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农业文明的几个问题 -- ziyun2015

共:💬236 🌺117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燕兄建议。海外华人

                  是否愿意让孩子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妈妈爸爸们的关注点首先是孩子的英文,其次是数理、艺术、体育。

                  现在开始有家长意识到:放弃了母国母语文化(历史),也不行。如雨后春笋出现的汉语学校就是因此而生。

                  这种汉语教育现在也多是“爱其子,择师而教焉,于己则不学“的情况,韩老先生泉下有知,又会说”惑矣”了[笑]

                  开始,不少家长抱着完全信任国外教育体系的“美好愿望”,现在很多人知道这样似乎不太行,纷纷探讨如何给孩子加小灶学习数理、英文艺术,避免被“放羊”散养了。

                  我周围的不少家长们,渐渐地意识到“汉语学习”也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家长也要做“传道授业“,和数理等”解惑”辅导等差不多。

                  数理辅导解惑,国内教育不会和国外差距太大。无非不再死背,解题方法百变千变,答案万法归一。艺术、体育有老师教练,操心不多。很多华人家长数理基础不错,辅导孩子还是胜任的。

                  而历史文化,面对“黑中国从娃娃抓起”的环境,家长又无法用“我们上中学大学就是学的这些标准答案”来压孩子。放任孩子接受“融入当地“的历史观点,结果孩子看不起中国文化、看不起中国的一切,甚至因为身份认同(不愿自己是华裔),产生心理问题。

                  河里朋友多有生活在海外的,对中华历史颇有讨论,对孩子教育也有多楼探讨。既然大家对中国近代史讨论得热火朝天,确似“稷下”学园,因此在此设楼讨论海外青少年的中华历史教育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得河里朋友指点,以期以楼会友、交友。

                  再谢。

                  • 家园 “黑中国从娃娃抓起”

                    这话你已经提起几次。我的意见,判断中国是黑是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意识形态是从属于经济基础的。你所处的阶级地位,社会环境,你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都会影响你对中国的判断。以前毛主席的时代,西方共产主义者会对中国有好感。现在难说。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有些确实很黑,毋庸讳言。比如殷商时期大规模用奴隶殉葬,相比古罗马时期的奴隶制度黑得多。中国历史上军阀争天下,白骨盈野,欧洲历史上此类事情罕见。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经济高峰时期,也是任何欧洲文化同期无可相比的。如果你非要教育孩子中国历史,那末实事求是就好。不需要提那不存在的“美丽井田制”,更不要否认奴隶制。

                    • 家园 HWD99网友写得好

                      “在笔者看来,一个没有形成奴隶社会,没有让奴隶成为社会主要劳动者的古代中国,才是我们应该赞扬宣传的历史。而将这样一个比西方文明的古代中国污化为奴隶社会,变成一个野蛮邪恶的形象,才是对古代中国搞历史虚无主义。”

                      孟词宗兄写得也好:在教材中把井田制中的公田制贬低,是与污化“公有制”相配合的。

        • 家园 经济作物出现会自然瓦解井田制

          因为赚的钱是属于地主,不可能让自己农奴也分一杯羹,当然经济作物占据的土地越多越好。地主下限是农奴不把自己饿死,但是地主算一下短工的花费和养话农奴的花费。很容易就会得出要么是大地主搞大庄园,专门搞经济生产,搞出羊吃人。要么控制交易,经济作物换粮食,赚差价,搞血汗棉花,血汗甘蔗。

      • 家园 中国没有搞过井田制

        井田制是汉儒发明出来的空想制度。

        • 家园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田间的道路像箭一样直,可算是井田制的一个间接证明吧。

          • 家园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这句话好像也有很多观点认为是指道路。

            • 家园 周道是周代的高速公路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指的是周官道,主干道至少是双向两个车道,很宽的,诸侯之间往来的马车,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的马车、征战的马车、商贸的马车,都在上面跑。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周道确实指道路

              但为何道路直如箭矢?道旁的田地划分成方块啊

              • 家园 划成方块固然,

                但显然不都是八块把一块围在中央,太死板了,在现实中无法推行。在解放前后还有公田私田分开的类似制度在中国实行,也没有这种死板的办法,可以佐证在实践中不会如此死板。

                另外,方田也未必是划成九块啊,从“田”字的图形看,有四块的,有六块的,好像还有八块的,但好像没有九块的。

                至于周道,固然有其直如矢的地方,胆也有“四牡騑騑,周道倭迟”(《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18)),著名的“殽之战”就发生在周道上,那里的路况不太可能其直如矢。

                • 家园 宗族的族田,归祠堂管理,收益用于宗族子弟读书,救济鳏寡孤

                  但一般也是佃出去收田租,很少采取宗族成员出义务工耕作模式。

        • 家园 的确,在后人的传颂中“井田制”越来越理想化

          但是“理想化”不证明井田制原来不存在过。兄可以细述一下”不存在“观点的最新考古研究/证据。

          “《小雅·大田》:“渰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孟子·腾文公上》:“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周礼·遂人》有“十夫有沟”,《匠人》有“九夫为井”。分别有八家、九家、十家为一井的。这样整齐划一的布局显然具有较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公田”、“私田”的划分并非主观臆想,因为建立在古代公社废墟上的国家残存有公社及其所有制,是中外古代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摘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

          一种社会事务,被千年传颂,被不断理想化,这个是我们在中华历史教育研究中所关注的。也是针对西方史学对青少年疏略中华历史的一种反应。

          而国内目前对于井田制研究,着眼于“有没有”?含糊于井田与奴隶制是否并存?对于我们此处提出的:税负合理,公开透明,相互扶助,增加“白衣”与贵族的议价能力,等等”理想“,基本无视。

          且国内知识/商业等阶层,多接受西方(犹太)的社会价值观,认为”竞争“才是”进步“、”先进“,一”平均“就”落后“了。

          我们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时期,我们自己和孩子们,都需要重新认识中华/人类历史。不知兄以为如何?

          通宝推:审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