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朝故旧录—陈永贵传奇 -- 苏仙岭

共:💬182 🌺2473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煤气罐的时间差不多。

                  煤气罐-煤-木柴-农作物秸秆-各种农作物叶(不在产煤区煤不会整年用;木柴以灌木为主还有乔木的枝桠等),许多农作物的茎蔓叶晒干粉碎后实际是很好的牛羊驴骡马猪等的饲料,是不舍的烧火用的。现在不用堆肥不还田不处理,雨淋后再一腐烂成了累赘了。

              • 家园 应该是没在农村生活过,即使解放前也不会喝生水多于开水,

                烧开之后保温条件不具备,喝凉白开不算喝生水。

                • 家园 解放前的情况不清楚

                  但是记忆中70年代末、80年代的时候,南昌附近农村普遍喝开水,熟人客人来了,都上开水,称吃茶(没有茶叶的)。

                  打了水井的地方,为了方便喝井水的不少,但各家自己喝都是开水,包括井水挑回缸里,都要烧开了喝。

                  南方农村一直不缺燃料,稻杆就是普遍用的燃料。

                  • 家园 老家山东农村的丘陵山区,即便是解放前也不会有这种情况。

                    那时侯有走村串户要饭的,即便这些人要水喝也要给他们开水,否则,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我是说道德品质上。

                  • 家园 其实在农村烧大半锅开水,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我说的是安徽和江苏的淮北地区农村。一把稻草或秸秆引火后,再加一把就能烧开一锅水,再加一把就能烧出一锅面条。

                    农村里吃面条,全过程十几分钟。都是先和面,往锅里和面盆里加水。等面粉形成面团后就烧火,俩把火后水开了,面条也擀好切好了,就接着下面了,再加把火,面条就好啦!炕饼子更简单,但是面团需要发酵。

                    解放前这里吃饭更是杂粮为主且多稀少干,平时喝水不多,没有喝生水习惯,甚至于蒸锅水也是不喝,留着刷碗。

                  • 家园 任冲昊(笔名马前卒、马平)是河北承德人。

                    承德森林覆盖率增长近十倍(2016年08月17日《中国环境报》)

                    承德,地处冀北,南接北京,方圆3.95万平方公里。

                    近日,记者在承德坝上坝下驱车2000公里,所到之处郁郁葱葱,林果飘香,沟沟坎坎都是树,漫山遍野芳草青。然而,30多年前这里还是北京沙源地之一,当“风沙紧逼北京城”的危急信号发出后,国人上下为之担忧。

                    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今承德已被3360万亩森林覆盖,成为护卫首都的“绿色长城”。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吸引一批批绿色产业纷至沓来,裂变为“利从绿来、绿中得利”的强劲发展动力。

                    承德因避暑山庄而闻名于世。所辖塞罕坝曾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康熙年间在此专设木兰围场。然而,清末国库空虚,加之民国战乱、日寇侵略,茫茫林海砍伐殆尽,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秃山荒岭。

                    “树太少了,水冲沙压农田,吃饭取暖都困难,盼着树快长起来。”围场县大碾子村80岁的村民李国明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承德森林覆盖率仅为5.8%。专家忧心忡忡:不出50年沙漠将“兵临”北京城下。

                    到去年,承德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360万亩,森林覆盖率升至56.7%,比新中国成立初提高了近十倍。

                • 家园 嗯,凉白开不是生水。

                  小时候,小城里有卖凉白开的老人,一张小桌子,几个玻璃杯,杯子上用玻璃片盖着遮灰。

                  点看全图

                  卖凉水

                  到了镇上,天刚麻麻亮,我们找了一个当道的地方把桌子安放好,父亲就到镇边的水井里挑水去了,我则到供销社买糖精。等父亲挑水回到摊子旁,我就把糖精放在水里,用一根长长的干净木棍在水桶里搅拌,然后,把糖水舀在玻璃杯里,就开始大声吆喝着卖凉水:“吃凉水的来买了,大杯的三分,小杯的二分,不甜不要钱!”

                  按作者所言的时间和水价,估计这应当是80年代初的事儿。

                  • 家园 应该还有带色的,淡黄色淡粉色的多。
                  • 家园 这个不是我考虑的,纯农村就直接找个泉眼水井,

                    小城镇如果有小工场甚至政府机关学校就直接找水龙头,那时候大门都是敞开的基本没人管,结果就是要驱蛔虫,不过白色的宝塔糖吃的时候挺美,后果太恶心,哈哈

                    • 家园 在我们东北农村,夏天都喝井拔凉

                      冬天喝开水,记忆中包产到户前为了省柴火,都锅底烧水,上面蒸菜蒸饭,而且蒸菜也省油。

                      • 家园 东北不会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紧张,老家闯关东的太多了,

                        就是因为东北地多人少,关内论亩关外论墒(10亩)。热菜热饭的锅里的水在我老家(山东)没人再喝了,当然可以给家畜用或别的用途,我老家还是属于相对缺水的丘陵地带。柴火够不够用和包产到户没多大关系。

                        • 家园 在俺那嘎达还真就和包产到户有关系

                          包产到户前柴火不够烧,问我妈为什么,按她的说法有两个原因,一是大队时社员干活偷懒,玉米种的一尺一棵(或二尺一棵?记不太清了,反正很稀),再有队里会留很多柴喂牲口,分到每家就很少了。

                          • 家园 玉米杆的下半部是无法喂牲口的,相反确是烧火的好材料。

                            收秋后地里有的是落下的庄稼的茎杆根叶秧,只是散的面积较大且细小一点,是需要收拢堆集一下的,个人随便弄没人管,秋天后没有猪草割了,农村小孩下午放学后相约一群一伙拿着筐和筢子就干这个的,几天就能弄一大堆。

                    • 家园 今天找老娘确认了一下。

                      她是69年初第一批下乡的(有些地方是68年底动身,她们那儿领导比较人性化,让娃娃们在家过完春节才走,结果呢,福兮祸兮,后来知青算工龄,她们比68年就走的少1年),刚下去,她们借住在生产队长家里,知青房弄好才搬离。

                      老娘说,当地农民都是喝生水,院坝里的井口直接瓢舀,他们知青后来也是这样。没有保温水瓶,出工在田里,也没有装水的容器。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