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个乡村教师眼中的国内教育 -- guzi717

共:💬124 🌺4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能让学生对一个枯燥的课程干感兴趣的老师不合格

        这个还是第一听到哈。其实吧,好的老师都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本事。问题大部分大学老师都做不到这些。除去宣课本以外,就是学生自学了。好的老师其实不过是给学生开了个天窗而已。做好来,需用学生有兴趣,能坚持。

        真的大师,就是能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有了兴趣,啥困难都是个事。

        • 家园 过于强调兴趣不认为合适

          大家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大部分人不会对什么都有兴趣。学生也不会对每门课都有兴趣。正常大学课程是有几十门课程吧。用兴趣来解释,那就会变成学生只学好几门有兴趣的课程是正常的。老师再努力也没办法做到让学生对每门课都有兴趣。我认为就算您认为的好老师也做不到这点。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确实是本事。但这个本事也是有很大副作用的。简单化必然要面临界定不清,模模糊糊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把复杂问题能向学生讲清楚内在本质可能更合适一些。

          很多课程为何枯燥,有老师原因,也有学生原因。

          • 家园 讨论讲课是否应该有趣没有意义

            我们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谁说非得上课有趣呢?是否应该复杂问题简单化?当然了,不然还研究什么教法。一深入浅出就概念模糊了,那是庸师所为。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变着法的哄学生,尽可能地做到“老师不抛弃学生,学生一个也不掉队”,提高大学新生的良品率。到了大学,学生自己负责,老师当然不用在教法上花那么多心思了。

            • 家园 大学老师在教学上花的心思也不少

              有的课是专业课,上课的老师如果自己没有研究成果,讲起来味如嚼蜡,学生都不选课,很难堪的。现在都是选课制,一门课不同老师上,好老师的课选课名额瞬间秒光。有的老师每次只有小猫三两只选,最后教务处就不让这些老师开课了。

              当然也有一成不变的,不过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经常抽查,听课,听课的基本上是老教师,不但听取内容,还观察学生纪律。。如果听课专家提交的意见不太好,那也是不成的。

              现在每门课后都有学生网上评教,如果评的分很低,那么会专门反映到学院的教学院长处的。所以也不能对学生特别严厉,以前的四大名捕早不复存在也。

              我知道的上课的老师都还不错,也在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力求介绍科技前沿,夯实专业基础,有时候还可以提前挑好苗子,带毕业设计,提前到课题组跟着学习,就是研究生的备选。(如果该生愿意考研的话)

            • 家园 如果您认为是哄学生、大学老师就不用在教法上多花心思

              那就压根没啥好谈了

        • 家园 未必

          简化是方向性的,一两句话可能包含太多的物理,但要求学生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把过程或枯燥的东西解决才能理解。否则你就是说出花来对学生也没法真正的掌握。注意是真正掌握。其实想想很简单,这些知识是人类中的顶尖聪明人花了几百年积累的,谁有本事几句话就让不那么聪明的人类一下轻松学会?

          当然其实很多知识的核心确实就几句。但这是对真正学通的,对初学者,这个你跟他说他也没法掌握。所以有个学习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可能是轻松愉快的。

          兴趣也不是万能的,我现在有个研究生,他是很有兴趣,但思维是标准的民科方式,他关心的是各种专业名词,但没法逻辑的思考,停留在把这个类比于那个的基础上。外行可能被他虎住,但内行一听每几句话就有个错。这就是基础的训练少造成的恶果。

          其实那些风趣幽默的方法只是包裹在炮弹外的糖衣,但没有任何人,大师也不行,能把炮弹整个变成糖。

          • 未必
            家园 赞同

            所谓的有趣的教学,不是不行,但作用不大。讲课时稍微调节一下气氛是可以的,但指望这个没啥意义。

            真的学东西从来不会轻松。因为新的东西往往是对已有的思维方式或认知的一种改变。是很折磨人的。甚至有部分非常努力的学生学的一塌糊涂。

            • 赞同
              家园 看来你们对有趣的定义有歧义,什么是有趣呢?

              不是上课开个玩笑,来点觳头这一类哄外行的方法。有趣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我上大学时,一个老教授把无机化学讲的津津有味,大家都爱学。他并不是玩笑着讲课,实际上是个很严肃的老专家,很爱上课的老教授。他吸引人是他知识的广博,能把课堂基础的东西娓娓而来的和最前沿的研究结合起来。上课上的好的人,即使不做研究,但是对相关的知识前沿还是很清楚的,要不就是从事前沿的研究。

              死扣课本,当然不可能有趣。要想上好课,是要花大功夫的。

              • 家园 对您的部分赞同

                我和spin的观点很接近。对学生来说,没有面对比较难的学习勇气与行动,再有水平的人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所谓兴趣。他是无法感觉到面对一个较难挑战那种血里面的刺激、那种跃跃欲试。更不用谈面对较长时间学习的那种坚持。老师的广博,对他们意义不大。不知道您发现面对一座山,不同人是有不同反应的。有的人自己就有爬的欲望;有的人你鼓励鼓励也能爬;一部分人想到的就是爬山的困难,你用风景是吸引不了他的。有些地方话叫论堆儿了。

              • 家园 说个极端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人,我虽然没听过他上课,但通过聊天听报告,可以看出他说问题非常清晰明确,我认为他上课不会差。

                但是学生不这么认为,联名要把他赶走,后来他上杰青了,这回学生闭嘴了。

              • 家园 在这点上我们没有歧义

                我们强调的点不同而已。

                也许站的立场也不同,作为老师我认为我的课对内容的介绍是精准而全面的,也没有找本宣科,对我所能联系到的前沿也有介绍。但这些对初学者似乎没用,这些都没法替代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必须有挑战对他们来说是高山的勇气和决心。

                其实想想我们当年一开始做研究读文章的感受就能理解,我记得当年我一开始读文章的时候,对介绍和结论部分很多都一头雾水,那是经过了相当时间的努力和训练才达到我们现在的水平。现在我们能够读出其中重要的内容并津津有味,但当年的我是没法理解的,这就是我说的跟初学者说这些没有用的理由。

                以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我是认为自己下苦工是说其他事情的前提条件。一点管见,跟大家分享一下。

              • 家园 是如此啊

                自己有一桶,才能给学生一碗。能化繁为简是本事,做到的人太少了,需要做很多准备,广博的知识和阅历

    • 家园 7,揭底辅导班

      现在真可谓遍地辅导班,补课班。虽然教育局每学期都出台禁止办班补课的措辞严厉的文件,但其实全无效果。原因呢,首先是有需求,有几个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辅导功课,提高成绩呢?其次,大张旗鼓补课的肯定是体制外的,教育局的管不着,体制内的多是找个三个五个的在家里补。孩子成绩不好,补课也是个办法,关键是怎么补。我的经验,两个凡是:凡是体制外的人补课的都是骗钱的,无论学生多还是少,因为他外行;凡是补课学生超过一个的补课都没什么鸟用,因为老师根本顾不过来。好了,多数都靠边站,只剩下“一对一辅导”了。一对一至少形式是对的,有没有效果还得看老师的水平。我认为:补课,补知识缺漏最不重要,因材补学习方法比较重要,掰错,改毛病最重要。所以我非常赞同砖家楼主的观点。真正有效果的补课不会上手就紧锣密鼓地讲题,很可能好几天都是在闲聊。如果真有这么干的补课老师,家长肯定急了。呵呵,我在谈理想。现实中老师一定把补课内容塞得满满的,让家长和学生都觉得一小时好几百的补课费是物有所值的。最差劲的补课是提前学新课,毁孩子。放学后在辅导班写作业,那是家长慢慢在给孩子挖坑。长远计,我建议家长都修炼成半个老师。

      通宝推:宇卿,大山猫,
    • 家园 一名中年家长眼中的在校就读

      本人不是老师,以家长的身份说点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我绝不会把教育交给学校或者类似的机构。

      理由是,就社会结构而言,近现代学校的兴起,是对分配不公的一种纠正,否则读书人就成了一种世袭。然而,政府办学如同撒大网,效率高低我虽然评价不了,但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做取舍,比如我就已经做好计划,让孩子退学。

      2.我虽然不是老师,但有几个亲属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也接触过数百名老师,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我认为,多数老师都挺好,也非常辛苦,但老师基本都给逼成了人肉机器。我认为解决方案并不复杂,放权就可以,可这我说了不算。

      • 家园 学校教育很大一个功能是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恕直言,您的发言可以看出您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认识非常片面。学校教育包含的内容远超过知识的传授,它的一大功能是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就是以前常提的培养集体主义,现在常提的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力。缺失学校教育,您的孩子必然得从其它渠道对这方面的教育进行补充,这一块对身为家长的您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校里聚集着数量众多的同龄人,他们之间偶发的必发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小投影,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有直接直观的体验。从学校退学,您将要如何调动大量资源(比如说足够多的同龄人)为您的孩子创造这样一个逼真的“小社会”是一个摆在您面前的巨大难题。

        通宝推:关中农民,刹那芳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