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城南庄到豫东战役,军令状从何而来? -- cba

共:💬81 🌺350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城南庄到豫东战役,军令状从何而来?

    47年夏,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入中原,打破了国方的重点进攻。

    此后中原战局进入拉锯状态,国军无法围歼刘邓部队,陈粟对胡琏,李弥等的多次攻歼也失败了。

    善于总结经验的粟裕对战局做了一些分析。粟裕认为对于国军精锐部队,我军需集结六倍兵力才可以比较有把握地予以歼灭。对胡琏,李弥分别集结了四到五个纵队,受挫的原因是兵力不足。

    如果接受这个结论,那么短期内,中原战局就难有显著变化。而且国军接受了孟良崮等战的教训,开始把两个整编师结合成一个兵团,这就更增加了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的困难。

    基于此,48年初太祖提出了粟兵团南下的设想,即粟兵团渡江南下,攻敌所必救,牵动国军精锐部队南下,减轻中原区负担,随后陈毅部南下支援粟裕。让刘邓,陈谢各部解决中原。

    这就是根据刘邓挺进中原的经验,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的战略。

    粟裕从开始就不太喜欢这个战略,但他也别无他法,只好表示粟兵团连续作战需要休整才可以执行上述任务。太祖即要求中原和华东各部积极作战,掩护粟兵团修整。

    粟兵团休整之期将届,粟裕先后向陈毅,刘邓提出,在得到刘陈邓认可后,向毛推出了他的“斗胆直陈”。

    粟裕的想法简单点说就是中原国军主力有四个,就是中央军的五军和十八军,还有桂系的钢七军和48军。粟兵团南下,参考刘邓挺进大别山的前车之鉴,兵力装备大减,战斗力缩水,未必足以吸引国军中原主力都走。

    如果五军和18军不走,刘邓陈谢恐怕也不能变中原为华北。既然中央准备让粟兵团南下付出重大代价,不如在中原死战求歼国军主力部队。

    在城南庄,太祖部分接受了粟裕的意见,就是南下任务推迟,先在江北歼灭邱清泉五军,然后再执行南渡计划,这所谓就是粟裕立下的“军令状”。

    中原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付国军的四大主力,无论是毛的想法还是粟的想法都是由此而来的。

    同时毛统一了中原区领导,由邓领导中原局,刘陈领导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粟裕加入中原局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但给粟留了一定的独立性,华野西兵团未并入中野。这也是粟裕时常需要表示请刘陈邓指挥的原因。

    粟裕回到华野就积极协调各部运动作战,调动敌军,争取创造战机歼灭邱清泉部。但是邱清泉并不上套,于是粟裕提出陈唐佯攻商丘或开封,吸引邱清泉出动的方案。对此陈唐复电,主张包围开封,求歼援敌,揭开了豫东战役的序幕。

    实际上豫东战役是包括两个战役,一个是陈唐的开封战役,此役歼敌近四万人。另一个是粟裕直接指挥的睢杞战役,也就是国民党说的黄泛区大会战。

    陈唐攻克开封后,老蒋严令各部救援,区寿年北进进入豫东,粟裕决意歼灭区部两个师,这就是睢杞战役的第一阶段,粟兵团歼灭了区寿年一个师。黄百韬的整25师进入战场,粟裕掉头围攻帝丘店地区的黄百韬,这是一场血战,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代价,我军未能得手。

    此时邱清泉五军侧翼迂回威胁到粟裕的退路,而刘邓也通报虽经反复迟滞作战,胡琏已经推进到大约一天路程之外。粟裕当即收手,虽然遭到邱清泉邀击付出损失,主力破围而去。睢杞战役一般的说法是歼敌五万,大约区寿年两三万人,其他是不成建制的。

    战后,国民党方面宣称取得了黄泛区会战大捷,我军也宣布包括开封,睢杞两战役,歼敌9万人,取得豫东战役大捷。

    通宝推:普鲁托,铁手,
    • 家园 毛的战略理想,豫东战役时间应该提前一年,刘邓发起

      就是七月分兵时,毛将华野拆解成三部分。

      1、陈唐兵团,大约12万人,西进和刘邓的中野会合,组成30大军,决战中原

      2、叶陶兵团南下苏中,执行的是后来刘邓下大别山类似的任务,不过目标不是大别山,而是叶陶自己的老根据地:苏中、苏南,威逼南京,这比刘邓进大别山威逼武汉,结果将桂系白崇喜激活,军事上划算的多。

      3、粟裕干什么?粟裕本来任务,是后来徐世友的活,将山东重兵集团扯向胶东。和彭德怀一东一西,拉来敌重点进攻的整个战线。

      可惜,没有金刚钻,是不敢揽瓷器活的。粟裕敢打74师,是因为他有5天内消灭知整编师的能力。刘邓不行,在鲁西南,歼灭一个嫡系师,就用了20天。所以刘邓不敢应战。

      同时,叶陶兵团,是华野三大领导,陈毅、粟裕、谭振林的打歼灭战的依靠,不愿意放他们去南方打游击。

      结果,就成了刘邓兵强马壮,却自愿进大别山打游击。

      而粟裕,重新整合在七月分兵中打殘的叶陶兵团,结合陈唐兵团,成为中原大战的主力。

      • 家园 这个有点天马行空

        1947年六月,是国军山东重点进攻的高潮,各部齐头并进攻入鲁中和沂蒙山区,华野控制区域被压缩,供应出现困难,分兵固然是配合刘邓南下,也是不得不然。

        刘邓部渡河南下和随后的前出大别山地区,调动东西两线敌军减轻山东和西北压力,是主要的使命之一。当时国军仍有明显的优势,当时还可以调动几十个旅围堵刘邓,和一年后的局面完全不同,这个时候谈论中原决战打豫中战役是脱离实际的。

        粟裕作为华野西兵团的主要指挥员,显然他的任务也不是把山东集团扯向胶东。

        老毛的理想还可能是明天就打冲锋,把国民党四百万军队全都消灭掉。😄

        • 家园 你还知道是重点进攻,国军在重点之外哪来的优势

          全面进攻,国军面对刘邓这一方面,也是防守一方。

          刘伯承总结的形象,国军的军事布置,就是个哑铃,2头重,中间轻,刘邓面对就是薄弱的中间。

          刘邓过黄河,就是个优势局面。他们在鲁西南,管不到延安,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吸引国军重点进攻山东的兵团,让他们由向东压缩华野,转向西进回援,在调动敌人过程寻找战机。

          而刘邓面对都是些留守驻守的偏师,正是刘邓寻机歼灭敌人的好机会,但刘邓用了20天时间,才歼灭2万人,结果围攻山东的国军主力,根本不为所动。刘邓的小打不闹,不适合自己的军队实力,也根本起不到解围山东重点进攻的目的。

          还有,这时还没有成立西军团,粟裕还是东部内线,随时可能转入胶东。

          西军团的成立,是刘邓不擅长在中原打歼灭战,却自愿挺进大别山打游击的后续措施。刘邓撤出鲁西南,让给华野后,粟裕才带领6纵,从内线辗转向西,进入鲁西南,将七月分兵分离出的旧部,叶陶兵团,再加上进入河南的陈唐兵团,组合而成的。

          如果刘邓能在鲁西南打大的歼灭战,中野就不可能脱离鲁西南太远,粟裕也就根本没有可能到鲁西南来,组织华野西兵团。西兵团不可能成立,西兵团大部分会融入到中野中去。

          • 家园 鲁西南战役一个月打掉9个旅已经相当不错了

            主席的设想是一年打掉国军100个旅,五年500个。

            内战爆发后的第一年全军一共干掉97个旅,平均一个月8个旅,而且速度相当均匀,第7个月时正好干掉56个。

            主席确定的第二年的战略目标是仍是一年100个左右,但要打到外线去。实际上第二年歼敌94个旅,差一点没达到每月8个。

            内战第三年主席提出的新一年目标仍然是打掉115个旅而已,虽然随后的三大战役快速超额的完成了任务。

            以这个标准来看,负责执行外线出击的刘邓以一军之力在鲁西南战役一个月干掉9个旅已经算是超水平发挥,主席怎么会对刘邓有更多的期待呢?

            通宝推:玉米菜,唐家山,
            • 家园 鲁西南是打的不错,必须肯定

              问题是之前一段呢?酱油也打的不错。

              打鲁西南时,陕北和山东形势很差了,如果刘邓前面能出来,3月到5月打几个好杖,还不一定啥时候去大别山呢。

              • 家园 刘邓3月到5月干啥了,打豫北战役啊

                豫北战役为啥一定要打,主力南下之前先把家弄安全了,把老家附近的国军据点都打下来。但为啥这一仗那么拖沓?还是老问题攻坚太难啊。47年上半年的共军攻坚能力还不行,打个正规军防守的县城都不容易,全靠跟国军野战捞分,所谓围点打援,打援容易,围点也不难,但豫北战役的目标是围点还得真打下来,那就困难了。别的战略区也差不多,林彪休整半年打一仗,结果在四平被锤一顿,粟裕也有兵败南麻。。。

                内线攻坚都这么难了,南渡黄河以后外线攻坚还能指望啥呢?鲁西南那地方就是黄河陇海线津浦线围成的三角形,刘邓在鲁西南打得好是因为国军主动出击,但国军吃亏后坚守要点不出,连一个临时野战工事羊山集都那么费劲,凭借刘邓的攻坚能力没啥大仗可打,一个劲攻坚反而会吃大亏。可是要是不攻坚,在鲁西南呆着又有啥意义?就算能早出击几个月还是一样的结果。。。

                总而言之,不要拿48年的共军水平要求47年的刘邓,48年的共军可以一战攻克开封,再一战攻克兖州,就说47年的刘邓怎么做不到呢?现实就是以刘邓47年的攻坚水平,打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既然共军擅长运动战,就扬长避短运动起来,牺牲掉刘邓当时相当鸡肋的攻坚能力,换取在全国范围内调动敌军,于是有了神来之笔跃进大别山。。。

                • 家园 打成这样到底水平如何,有没有尽力,俺也评价不了

                  但是对比一下华野,面对重兵压迫,各路主力,从莱芜到泰安再到孟良崮,高下可见。

                  • 家园 说了一百遍,一个是防守,一个是进攻

                    共军擅长运动战,敌人既然是进攻方就要行军,共军就可以抓敌人的弱点打野战。

                    而进攻时就一个招,围点打援,可是以47年共军的水平点很难打下来,援要是打不好就完蛋,要是援军根本不来也没啥招。当时哪个战略区都差不多,刘邓的安阳,陈赓的运城,林彪的四平,华野七月分兵跑去打济宁,结果怎样?

                    • 家园 泰安是防守还是进攻?

                      敌人的拳头在往山东打,不想办法配合侧击,就在豫北打转转,还打的很一般。战略上的选择本身就值得商榷,具体作战上水平也一般。有什么好骄傲的。这三个月如果能大军触动,和华野配合一下, 局面就说不清会变成什么样了。

                      七月分兵是另外一回事,本身就很仓促,背离了集中兵力择机歼敌的原则。太痛心。

                      • 家园 泰安是典型的防守,乘敌人立足未稳

                        国军进攻泰安,共军主动撤退,随后就杀了个回马枪,国军没时间建工事,很快就被共军收复。

                        泰安再次被国军占领后,这次华野也没啥好招了,直到48年攻坚能力提高,才再次收复泰安。。。

                        • 家园 整编72师3月底占据泰安,4月22日我军开始进攻

                          二十多天的时间,国军没时间建工事?再说原来的工事也没怎么破坏啊?

                          真正能拿下泰安,也是多亏了特纵。

                          攻坚能力比不过华野,那就是比不过。没啥脸红的。

                          泰安的工事是日本人修筑的,城墙和城门突出部都有地堡群,外围蒿里山、娘娘庙设有独立据点,修筑了地堡、鹿砦、壕沟,火力可以交叉支援。地堡修筑得相当隐蔽,低平荫伏,状如坟丘,不仅炮火无法摧毁,在夜间近距离都很难发现。

                          • 家园 工事未完成是战役总指挥宋时轮说的

                            有的同志流露出:我们一个纵队,攻歼与我兵力相等且据险固守的敌人,能不能做到“旗开得胜”?表现了信心不足。宋时轮司令员听完大家的发言,在总结时,首先分析了敌人初进山东战场,进占泰安人地两生,兵力部署分散,阵地工事还未完成等等困难

                            再说中野攻坚能力差的确也没啥可脸红的,主要的问题是运输大队长偏心,拨给陈粟的第一快纵极强,拨给刘邓的第二快纵极弱。。。

                            • 家园 宋时轮打气的话当不得真

                              要不是特纵,让他宋时轮给我打下来看看。他自己打两天有什么成果?后面特纵3纵上来才搞定。

                              总之,俺就是觉得刘邓47年上半年没出太大力,看着不爽。

                              • 家园 说了半天还是靠特纵,问题是刘邓又没特纵

                                这就是怪运输大队长不给力呗,运输大队长一下子就送给华野48门105榴,而中野跃进大别山之前一共只有8门105榴,两门留在根据地,剩下的6门炮去大别山都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