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下岗与1962年二千万城镇人口下乡,哪个牺牲大? -- 思想的行者

共:💬199 🌺2034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接触的社会底层人士很多

            隔天和人喝酒k歌,哪像你说的这么悲观?

            你以为只能踩三轮啊?

            九十年代搞个体运输的我的朋友吃香喝辣的,很简单,车一出去,马上一顿饭有了。

            那么多农村人都要到城里来找活干,四五十岁的出来也很多,怎么人家都行,你就不行?

            日本很多企业也是铁饭碗,九州当年是煤矿产区,后来要变成半导体产业基地,怎么办,那些煤矿老工人就应该让他们一直挖煤?

            你这种就是挺进大别山以后看到部队变小了装备变差了散布悲观失望情绪的,当年就是邓政委断喝:敌人说他们失败了我们也说自己失败到底是鬼胜利了?

            通宝推:Ace,
            • 家园 不能把阶级矛盾说成技术性的生存问题

              按照你这原理没法解释现在年轻人反稻的思潮。被欺骗被出卖的下岗职工不是能生存下去就感恩戴德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要公平。官僚集团每年吃喝,进口轿车几百亿,下岗职工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农村人进城找活,以前冬天附近民工市场都要冻死住不起在高架桥下露宿的民工。吃香喝辣有几个?

              • 家园 年轻人错了干嘛要强行理解呢?

                这个社会不是简单的加减法,那里吃喝了多少亿,少吃一点就可以干什么干什么?

                哪那么容易?

                至于农民?

                农民在农村有耕地,干嘛要出来?

                就是因为农村那几亩地提供的收入不够多。

                出来打工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成功的赚到了钱自己当老板,失败的流落街头,你不能只看失败的那部分。

            • 家园 九州的煤矿老工人

              确实不应该一辈子挖煤,但是,难道后来改行做半导体去了?

    • 家园 知青下乡是昂着头的,下岗工人是低着头的

      做人,不是只看碗里有没有那几颗米的,这是人和畜生的基本区别之一。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老罗根本没提知青

        老罗转老陈的文章,讲的是1961到1963年城镇户口下放农村的事情。好多人就永远待在农村了。我的连襟他爷爷从我们村去城里定居,就是那时候被要求带着老婆和大儿子下放回乡,下面的孩子都在农村出生。他们家后来就一直在农村生活,没有回城。

        知青那是文革那时候的事了,只有年轻人去,家庭还在城里,每年也有探亲假。最后没结婚的知青都可以回城里,和当地人结婚有小孩的就留下来了,但是后来允许其中一个小孩回城。

        所以这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

        • 家园 家父就是那年下放到农村的,跟分配到那儿的母亲相识成家。

          印象中他从来没为“下放农村”有过任何怨言,只是每天乐呵呵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跟乡亲们打成一片,虽然不是当地农业户口,可是每次生产队分鱼分肉分荔枝,我们一家五口待遇都跟队员一视同仁。父亲经常带我们一家回城探亲。城里他的外甥们侄儿们父亲去的早,就把他当父亲,逢年过节会准时到我们家报到,一大家族其乐融融。父亲是中医世家出身,有些少爷习惯,譬如食不厌精,他将农村的天然食材穷讲究,自己动手毕至精益求精,他蒸得一手有口皆碑的“盘龙鳝”。他还非常注重食补,农村地气肆盛,他每到季节交替之际,除了用雄黄或艾草之类熏陶屋子,夏枯草糖水,玉竹百合莲子汤,自制凉粉,参鸡汤之类都逢时制作,当然参鸡汤主要是给身体孱弱的母亲准备的,我们就偶尔能蹭点。

          通宝推:燕人,秦波仁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