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一点不负责任的大瓜:好戏要来了! -- 绝对不是白领

共:💬121 🌺676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自从号召全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后

            我们的决策不是都在一哄而上,哪有什么计划及试点工作啊。全民经商,国有改私有,全面西化。。。哦,有一件事情倒是一直在试点,那就是征收不动产税及房屋空置税,这个似乎没有尽头的在计划及试点。

          • 家园 忙总已经说了

            中国马上就要进入引进优质外来劳动力的时期

            • 家园 呵呵,所谓“优质”劳动力基本上不会选择中国的

              毕竟美国欧洲日本的人均资源更多,为什么还要来中国。

              未来引进的劳动力大概率还是黑绿,你让它们加班还不发工资,看它们不把老板的脑浆给打出来。

          • 家园 不需担心人口涨,生育率2.2人口才会稳定,放开也达不到了

            计生委长期有效的一招,就是不讲数学武德,一张口就16亿了,20亿了,二胎要年生4千万了。 唬得懒得算术的,纷纷担心人口还要涨怎么得了。

            东亚国家,包括欧美,无论怎么鼓励,生育率连1.6都难保证。所以不需担心人口涨,还是担心人口自由落体吧。

            • 家园 有异议

              首先,“东亚国家,包括欧美,无论怎么鼓励,生育率连1.6都难保证。所以不需担心人口涨,还是担心人口自由落体吧。”,这段话跟你所批评的宋健有雷同之嫌。1840以来,境外的样板照猫画虎,吃亏不少。终需按主席说的,要和中国实践结合才行。

              中国人口多少合适?肯定不是越多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少越好。那么,多少是个合理区间?以什么为依据?我想应该是综合经济军事生产水平来考虑,依照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测。

              特意拎出一个问题:考虑生产水平,包不包含了生产水平状态下,群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考虑与不考虑,天差地别。我觉得,鼓吹尽快奖励生育的,完全不考虑生活质量问题,完全不考虑生产水平问题。

              有部神剧,剧中作抗日动员时说:弟兄们,八年抗战,开始了。我们批评之前的政策时,是否也是这样的开了天眼?事物发展有必然性有偶然性,那么,之前某个时间的人,怎么能确认,2021年3月18日,有个叫杨洁篪的,跟美国人说,你们没有资格。

              中国是否已经人力资源不足?可以肯定的说,现在还严重人力资源浪费。什么时候会不足?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批评几个常见说法:

              中国目前人力资源不足,依据是工资上升,招工难。收入上升生活上升不就是我们努力的目的么?不是变富裕的表现么?这跟人力资源足不足有必然关系?招工难,别看新闻说多少多少,拿得到么?怎么样什么人多少人能拿到那个天价工资?我这是经济发达地区,一般职工平均也就三千多,大量两千多,两千左右的收入,低于2000的也不是个例。有个河友说现在随便都有四千多,天真。35岁现象,40岁现象,大量4,50岁的人失业半失业。屁的人力资源不足。

              人口多可以向外移民,比如说向xx移个1亿,向xx移个1000万。说这些的,除了鄙视,不知该怎么样。他们要是说我们武力占了xx,我还佩服他们是条汉子。

              人口数量是竟争的根本。这个特定条件才成立。人多就赢,人越多越赢,那么现在印度是全球第二。

              • 家园 不说移民美国啊,就说占领缅北,改变缅北的人口结构都不敢!

                这些年,移民出国的人非常多啊,这其实也是代表着国人,一个群体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啊!

                那么多中产阶级那样的心态,国内还捧着他们,合适嘛?

                直到现在,中产移民出国还是牛的啊,这种心态合适嘛?

                那些高官,大富,离开中国,好,为了防止清算,这个解释合理,但是中产阶级呢?

                我觉得有点像上海的祥林嫂们,为了出国,黑人也嫁,盲目了。

                所谓出国移民占领美国,就不要想啦。一时半会儿轮不到华人说话。

                我估计海外主要还是反华的华人占据优势、上风啊。

                你指望贪官和潘石屹在中美之间选边支持中国,似乎也不太现实。

                还是做好自己,大家克服困难,改变风气。

                昨天看见一帮老太太、中年妇女或者少部分男人跳佛舞,就是一个阿米豆腐来回说,就是一套舞操。

                这事和当年的忠字舞区别有多大,甚至可以说,哪个好,更有利于人民和中国?

                我说这个的原因是,当年不该那么疯狂的打击轮子,这导致一批轮子完全的站到了我们的反面。

                其实不就是毛思想被打压后,只好选择轮子等类似组织寻找精神寄托的结果嘛。现在看来,贻害万年,这些信轮子的人的执着性非常强,顽强,所以带来的伤害、烦恼也很大。

                如何引导他们,这是一个现实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做好自己吧。只有等待。

                • 家园 我这段时间异议上瘾了。得治。

                  做好自己吧。只有等待。

                  还是异议。或者说想明确。

                  我始终还是接受人民史观,反对精英史观。世界靠大多数普通人在推动,每个人的每一分力量,最微不足道,也是有作用的。

                  所谓等,不知是独善其身,自嗟自叹,还是努力工作,积极影响身边人。我倾向于后者,不求天赐,但凭人取。

                  西藏农奴拜了千多年佛,屁用没有。子弟兵一到,马上翻身。

                  • 家园 我肯定不敢上,但是我绝对支持我个人认为正义的一方

                    唯物主义我也信,但是历史确实会产生毛主席这类的强人,这是历史的结果。

                    不会有毛泽东,也会有毛泽西,无论是谁,我们就敬服这样的伟人。他们引导后的人民的力量,汹涌澎湃。

                    在关键点引领群众的人会出现。

          • 家园 第一,那是邓的风格,非常明显,像不像五风?

            第二,养老的确和孩子多少有关,那种幸福感非你所能体会啊。

            一个孩子看住院的老人,和几个孩子完全不同。

            孩子要不要上班。

        • 家园 还是要全面,联系和发展的思考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我在和同事/朋友讨论业务等各种问题的时候,一直在提倡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思考。

          全面是从某一具体时间点的静态出发,一般是当下,看整体和局部,避免管中窥豹和盲人摸象。这样可以快速的确定优先级

          联系是分析不同因素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主要是为了找到能够有效的发力点

          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最有挑战的,有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纬度,需要分析各种驱动因素和黑天鹅事件的变化。对未来的判断是建立在明显的趋势下,需要设想这些趋势会产生的影响。而很多时候,趋势是不明朗的,很多变量的变化是难以判断的,这就要进行假设,然后做压力测试。

          这里面的核心因素是建立分析框架,同时不断根据新的信息,进行调整,而不是教条主义和守成不变。

        • 家园 宋健一个搞控制理论的

          他不知道什么叫反馈吗

          哪怕当作一个工程问题也不能这么搞

          真的是小菊

          • 家园 宋健不知道啥叫反馈,那中国就没几个知道了

            宋健是钱学森的合作者,《工程控制论》第二版获奖,是宋健去领奖的。

            宋健至少在搞《人口控制论》前后是非常靠谱的。他做了两个基本假设:1,中国人口以7亿左右为好,控制目标就定在7亿。这个假设今天看他没有考虑到中国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但考虑到1970年代中国还很穷,在搞计划经济,也无可厚非。2,人口就像水龙头,拧紧就少生,松开就多生。宋健当时对这个假设不是很放心,就在1986年前后,利用计生委头头换届,说服新头头尝试“松”了一下,结果搞出个人口生育高峰来。宋健这下就放心了,还写进了论文里,现在知网都能查到。

            宋健真正没想到的是,市场经济让人口水龙头松了也不出水。但谁能在1970年代就想到这个呢?

            • 家园 为啥人口模型长期得不到修正??都是外部条件太狡猾?

              学术上的事情,模型本来就要经常修正,这么多年,你修正了吗?光修改统计数据去了?

              这么大规模的夺命行动,给人口和民族结构挖了大坑,影响数百年,一句我没想到,敌人太狡猾,就可以脱责的?如果这也可以脱责的,那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不可以脱责了。

              我劝你啊,少为了护稻进而护宋,没什么用,尔曹身与命俱裂,难废江河万古流, 历史必然要对计生追责。

              -------------------------

              附:

              1、宋健根本就是6亿人口执念强烈,2015年还在阻碍二胎放开。时间到了2015年,中国两位退休高官宋健与彭佩云都在就独生子女政策游说新一届领导层,但彼此意见相左,这表明中国领导层内部在此事上的分歧,而内部分歧阻碍了这一关键领域的改革进程。与许多学者一样,彭佩云认为目前是该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时候了。不到一年前,在北京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彭佩云首次公开表明她对该政策的看法已经改变。宋健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中国资源有限,必须保持低生育率来保持经济发展,否则中国人口将猛增,引发粮食和其他资源短缺。

              2、模型简陋到荒唐可笑。不像是所谓导弹专家国务委员水平。考虑变量太少,根本没考虑社会、科技、国际环境发展变化,等等因素,这个勉强可以算水平问题。水平多低呢,举个例吧。90年代初,本科阶段选修课记得叫系统动力学,日本一个教授编的教材。只要上过课,就知道宋某人的模型简直是搞笑。当时上课老师是当笑话讲的。

              2.宋健模型计算结果出来,就成为政治正确的东西,不能动。最基本的科学精神都没有。不说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比如日韩)的人口发展数据复核、修正、改进模型吧(记得当年有人做过类似事情,被“中国人有严重多子多福观念”怼回来),至少也应该根据国内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修正吧?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看到了:模型是不能动的,结论是不能改的,数据对不上,那就伪造人口数据呗。简直匪夷所思,在人口学界,其徒子徒孙长期一言堂,学术氛围极不正常!

              • 家园 而且达雅护宋的几点,完全是在黑宋

                替换2,人口就像水龙头,拧紧就少生,松开就多生。宋健当时对这个假设不是很放心,就在1986年前后,利用计生委头头换届,说服新头头尝试“松”了一下,结果搞出个人口生育高峰来。

                -------------虽然这个事情,把计生在农村由一个变成一个半政策,是赵紫阳干的。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农村一胎政策完全执行不下去。不是因为宋的“苦心劝说”。为什么说是黑宋呢,是因为80年代人们爱生=几十年后人民爱生,这种参数条件的假设是完全违反科学精神的,工厂里的设备、天上的飞机都要实时在线进行参数辨识(控制理论的常识哦),哪个参数敢几十年不变?

                替换1,中国人口以7亿左右为好,控制目标就定在7亿。这个假设今天看他没有考虑到中国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但考虑到1970年代中国还很穷,在搞计划经济,也无可厚非。

                ------改开都几十年了,意识到这点也几十年了,还没考虑去修正模型??这不是赤裸裸地黑科学家吗,而且宋的模型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搞的,就是改开时代搞的/,这点不要让前30年背锅,背太多了。

                宋健根本就是科学观有问题,刻舟求剑-------

                1981年宋健从食品角度估算了百年后(刻舟求剑,根本不知道百年后技术,用当前技术硬推),中国适度人口数量,中国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如果让宋在光绪年间算今天人口,信不信他会算出人口只能2亿?

                宋在学术上是极其站不住脚的,控制界、经济界早就不谈他的东西,现在连人口学界也不认他的推理了。达雅还要护他来护稻,那只能是宋拉稻自由落体碎落。

        • 家园 这种科学家,这种研究方式,带来的真是几亿人的非正常死亡

          其实挺可怕的,这个事不清算也不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