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个简化的模型:从经济结构谈GDP追赶之路 -- 老老狐狸

共:💬23 🌺2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一个简化的模型:从经济结构谈GDP追赶之路

    和人讨论前后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经常有人拿出GDP增速来对比,本狐一般先告诉他:85年以前,中国没有GDP/GNP统计,现有数据是85年以后倒推出来的;接下来,再介绍一下GDP平减系数、通货膨胀、CPI、PPI啥的。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影响GDP增速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

    按产业分,GDP为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加和,简化一下,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后发展国家,一般农业占比大,工业很小,而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增速远不及工业、服务业,因此,追赶型后发展国家在起步阶段,其GDP增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结构影响。

    做一个简化模型,假设A国为追赶型后发展国家,其起步年农业增加值为60,工业为10,服务业30,GDP总量100;B国为被追赶的先发展国家,三产业增加值期初数分别为100、500、400,GDP总量1000,是A国10倍,绝对差距为900。

    假设A国农业、工业、服务业一直保持3%、10%、7%速度增长;B国三个产业增速一直保持2%、6%、7%。分开看,A国的工业、农业发展速度都比B国快,但GDP追赶之路,异常艰辛和漫长,甚至让人绝望。

    经过一年追赶,A国三个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61.80、11.00、32.10,GDP总量104.90,GDP增速4.90%;B国分别为102、530、428,GDP总量1060,GDP增速6.0%。分别对比三个产业的增速,A两个明显占优、一个持平,但GDP总量增速却明显落后。B国GDP是A国10.1倍,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A都被B甩得更远。

    再看一下10年后:

    A国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80.63、25.94、59.01,GDP总量165.59,10年平均增速5.17%;B国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1.90、895.42 、786.86,GDP总量1,804.18,10年平均增速6.08%,B国GDP总量是A国10.9倍,绝对差距则由起步年的900扩大到1638.6。

    追赶到第22年,A、B两国GDP总量的相对差距达到峰值,自此以后,A国GDP总量相对B国的占比开始逐年上升:

    A国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4.97、81.40、132.91,GDP总量329.28,22年平均增速上升到5.57%;B国分别为154.60 、1,801.77、1,772.16,GDP总量3728.53,22年平均增速6.16%,B国GDP总量是A国11.3倍,绝对差距则由起步年的900扩大到3399.25。

    追赶到第129年,A、B两国GDP绝对差距达到峰值:

    A国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2,717.40、2,186,031.35、185,194.71,GDP总量2,373,943.46,129年平均增速上升到8.12%;B国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86.54、919,235.15、2,469,262.79,GDP总量3,389,784.48,129年平均增速6.50%,B国GDP总量是A国1.43倍,绝对差距为1,015,841.03。

    接下来就快了,只需要13年,A国GDP就完成了对B国的反超:

    第142年,A国三个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3,990.59、7,546,773.09、446,290.54,GDP总量7,997,054.23,142年平均增速上升到8.27%;B国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64.27、1,960,662.63、5,950,540.60,GDP总量7,912,867.50,142年平均增速6.53%,B国GDP为A国98.95%,A国反超B国84,186.73。

    当然,这只是个极度简化的模型。

    通宝推:落木千山,假设,青青的蓝,陈王奋起,小泽珍珠,hullo,楚庄王,pendagun,jdrlgd,关中农民,盲人摸象,微笑问天,铸剑,青颍路,西安笨老虎,苏仙岭,阴霾信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先发国家的速度不可能一直保持那么快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类的生产力是上限的。先发国家因为更接近这个上限,也就更容易遇到瓶颈,到后期速度肯定会降低。

      所以,一个真正能领导人类的国家的目标应该是致力于最新的技术突破直至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但这条路前途未卜,所以大多数先发国家(最典型的就是搅屎棍阴国)的做法是给后发国家下绊子。

    • 家园 这个要鼓励

      简化的模型是最好的模型。至少不用在条件设定上吵架。

    • 家园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统计资料六十五年》

      1952年,我国经济全面恢复,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倒算的数据,5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当年价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51%,第二产业20.9%,其中:工业17.6%,建筑业3.2%。

      第一产业占比超过一半,这种经济结构最多与20世纪初的日本相当。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并超越战前最高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9.9%,第二产业为34.93%。

      1966是中国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的一年,这一年,第二产业占比第一次超过第一产业。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73.10亿元(当年价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37.8%,第二产业37.9%,其中:工业34.6%,建筑业3.3%。

      1978年是前经济世代的最后一年,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2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28.2%,第二产业47.9%,其中:工业44.1%,建筑业3.8%。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5,260.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19.7%,第二产业46.6%,其中:工业40.2%,建筑业6.4%。从第一产业占比看,1993年的中国,和55年的日本差不多。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8,000.5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15.1%,第二产业45.9%,其中:工业40.4%,建筑业5.6%。

      2013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66,130.2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10%,第二产业43.9%,其中:工业37%,建筑业6.9%。这一年,第三产业占比46.1%,第一次成为三次产业中的NO1。

      以当年价格计算,1952-1978年,GDP名义增速年平均为6.68%;1979-2000年为16.14%,2001-2013年为14.44%。

      以不变价格计算(1952=100),1952-1978年,GDP实际增速年平均为6.15%;1979-2000年为9.6%,2001-2013年为10.1%。

      具体到三个产业(同样以不变价格计算):

      1952-1978年,第一产业实际增速年平均为3.75%;1979-2000年为6.53%,2001-2013年为6.58%。

      1952-1978年,第二产业实际增速年平均为9.59%;1979-2000年为9.38%,2001-2013年为9.64%。

      1952-1978年,第三产业实际增速年平均为5.47%;1979-2000年为12.06%,2001-2013年为11.44%。

      点看全图

      通宝推:青青的蓝,楚庄王,阴霾信仰,苏仙岭,
      • 家园 统计资料所反映的改开前后分产业增速差别很可能是错误的

        《新中国统计资料65年》表明改开前后第二产业增速基本相同,而改开后的第一产业增速高于改开前。我认为这个结果很可能是错误的。

        我认为,以货币价值计算的GDP增速高估了后三十年的第一产业增速,低估了第二产业增速。

        产出总量核算的难点在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产品的加总比较。现在都采用货币价值核算GDP而不是实物量核算,然后用物价指数调整。这往往会导致后一时期的第一产业被高估,第二产业被低估。原因在于这两种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不同。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产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率越高,产品价值越低。由于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进步明显快于农业,因此长期里工业品价格会比农产品价格相对下降。考虑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带来物价总体提高,实际就会表现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会高于工业品上涨幅度,甚至可能出现农产品涨价,工业品降价的情况。

        用以调整名义GDP的物价指数采取的一篮子商品的计算办法,是按比例包括了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等各种商品的总价格平滑。根据前面的介绍,物价指数就会低于农产品实际价格增幅而高于工业品的实际价格增幅,这会导致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的高估和低估。

        举个例子,假定基准年第一产业产量为100,价格为1,一段时间后产量不变仍为100,同期价格上涨为2,名义GDP就从100增加到了200,涨了1倍。假定同期的一篮子物价指数为1.5,小于2,经调整后的第一产业的不变价格GDP就会从100涨到了133(200/1.5),GDP涨了33%。而我们知道,实际产出并未增长,产出被高估了。而第二产业增速的低估与此类似。

        因此,我认为《新中国统计资料65年》中的分产业部门的GDP增速,高估了后三十年的第一产业,同时低估了第二产业。对于前三十年,由于物价比较稳定,因为物价指数调整引发的高估和低估问题应该基本不存在。

        用实物量增长比较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但是不同产品无法加总,只能取一种产品比较。我以三年文革结束后的1970年为基准点,用粮食产量和钢铁产量为代表来比较改开前后的不同产业增速。结果表明,改开前粮食产量年增速为3.0%,改开后为2.0%;钢产量年增速改开前为7.7%,改开后为9.7%。

        因此,我的初步看法是,与统计资料反映的结果不同,改开前的第一产业增速可能不低于改开后,而改开后的第二产业增速则确定高于改开前。

        通宝推:青青的蓝,胡极品,老老狐狸,
        • 家园 还有一点:“改开”前是全国大协作,根本不算价钱的

          大水库全民上阵,我们那里修水库,老师回忆,连县城的老头老太都自带干粮去工地,老师们也去,而且不像社员那样记工分,这个GDP这么肯定算不出来;

          全国一盘棋,各地各行业各单位物资经常根据需要,上面一声令下,就调拨,根本没有赚钱甚至收费的概念,比如邓小平在西南逼死人命征粮支援上海打击投机商,这个GDP也肯定没法算;

          再还有全国大攻关,比如邓稼先还是谁,奖金才一块五毛钱,这个GDP怎么算?

          所以,那GDP来攻击“改开”前的经济,是相当不无知的,因为游戏规则根本不同。

          就好像有个段子:篮球一场下来,一百多分;足球一场下来 0:0,到底有什么意思?

        • 家园 感觉钢铁产量受结构影响比较大

          不知道发电量来衡量怎么样

          • 家园 发电量或者一次能源消费量。

            人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很大程度就是能源利用方式进步和和能源利用总量指数提升。

            如果受控聚变搞定,啥农业、啥西北缺水,都不是事儿。

            • 家园 核聚变搞定了也会有别的烦恼阿

              比如搞不出来的国家会不会被开除球籍

              说个我能想到的技术问题: 受控聚变搞出来以后,人类没有节制的生产廉价能源,这些能量最后都变成热量,超过地球的热辐射能力,然后大气层内会变得很热很热....

              解决的办法是把耗能的工业都搬到太空去

            • 家园 粗略查一下发电量增长率

              从15到95基本是增长率递减的

              当然也和约往后总量越大有关,

              不过00-09年增长率高达11.89%,也和我的猜测相符

              第七个和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发电量增幅很小,也对应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次经济不景气

              (37027/13473)^(1/9)-1=0.1189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 家园 还要指标饱和拐点问题

          有些指标达到饱和点后就偏离发展趋势了,比如:

          1,美加都提供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减少耕种面积。这是第一产业

          2,中国正在强行降低钢铁产量。这是第二产业

        • 家园 “割资本主义尾巴”与“大力发展农副产品”

          以粮食产量推算整个一产的增加值(或者总产值)乃至产量问题很大

        • 家园 1979-2016,入世前和入世后,差异实在太大。

          以钢产量为例,78年3178万吨,2000年12850万吨,年均增速只有6.56%。

          2000年后,完全是大爆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