南下的路线和时间。

              随后致邓,李电,商量中野作战掩护粟裕休整的任务。

              四月粟裕斗胆直陈之后,毛决定推迟渡江几个月,要求粟裕在江北歼灭邱清泉五军后再渡江。这就是主贴所讨论内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