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邓特色,其一开始就公开宣扬:自己是开历史倒车 -- 海纳

共:💬724 🌺5328 🌵1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崩溃和僵化之间难道就没有第三条道路?

                      连续多年的通胀仅仅邓恶政中的小罪恶之花。

                      他的四大恶政, 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军队经商政策 遗祸中国,都没有人敢接嘴, 您胆大,这几件事情也不敢吭声,呵呵。

                      好,我们单就通胀开练。 88~89, 92~94这几年的实质通胀大概是每年25~30%, 官方大概在15~25%之间。你说的93~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算什么呢? 扣除25%的通胀,还不到平均水平。更何况,用恶性通胀来为投资买单,就好像我买房,您付首付,您愿意吗? 让老百姓为小平的恶政买单,您也好意思出来辩护。

                      继续讨论邓当政的粮食产量。

                      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达到30477万吨,增长了7.8%。1979年粮食产量又增长8.9%,主要是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统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从而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1978和1979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8.38%。而1980和1981年则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1.05%。

                      1982到1984年这三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83%。尤其是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得到达了40732万吨。1985到1988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大幅度减产,1985年粮食产量回落到37910.8万吨水平,比上年减产6.9%。1985年到1988年四年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29%。到1989和1990年粮食生产迅速恢复,连续两年粮食产量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45%。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80年小平当政,粮食出现减产。84年突然打了鸡血,85年到88年又继续下降。这说明分田到户真厉害,一分就灵。但后面难道不灵了?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84年的数字人为掺了水。

                      1991—1994年这四年粮食产量在43000到44525万吨之间徘徊,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04%。但是在1990-1992年出现农产品全面“卖难”,是典型的生产过剩造成的

                      可见粮食产量早就不增长了,不光不增长,由于几年的恶性通胀,化肥农药等成本大幅上升,抛荒的地到处都是,粮食产量才徘徊。

                      至于自然灾害,就算了。您去农村看看就知道了,分田之后水利失修,一下雨就涝, 一不下雨就旱。这天灾其实是小平的人祸。

                      说到通胀,如果小平真的搞经济,我也就算了。那时的小平好大喜功,动辄进口几万辆汽车,记得那时有日本的Nissan还是野田车有问题,停在海南, 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更不要说百万彩电,几十部电影等各种奢侈品。大抓三种人, 连焦裕禄的战友张钦礼都被抓了, 大肆赔偿各种“右派”,给“老干部”搞特权,盖楼, 看病,大肆建清真寺,喇嘛庙。你要是活在那个时空, 肺都要气炸了。

                      真的科研,产业升级,没有钱。作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就是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水平被拉开,就是1980到1994。

                      平方之后受到各国制裁,经济下滑, 江执政之后有板有眼,到91年已经基本走上轨道,国际制裁也开始松动。你要是数据党,比较一下1990到1992, 和1993~1993就知道, 江干得比小平好。小平胡搞, 不过为的是一己之私。

                      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的,无法理解什么叫计划经济。片面反对,不过人云亦云。 时间有限,不多说了。

                      • 家园 当年海南的汽车都是走私汽车

                        连走私车都算在邓小平头上,真有你的。

                        中国这么大,情况又复杂,哪有不犯错的呢?邓小平实行的是集体领导,有错必纠,所以改革开放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你将污水泼到邓小平一人的身上,居心叵测。

                      • 家园 您别激动,咱走的不就是第三条路吗?另外

                        真的,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一条条说,我也赞同您说的宗教政策和改开对军队的腐蚀,军队很长时间缺乏新装备和新技术造成的结果就是思维僵化,到了21世纪了,我们的海航狗斗水平还是同高度同型机相互兜圈子。

                        但民族政策我不敢苟同:

                        早在建国初期的1953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参观团代表时讲到:“按照各民族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工作”,(《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11页。)包含了针对少数民族,应该实行特殊政策的思想。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8页。)

                        您再看看两少一宽真的是从邓开始的?

                        这一时期,我国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某种犯罪从宽处理政策也有所规定。例如,1952年海关总署制定的《有关查禁走私几项具体政策》第4条第3款,就有“对少数民族,尚应结合少数民族政策从宽处理之”的规定。

                        1958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处理走私案件十项原则》第7条规定:“对少数民族的走私……情节重大的.应同样按照上述有关处理原则严肃处理.但是处罚尺度应该比汉族为宽。对未改革地区少数民族走私的处理,可以再稍宽一些。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走私,应该联系民族事务部门处理。”

                        1959年3月,西藏上层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时局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西藏工委制定的《关于捕、关、管、训政策界限的几项暂行规定》中,仍然确定了少杀的政策精神。1961年,平叛结束,民主改革基本完成,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无论在西藏内部还是在社会上都要坚持贯彻少捕、少杀的精神,减少社会管制”。

                        这是“两少一宽”政策的思想源头。

                        我们还是就事论事吧,

                        您直接把直接投资增长率减去cpi就认为是实际投资,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通常说的通胀指的是居民生活消费指数,是很久之前,国家制定的一篮子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这里面肯定不包括直接投资需要的钢筋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价格应该在另一个指标叫工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里面反映,

                        但是当年应该没有这个指标,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双轨制,绝大部分的企业投资使用的都是国家统一价格,不可能有特别剧烈的变化,这个双轨制,也是您所痛恨的老邓们使用的,造成了很多官倒等等,您一会慢慢批判,但是毫无疑问它很好的保护了绝大多数政府和企业投资被通胀影响。

                        再说粮食,您如果好好看看从49-12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图就能看得出来,您只拿84年说事是多么可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0年,68年,72年,77年,80年,85年,88年,91年,94年,97年,00年,03年都是负增长,谁也没藏着掖着,有了自己的地大家更愿意种地了,好歹钱能一分是一分到自己手里。这是我奶奶跟我说过的话,怎么就成了一件好大喜功的事了?

                        至于水利失修,您要硬说是因为分产到户导致的。。。我也无语。归根到底都是钱好不好,老大,您看看哪朝哪代修个黄河不得几百万两银子撒出去,地方政府修水利,也是要给钱的,难道不包产到户,大家就愿意自己捐银子修水利了?我有时候真觉得您的逻辑到了邓这儿就烧的只剩罗列了。。。

                        历朝历代都是农闲时政府出钱带大家修水利,地方要是忙着把钱拿去干更有产出比的工业,您也不能拦着对不对,因为毛的时候忙着学大寨,搞农业是政绩,邓的时候搞工业是政绩,大家忙着办厂。。。那只要没淹死人,底下的小官僚肯定能拖就拖,甚至不是现在连基本耕地面积都没法保证了吗?可是我觉得,一旦开始反哺农业,这些都不是事儿。。对吧。

                        接下来,您的

                        那时的小平好大喜功,动辄进口几万辆汽车,记得那时有日本的Nissan还是野田车有问题,停在海南, 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更不要说百万彩电,几十部电影等各种奢侈品。

                        咳。。。我都不知道要不要驳斥下,说的好像286专门批条子进口的似的。。。这286也真是闲的。。。如果这样,咱动不动几百架飞机的给波音空客撒钱才真TM卖国呢。

                        真的科研,产业升级,没有钱。作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就是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水平被拉开,就是1980到1994。

                        这这。。。原子弹拿的是国家工资,旱涝保收,病了有人治,老了有人养,房子政府出。。。茶叶蛋凭的是自己的劳动,走街串户,挣得是辛苦钱,个体户很辛苦的好不好,全国一万个卖茶叶蛋的有几个挣得能比造原子弹的多?要是这么好挣,为啥卖茶叶蛋的都是老弱病残?说这话的人就是昧着良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知识分子的臭架子非要摆一摆。

                        剩下的还要说吗?中国科技水平被拉开是80-94吗?从你被苏联和美国隔开的时候开始,你就已经被拉开了,你之前是苏联直接援建的同时代的重工业,当然水平差不多,等到了80年时,您的工业水平还是那样,就已经被人甩到后面了,您还真以为286,386喜欢魔改歼7?没办法,我们只会造歼7!

                        拿放大镜看历史本来就容易以偏概全,到了您这,连逻辑都不要了,我觉得。。。。“片面反对,不过人云亦云。 时间有限,不多说了。”这句话也可以还给您了。

                        • 家园 民族政策?这不是给耀邦同志在河里平反么。

                          今天发行《胡耀邦文选》,有点凑热闹哈。

                        • 家园 其实你正在用片面的观点抬高邓。

                          早在建国初期的1953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参观团代表时讲到:“按照各民族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工作”,(《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11页。)包含了针对少数民族,应该实行特殊政策的思想。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8页。)

                          这和邓放纵极端穆斯林势力是一回事吗?

                          1959年3月,西藏上层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时局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西藏工委制定的《关于捕、关、管、训政策界限的几项暂行规定》中,仍然确定了少杀的政策精神。1961年,平叛结束,民主改革基本完成,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无论在西藏内部还是在社会上都要坚持贯彻少捕、少杀的精神,减少社会管制”。

                          这是“两少一宽”政策的思想源头。

                          毛的宽大是为了平叛,邓的宽大则造成了叛乱,这一样吗?

                          • 家园 您这也片面了

                            同样是一句话,咋我读的意思就是和您读的不一样呢?少捕少杀是为了平叛,为什么我就不能像您这么解读成“宽大则造成了叛乱”?这不一样吗?

                            • 家园 毛说的是不多株连。

                              邓呢?为了给自已制造合法性连首恶分子都敢放。

                        • 家园 咱们70年代和西方同时起步的项目,经过80年代大发展,到

                          90年代一看,落后人家一代了。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经费没有,项目被砍,人员出国。在科学的春天里,出的成果没有文革10年多,连核潜艇都能被砍。难怪黄院士说,某人的眼光和他身高一样。至于现在出成果的航天,全靠王永志领导商业卫星发射自己搞,国家一点支持都没有,连工资都发不出。

                          还有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大概可以算中国药物研究最顶尖的机构了。

                          获国家级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两款:青蒿素和鱼腥草素,全部在1976年之前研制成功。前者是目前世界比较有效的抗疟药物,在非洲推广,刚得了诺贝尔奖。

                          改开之后没有一种自主知识产权药品。

                          2:0,很量化了吧。

                          还有进口小汽车,数量可是都能查到的。1982年至1986年,中国共进口轿车17.34万辆,是前32年进口的两倍多(1950年至1981年共进口轿车7.38万辆),主要供给各级政府机关。其中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费29.5亿美元。(对比一下,运十才花了5亿人民币,真没钱?)1985年中国汽车进口量总计34.5万辆,大大超过中国汽车总产量,红旗轿车被迫停产。同时期,有数十万辆走私汽车涌入中国市场,国内汽车制造厂全面陷入困境,被迫进行合资。中国国产轿车行业就此完蛋。

                          同时期,韩国对国产汽车执行严格的市场保护政策,直到1987年,韩国政府对进口轿车还加收60%的关税。1994年到1998年,中国外交部共进口了75300辆免税汽车,免税税值达190亿元人民币(合23亿美元)

                          至于战斗机,歼十就在文革期间的歼九的基础上发展的,因为没钱,项目几乎进行不下去,具体过程河里也有。咱们大量项目都经历了下马再恢复的过程,差距就是在这个阶段拉开的。能恢复这些项目,美国人的两颗导弹居功至伟。

                          通宝推:盲人摸象,
                          • 家园 挺有意思的

                            您的意思是没有286,咱又能发展医药,又能发展小轿车,又能发展歼十又能发展大飞机了,还能在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至少不用两票吧,粮票布票)。。。

                            钱呢?钱从哪来?当然您可以说,我们自己用破轿车也比给买办上贡给外国主子强,那算您有骨气,您还可以说,我就算光着腚,也比卖国强,宁要共产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宝。我佩服!

                            改开前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是一个军事强国体系,一切让位于军事。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越南战争又步步升级,中国的军费开支在经济极端困难的1961年以后反而一路飙升,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前期都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0%左右。由于当时地方许多单位也有相当多的战备开支,实际上,服务于国防事业的费用比例达到国家财政支出的1/3,占GDP的比例则在10%左右。

                            当时总是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军队员额大幅增加,1965年超过500万人,1969年达到631万人,而且数量增加最多的又是步兵。文革时期中国军队、民兵规模和员额极度膨胀,加之对第三世界军援保障引发的部分军费开支,所以军费相对60年代初有大幅增加,国防经费开支从1967年的83亿元,增加到1977年的149亿元,其实文革十年间,军费绝对值增长并不大,年平均增长率仅为7.95%。军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在1968年达到顶峰,突破26%,而后逐年下降至1974年的17%。74至77年的四年间,可以算是停滞期,军费绝对值在140亿元上下,占GDP比例也固定在4.5%左右。文革时期,国防经费占GDP比例很稳定,一直保持在4.65~6.5%之间。

                            但是我是小老百姓,我就关心家里的儿子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看着他每年冬天冻手冻脚我难受。

                            回答您的小轿车是买的划算还是自造的划算,我觉得这都是很好比较的,短时间内国内缺口大,首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才能考虑好坏和自力更生的问题。同样的,为什么空军宁可要歼27不要歼10?因为老外的好,老外的抗造,老外的省油,(歼10原型要配的居然还是涡喷,等您把涡扇造好,估计北京都姓台了)。。。满足所需的缺口之后,空军才放手让沈霍伊去自造的。

                            • 家园 钱呢?钱从哪里来?像邓小平那样从老百姓身上扣不就得了

                              您是觉得邓小平在八十年代是在“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取得了大大的成绩,你看,粮票布票都取消了,对吧?

                              可有一条,走毛泽东路线的七十年代,按照你的标准是“吃不饱,穿不暖”,还有近六年是“文革浩劫”,可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上升了五六岁,八十年代邓小平领导改开,改革春风吹了十年,中国人均寿命上升不到0.8岁?近于停滞!如果考虑到城市的人均寿命怎么也不止增长这么点,那可以说大片的农村地域的人均寿命是不增长,甚至有下降的。这是怎么回事?好日子过多了撑死了?

                              您找找《建国五十周年统计资料汇编》,看看里面中学(高中,初中合计)在校人数,你会发现八十年代的历年中学在校人数居然比七十年代还颇有不如

                              您再看看前三十年初步建成成的农村医疗合作体制是什么时候崩溃的?在南方被控制住的血吸虫病怎么又“死灰复燃”?随便举个例子,湖北省江陵县,1978年血防经费62万元,1987年呢?34万元,88年,89年40来万元,那可是恶性通胀时期的三四十万元,实际购买力比78年的62万元要差几倍啊?报道这一事实的记者当时就问:建国40年,国力越来越强,怎么血防经费却越来越少

                              咱说白了,你爷爷那辈省吃俭用节下来的钱给家人读书看病,你父亲把读书看病的钱拿来买酒买肉,这就叫“改善生活功劳大大的”。

                              通宝推:盲人摸象,老老狐狸,
                            • 家园 您前边的回复我给确认接纳了,不知啥时能发,先在这里回答

                              您在那边气哼哼地说“我TM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拼了那么久的农业,我还要用粮票吃饭?还要上山下乡去”就粮“?您能给我解释解释吗?”,对吧?

                              很简单,粮食要增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肥料(化肥),水利,良种,机械化。化肥问题怎么解决?七十年代初引进的四三工程,水利问题怎么解决?毛泽东时代三十年打下的水利基础(别提八十年代,胡耀邦那煞笔“听说修水利就烦”),良种怎么解决?袁隆平的杂交稻的研究可是靠七十年代的举国体制(八十年代削减投入,那顺口溜是怎么说的?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农科站的),若机械化也是七十年代开始推广的,5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21万千瓦,65年约1100万千瓦,70年2000万千瓦,80年1.17亿千瓦----顺便说一下,搞联产承包分田单干对于农业机械化其实是起阻碍作用的,你可以看一下刘慈欣《乡村教师》里的描写,另外还有一个直观数据:1985 年 农村有大中型拖拉机85.3万台、1990 年 大中型拖拉机的数目反而降到81.3万台----地都分散给个人了,大中型拖拉机没用了呗。

                              明白了吧?七十年代辛辛苦苦基础建设打下的成果,到了八十年代正是全面收获的时候,然后邓小平万里一伸手把果子全收割了去,宣布“这都是我们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才解决了粮食问题”,我呸,真是贪天之功为已有。

                              本坛里关中农民的回忆录里写得很清楚,分田后他们那里的老把式,农业技术极精,生产积极性极高,田里连根杂草也没有,坚持不用化肥,产量就是上不来----他那点积极性能多打几十斤粮食么?

                              最后给你列一个粮食产量数据:建国时粮产量仅1.1亿吨多点,66年,2.1亿吨,71年,2.5亿吨,79年,3.3亿吨,整个八十年代,基本是3.5至4亿吨这个范围,这个增长趋势是一条平滑曲线,不是说进了八十年代,一搞分田承包就急增。宣传口还吹小岗,说小岗一搞分田单干就“产量翻了三十多倍”(《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里似乎也采用了这个情节),我呸,这只证明小岗村是一群SB好不好?中国农业原先状况要真有那么差,搞分田单干后不说像小岗那样涨了三十倍,立马涨个三倍五倍不难吧?事实哪?

                              通宝推:盲人摸象,
                              • 家园 有意思,你要比数据是吧

                                那当然了,机械化对分散农田当然没有作用,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985 年 农村有大中型拖拉机85.3万台、1990 年 大中型拖拉机的数目反而降到81.3万台”如果是这样,是不是90年粮产就比85年低了?不是吧。

                                机械化说不通,那我们来说化肥,来,我们看看化肥到底有多神奇。1979年 粮产33212 化肥使用1086.3;1984年 粮产40731 化肥1739.8;1985年 粮产37911 ,化肥1775.8;89年粮产40755,化肥2357.1。化肥一直在往上走,为什么粮食上不去(84-85)?您给解释解释?您给解释解释?

                                再说粮票,1979年:粮产33212,人口9.7542,人均口粮340.5;1988年: 粮产39404 上涨-2.71%,人口11.1026,人均口粮354.9,为什么靠着这点人均口粮上涨幅度就能取消粮票了?您给解释解释?您给解释解释?

                                • 家园 呵呵,您真单纯

                                  不同年景粮食生产有波动,有丰有歉。这很正常,但看总体趋势,建国初粮食产量仅一亿余吨,57,58年就升到近2亿吨,70年开始则一路由约2.4亿吨连升到3.3亿吨,告诉我,七十年代的增产是因为什么?那时可没有搞分田单干哟。

                                  然后八十年代搞分田单干,粮食产量基本在3.5亿吨至4亿吨这个范围徘徊,九十年代则一路由4.5亿吨左右升到5亿吨,比八十年代又增长约一亿吨。2000年后前期产量徘徊,而2007年后又是一路增长,由5亿吨左右一直增到2014年的6亿吨,比八十年代增加约百分之五十。

                                  来,你告诉我,同样的生产体制,为什么现在比八十年代增长那么多,不是因为肥料,良种等生产条件的改善,还是因为现在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八十年代还要高百分之五十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