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达尔文进化论的悖论 -- 孟词宗

共:💬126 🌺415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基因实际上是会改变的

      人的思维和活动会改变基因,基因不是一生下来就固定不变。所以用进废退有道理

    • 家园 呼吸肺的那部分论述得太生硬了

      差不多就是为了制造一个矛盾而硬拗。呼吸肺的到完善本身就肯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为什么非要认为是一个神创式的突变。而且浅水区的鱼为什么非要那么急迫的呼吸空气?一两代没上岸成功就得over?完全可以假设极少数的鱼由于可以上岸活动,扩展了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所以肺功能更完善的种群明显能在数量竞争中占优,这并非一定是生死攸关,只是由于新物种的爆发成为了主流,甚至反过来与起源种竞争使其灭绝,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情形。这明显是一个更合乎逻辑的解释

      我感觉楼主对进化论也有点误会,进化论对某种功能器官的出现,一般都承认是一种突变,但对其升级和完善,都会认为是极其漫长的过程,这之中当然也就交织着环境演化导致的扬弃。鸟的翅膀不可能是一道霹雳下来给某一只动物安上去的,虽然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说到这个,主流学者们基本都会从少数恐龙化石上,若隐若现的原始羽毛讲起。所以如果要把长翅膀这个过程移植到人类身上,最好也不要想象成X战警里那种戏剧化的情况

      • 家园 会飞这件事就更神奇了

        按达尔文的理论,会飞这件事很显然必须是对生存有利才能遗传的。会飞要么能更好得躲避捕食者,要么能更好得获得食物,要么能更好的迁徙(同时躲避捕食者,恶劣环境和获得更丰富的食物。)

        但这就要求翅膀必须是立刻长出来,而且立刻就能飞的,类似于动画片里的变身。如果不是立刻能用的翅膀,那么和没长是一样的,并不能得到进化上的优势,于是就不能遗传下去了。

        而按现代进化论的基因理论,长翅膀的基因必然在没长翅膀前就存在了。这就成了循环论证了。

        • 家园 有翅膀又不是一开始就能飞的

          同时要求体重要减轻到可以提供足够升力,最早的飞行动物除了节肢动物外,也是从树间滑翔开始在空中活动。从能在树间滑翔的蜥蜴到翼龙发展到鸟类经历了近亿年的时间,哪是有翅膀就可以飞行的?爬行动物的前肢转化为翅膀都需要很久。兄台的逻辑错误和吃了第七个包子饱了于是就否定前六个包子的作用一样。

          • 家园 长翅膀和人长六根手指类似

            人长出六根手指可不是一点一点慢慢长的。而是一下就长出来了。多出的手指有啥用?貌似祝枝山也没发现有多大用处。

            皮膜之类的东西如果要滑翔必然是突变产生。不可能一点点来的。要慢慢积累的话,基因突变会跟不上环境变化的。事实上,进化论里还有所谓的“最优解”理论,即任何生物都不会进化出无用的多余器官,否则必然产生进化劣势而灭绝。

            当然,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人生有5个手指,其实无名指和尾指基本无用。捏田螺三个指头就够用了。

            • 家园 脊椎动物的脊索脊椎也是突变产生的?

              鱼类从无颔鱼进化到有颔鱼花了数千万年的时间,在古生物中存在翼膜可以滑翔飞行的绝灭动物可不止一种。还是那句话,对于生物体的几百年上千年时间在地质学上只是沧海一瞬。一个人长六指和一个种群全部长六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长六指的这个人如果不能结婚生子,他的这个基因就不会被继承。

    • 家园 有思考是好的

      1、同意以下很多人的回复,首先,不要把evolution翻译成进化,翻译和理解成演化、变化更为确切,这个是理解生物多样化的根本。

      2、生命体基因的变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辐射等环境因素有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基因复制的时候是有一定几率引入突变的,遗传物质(DNA)复制酶虽然保真度很高,但是仍有一定几率发生错误复制,辐射等外界因素会加剧基因变异速度。

      3、基因变异是没有方向性的,是呈球状发散的,在某一个生态环境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突变体会在多年的选择中逐渐占据优势,遗传特征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个物种,这是理解物种起源的根本。如果环境剧烈变化,物种变异速度跟不上、不适应新环境,这个物种就会消亡;如果环境缓慢变化,物种会累计突变,直至适应新环境的物种形成。

      4、种群数量、繁殖能力、演化时间是积累突变的最重要因素,像人类一样,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子代表型都不完全一样,如果种群数量够大、每代子代够多、时间够长,总能积累出适合环境的突变。1万个不够就10万,10万不够就100万,1000万,1亿,直到更高级别;1万年不够,就100万年,在地球历史和物种发生过程中只不过是一瞬间。总之是想说明,演化过程中不成功的、消亡的物种和个体,要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低等生物,比如自然状态下的鱼类,子代能有百分之一的成活率就不错了。概率小就对了,要理解变异是绝对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如果突变率还很高,这个物种种群会很不稳定、个体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增高,可能很快会消失。

      5、另外拉马克的理论有一定道理,请百度表观遗传学。简而言之,环境和后天经历会影响个体的基因修饰,虽然基因序列没有发生变异,但是这些修饰会影响表型,而且有些表型可以遗传给子代。

      通宝推:胡一刀,
    • 家园 并不存在[进化]问题

      要打破迷思,去证伪[某个理论]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方式,譬如要证伪[上帝]就很难,好的策略是直接跳出原有的框架,直接创建一个新理论。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地球生出来的。每隔一段时间,地球就会排一次卵,就会生一批孩子。至于父亲是谁,卵子具体是什么,有待研究。

    • 家园 同对完全随机变异表示怀疑,简单的例子:蛋白质折叠

      有个计算机项目folding@home , 就是因为蛋白质折叠太难了,要用普通用户的闲置计算力去计算蛋白质折叠.

      人类搞几种蛋白质折叠都要费好大劲儿,人体大概有25万到100万种蛋白质,若全靠随机变异出来的,很难想象。

      引自”世界就是一个游戏”

      进化论的破绽,除了缺少“中间过渡物种”化石证据之外,还有一个方面,是难以解释复杂器官的生成。比如说,有一种甲虫,它具有特殊的防卫系统,当受到威胁时,会从身体后部喷射出一股滚烫的有毒溶液。这个防卫器官是由以下部件构成的:氧化氢和氢醌、由分胚腺产生的催化酶、储囊、括约肌、膨胀器、外排导管。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件,这个器官都没有办法正常工作。

      如果这种防御系统是进化而来的,那么最先进化出来的是哪个部件呢?进化论完全无法解释,因为不管先进化出哪个部件,它都起不了作用,不会对甲虫的生存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成为累赘。按照进化论的观点,这种变异只会被淘汰,而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累赘,直到最后所有的累赘叠加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而有用的系统。

      • 家园 人类蛋白种类出奇的少,只有两万种左右。

        寄宿于人体的微生物倒是很多, 是人基因的100多倍。

        蛋白质应该是逐步进化的,进化链比较完整。蛋白质的功能并不只是折叠好的才行,好多功能需要无固定结构的氨基酸序列来实现。

        蛋白质进化和随机变异关联非常强,艾滋病毒和很多疾病的抗药性就是这样“进化”来的(所以滥用抗生素的危险也在于此)。

        点看全图

        • 家园 统计上无法解释

          基因突变的概率,根据物种不同,大致是10万分之一到亿万分之一每代。但是这只是一个总概率,不管这个突变是不是有利的突变。有利的突变,实际更低。

          用你文中的23000个基因来计算的话,人类要12年才能成年(有生育能力),一般最多生十到十二胎。在古代,这十几胎里大概最多能成活50%。

          这样的话,23000基因全部完成进化的几率最优化的情况也要

          100000x23000x12/0.5= 55200000000 年 (552亿年)这比宇宙的历史(170亿年)还要长3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的数据不对, 人每代会累积100到200个新的突变

            人类基因突变率

            对Y染色体的DNA序列分析透露,人类基因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每次会累积100到200个新的突变。这一数字是人类基因突变率的首次直接测量——它相当于每3千万碱基对中有一个突变。

            精原细胞的变异是累加的。当某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一次变异之后,从此这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新精原细胞都会继承这次变异。在经过几十年在体内积蓄之后,精原细胞累积的变异数量确实不小。

            • 家园 那么这个概率就更小了

              你引用的文章中说的突变是指基础对(base pair) 突变。那么人有多少对 base pair 呢?30 亿。出处:https://www.genome.gov/11006943/human-genome-project-completion-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你引用的那个文章里说是相当于三千万基对有一个突变。(the human mutation rate — is equivalent to one mutation in every 30 million base pairs,)那么把全部30亿基对全部变掉要多少代呢?最少需要3千万代。就算每12年人类就能就能遗传一代也需要3亿6千万年。这比人类的历史(4百万年)要长的多。

              而实际上真正能够传递下去的基因突变更少。你引用的文章里,作为实验对象的两个亲戚在200年前有共同祖先,传了13代,发现有23处可能的突变引起的不同。在经过培养实验后,真正能够遗传的突变只有4个基因。

              传13代才4个突变。那么30亿个突变要多少代?97.5 亿代。还是算每12人类就能就能遗传一代,需要1170亿年。约等于宇宙年龄(约170亿年)的7倍。

              所以从统计上来说,基因突变必须在短期内大量发生并能有效遗传才能支持现代进化论。

            • 家园 如果否定渐变的累加性

              那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就不可能了。

        • 家园 有种说法是一个基因可以表达多种蛋白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