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共:💬451 🌺3017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还以为能三季

          关内北方也要两季,常见的是冬小麦+玉米。缺水的地方玉米会替换成谷或高粱;有的地方粮食充足会换棉花(挣钱)、大豆(饲料和油)。你们已经往南那么多,还是两季...

          • 家园 原来可以算两季半的

            国内真正一年三熟的可能就海南那个纬度的。我们那里平原承包前后勉强可以算两季半,两季水稻,冬天在田里种苜蓿,春天犁了埋在地里当肥料。后来由于粮食不值钱,化肥供应也充裕了,我就再也没见过苜蓿了。

            • 家园 有些地方又开始重视轮作了。上次回乡,看到一农地长满了草,

              旁边都是明显的农作物,不记得是水稻还是油菜了。妹妹告诉我那块地里是“肥田草”,网上说是红花草或者紫云英。我不认识苜蓿。

            • 家园 以前似乎在河里看到的

              有人说食物效率上,种苜蓿喂兔子比种粮食更值。说的就是苜蓿能固氮,而且兔子能消化纤维素。

        • 家园 南方给我的感觉是精耕细作...

          人勤奋...

          俺这都比不上...

          • 家园 地少,没办法。如果地多,据说搞多圃轮作的效率更高
          • 家园 强调南方“人勤奋”是不恰当的。我们老早就得出了结论:

            正如上贴说的,主要原因是双季稻,三季作物。

            • 家园 醉寺老兄说勤奋或精耕细作没问题

              我举个现在慢慢失传了的例子。我们那里原来种晚稻还有移苗这么一道程序。我们春天的时候留下极小一块水田当秧田,另外在附近的田里种下早熟的早稻品种。初夏撒下晚稻种,等秧苗长到7厘米左右的时候,把早熟的早稻割了,把水田平整好,把秧苗移过去,这样晚稻秧苗分蘗得更好。等到大田的早稻也收割好之后,再把秧苗最终种下去。这就相当于插了两次秧。后来田里的收成不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后,我们才没有继续移苗这一程序,直接把晚稻秧苗插大田里了。

    • 家园 同意肥猫的意见... -- 补充帖

      好多事写不到...

      上下都没钱...飞跃一下...很难...

    • 家园 我觉得当年没想那么复杂

      就是要给农民一点可见的好处,提高文革后政权的支持度,政治上稳定农村,但国家又不想多出钱,“分田”就是见效最快的办法。

      同时期出台的其他措施都是围绕“提高文革后政权的支持度”这个目标来的,包括大批量平反,知青回城,工人退休子女顶替,甚至那几年逢年过节明显改善了副食品供应。等等此类,就是要让各个阶层都尽快感受到一点可见的好处。

      通宝推:桥上,方平,任爱杰,钛坪樽逾,醉寺,
      • 家园 毛主席说的,邓就是发自内心的觉得

        私的那一套好

      • 家园 我对政治上的动作不怎么关注,想不到这一层

        而且政治动作没有啥数据可以做事后分析,所以我能观察并思考的只能到达经济层面,就连这都是外行看热闹而已。

      • 家园 【讨论】同意。直觉上这个出发点没问题。

        我也觉得,很多政策,其实真没有那么复杂。

        不过有个小疑问,为什么“分田”就是见效最快的办法,就能给到农民好处呢?

        分田后,容易得到好处的,应该是那些劳动力充裕的家庭。对于那些本身就困难,缺乏适龄劳动力的家庭,应该是失大于得吧。

        不过分田后,队一级的积累取消了,这个分配改革,农民短期整体得了好处。但是长远利弊就不好说了。

        此外,根据老狐狸以前的一些讨论,是否当时提高征购价格,减少征购量,更是直接见效之处呢?

        另外臆想一下,从官僚自身出发,不分,道义上他们需要带领着集体去奋斗。分了,那就成了管理者,仲裁者,只需要按时收粮就行了。不管你个体收益如何,该交皇粮不能少,我也没有责任。甩包袱吗。从官僚集体本身的利益出发,分比不分好。这个是否也是一个出发点。

        • 家园 仔细分析一下

          几乎所有的改革措施实质都是在甩包袱

        • 家园 想想当年土改

          土共土共,之所以革命成功,关键是土改。千百万分到土地的农民扛起枪跟着土共闹革命去了。

          某种程度上,承包”分田“和土改类似,把几亿农民的命运和文革后政权绑一起,而且承包合同一签30年。对农民来讲这是个很大的刺激。

          而且承包对农民有个很大的好处,只要征购粮交足了就可以自己经营,种点蔬菜到城里卖可以,养几只鸡卖鸡蛋也可以,生产队不会再管你干嘛了。

          这个其实非常重要,日常就可以拿到现金收入,而且自己挣的自己花。而公社体制下这是不可能的,一般到年终才分红,还要算工分,平时的现金收入少的很,劳动力强的还要做贡献,要自己经营一些副业更是不可能。

          当然,提高征购价、降低征购指标这些常规性操作,那几年也是做的。但对农民而言,肯定不如上面两个来的好。

          绝大多数农民可没有西西河副国级那么高的觉悟去时时刻刻想着农村集体化,能拿到“我的地”能多挣钱它不香吗?

          话说回来,革命也好改革也好,要能推行下去肯定得让多数人得到利益啊。

          通宝推:呆头呆脑,醉寺,任爱杰,四十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