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安源开始,为工人服务的合作社就有生命力,可以类比

            于现在的团购,但更有组织性。

            成本低,质量有保证,维权也容易。

            过去的工厂办社会,问题主要在于成本降低不下来。这与脱离初衷,主要目的转变为解决家属和子女就业有关。

            国企负担过大过重,比如煤矿,一线下井工人未超过500人,但全矿各种性质的职工超过五千人。产量未扩大,但宿舍区扩张了五倍。

            我觉得现在反思过去,很少有人从财政角度,考虑当时大下岗的决策背景。

            年纪小的人,不太理解,砸三铁和三角债的大背景。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本人今年60+,年轻时自己动手砌过火墙,比火炕暖和多了,

        地火龙因为灶眼需要往下挖,不用鼓风机容易倒烟,用鼓风机太耗煤而且需要经常添加所以80年代之前普通人家用的不多,和红砖少也有关。

      • 家园 这美国卡车是International KR-11

        International KR-11是斯大林汽车厂产ZIS-150的原型,ZIS-150是CA10的原型。

        通宝推:南宫长万,桥上,
    • 家园 给楼主的文字提一个小建议

      估计楼主是理工科人士,文字中用经常括号插入说明,这在逻辑上是非常严谨的,但在阅读上却是大忌,严重影响阅读流畅性。

      建议楼主今后第一遍文字初稿先还是这样写--照顾楼主的逻辑严谨性,初稿通篇完成后,自己阅读一遍,感觉阅读不流畅的地方进行修改,用括号的,除了少部分短语说明,只要是句子的,坚决把括号打开,调整句子。

      最后读下来,最好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 家园 多谢提醒

        俺本科就是胡乱写写,现在有人看了,有时间了,一定好好润色下。

        让您看看理科生的作文。。。到底有多差。。。

    • 家园 地质行业轶事(四)+感想

      盖房子和饮用水

      在79年以前,国家给地矿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找矿,所以其处级基层单位——地质队的驻地都在偏远山区。从50年代中后期起,地质队的驻地开始较少使用帐篷和宿营车,开始成批量的盖房子了——原因是几次类似白云鄂博地质会战级别的大动员之后,地质队的家属越来越多,不盖房子不行了。

      那为啥之前不盖房子?

      据家母说(未必正确,俺也没去考证。俺整理资料发现,父亲的日记记载都很可信,搜索对照都能找到资料,母亲是凭借记忆,就没那么准确了),早期的基层地质单位大都不是处级单位,很多叫地质连,其主要职能就是接管日本人留下的矿厂(主要是东北的一些煤矿和一些有色金属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接管又是可以写一篇长篇的东西——太费时间——简单说就是一塌糊涂,靠着日本技工维持,贪污腐败是日常操作,不过因为产值小,社会影响也不太大),以及南方的一些清代和北洋时期就开始开采的一些矿。但像个旧这种锡都,肯定不是一个连级单位可以接管的,具体情况家母也不是很清楚。

      地质连是军队性质,且单位级别不够,因此也没随军一说,有几间营房能睡觉,有伙房能吃饭就齐活了。

      据家母回忆,自55年开始,她所在地矿单位过日子的方式变了,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留下的那点矿产产量,实在不能满足我党的胃口——主席说了,要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但那时能干活的专业队伍少,还分布在全国,于是国家根据所需矿产的紧要程度排了个序,以集中全国专业队伍搞会战的形式,在可能的矿产地集中勘探——其中最有名的是前文提到的白云会战。

      为啥会战之后家属越来越多?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单位行政级别由连提高团(处级,解放初期称县团级)。主要原因是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改变了,一般都需要包含地质、化验鉴定、加工车间、钻探、运输和一些必要的辅助保障单位。而县团级单位中,够级别的干部家属是可以随军的。

      二是会战中,国家肯花钱,钻探任务多,各单位都从农村招了不少钻探工。这些工人以前都是农民,很多在村里有老婆,没老婆干几年工人有积蓄了也都要回老家讨老婆。刚开始老婆们可以放老家,但时间长了战士变工人,就得解决两地分居。

      三是有老婆就有娃,有娃住房就得变大,还得盖医院,盖幼儿园,盖学校……

      于是各地质队每年都跟国家要点盖房子的钱。

      盖了房子,老婆孩子有被窝睡觉了,但吃水也是个大问题——按说地质队天天打井,吃水还能困难?还真就困难。

      俺爹的日记上,专门有几万字记载找水的故事,大部分不适合娱乐大众不说,还有些算是水文地质资料,有密级标注——俺在这里把能说的、欢乐的部分简写一下:

      1、接到任务后,技术人员立志找那种四亿年前冰川融化形成的地下水,因为甘甜可口,即使是泡茶叶沫(砖茶)也很好喝;

      2、地层分析后,沮丧的发现驻地有很大可能不在那种水带上,一合计才明白过来,古人也不傻的,有能喝的地下水还至于没人居住?明白过来之后,不免悲从心来,原来这一百多斤,老婆孩子,都交代到古人都不住的地界上了。。。

      3、队内两种意见,一种为了喝甘甜的水挪驻地,一种喝苦咸水不动窝。当然支持前一种意见的人数占绝对优势,不过听说新建一个队部要花不少钱,而且距离作业点很远,每天车来车往的汽油钱都是一个很大数字。。。

      4、队长工作会议上挥舞着空袖子(渡江战役打没了一只胳膊)骂娘,要求不挪窝喝好水;

      5、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用各类专业名词文雅的讽刺队长是个idiot+moron(原文是汉语);

      6、惊动了局长来做心理按摩,结果是,大家不挪窝喝苦咸水,每周局里送几车好水放在队部,供大家改善生活。

      下期轶事预告青麻叶和乌达煤

      谈一点感想:

      写这个帖子,俺很意外的有两点收获。

      这个帖子,是突然想写的——达雅说俺哭哭啼啼,仔细想了一下,与父辈相比,俺确实悲情戏多了一些,正好在整理家父留下的一些书稿,于是想从父辈那里,找到一些能帮助俺克服目前困境的精神力量。

      没想到,这个帖子居然获得了一些共鸣,得花还不少——这让俺认识到一件事,就是凡事不能太看重阴暗面——这也是父母一直批评俺的部分。

      俺家在90年代至2000年初因父亲生病却没医保导致家里生活极端困难,俺在大学要靠学校安排的帮厨工作,才能吃上饭——这期间有个港商要俺爹辞职去给他在北京西山的玉石铺子站台,主要工作是把一文不值的石头鉴定成为价值连城的珠宝。工资么,按提成算,如果能忽悠个大的,估计俺家很快就脱贫了。

      俺爹去了半个月,回来了。说干不了,推荐了一个更困难的邻居大爷去了,半年后,邻居也回来了,据说主要原因是不肯太坑人,香港人气的一边用录音机放《我的中国心》,一边骂他。

      俺爹跟邻居喝酒,两人都想不通为啥遇到的港怂台巴子都这么缺德,国家却辣么优待,在那个年代,父辈经常说一句话,入共产党不如入国民党,一辈子没入党的后院大爷找人介绍,入了九三学社。

      俺的双亲,前半生受成分所累,后半生不愿太昧着良心做事,不然以他们的成就,很有可能走上较高的领导岗位。他们也以他们的形式抗争过,抱怨过,但最终还是没有迷失在这个新时代中。

      俺接触过的,类似父母这样的人,总有十几位吧。现在无论健在还是逝去的,给俺的共同的印象是乐观。

      俺说这些是看到有的回复,像俺一些回复一样的极端。俺自己回复别人的时候不觉得,现在轮俺看了,才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坦率讲,俺的家庭,俺的经历,导致俺其实并不是左派——俺也认为中国没有英国政治定义中的左派和右派,只有民族派(即所谓的左派)和投降派(即所谓的公知或者右派)——所以俺一向认为自己并不偏激,很多与俺相处多年的人都评价俺很温和。

      但这次从这个帖子中,俺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极端——这是写这个帖子对于俺本人最大的收获之一。

      最大的收获之二,是俺看了父亲的一些书稿之后,才知道父亲对于79年后发生的事,有那么深的思考,只是由于他对于文革的记忆,不愿跟任何孩子分享他的思考。

      比如说,父亲原来是那么热衷改革,是那么渴望去美国学习技术,是那么渴望的去中亚和非洲去为子孙后代开拓一番天地,即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怀疑最初那些改革操盘者的动机和目的,但他仍觉得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快60岁了,才部分读懂父母双亲,惭愧,惭愧。

      通宝推:齐眉,青青的蓝,r52097,李根,尚儒,rentg,赫然,花大熊,史文恭,阴霾信仰,一直在看,南宫长万,心远地自偏,纳米小洞儿,jhjdylj,袁大头,唐家山,西安笨老虎,达雅,西木头,澹泊敬诚,朴石,桥上,青颍路,踢细胞,白玉老虎,侧翼,陈王奋起,独立寒秋HK,三笑,
      • 家园 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毛主席的思路,是很难匹配得上的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上来。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你这就是个悖论,无论你的看法对错,顺着你的逻辑推论,

          “社会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现在就该恢复全面计划经济。

          为什么呢?

          先进生产力怎么能,没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做配套呢?

          上层建筑是不是也得回归啊?

          -----

          你要说生产力还没到这个份上,改革开放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

          那,这个那个,---

          一提,大家伙都头麻。

        • 家园 随便写两句

          如果没有猜错,兄台应该是河里比较少见对改开持正面看法的,我也如此,补充一点我的想法吧。

          我认为,改开的最重要的本质,是经济制度的改变,完全改变了收入的分配方式,改开前是计划经济,基本上是由政府负责分配安排。改开后,由市场分配。这种分配的改变,是好是坏,见仁见智,这里按下不谈。

          既然要允许市场分配,毫无疑问,就要相应的给一些自由,办厂的自由,开餐馆的自由,大的可以大到富士康那样的规模,小的可以小到街边的小店,这些都是市场的交易,不再由政府支配收入。

          较少人意识到的是,就是这种自由,其实是给了农民多了一个选择,或者说是机会。就是这么简单的多了一点选择,生产力就爆发出来了。

          联想到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某个河友讲他小姨的奋斗,似乎没有人想过,假如没有改开,他的小姨是否会有机会盘下店面,自己做生意,进而买房?

          通宝推:响水湾,柴门夜归,
      • 家园 九三学社那段

        结合这几天看香港电视新闻,看见香港立法会的泛民议员一副奈何不了他的得意表演,真是想骂人。香港基本法是怎么立法的,中英谈判是谁谈的。英国佬那时真的准备了好大的坑。。。现在人家上蹿下跳,就是治不了他们。没眼看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