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How dare you -- 审度

共:💬169 🌺739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做题家”这词重点不在学习方法上

      而是其中含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视。

      但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不是学生能够选择的,而是社会和学校环境决定的。

      实质就是,今天有一部分人,他们可以居高临下地批评、睥睨另外大部分人的学习方法。

      所以,这无非就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子弟的诸多嘲笑之一。

      那些拼命想办法提高子女学习成绩的“虎妈虎爸”,难道是因为子女今后继承自己的公司或者二环内五套房子时,需要一个漂亮的文凭吗?显然不是。有个漂亮文凭,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对这一点,无产阶级的父母们都是亲身体验过的。

      • 家园 做题家理论还有一个神奇的推论

        ”做题家,没有创造力,只会解有标准答案的题目,遇上开放问题就束手无策。“

        呵呵,有”创造力“的,连有标准答案的题目都不会解,然后没答案的突然就会了,还解对了,这不科学啊。

        • 家园 也不能这么说,在小学开始阶段确实需要思想肆意妄为

          幼儿园确实需要放羊。

          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再开始规范做题家思路,这样大概能导致既懂标准,又又创新力。

          可以肯定,今天国内的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创新人才,很容易一模一样,而不是建立基础。

          填鸭教育很厉害的。

        • 家园 这是高考的缺陷

          高考为了顾及公平,采取了标准化模式,计算机阅卷,这很好地限制了评卷老师的操作空间。

          追求标准化模式、标准化答案导致了题目的封闭性。这让学生失去了创造性而去追求那个标准答案。

          有些天生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反而会被磨去棱角。只有到了大学阶段甚或研究生阶段,再没必要搞标准答案了,才可能去考虑创造性的一些东西。

    • 家园 与审兄商榷:努力学习,与“整天做题”,不是划等号的

      和审兄大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员,即教员说的话,基本都是我们的指导书。

      首先,在教员那里,有没有说不“努力学习”?没有吧。但是教员反对不反对“整天做题”?反对吧,也反对教师突然袭击式、专门偏题、刁钻式的考试。这个审兄没有异见 吧?

      “河里,大部分,80年后初中毕业的”,这一段事实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先摘这两个吧:第一,咱们80年代的做题、反复练习,和现在的“做题、考试”是一回事吗?第二,咱们这一代的路,是否还适合咱们下一代走?

      “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都没有问题,但是努力学习=“整体做题”吗?努力工作=必须像咱们那会儿那样在深圳、海外各种企业从低级工作“打工”做起吗?未必吧。

      如果“整体做题”完全与“努力学习”划等号,那么现在的教育就没有必要改了。

      如果士大夫控制下的科举,与现在的高考,都有那么一点儿毫微的“提供穷人改变自己人生“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对于科举我们也应该”肯定“起来?审兄对教员应该是信服的,教员批判《武训传》,难道不是在揭露封建士大夫举着”提供贫寒士子读书改变人生“其实是个骗局吗?是阻止人民起来改变自己命运的骗局吗?今天教育部的老爷们也强调”高考公平“,是不是也是社会意义上的骗局呢?

      所以,改讨论的,是在新的世界、国内环境(形势)下,如何”努力学习“,而不是”做题?还是不做题?”

      • 家园 学习知识是理论基础,做题是实践

        在课上学习的知识点,大体上是偏基础的。教给你是教给你了,但你无法有效的掌握,因为它是偏抽象的。做题是个理解基础知识,实践基础知识的过程,有了这个反馈过程会在脑内形成一个基础与应用的对应范式,这样才加深了理解。

        我认为,做题是个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加深理解的过程。

        题,不做不行。

      • 家园 批《武训传》主要目的不是你说的那个骗局

        而是说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武训(要饭的),不去反思甚至改变造成这种情况的社会制度,反而拼了命的去维护甚至加强这种制度,所以他的行为显然是不适合宣传的,至少在贫苦人民刚刚翻身解放打破这种制度的建国初期是不适合的。

        • 家园 假兄说说,教员着眼的,不是士大夫绝对掌控

          教育、文化、科举选拔等“社会制度”,难道教员和现在的公知、费正清门徒一起嘚啵“中国皇帝绝对专制”吗?

          赵丹等一帮49年前的“进步文化人士”,在50年拍《武训传》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解放了,大概/可以/应该歌颂一下历史上为穷人受教育、而去沿街乞讨的武训。看看杨绛写的《洗澡》,那些“大知识分子”的各种努力与晕头转向,赵丹他们找不准方向也不奇怪。即便是武训,他主管上难道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而不是想帮助穷孩子通过读书教育来改变命运?

          所以,武训传是批了,但是从文化部、电影局到赵丹这批人,都没有穷追个人责任。无他,认识问题,非主观故意。

          但是,士大夫控制下的教育,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难道不是一个骗局吗?虽然没有与审兄细究“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云云”,这里也不妨说两句:仔细统计一下,自北宋科举成熟、被士大夫完全从教材到考试控制起来后,门阀子弟及第的是否占绝对数量?!所谓寒门子弟,经得起推敲真是寒门的,有宋以来,有几个?——这不是骗局,又是什么?

          维护现在高考制度的,不也是拿”唯一公平“”上升通道“来说事吗?

          • 家园 太祖思路很明确啊

            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六亿神州尽尧舜“。套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人获得解放,得到真正的自由,不受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束缚。

            关于科举,他明显是反对啊。对于”唯一公平“”上升通道“,越来越像科举的高考,肯定也是反对的。否则也不会废除高考,搞工农兵学员了。

        • 家园 同时,支持武训乞讨支持教育,是不是减少了教育部门的责任感

          是不是减少了知识分子的紧迫感?是不是减少了当时国内老师的教育紧迫性的压力。

          肯定是不该太着急了,容易出错,但是这种紧迫感也不该应对嘛?

          实际上那时候确实需要加速啊,而在这个方面不能四平八稳啊。

          数据确实不支持武训行为。

          农村教育数据演变

          只能有依靠新中国快速制度性转变,把教育改为人民教育,提高紧迫性。有了这个,之后才有626?或者是互相促进。然后才有教育大规模下乡。实际上文革一些学生闹革命,大概率也和不想下乡有关吧。

          文革前的教育资源是严重倾斜城市的。尽管如此,还有了贵族教育啊。

        • 家园 ??不是建国初批《武训》啊

          是文革前啊,所以那时批判这种推崇或者不思改变制度的影片很对啊。

          毛在建国初由于和平起义投机太多,容留了大量的民国沉渣,那些改开后自卖自夸的大部分就是这类人啊。

          所以很多旧有的体系制度都有一定的保存,由于要维持稳定,维持人员减少,因为共产党干部太少了。

          所以旧有的很多文化需要改变和更新,这就产生了文革的冲突。

          所以这个批《武训》实在很有意义。

          新中国,需要靠乞讨办教育?或者支持这种做法嘛?

          前几年有个山村教师卖淫维持学生大学,应该不应该赞美?

          • 家园 这部电影是在50年上映的

            太祖写的文章是51年。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就是把反动宣传认为正当的宣传。

            另外你说的山村教师卖淫维持学生上学的事儿,是编造的。

      • 家园 补充一下:

        也反对教师突然袭击式、专门偏题、刁钻式的考试。这个审兄没有异见 吧?
        学习,以掌握知识为目的。适度的娴熟的掌握知识。所以,适度的反复练习,是必须的。考试,是一个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显然是有偏重的。偏题式,刁钻式考试,往往能检验没掌握什么,不能检验掌握了什么。所以,有河友,好象就是你?提出设立专门考试院,教考分离,我是反对的,就是因为,独立的考试院必然会走上偏题式,刁钻式的考试。

        那么现在的教育就没有必要改了。
        教育改革,理应是向提供更优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方向改。教育本该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而现在,恰恰是劣化教学环境,削弱学习效率,挖社会的根。没有一个事情,是何时何地都适用的,改变改革甚至革命,道理上不错,实践上可能会走错方向。

        改讨论的,是在新的世界、国内环境(形势)下,如何”努力学习“,而不是”做题?还是不做题?”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把中国的教育,称为“做题”,这个是不客观的。我现在对教育系统有很大意见,但也不认为目前教育只教“做题”。第二个,适度做题,是必须的。跳出教育,我们现在说,基础工业研究,比如材料,就是堆钱堆人堆时间,说白了,就是做题。所有的科研开发,就是做题。我们经常见到的搞测绘的,就是做题。吹大点,所有人类的知识经验,都是做题做出来的。

        最后,谢谢你。

        • 家园 审兄,教员是同意?还是反对

          “教师突然袭击式、专门偏题、刁钻式的考试”?

          关于考试、教育分开,我是根据自己对教员的思想的理解:分开不是为了搞什么“二权分立”,而是要让社会用人部门,对于教育成果的接受,拥有话语权。类似让陈永贵、吴桂贤等当副总理吧。——现在问题,就是社会的用人部门,对于教育没有话语权。至于”教师突然袭击式、专门偏题、刁钻式的考试“,正是现在教育部门自己的问题。至于对社会用人部门会”教师突然袭击式、专门偏题、刁钻式的考试。”,这个推测并无什么根据。

          要说八十年代与现在有什么不同,我看就是教员的影响还在,起码我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没有任何老师收到过我的“培训费”。不仅如此,从小学学农学工、初中、高中校办工厂干活,打枪拉练,到大学各种金属加工制图、无线电组装、车钳铣刨銲铸造等等。审兄如果客观,可以说说后来的国内教育,可有(重)这些内容?如果不是“只教做题”,现在的教育还教了什么?——给老师送礼?所有培训都是要付费的?看得起体力劳动?

          关于科举的“进步意义”,也涉及到另一个最近热门的话题:即所谓文科、理科。和做题?还是不做?一样,这也是个伪问题。因为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识别、避免两类有害物对文科的影响(对理科也有影响),这个就是来自西方的价值观/理论体系,以及来自中国大一统时代士大夫的价值观/理论体系。不理清这两种有害物质,文科相比理科,肯定就是负作用。审兄可同意?

          所以,针对现在的教育问题,审兄提“科举历史上有进步意义”,即便不去辨别此论是否成立,不合适吧。教员的指导,我觉得正是要彻底批判清理士大夫文化,这才是他批判武训、直至搞文革的出发点。所谓高考提供了“公平”“上升渠道”这种说法,和提倡武训传,没有本质区别。

          最后同样向审兄致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