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哲学到了需要集大成者出现的时候了 -- 达萨

共:💬19 🌺1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哲学到了需要集大成者出现的时候了

    哲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学科,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基本人文科学构建的责任,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作为一门抽象和概括的学科,它的源头是来自于人们不断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哲学的分支日趋完善,也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化。今天,一个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如果说不清自己从事的是哪一个分支,是数理逻辑,还是形式逻辑,还是其他分支,一定会会被贴上民科的标签。像康德,尼采那样的大家,在今天已经绝迹了。

    这一现象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是具有高度相关性甚至是有因果关系的。一定意义上,现代哲学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进展上。19世纪,随着牛顿力学,进化论等理论的完善和普及,催生了知道今天仍然成为主流的唯物主义哲学。恩格斯在总结几大科学发现的基础上,构建了自然辩证法这一巨著。其基本观点到今天依然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领域的重要工作,其成果已经成为我们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达赖肯定不同意这些定义)。比如,物质的客观属性,对立统一规律等等。

    问题在于,这些定义和理论的基础是牛顿力学,是19世纪的科学成果。到今天,这些基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相信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我要说什么了。对的,就是量子力学。

    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对于20世纪的科学家绝对是一场折磨和灾难。量子力学最大的一个影响是严重动摇了物质的客观属性,进而摧毁了决定论和因果关系。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不存在因果关系,所谓的因果关系不过是海量的微观个体的统计性结果。至于物质的客观性,更是一个笑话。在微观世界,粒子的波函数是弥散的,有无穷多个结果。只有存在观察者的前提下,它才会塌缩成一个确定结果。按照这个理论,外推到极致就是整个世界的存在都是因为我们或者其他什么物种在观察它。否则世界就不存在。

    同样出现问题的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在本质上反应了世界的二元属性。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二者构成矛盾的双方。但是,随着我们对宇宙认识的加深,发现这个理论也被现代宇宙学的结果动摇了。光明与黑暗,显性和隐形,甚至物质和意识,都构成了矛盾的双方。但是,真实的世界是如此吗?宇宙,至少我们的宇宙,黑暗是主流,光明不过是其中的点缀。隐形是主流,显性不过是冰山一角。宇宙的大爆炸创生理论,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暗物质和暗能量占据我们宇宙的绝大多数)。这些在一顶程度上暗示我们,所谓的光明,不过是黑暗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的显性,也不过是隐形的可观察部分。

    至于物质和意识,其内在的深刻矛盾更是无法调和。物质的存在是在宇宙创生之际就有的。可是意识的存在是从人脑的出现才开始的。那么,人类没出现是,物质岂不是耍单儿了?按照对立统一规律,如果矛盾的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那物质哪里去了?

    上述种种矛盾,都揭示了哲学的基本基础需要变革,从而产生新的哲学体系。这种哲学体系,肯定不是玄学,其本质依然是理性和逻辑,但是很多定义,概念和范畴都需要加以修正,才有可能更真实的反应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我的一个朋友说:中国如果在未来的时代要达到民族复兴,领导人类,至少要在重大的哲学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能够引导和更新人类的认识水平才行。我深以为然。

    • 家园 简单点

      干嘛非要从物理学来引申出哲学呢?

      用数学的难道不可以吗?

      量子物理学确实很让人挠头,难道不能跳出量子来引申出哲学吗?

      比如信息论,我很看好这么学问引申出的哲学以及哲学观。

      --------------------------------------------------

      简单点的假设

      从大到整个宇宙的体量,小到夸克级别的。

      只要他们是处于变化的状态,那么,这种变化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信息。

      而宇宙到夸克,也不过是这些信息的一种载体而已罢了。

      如果脑洞在开的大一点的话,如果出现了非物质,纯能量的某种东西。

      只要这个东西是变化的,那么,这种能量的东西也不过是信息的载体而已。

      那么,再次的放大脑洞,假设,不要物质和能量了,直接用信息来承载信息,可以不。

      如果这些都是可以存在并且能够实现的,那么依照这些引申出来的哲学有是什么样子的呢?

      --------------------------------------

      • 家园 数学比较抽象

        在认识层面上与哲学是同一高度,彼此甚至交叉,如数理逻辑。

        物理学还是比较具象的,需要进一步抽象和概括才能形成哲学。

    • 家园 出不了了,哲学已死。
      • 家园 怎么死的? 哲学 是社会,自然的存在,,
        • 家园 自然的存在也是有死期的

          维基:

          Philosophy is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and fundamental nature of reality, existence, knowledge, values, reason, mind, and language.

          哲学家的研究领域已经被各个分支的科学取代了,后者如今日新月异,没谁能通盘掌握了。哲学家们连各个科学前沿的知识也没能力理解,自然也没本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哲学理论。

    • 家园 几点商榷

      1,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并不互斥

      量子力学的出现,并没有否定或者挑战关于客观性的认知,而是动摇了决定论的根基,准确地说,是推翻了那种认为只要掌握了当前一切粒子的状态、便可以计算出未来一切的机械决定论。所谓客观性,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指的是外界事物(认识的客体)是否独立于内心意识(认识的主体)而存在和运动的。典型的否认客观性的例子是那段禅宗公案:风动旗动还是心动,认为是风动或者旗动都是承认客观性,认为是心动的才是在否认客观性。

      和传统的经典力学相比,量子理论所揭示的,是物质运动的某种不确定性,而不是否认其客观性。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把风比作测量手段,把旗比作被测对象,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分歧在于:经典力学认为,旗(被测对象)是被风(测量手段)吹动(干扰)的,只要风不动,即测量手段足够高明、产生的影响足够小,就可以让旗不动,把旗子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而量子力学则认为,旗(被测对象)本身就是动(不确定)的,和风动不动没有关系,即量子自身具有某种固有的不确定性,比如无法同时测准一个电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是物质的本性所决定的,而不是通过提高测量手段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说量子力学否认客观性,也许是来自于对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误读。哥本哈根学派把观察(测量)放在了一个极为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只有可观测的和被测量到的东西才有意义。初看上去这象是某种极端的实证主义,但物极必反,极度的实证主义在这里恰恰走向了其反面。既然只有可观测的才有意义,顺着这个思路推论下来,那些没有被观测到的岂非是没有意义了么?于是,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哥本哈根学派的段子,说他们认为如果不进行观察的话就不能确认月亮是存在着的。这可能被进一步引申为:量子力学认为闭上眼睛月亮就不存在了,再传下去最后就变成客观性被量子力学否定了。这完全是对量子力学的一种误解。即便是最极端的哥本哈根诠释,也只是说一个东西不观察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好像是废话,真的是废话么,呵呵),而没有说不被观察的东西就不存在。拗口地说, “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

      说量子力学导致了主观和客观分界的模糊性,倒是有那么一些。如果量子可以因为被观测而塌缩,那就意味着主观(观察)可以对客观(量子)产生作用,从哲学角度看,倒是可以理解为客体的独立性受到挑战,而不是其存在性被否认。

      2,量子力学并不否定因果性

      最明显的例子,在量子塌缩这件事里,量子本来处于纠缠态,一旦被测量就塌缩成某个确定状态了,这不正是因果关系么。

      3,黑暗并不是宇宙的主流

      不能仅仅在人眼可见的角度去理解光明和黑暗,在所有的电磁波中,从长波到伽马射线,人眼只能看到极其狭小的一部分,即可见光部分,并把其他的看作黑暗。其实宇宙中可不是这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微波背景辐射,它相当于绝对温度2.7度的火堆所发出“光”,作为对比,太阳光的温度大约是6000度。这种“光”是充斥着整个宇宙的,在任何方向上都满满的,人眼接受不到而已。所以,不如说宇宙是光明的才对。

      4,物质和意识并不构成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关于物质和意识,不同哲学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谈到对立统一,那就按辩证唯物主义的来: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从属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说对立统一,按照广义相对论来说,物质和空间倒是能构成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物质决定空间的扭曲,空间决定物质的运动。

      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请兄台及河友指正。

      通宝推:天白,bluestarry,领班军机,独立寒秋HK,澹泊敬诚,lilly,inconsequent,文化体制,陈王奋起,
      • 家园 回复钻石兄的商榷

        1:物质客观属性与量子力学。

        这部分我主要引用的是观察者效应。钻石兄主要说的是测不准关系。

        动摇物质客观属性的是观察者效应。当然,动摇不意味彻底否定。

        不过,观察者效应对被观察对象的影响,可怕比原来人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2:量子力学否定因果关系,是在微观层面,是体系内部。对外,作为整体,因果关系依然存在。钻石兄举的那个例子,说实话还真不太好反驳。我就装一回傻,认为这个看上去是微观层面的例子其实是宏观反应。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呵呵。

        3:宇宙的黑暗本质反映了世界的一元属性。真正支持黑暗属性的是宇宙的可观测质量与引力的严重不符,进而得出的大量存在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结论。光明与黑暗,仅仅是一个比喻。严格说,应为可观测与不可观测。

        4: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与钻石兄说的物质与空间的对立统一不矛盾。这里涉及到范畴这个概念。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矛盾体。而这些矛盾的组成部分又可能彼此交叉。

        恰如,我与家父构成父子。但是我与钻石又构成朋友。

        我不知道自己说清楚没有?

        • 家园 再答达萨河友

          我非常赞同达萨河友在主贴中提出的观点,即中国需要哲学上的突破。不但中国需要,世界也需要。自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来,从发现天体运行和化学元素的秘密,直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由西方世界引领的科学和技术革命在上世纪初达到了顶峰,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把整个人类文明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同时也是哲学大发展的时期。自此以后,在基础科学方面却再无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突破出现了。虽然应用科学仍然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微电子学方面,带来了电子计算机、手机和互联网等等梦幻般的产物,但在对世界的基础认识方面,人类却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障碍,或许需要靠哲学上的创新来达成突破。我们中国人总是以勤劳智慧自称,现在中国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这前面两个字应该是没有什么人敢怀疑了,但要当得其后面两个字,还需要拿出点东西才行,比如达萨河友所说的哲学上的集大成者等等。这大约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吧。

          有点扯远了,回到达萨河友的帖子来看,几个关于量子和宇宙的几个观点,其实也是整个科学界的困惑之处。假如说一百多年前物理学是晴空万里中的着两朵乌云的话,毫不夸张地说,那么现在的物理学只能算是乌云密布之中透露出几丝阳光了。达萨河友指出的就是其中几个。

          1,观察者效应,量子世界的一片乌云。这挑战了传统意义上对于客观的定义,如果连客观都需要重新定义,如果观测本身会对被测对象存在反作用,甚至出现量子力学中被测性质取决于实验设计的情况,那么整个现代科学体系中最基础的逻辑关系和方法论都将受到挑战。通常观察者效应是指一个量子状态,比如光子的偏转态,被观察后会塌缩到某种定态。看上去够离奇么,但还有更诡异的。

          比如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这本身已经足够令人困惑的了,但更令人无法理解之处在于:它在波动性测试中就表现得象个波,在可以得到衍射图样;在粒子性实验中则摆出一副粒子的样子,可以测量其位置、可以打出一个很小的斑点。观察者效应在这里不但可以决定被测对象是否塌缩成某个状态,而且似乎具备这样的性质:电子可以按照你主观设计的实验所希望的那样表现为波或者粒子。换句话说,你把它当波看,它就是波;你把它当粒子看,它就是粒子,一切悉听尊便。这等于在说,你看到的所谓客观结果,实际上是主观的产物。那电子到底是什么呢,观察结果究竟还有没有客观性,这称得上一朵,不,是一大片乌云了吧。

          还有,所谓观察者,其本身的定义也是争议的焦点。这又牵扯到意识和智能的问题。面对量子,只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才算观察者么,一只猫算不算,一只苍蝇呢,一台计算机呢,一台照相机呢,甚至另一个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能构成观察者吗?主观和客观的定义和分界是需要重新考虑考虑了。

          2,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学上空的两朵乌云。暗物质源自于宇宙观测结果和现有理论之间的矛盾。天文学家发现,星系边缘恒星的实际运动速度比计算值大得多。这意味着:要么是观测结果有误,要么是有某种因素的影响未被修正,要么需要修正万有引力系数(尽管它在太阳系内符合得很好),要么需要重新定义万有引力公式,要么就承认万有引力公式在宇宙里不是普适的,要么就假定星系内还存在看不见的物质、是它们的质量在发挥作用。无论哪个都令人头大,多数科学家们选择了最后一种。

          暗能量则更诡异。最新的宇宙观测告诉我们,宇宙是在膨胀的,而且是加速膨胀的,而理论上星系之间的万有引力应该可以制止这种膨胀的。于是暗能量就被假设出来了,这是一种具备万有斥力的神秘的负能量,把各个星系狠狠地相互推开。

          现在一般认为,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中的比例大至是:5%、25%和70%左右。这些其实都是理论上的假设,还没有足够的直接的观测结果支持,所以个人认为还不宜用作宇宙观的论据,宇宙到底是黑暗还是光明,是一元还是二元的,还得等等看再下结论。从历史上看,类似的假设,比如燃素,又比如以太,最后都被更好的理论取代了,所以姑且让这两朵乌云先飘着吧。

          顺便提一句,中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接近完工了,灵敏度是现有最大同类望远镜的两倍多,期望能帮人类把宇宙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3,其他比较大块的乌云还包括:电子自旋之谜、远程量子纠缠态、类星体之谜、黑洞之谜等等,重重乌云覆盖着极度微观的量子学和极度宏观的宇宙学这两个方面。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往往给人以错觉,觉得人类已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和过去相比确实如此,但实际上在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量子面前,人类还不清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些东西想多了也是挺令人悲观的,唯愿这些乌云们能象当年的那两朵一样,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达萨河友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从某种角度去看存在着对立统一,比如客观(物质)和主观(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或者说,二者的在某种概念划分(范畴)之下是对立统一的?这么说的话我是完全同意的。

          当然,量子、宇宙和哲学这么大的课题,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斗胆写上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吧。

          通宝推:天白,bluestarry,东方白,
          • 家园 量子学里的观察者效应和交易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现象很像啊
          • 家园 很高兴有钻石兄这样有质量的回帖

            我这个说实话也就是瞎想。反倒是钻石兄也严谨的提出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这个问题的确是非常大的,大到了远远超过我们的能力所及。但是不妨碍我们就此做一些有趣的展开和讨论。说脑力游戏也好,说信口闲聊也罢,至少都算是有点意义的讨论。比和那些不靠谱的居心叵测的家伙们辩论问题要好玩多了。

            就钻石兄的一些观点,我在稍微展开一下下,再多就露馅了,学问不足啊。

            量子力学发展到今天,一些结果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原来对世界的理解,导致很多混乱的结果。当我们穷究物质的本源和本质时,我们发现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越来越模糊了。

            量子力学对微观世界的很多描述,在我们看来已经完全不像科学的逻辑的描述,反倒是更像为了满足对现象的解释硬拼凑出来的理论。从夸克开始,物质的微观结构就变得不太好理解了。几种作用力发生作用的机理也很难让人有直观的感受。

            当我告诉你,引力的本质是由于物质之间交换某种微观粒子导致的,你能对引力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吗?反正我是糊涂了。

            暗中我一个哥们的说法,现代物理学已经进入到(或者说沦落到)唯相学的阶段。难怪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如此深恶痛绝。老爷子肯定预见到了波尔这个混球开启了一扇潘多拉之门。尽管可以解决当时的问题,但是制造的问题将远远大于它解决的问题。(这段话有点耳熟。貌似在哪见过,说毛主席对刘少奇的一些观点就是这样的。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将引起更多的问题,并最终导致系统崩溃)

            在这个意义上,其实我是支持老爱的。量子力学的成果对新的哲学体系的建立很可能是灾难性的结果。就是说,按照量子力学的结论构建的哲学体系,不但无助于人类更清晰的认识世界,反而会导致很多形而上的,唯相的哲学体系大行其道,最终结果是非理性的东西占据主流。

            可是,问题在于,量子力学的结果被再三的证明是正确的。它到底是通向终极真理的必要阶段,还是将人类引入无底深渊的歧途?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这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证明。

            在当下的中国,如果需要足够强大有生命力的哲学体系出现,几个必要条件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个就是在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在10年前,整个中国几乎都没有人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今天,似乎某种隐隐约约的闪光在提示我们,中国人,到了该思考宇宙本质的时候了。

            再一个,就是对东方哲学体系,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哲学体系的理解和再升华。天人合一,很可能不是那么简单的一种唯心论。更加有可能是暗示某种更加真实的宇宙结构。

            我有一种直觉,总是感到量子力学到了后期有误入歧途的可能。前期的结果虽然诡异,但是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我们在帖子里讨论过的那些,观察者效应,测不准关系,波粒二相性,依然属于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范畴。但是后期发展的一些东西,包括弦论,加速器中发现的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寿命很短的粒子,已经具有了一些不可知的味道了。

            我特别欣赏老爱的那句话,用中国老话就是大道至简。理论上,宇宙拥有无限多的可能存在,无穷多的运动模式。但是,至少在目前观测的层面,宇宙都是以我们可以理解的简单的模式在运动。比如,理论上,银河系有上千亿颗恒星,彼此引力作用下,可能出现多体运动。只要三体运动,其模式就具有不可解析性。超过三体的多体,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了。但是,事实上,银河系的真实运动自动选择了以二体为主要模式的运动。当然,更精细的运动轨迹的确具有多体的特点。不过多体的痕迹在二体运动的背景已经可以忽略了。

            通宝推:崇文尚武,
      • 家园 梦得兄弟的马列相当正宗,我认为
      • 家园 有些问题好耳熟

        同事吃饭瞎聊时候也常聊到。

        1)歌本哈根学派也是各有理解。我们理解的是物理学不讨论不可以观察的量。我觉得很合理,是我的信条之一。

        3)我们后来认为所谓空间就是波长为一秒光速的光(倒可以解释光速不变)。天下皆光。

        • 家园 您的第二个论点

          就是:“空间是波长为(约)30万公里的光”,可以展开说说吗?

          我们今天面对物质世界的主要哲学工具,基本都是“二元论”,从中国哲学说,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1-2-4-到无穷。只有二元,比较好解题,但遇到“第三元”就无解了。比如在阴阳之外,有没有非阴非阳?(比方说正电荷的质子看作阳,负电荷的电子看作阴,中子算“阴”还是“阳”?)

          辩证唯物主义好像也是这样,二元容易用“对立统一”来描述,但如果有“第三元”呢?

          我们姑且认为太极是1,1之前的“无极”我们还不知道。万物皆“光”,能否认为1就是“光”?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太极”没有生“两仪”,而是“三仪”,即另一位河友说的,质量+时间+空间,就是1-3-到无穷。质量,时间,空间,这三者都是“光”的一个“暂时稳定”的表现形态,科学家们“瞎子摸象”摸到的不同地方罢了,三者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缠绕,互相影响。质量(能量),可以转化为时间或者空间;反之亦然。

          这就带出新的问题,如果人类的肉身,只不过是“光”,那么众生平等,万物平等,与其他草木蚁蝼没有差别,那么人脑里的思想智慧算什么呢?为什么人作为观察者,观察量子时,会影响到量子的形态呢?我们用何种能量方式,影响到具体的物质(量子)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