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宇治抹茶 -- 草纹

共:💬45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自然是虚构的啊

                    若是当真了那还了得。

                    怎么能看成是真的呢?三七的文字表现手法多半如此的。断不能作为真实生活写照来看的。

                    如你所说,我们只是读者,不必要做他的知己的。读者嘛,闻弦音而知雅意就已经很不错了。呵呵。

                • 家园 这一篇还是小刀嗖嗖的飞阿

                  下面一篇则没体会到,是不是我没看懂呢?anyway,既然非说和图雅齐名,总有点道道的

              • 家园 呵呵,看看这篇

                与我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子

                三七

                  庞德有首著名的俳句体短诗: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我想起这首诗时,总是用我篡改过的私人版本,即将 these faces 和 petals 改成单数,成了:

                  人群中那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花瓣。

                  去年的一个傍晚,我和我的朋友在走了一段错路之后,自西向东穿过夏曲河上的一座铁桥。桥头东面有一个很小的村落,路旁的标牌告诉我,这里是比如县境内。在这一天里我们驶过的都是荒凉而单调的地带,触眼尽是裸露的岩石和黑红相间的土层,经过连续几天的兼程赶路,我们疲惫不堪,情绪低落,整个下午没怎么说话,似乎一张口就可能争吵起来。汽车驶进村口,我看见公路上的一个年轻女人。她穿着肥大的黑色藏袍,后背捆着一束东西,可能是她的小孩。看见汽车,她像公路上的小兽一样惊跳起来,用一种可笑的步态,摇摇晃晃然而迅速地逃到一侧。在一个院落的门口,她停下脚步,回头看我们的汽车。汽车一掠而过,但那张面孔于一瞬间使我想到的了我所篡改过的庞德的诗句:

                  “人丛中那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花瓣。”

                  我以为我的朋友没有注意到刚才的景象。但沉默了几分钟后,他嘴里冒出一句:“真美。”我们笑了起来,车内原来的紧张气氛变得温暖了,我们这才注意到暮色正在降临,并改变了四周的景物,把它们浸泡在柔和的色调里。

                  限制想像是徒劳的,不过我们可以限制自己将想像着陆的愚蠢企图。“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花瓣”一闪而过,像一个奇迹,好奇心会驱使我们试图接近它,至少想保持经常能看到它,这种努力十九会把我们心中美好的东西破坏无遗。我有一位杨姓的朋友,某次在谈论收藏绘画时,说过一句在我看来意味深长的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很,看看也就是了,何必要归为己有?”

            • 家园 据说他的英文是超好的

              还可以大段的背诵。

              当年高考的河北省状元,北大的奇才啊。。。对于高考状元我都比较佩服,因为我就做不了,西西

              我是比较爱看他的杂文的,很可乐。这种风格与英国文学里的杂文风格要比较的话,可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钱钟书的文字应该是也能表现出你所说的“英式风格”的。话又说回来,我不觉得只英国人写得出这种调调。有意思的是,这些人的古文底子都很好。

          • 家园 嗯,你说的有道理。

            借茶附庸风雅的人的确有,讽刺一下无可厚非。不过说“喝茶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就过了,打击面太大了,扫堂腿啊,呵呵。作人要厚道啊!

            有人好酒,有人好茶,爱好而已,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再说了,附庸风雅也未必就是坏事。

            鲁迅写东西不客气也分对谁不是,对敌人,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是不能含糊啊。喝不喝茶没严重到那种程度吧!?

            • 家园 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特别是对鲁迅先生评价的那句.

              我们就该是对待朋友如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如冬天般寒冷!

            • 家园 一笑了之便罢

              看看不同的思路而已。

              不能因为自己爱喝茶,就说别人不爱喝茶是不对的。反之亦然。但这么说也只是个道理的表达而已。道理与现象,有的时候并不成正比。

              至于标题和文字,不把他奉为圣主就不会是字字要咀嚼的金玉良言。看了,笑了,也就过了。看看实际要表达的内容更主要些。会心处笑笑,于无意处,也可以笑笑。

              个人喝不喝茶,自然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

              所以我也只是说有趣。有趣不一定要有很深的含义和意义。

    • 家园 【原创】关于日本茶道。

      茶是从唐代开始传入日本的,后来唐代后期日本遣唐使中断,饮茶的风气在日本也随着中断了一段时期。宋代时日本的僧人重新从中国带回了茶和茶道,同时带回了禅宗,所以茶道和禅在日本结合非常紧密,有“茶禅一味”(Cha Zen Ichimi)的说法。从中国传入的茶道后来融合日本文化形成了现在的日本的茶道。

      茶道对茶具非常讲究,欣赏茶具是茶道的一个重要部分,日本茶道更甚。日本茶道中茶具上品大多是从中国传入的,称“唐物”(karamono)。当时日本陶瓷制作技术落后,因此日本本土的茶具和中国的茶具相比粗劣不堪。不过后来随禅宗在日本的发展,禅宗对“拙”和“朴”的崇尚逐渐在日本形成风气,日本本土的茶具反到因其粗劣颇符合“拙朴”的自然意趣,以及因为“唐物”非常珍贵不易得到,才逐渐被接受,称“和物”(wamono)。“和物”的兴起也代表了日本本土文化意识的兴起。后来日本再度锁国,不再输入中国文化,同时开始对已输入的中国文化进行本土化,从而形成日本文化。

      《茶经》是唐代的陆羽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道的经典。想了解陆羽和《茶经》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外链出处

    • 家园 今日到手新茶

      今日家里寄到二代大红袍/数种铁观音/碧螺春.还有今年新制首批茉莉花还在路上。

      大红袍当然极好,不过仍然not my cup of tea。可能还要再老10年。不过今日甚热,人心不静。再加上新茶到手,猴急得不行,过两日再品才能定论。

      铁观音只试了华安仙都芳香茶场的哈龙峰,甚好,是近来流行的清香型,兰香馥郁,入口清冽,留甘绵长。七泡尽,不似人间。

      上来钩钩你们的茶虫。

      • 家园 钩到我了!

        好茶喝完了,耐着性子喝炒青,真是炒青啊,炒得都有锅巴味儿了,痛苦ing

        虽然我会喝功夫茶,但我最爱碧螺春

    • 家园 以前也觉得日本茶道很小资的

      想不到, 还是发源于宋, 看来是不应该称之为"资"了

      楼下白兄说:可是精髓却是差了一节

      不以为然. 所谓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日本人拿去了, 为了他们自己的需求, 结合他们自己的情况, 截取一下修改一下未尝不可. 我们只能说精髓不同罢了.

      • 家园 "发源于宋, 看来不应称之为'资'了"--不同意. 宋已有资本主义萌

        芽, 可惜被北方寒流所掐断. 十户绝了八户, 惨那! 不奇怪许多东西都失传了.

        (三百多年后又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又一次被北方寒流掐断. 这一记闷棍使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民族复兴, 虽然曙光终于在地平线上出现. 期望不要再出什么乱子了, 中国的国运已经是真够背的了.)

      • 家园 还是有不同的。

        在宋元时代,流行[斗茶]的茶会,比如说品茶而猜其水源和茶种,是比较热闹的带歌舞宴席的那种。这种方式流到了日本,日本也流行了一阵。

        后来,可能因为在日本刚开始是荣西开始向民间普及的,饮茶也是和禅僧的修行连在一起的,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