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冬至 -- 胡里糊涂

共:💬27 🌺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冬至

    冬至一般都是阳历12月21,22,23日。中国传统历法,其实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阴历,而是混合历,其中二十四节气就是太阳历,而月份的确定则是根据月球运行规律定的阴历。

    说起来,中东沙漠里的人民,一年四季都看着差不多的景色,自然会有天地间只有一个神主宰的想法,产生一神教那是非常合理的,同时,由于见不到四季变化,只能晚间观星发现时间的流逝,使用太阴历也是自然的选择。

    在亚热带温带地区的中国人,见到的四季变化非常明显,实行农业耕种又必然要准确的太阳历,最后搞出阴阳混合的农历,了不起。同时,中国地理形势变化极多,既有高山,也有平原,河流峡谷,盆地丘陵,多种多样,期间繁衍的动植物繁多,产生万物有灵的想法是自然的。所以,中国人信仰多神是正常的。不单中国人,在类似的情况下,日本人,东南亚人,印度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古日耳曼人,古斯拉夫人,美洲土著,黑非洲人......无一不是多神信仰。只是沙漠教传入欧洲,把欧洲人洗脑了,而欧洲人又通过武力征服,把一神信仰带到世界各地。其实,一神信仰只适合沙漠地区人民。

    回头说冬至。我老爸出自苏南,老娘是浙江人后代,他们对于冬至好像没啥特别说法。而在广东是很重视冬至的,有说法“冬至大过年”。在广州来说,就象过年,家家杀鸡宰鸭,弄几道菜,大吃一顿,好像也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米国人过节吃火鸡,我认为都是苦寒地区人民在旧时代没法在冬天搞到很多食材,不得已搞成的风俗。象欧洲的法意等温暖地区人民过节的食物就没什么统一的。

    当然,广东地区也有很多人冬至要吃汤圆,我老婆老家是新会的,她老家那里的习惯就是吃汤圆汤,这种汤圆是实心汤圆,煮在汤里,汤中你可以自己配料,有肉有菜,随便。也有包有馅的汤圆,是冬至早上拿来祭祖宗的。

    我写东西都是随心所欲,想起一出是一出。刚说起祭祖,又想起一桩故事。我老婆的老祖是赵光义,我老娘的老祖是赵匡胤。当年赵大死了,儿子没继位,子孙很快迁播江南,赵三早逝,子孙也是很快迁播江南,而赵二当了皇帝,传位给子孙。结果金兵南下,赵二一系几乎被一网打尽,而赵大,赵三的子孙倒是躲过一劫。我老婆这家族祠堂的开基老祖其实是赵二的很偏的子孙了,从福建一路跟着张世杰船队跑到广东。崖门一战,这位入粤老祖也跳海了,但是把两个儿子托付给一个朋友抚养。后来隐姓埋名,直到日月重开大宋天,才恢复本姓。别说,古人还是很神奇的,就这么个传说,这么多波折,还真没搞错,基因一测,和赵大,赵三的子孙能对得上。

    说起来钱镠把子孙分封江南各地,繁衍成今天遍及江浙的多个钱氏,子孙耕读传家,出了很多名人。赵大子孙在江南也不少,相比钱镠子孙,差好多啊。再想到朱元璋,把子孙都养成猪了。

    又想,当年即使船队过不到台湾,怎么不到海南避难呢?海南虽然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但是好歹是航海容易到达的大岛。海南也有十几万人民,加上船队的十几万人,比在大陆上容易防守吧。可能是田地没怎么开垦,没有足够粮食?

    突然又想起了沙漠教。我是没有研究过,但是我猜测,所谓圣诞节,应该是冬至节。

    最后,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天过后,白天开始增长,所谓还阳,预示复苏。所以这天被重视。今年是我辈生命历程里,非常特别的一年,看当今天下,瘟疫势头并未减弱,据说米国这两月回事至暗时刻,而英国病毒变异,已传至欧洲大陆,应该也传入米加了吧,不知道后果如何。冬至过后又快是春节了,中国虽然现在傲视全球,但是还是要预备最坏结果。希望冬至还阳后,自助者能得天助吧。

    通宝推:燕人,
    • 冬至
      家园 波斯冬至

      冬至是波斯民族(不一定光是伊朗波斯,还有塔吉克、库尔德等等)的一个重要节日。冬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全家聚集在一起读哈菲兹诗集。

      这在今天尤其重要。今天不同地区的波斯人有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平时不一定能说到一起去。但是完全能够一起读哈菲兹诗集。

      另外一个波斯民族的重要节日是春分。等同于新年。

      • 家园 新年定在春分?立春不是更好
        • 家园 立春比较高级

          冬至和春分比较容易确定和识别, 黑夜最长和昼夜平分, solstice和equinox,崇拜太阳发展宗教的话,这2天估计肯定会被发现和发展为节日。基督教估计是继续编排发展成冬至节-圣诞节,春分节-复活节,犹太人可能不认。

          立春这种需要昼夜24分,比较高级。

        • 家园 香港风水先生们就把立春作为新年的开始
    • 冬至
      家园 圣诞不是冬至

      冬至日在西方有名字。

      • 家园 所谓圣诞其实是 巴尔的生日。。。

        我的犹太博士导师反复给我说的。。 反复的意思是一边又一遍。。到了我烦心的地步。。

        他说其实耶稣是生在夏天。。是严格考证过的。

        至于巴尔是谁? 参考大菠萝2

        • 家园 不是 密特拉 吗?

          伊朗的密特拉被希罗文化接受后形成了密特拉教,一种神秘主义宗教。密特拉最初进入希腊人的视野是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希腊化时期,希腊人把他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替换太阳神赫利俄斯(把其它宗教系统的神与自己的神联系起来是希腊人的传统)。这个信仰在前1世纪传入罗马,并在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以后迅速扩张。康茂德皇帝和3世纪危机时的那些士兵皇帝都非常青睐密特拉教,这是因为它具有某种"武士阶级宗教"的性质。事实是,密特拉崇拜在罗马军队中广泛流行,成为士兵的普遍信仰,并扩展到不列颠和莱茵河这些帝国的边缘地区。密特拉教中密特拉的性质与原始印度-伊朗宗教及拜火教中的密特拉都不相同。这里的密特拉相当于战神或军人的保护者。有学者相信密特拉教受到了巴比伦占星术的强烈影响。

          在公元3世纪密特拉教曾和基督教争夺过信徒。圣诞节与密特拉的关系最奇特,因为这一节日(按现行格里历是12月25日)在罗马帝国时代原是密特拉神的生日。圣诞节的日期实际上是在2世纪由教会确立的。圣奥古斯丁就指出圣诞节与异教节日的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很多研究者认为早期基督教会为了更好地吸引异教徒入教而刻意选择了这个日期。

          巴尔(或巴力)不是腓尼基(非力士)人信的,在旧约里就不断提到的邪神吗?保罗的弟子们难道为了向外邦人传教,干脆认了外邦邪神的生日当耶稣的生日?

        • 家园 不是 密特拉 吗?

          伊朗的密特拉被希罗文化接受后形成了密特拉教,一种神秘主义宗教。密特拉最初进入希腊人的视野是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希腊化时期,希腊人把他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替换太阳神赫利俄斯(把其它宗教系统的神与自己的神联系起来是希腊人的传统)。这个信仰在前1世纪传入罗马,并在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以后迅速扩张。康茂德皇帝和3世纪危机时的那些士兵皇帝都非常青睐密特拉教,这是因为它具有某种"武士阶级宗教"的性质。事实是,密特拉崇拜在罗马军队中广泛流行,成为士兵的普遍信仰,并扩展到不列颠和莱茵河这些帝国的边缘地区。密特拉教中密特拉的性质与原始印度-伊朗宗教及拜火教中的密特拉都不相同。这里的密特拉相当于战神或军人的保护者。有学者相信密特拉教受到了巴比伦占星术的强烈影响。

          在公元3世纪密特拉教曾和基督教争夺过信徒。圣诞节与密特拉的关系最奇特,因为这一节日(按现行格里历是12月25日)在罗马帝国时代原是密特拉神的生日。圣诞节的日期实际上是在2世纪由教会确立的。圣奥古斯丁就指出圣诞节与异教节日的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很多研究者认为早期基督教会为了更好地吸引异教徒入教而刻意选择了这个日期。

        • 家园 犹太教起源于地中海南岸

          农业可在四季开展。基督生于冬夏都没有关系。

          基督教的主要扩展是在欧洲。冬天冷没事情做,正好过节庆祝。这与基督教扩张前的异教传统是一致的。

      • 家园 当然

        这是已经立下的城规。

        但是从唯物的角度,圣诞节必定有来由。我是不信有耶稣其人的,我怀疑就是冬至演化而来的,后来附会为耶稣诞生日。

        • 当然
          家园 圣诞日的来历说法很多

          从各地早期人类文化对春分和冬至两个日期的观察来看,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这两个日子作为宗教的推理出发点。通常以春分日为万物生长之始。所以似乎圣诞日于此日较为合理。

          但是基督教在欧洲发扬光大。基督教必须与欧洲原有异教文化传统结合才便于被接受和传播。冬天是农闲的日子。所以冬天作为庆祝比较合乎传统。

          比较有逻辑的说法是以春分日为圣母怀孕日,因春分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日子。所以9月之后,是耶稣出生日。

          罗马帝国时期曾以冬至日为太阳神生日与基督教争夺群众。那时基督教还是异端。罗马时期的历法以12月25日冬至日。罗马传统不幸失败,所以12月25日成为圣诞日。这是另外一种说法。

          我认为你的观点是合理的。圣诞节与冬至日却有相当的联系。

          通宝推:普鲁托,
    • 冬至
      家园 至少我们浙江南部很重视冬至

      在温州地区冬至叫冬节,是和清明,端午和春节并重的节日。在冬节这天温州人吃汤圆还有麻糍,冬节前后还是去寺庙里年终上供的时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