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往往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 高士奇

共:💬8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往往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看了楼下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不才受益匪浅,联想也就颇多,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就突现了出来,放在这里等着挨砖。

    首先说明,搞教育和其他事业物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想当年抗战前,清华大学教授的薪水是每月400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40000元人民币,在当时绝对是个有国际竞争力的报酬。而现在清华大学教授的平均工资水平恐怕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一个青年讲师的薪水更是少得可怜,只有三、四千,宿舍也比较破旧,如果不捞点外快,连个孩子都养不起。

    可话又说回来,往往精神作用能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西南联大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生活条件都比较差,但他们由于背负国耻家仇,面临亡族灭种,在业务上倍加勤勉,成绩斐然。

    邓小平说过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不才以为这段话很有道理。前几十年精神作用在中国体现得比较突出,但物质方面,情况比较糟糕,如果没有意识形态方面的高压,社会稳定是维持不住的。近20多年,这一情况从根本上得以扭转,但是否有点矫枉过正呢?其实不才觉得这不能叫作矫枉过正,因为物质和精神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矛盾,但这20多年来精神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说回到教育,现在可能是应该多强调强调精神了。如果单靠物质没有精神对于教育是件很可怕的事。初等教育里,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负有重要责任,如果老师是个唯利是图的人,那学生可能也就会见利忘义。再看看现在的高等教育,问题很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是来学知识,而是混文凭,为了迎合学生老师最好是做老好人,这样在教学评估的时候能得高分,保住或者增加奖金。这里面学生不是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而是来享受拿文凭的权利,根本原因在于这文凭可能更值钱,或者说性价比更高。老师也不是在教书育人,而是尽量为客户服务,这倒也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其他问题还有很多,说起来可能没完没了。

    物质决定意识,这一点不才深信不疑,但人往往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 家园 只不过是建国30年来一味强调精神的反动罢了

      产业化才几年啊

    • 家园 一点甘于奉献的精神
    • 家园 老大, 说了半天, 嘛也没说出来呀

      除了要有一点点精神, 还要有一点点的旗帜鲜明一点点的针锋相对一点点的立场坚定

      这玩艺儿又不是偷呀抢呀, 你看看, 陈生的教育大道理都可以高声的理直气壮的说出来, 为什么到了你这儿, 就成"一点"了呢?.

      所以, 不能恭谦让, 要理直气壮,说,就要大声的说出来, 人就是要有精神(不是一点两点, 而是要很多要很强)!

      这年头, 吃人的都可以不擦嘴角的血, 还要炫耀那血的新鲜和可口, 反而是被吃的要忍气吞声要恭谦让, 靠, 反了不是.

      所以, 建议先生,不妨表达的鲜明些,那就是精神的一手, 一定要硬! 谁也不想再来场阶级斗争, 可那也不能让吃人的弹冠相庆呀.

      偶觉的, 要保持一定的精神硬度, 才可以让人比禽兽之属高那么一点点

    • 家园 好帖要顶。文革才十年,其遗害至今仍存。教育商业化祸害已不止十年了

      文革真正大乱才两三年。

      教育、科研、医疗界受到商业化的毒害,现在难看到结束的日子,其危害将来也是很难愈合的。

    • 家园 中国不只是教育缺乏精神

      教育界只不过不能免俗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