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反科学投入的趋向可能会冒头了 -- 夜如何其

共:💬41 🌺5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反科学投入的趋向可能会冒头了

    此次新冠病毒事件,对科学领域会产生很大影响。有可能推动科研评价改革,降低投入。

    原因有:

    第一,部分科研人员为了发论文,表现猥琐。

    第二,研究机构收到民间强烈质疑。

    第三,专家,包括高级别的专家被质疑利益输送。

    可以说,科研人员的声望极大地被自己丑化了。

    除去这个时事原因,现在科研投入产出,急剧下降。即使是不计算利益的纯科学领域,也大量出现不可重复的成果。

    国家经济增长减速,其他群体对福利要求上升,在科学大停滞的大背景下,除去军工产业,科研投入是否继续维持现有规模?将有可能纳入政策讨论。

    可能的方向是,支持少数硬核派,不再撒芝麻,大多数低级教授回归教课主业。

    也犯不上忌讳,意思就是承认学术贵族(非学术流氓),重用学阀(又称反动学术权威)。

    ----

    我认为,判断趋势,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偏好为准,应当认真思考其中的逻辑推理是否合理?

    ----

    最后,有个担忧,美国新药风头这么劲,别到了疫情快结束了,才发现某个老药有效。

    比如二甲双胍什么的?

    • 家园 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科研分好多种,各家找钱的路子都不一样。比如大学里对自然科学基金看得特别重,军工科研院所都不屑一顾。各家的财神爷不一样,服务对象不同,科研项目也相差很大,不会一起削减。只会改变分配方案。

      说下我的预估

      1.这次疫情过后,高层应该(肯定?)会认识到,经济发展只是国家治理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第一方面,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实则锦上添花。国家之间竞争实为凶险,一不小心就万劫不复,所以国家安全会再提高一步,国家战略布局也会更偏重于国家安全方面,相应的资源配置也会如此。(嘲笑毛不懂经济搞三线的,在每个地区搞小而全工业从而牺牲一些生产效率的、不提早放开东南沿海搞活经济的人应该比照当前疫情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决策)

      2.可能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中央应急管理委员会,统筹直线管理各类重大急性灾难。这个部门成为新的财神爷

      3.疾控与特殊的传染病、生物攻击预防系统的大部分科研经费要从上述这个部门申请。估计军队生物医学院所的重视度会提高,并向国家安全方面贴合。中科院系统的生物科研院所研究会更基础化(自己爱写论文就自己玩去,我这个部门不主要依靠你干活)

      4.事关国家安全的其他科研院所(军工科研院所为主)项目和经费会更多。因为国家战略要更偏重于国家安全,在乱世里求生存,不能生存,经济数字再好看,也是遭抢的份,为他人作嫁衣裳。

      5.最后是我的希望,其实这次疫情一起,我感觉小时候那种崇尚科学的社会气氛又有了(就是长大的梦想是当科学家的年代。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特别酷炫的名词和触手可及的高科技产品,但是对于科学的倡导是很高的)。大家微信群讨论,朋友圈转发,都是一些科普的东西,言之有物,以一种科学逻辑来说道理。希望这次疫情过后,能随着调整国家战略整体性调整,能找回一些科学昌明的社会风气。科研人员只是在一个很窄的地方的方向专精。真正区分的,是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视角的看待问题,有了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哪怕不是科研人员,也是科学国家科学社会的一份子和基石,是一个现代的人。六亿神州尽舜尧才是中国梦。

      通宝推:混沌之源,johny,独立寒秋HK,柏林墙,唐家山,
      • 家园 赞!尤其这句话:

        真正区分的,是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视角的看待问题,有了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哪怕不是科研人员,也是科学国家科学社会的一份子和基石,是一个现代的人。六亿神州尽舜尧才是中国梦。

    • 家园 李宁院士一案一月份已经尘埃落定,被判12年

      发不了主贴,就发这里吧。

      [URL=链接]标题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20/01/05/670112.html[/URL]

      学界诟病经费使用制度很多年了,但这样把公有财-纵向科研经费堂而皇之地转移到自己公司怎么看都是不合适的吧。此案与之前的褚健案的异同可有河友愿意释疑?

      第一个辩护意见,李宁及其辩护人提出,涉案牛场、猪场、牛、猪、资金都不是中国农业大学的,而是济普霖公司、济福霖公司所有,公司成立就是为了科研,没有其他经营,就是在扶持这个科研任务;猪、牛不断淘汰,收入都用在了科研上,而且普通猪、牛和重大专项没有关系,故不存在截留淘汰猪、牛及牛奶钱款。(注:法院查明,由李宁、张磊分别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济普霖公司、济福霖公司作为其中某些课题的协作单位,也承担某些课题)

      法院认为:"证人欧某甲、谢某甲(即两名报账员)等多名证人均证明涉案猪、牛、牛奶均系用课题经费购买,实验后变卖钱款应上交原拨款单位,与张磊的供述相互印证,足以认定;欧某甲证言证明是李宁指使将淘汰的猪、牛及出售牛奶钱款交给其二人账外账单独保管,不要上交,被告人张磊供述亦能证明相同内容,并有证人谢某甲等证言和相关书证、鉴定意见予以佐证,足以认定截留淘汰猪、牛及牛奶钱款的事实,李宁及其辩护人的此点辩解、辩护意见不成立"。

      关键词(Tags): #院士#贪污
    • 家园 反的不是科学投入,要反的是科研体制

      这次疫情在技术层面可以打满分:

      1、武汉新华医院张继先、夏文广的诊疗技术,满分;

      2、复旦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毒检测,一天完成测序,满分;

      3、随后疾控中心拍出病毒电镜照片,满分;

      4、各家企业研发出核酸试剂盒,满分;

      .......

      这次疫情看不出我们的技术有何不行的地方,怎么会去反对科学投入呢?

      要反思的是像高福、徐建国、王所长这样尸位素餐的人是怎么上去的?不能有人在干活,有人却在坏事。

      通宝推:白玉老虎,唐家山,
    • 家园 中国能借此机会理顺科研评价体系,千秋功业!

      老是有人说李科长没有实权。如果我是科长,11不给我实权,我去要这个理顺科研评价体系的权总可以吧。

      中国的科研,近亲繁殖严重,院士的弟子将来还是院士,各大学术团体拉帮结派,经费往往流到说大话说空话的人手中, 每年上万亿的科研经费虚掷。从本科到博士论文到处作假,无人监督。领导也不懂科学,无法判断,问院士,一大堆院士本身就是拉帮结派的产物,我是李科长,也 头疼。

      不要说高层不知道,依赖SCI论文评价体系就是因为国内作假太厉害,不得不借助老外的手来抑制。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越来越发达,这些人可以花钱操控老外来作假了。

      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公开的办法。把国家资助的科学研究论文一律公开发表,免费供大家下载和评论。用英文发表在海外杂志的,本人或者授权的其他人翻译成中文,发表在中文平台上,任国人评价。

      本科以上毕业的科研人员都可以都有一个自己的ID,可以公开评论,也可以匿名评论。每个评论需要对成果打分,实名评论的得分是匿名评论得分5倍(具体倍数可以调整),其他论文引用的,可以加分,下载的可以加分。

      不同等级的科研人员权重可以不一样,院士是普通人的10倍,或者更多, 但院士必须公开评价。

      建立一个算法体系综合衡量论文在传统平台上的影响和新平台上的影响,算法公开, 相关评价可以放在区块链上,任何人无法篡改。

      大学本科以上的学生论文都放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让求真反腐从学生抓起,让每一个导师无法敷衍了事。

      如此5年,中国的教学质量大涨,科研水平大涨,天下片纸传檄可定。

      通宝推:混沌之源,johny,hopeful,逍遥蜀客,达雅,尚儒,海上金流彩云乱,
      • 家园 归根结底在人

        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高度复杂、高度深入的程度,不要说普通人,就是所谓“大同行”也难以评价一项前沿工作的水平,必须要“小同行”才有这个能力。

        然而,同一个行当里,“小同行”就那么些人。师徒相传,本就有小团伙。就算不是同门,同行评议,这次你评我,下次我评你,互相捧场,反正坑的是国家,外人还挑不出毛病。你跳出来反对?下次我们评死你!都是聪明人,何去何从,不问可知。偶尔有不从的,也很快就被淘汰了。学术江湖就是这样形成的。

        圈外人无力评判,圈内人不愿损伤自己和小圈子的利益。

        杨振宁先生属于极少数的例外。他是真正的同行专家,但早已超脱于高能物理那个“圈子”之上。因此他反对超级对撞机的意见才难能可贵。但这只是特殊情况。

        根本的解决路子?太祖早就指出了:又红又专。

        “红”,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专”,只要肯钻研,投入10000个小时,你就成为专家了,科研并不例外。

        钱学森,于敏,邓稼先,都是“又红又专”的典范。

        人是根本原因,当然体制也很重要。鼓励学术民主、反对学阀,把科研当成一种普通的工作、剥离上面附加的巨大名利,等等。没有任何一个制度是完美的、一劳永逸的,但是没关系,只要参与的人们有正确的思想,总是可以不断地去改进。

        关键在于人。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培养出“三观”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 家园 这不就是鼓励近亲繁殖么

        稍微上点档次的研究,都需要很多精力去准备基础知识,本科生大概率看都看不懂,怎么评价呢。然后就缩到了一个小圈子,你这个办法就是拼小圈子里的人多(更准确的说法是加权以后人多)。最后效果就是阻止创新。

        现在论文评审制度也不完美,但是至少匿名评审保证了评审人的安全,否则骂学霸一次,受益终生。

      • 家园 你的问题抓得很准,措施却可能无效

        关于科研评价体系,国内拉帮结派严重,外人看高等教育界光鲜亮丽,里面其实是乌七八糟。以前外国人的评价算是相对客观,现在随着追赶发达国家 “望其项背”,大家利益交织,正面效果越来越小,负面效果极大(社科方面,评价体系依靠外国人,于是全面崩盘,鹦鹉遍地)。

        从大的方面讲,如果评价体系根子在外人手里,那么出国留学必然是优秀学生的第一选择,清华留美预备班的现实可能会继续一百年不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这个问题就是无解? 我比较悲观。当年毛用上山下乡掺沙子的办法,才勉强打破农村宗族盘根错节的黑底子,结果改革开放,迅速复原,旧势力无比强大。科研方面,不要说清理这样的盘根错节,能把科研经费稍微收敛一点,浪费减少几个百分点,就算是功莫大焉。

        通宝推:johny,
      • 家园 论文公开只是打击数据库公司

        论文公开只是打击数据库公司,例如知网、Elsevier、Springer等。这些数据库公司光是每年卖给各个图书馆的收益就十分可观。但是论文公开对于学者个人的评价其实用处不大。一是很少有人有那份心情去评价别人,除非有过节的人,都是自己忙着申报课题、写文章,哪有那份闲心。另外就是人情关系,实名评价更不会那么苛刻。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最优的评价体系,能够用于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

        • 家园 论文公开,有公共评价平台很重要

          曾经有一个重要的项目,我看了两篇博士论文,看到结论有差异,但相近,就决定立项了,没有想到死活做不出来,没办法,把看过的博士论文拿来反复推敲,发现一个推导过程丢了一个常数,一个干脆计算错了一个小数点。

          但是诡异的是,这两个家伙做出来的东西测试数据看起来都挺好。不得不断定这两人的数据都是伪造的。

          如果有公开平台,我一定会把结果和推导过程贴出去,让全天下的人看看两位作弊博士,看看以后谁敢作假。

        • 家园 是啊,用 “绩效” 来考核科研人员,也许本来就不对头

          房屋中介、卖保险的,多劳多得,那是有效的管理办法。

          科研人员,其实是集体劳动,大家挖土方,人人都有贡献。但是究竟谁挖了最后一铲子,这里面偶然性很大。现在科研人员的精力花在包装课题,挖冷门,然后关键在于抢注,抢在别人前面发文章,或者用一些高级办法(专业机密)发表其实没多大贡献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摊死水是越来越腐臭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同意你的题目

            科研其实是花钱打水漂的事情,是有钱有闲的主儿干的事。

            科研遵从20/80原理,80%都是没结果,20%能做出点东西来;这20%里面又有80%没大用,20%是真东西,而且方向无法预测。所以做科研,出钱的人和干活的人都不可有功利心,能受得了白花钱不出东西。咱们国家说白了还是不够富裕,还没赶上日本当年的水准,再人人功利当先,所以毛病百出。

            都是可以逐渐改善的事情。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