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部下们:印度负责人 -- 宝特勤

共:💬29 🌺36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部下们:印度负责人

    我的印度负责人是个妙人。

    他皮肤非常黑。属于晚上千万不要穿黑衣服要不别人会看不见的。但是他的表情其实很像中国的教授。我完全可以用读中国教授的方法读他的表情。

    这位大叔一大爱好是做中国菜。做得非常专业。虽然他曾经无限接近却不曾跨越中越边境。

    他在美国拿的学位,所以有显然的美国做派。比如,印度本土人表示赞同是一种很特别的摇头。我去印度看见人用坚决赞成的表情坚决摇头有时会发生眩晕感。他会点头。有时我在印度呆了一阵看他点头又是一阵眩晕感。可能因为美国的经历,他平等待人。事实上他非常不喜欢印度一些迷信垃圾(他自己说的)。我们一起坐印度三轮摩的,他和司机相谈甚欢。只是当司机问我是不是尼泊尔人的时候,他略微不悦地说,这位先生是美国来的。刚进公司的新鲜人很喜欢找他,因为他能和大家聊得很高兴而且很愿意为人师。

    他知识很渊博。我和他有时吃饭就讨论摩诃婆罗多之类。由此也引出一段。加勒万冲突期间,有一次他的题头图案是个雪峰。我问他是不是冈仁波齐峰,他说不,是勃朗峰。

    和我部门里其他同事一样,这位大叔是非感很强。不止一次我暗地里给他摆平事情。

    一天,他妻子被诊断患了恶疾。他跟我说的时候,一个大叔居然哇哇哭了起来。

    我说,照顾你妻子去。我虽然专业水平不够,为你抵挡一阵没问题。

    我带了他团队一阵。他的二把手是一个印度美女。不是部门里另外一个那样艳光四射的宝莱坞类型,而是古典印度绘画上那种面如满月,看着很舒服的类型。厉害的是这位美女配合我工作,但绝没有任何野心的表现。

    他妻子手术很成功。我把他队伍还给他。他的团队就安分地继续跟他做,水过无痕。

    通宝推:桥上,蓝鸟,大眼,
    • 家园 推荐

      有一本小说“白虎”,值得花时间看看,对我们了解印度会有帮助。

      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去看看新出的同名电影。

      • 推荐
        家园 同推荐

        这部片子的意义远超印度。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a8faef496d2b3f27fab127f5&lemmaId=54142722&fromLemmaModule=list

        我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个驰名世界的公司给驰名世界的大牛打工。我当时很自满。一个来自盎撒世家的女孩对我说,你以为他们招你是因为你优秀吗?不。他们招你是因为你笨。所以他们能够永远把你当劳动力,而不担心你和他们分一杯羹。

    • 家园 借楼练笔

      也写写我工作中的“南亚”同事。

      我觉得些国家有很多的共性,即使是兵戎相见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等,包括那个岛国斯里兰卡。基于区域和历史的源缘,他们表现得颇为相似。

      1。我半工半读在工厂兼职打工时,有不少南亚伙伴,包括那些一辈子不剪头发,包着头的大汉。我当时抓紧一切机会提高语言能力,因此他们在休息时都会和我交心聊天。

      别看他们出身的种姓各异,但在西方的环境下(也许是因为都是在做出苦力的干活儿),并不在工作现场表现得那么明显。

      但是从他们各自的规划就分出差别了,一些不久就报名“政府公务员考试”,多数都选择冷门易考的管教局,后来去监狱任职了。少数则去了海关,因此以后我们还不时能碰上的。

      至于那些安心留下的,就大多和自己的父辈选择同样的道路了。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华人与他们的差别。

      2。我初入工业界搞技术时,厂里的财务主管个是印度人,平时很稳静,是个不多得的财务控制与运营控制(这还需要工程技术的功底)双通。他还兼管人数不多的行政员工,平时也都风平浪静。

      我因为工作与他的接触很多,他经常会来问些材料,流程和功能,以及其他的技术问题,以便控制预算和结算。他从来不废话,也不卑不亢。

      我也喜欢与这样的人合作,是心照不宣的伙伴。

      后来因为总公司搞兼并,我们这里是发展的重点,原来是一把手被调去主持海外管理,来了一个纯白(我指的是作风和思维)头头。

      不久我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头了。我发现这位印度老弟频频在不同的办公室里坐着聊天了。后来才知道他的独用间也被别人合用了。

      再后来,发现他开始处于尴尬的状态了,因为那些主管的房间平时都是人来人往,他一个闲人坐在那里,实在是不太方便的。

      最后,我考虑再三,就找了个借口把他请过来了。我是有事忙无事闲,而且不习惯不下现场处理问题,因此平时办公室里比较清静。

      我们还是相互不扯闲话,我请教他财务知识,他问我技术问题。多数时间是他看材料,我看电脑,一片宁静。

      我知道他是因为不愿意传授关键诀窍,而被新头头冷冻起来的。但是按照惯例,这样的位置自己不主动,上面也难炒他。

      有一次,我主动谈起自己的性格缺陷,兴趣太多而且不稳定,因此过去一般六年就会换个专业或者领域。

      一个月后,他与我告别了。

      他离开后,新主管有一次放下架子,对我讲述了他辞职的经过,我能听出他言下之意的“谢谢”。

      这个印度人从姓氏上看,属于贵族。

      我退休后,在网上看到一个集团的主管姓名,就又记起他来了。

      有时间了,再补其它故事。

      通宝推:脑袋,didae,大眼,蓝鸟,胡一刀,宝特勤,
      • 家园 让人走

        我一般让人走还是比较开诚布公的,说清情况,让人有足够时间找下家,走的时候极尽哀荣。除非出于道德原因。

        我见过别人炒有本领而且不好炒的。一般放一个一塌糊涂的人做被炒者的上司。很多情况没人受得了这个。我见过当场跳起来走人的。

        我不愿意玩这一手因为太让被炒者屈辱。

      • 家园 补充几句 -- 有补充

        补充几句:

        我是对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兴趣的,当工友们报名“政府雇员考试”时,我也去凑热闹过。

        笔试分两大类,一个是基本知识和能力,另一个则是心理测评。

        “惩教局”的心理测评卷是特制的。我的印象特别深。做题时我就知道自己不喜欢,也不会从事这样的职业了。

        记得我对它采取了这样的态度:一半题目按自己的个人特点如实招供,另外一半则回答自己认为应该是正确的(逻辑思维)答案。

        我是获得了免试的资格的,但选择放弃了。

        如果你多做过几次心理测评卷的话,就会知道各种职业和各个岗位的“葵花宝典”了。

        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能编写这样的考卷:设计场景和问题,列出供选择的几种处理方法,以此来分析和判断各种人。

        不过却从来没有付诸实践过。

        不过在西河里,学习河友们如何做选择题,是非常有趣和长见识的。

        我观人,人察我,大家交流和提高,也可以是种享受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纠错 -- 补充帖

        说明一下,打错字了,“免试”应该是“面试”。

        老铁的改版也是在搞心理测评,不让修改文字了,就让我们这些急性子的粗心大意者都现原形了。

      • 见前补充 4604419
    • 家园 我上学的时候

      学校宿舍邻居是个印度人,高种姓那种。知识渊博,健谈型。多年后我都忘了他的名字了,他个子很高,长相让我想起中国过去有个叫王景愚的演员,只不过他肤色更黑点。这位老兄除了泡茶,连最简单的饭都不会做,从来不用公用厨房。他家在印度有十几个佣人。

      后来又来一位种姓不高不低的印度人,矮胖型,带太太和孩子一起来读书。他显得更在乎身份等级。他陪读的妻子在附近的咖啡馆打工,他多次跟我强调,他妻子在店里是经理人员,不是普通侍者。

      后来在孟买我碰到一个上海工程师,他在那里做电厂,好像是那种交钥匙工程。他对印度的等级观念大发感慨。他们电厂有包括会计等职位的管理团队和工程师团队。有回开会,大家坐在一个礼堂,管理团队的人抗议(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说让他们无差别地跟工程师坐在一起开会是对他们身份的蔑视。

      和印度人共事的感觉是他们夸夸其谈,可能部分原因是有英语优势,比海华更能白呼。而且他们说英语喜欢用很古典的大词,有些词英国人现在都不太用的那种。印度同事之间的等级观似乎比海华强,一个印度上司敢像训孙子一样训下属。上司遇上有什么好事,印度人都穷发电邮,祝贺来祝贺去。一般海华同事好像还不至于那样(当然做了我也不知道)

      不过不得不说,在印度享受服务还是很舒服的。无论是饭馆的侍者,还是出租司机,都让你感觉宾至如归,感到他们一心一意为你着想的真诚。这点得说中国比不上印度,可能因为中国这个前不久还是个很平等的社会,反等级,社会公平的观念,甚至红眼病,仇富这些东西更深入人心。不过从北京到上海,感觉上海服务业的态度要比北京更好。扯远了

      在孟买出差我雇过一个司机,他跟了我好几天。每次停车他都要绕过来给我开门,我好几次告诉他不必那样费事。那个年轻人是最低种姓那种,个子不高,身体很结实,皮肤黝黑。我们相处几天非常融洽。

      有回路过他家住的棚户区,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小坐,说那样他家里人会很高兴,他也很有面子。那是我头次进孟买那种贫民窟,好像不是最大的那片。从停车的地方走一人多宽的小巷到他家。一层的斗室也就是放个餐桌六把椅子那么大块地方,是会客,餐厅,厨房一体的公共空间,晚上还要做卧室。还像还有个窄楼梯能上二楼,我忘了二楼空间的具体用途。

      他有个年轻的妻子,身材特别细小,像个没发育好的小姑娘。皮肤黝黑,但面容很好,算挺漂亮。小伙子很自豪,非要让我尝尝他妻子特意做的咖喱鸡肉,让我喝茶,虽然并不是饭点。我是硬着头皮吃了点鸡肉,主要是怕吃坏了肠胃出毛病,一边心里为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惭愧...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我和那对年轻夫妇还合了影。我得找找那张珍贵照片。

      另外一次在印度,因为天气变化,从喜马拉雅山麓到德里好几天没有航班。英国的旅行社安排当地的出租车送我去德里赶飞机。司机一路陪了我两天。那个司机好像是个穆斯林,各子挺高,话不多,对人也是毕恭毕敬的。

      一路颠簸很辛苦,到晚饭的时候我请他跟我一起吃(忘了北面的什么斯坦了,他们的山羊肉做得很有味道,加上他们的馕),司机执意不肯。晚上我问他要不要订个房间睡觉休息,我出钱,但他也执意不肯。我估计他们晚上都睡汽车里面。

      后来看了一个讲印度司机的电影,才知道,无论多繁华的地方,都有专门供司机和下人休息的简陋去处。

      其实就是这种等级感,在华人社会也各不一样。有回在香港我去香格里拉酒店会朋友,坐在大堂里,听着有人弹钢琴,有人端茶送水,那种感觉和坐在伦敦或北京什么大饭店大堂的氛围,感觉确实不同,在香港那种地方根本就不是贩夫走卒进去的场所,而伦敦和北京的感觉还是挺平民化的。

      关键词(Tags): #印度人#等级通宝推:朴石,脑袋,愚弟,迷途笨狼,蓝鸟,胡一刀,大眼,燕人,
      • 家园 那部关于印度司机的电影应该叫《白虎》

        把印度的种姓制度刻画的淋漓尽致,值得一看。

      • 家园 一个想法

        如果印度人人平等按其国土面积谷物产量可能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

        • 家园 有道理

          印度社会更平等了,就要改变分配结构。整个世界也是这样。西方的说法是,中国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水平,得四个地球的资源才能维持人类生存。全世界的维稳大局,或保守主义的合理性就在这里了:必须要维持现有的,不公平的分配制度

          关键词(Tags): #公平
          • 家园 众人食牛

            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分法:

            印度是按种姓来分牛的部位,高种姓的分牛排牛肉,低种姓分牛屎牛尿,虽然味道不同,好在大家都不争。

            如果人人都要吃牛肉,要么猎更多的牛,(中国方式)要么抢别人的牛(美国方式),这样比下来,中美的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也只有印度社会最和谐了。

          • 家园 聊聊自己的想法

            你提到的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是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完美答案的根本问题。

            奥巴马在任时,说过一段有名的话,大意是:“这个世界的资源,是负担不起全部的中国人也过上美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的”。他的太平洋战略即出于此。

            这恐怕不仅是所有美国总统的共识和对华政策的基点,也是西方列强在选边站队时,飘忽不定,唯利是图的根源。

            我仅从自己个人海内外一辈子经历聊聊自己的体验。

            1。中国出了一个伟人毛泽东。我认为,他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解答你提出这个问题。

            他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也从西方马列主义理论里,与他的战友们一起奋斗牺牲,创造了自己的理论和付诸实践。

            虽然毛泽东“壮志未酬身先死”,但毛泽东思想对全人类的贡献,也许会在他的百年后,被全世界的人民所接受。

            但是这个日子可能提前来临了。

            我到西方后,发现他们的社会根基是宗教信仰,而表现形式则与毛时代的后期非常相似。我觉得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就自觉地去探索过。

            记得在那个“评法批儒”大潮中,毛泽东特别地让全党重温几篇马列的精作,其中特别是恩格斯的一篇关于西方哲学的批判。这是当时青年学生也参与的运动,是对他们的人生的惊醒。

            谁说毛是不懂西方的“土包子”,他们的见识太浅薄了!

            我自己曾经被毛主席在“联共党史”一书上写的密密麻麻的批注所震撼。他用“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外无派,千奇百怪!” 来批评那些短视的战友。

            这不就是今日中国独特的政治架构吗?它体先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

            靠他的辩证唯物论,是可以走遍天下的。

            毛的遗产和他教育过的中国人民,是当代中国崛起的基石。

            五湖四海也都不乏他的学生,从平民百姓到国家政要,他们的青春期,他们的行事,都可以看得到毛泽东思想的烙印。

            2。也借此来聊聊我们这些老留学生们。

            我们是毛时代过来的人,可能不代表现在的华人的主流。

            就我个人而言,出国留学的动机并不复杂:

            当时的政策本来就鼓励公派和自费留学,自己相信“落后就要挨打”的宣传,寄望于“提高见识和本领,改善家人的生活”。

            因为那时国内的买办并没有成势,我们也不知道海外还可以有老板为靠。因此,“宁愿做人家的走狗,也不做自己家里狗的狗粮”的情况,是完完全全地不存在的。

            我们是堂堂正正地走完自己的路的:

            我们拼搏,我们求知。

            我们还完了债务,学到了本事。自尊自强,孝敬了父母,资助过亲友,报效过祖国。

            选择海外定居,原因也很简单:

            孩子大了,在当地成家立业了。我们年老了,也挪不动了。

            现在交通的方便,让地球变小了。

            我们现在享受的福利和生活条件,都是自己数十年的守法和交税换来的,是靠自己交的的保险费来保障的。

            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应该只是西方强国国民的特权。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勤劳人民,凭什么就只可以做下等人?

            我们不是纯理想主义者,知道“差别是不可能完全被消灭”的事实。

            但是“公正的区别和合理地分配”,是会帮助整个地球的社会稳定和进步的。

            强者变弱,源于其弊,除弊才能维强。

            弱者反超,源于其奋,持久才能成功。

            这是客观规律。

            我们喜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支持中国的和平共处,也赞同中国的平视观点。

            一个稳定强盛的中国,应该可以对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宝推:柴门夜归,empire2007,桥上,kekepei,fuxd2002,一着,起于青萍之末,踢细胞,宝特勤,
            • 家园 见证历史

              再借这个楼,补充和完善一下自己的思索:

              中国目前面临的,也许可以用“持续”这个关键词来概括。

              1。持续地创造“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

              最大的变化,是现在必须需要依靠自己军力的增强,来获取区域性“平衡”的态势了,并采取灵活有效的全球外交策略。

              2。持续地保持自己内部的“稳定和平衡”:

              包括决策者的决心和明智,执行者的可靠和得力,从上至下的众志成城,从下至上的真实反馈等等。

              一个真正的合理有效的系统还在试步中。

              3。持续地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真正地享受到祖国取得的发展成果,愿意把自己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民族复兴的大潮中。

              4。持续地让越来越多的国际朋友和对手,看到中国崛起后的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也能接受和分享“世界新局面”下的变化和结果,加入全球共同发展的行列。

              5。持续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现在还远不是“言胜”的时候呢!

              如果离开了自力更生的根基,放弃勤俭持家的传统,改变培养后代的家风等等,让“浮躁,轻薄和奢侈”占领宣传阵地。

              “行百里,半九十”的危险还是存在的。

              下一个五年,可能是决定人类命运的重要节点。

              而我们大家,会是历史的见证,这是莫大的荣幸。

            • 家园 奥巴马肯定是不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的

              看过的话,就不会说那种胡话。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1532704/?type=like

              当然,我不排除有利益团体在背后唆使的可能。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