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浴血腾飞的龙(之六)新的中国-沾着土气的新生 -- 史文恭

共:💬185 🌺2212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说的就是前30年啊

                              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农村有大量的自然经济残余。典型表现就是很多经济活动不经过货币交换,有大量以物易物,以劳易物等现象,很多村是近乎封闭的经济圈,获取人民币仅仅是为了买一些非日常用品,这是农民工低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前三十年的很多保障是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塞进去的,当这个经济基础被市场经济毁灭时,之前植入的保障制度也跟着完蛋了

                              通宝推:死扛着,老老狐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工分的确定方法,并不是因为农民的自然经济残余。

                                工分如何确定,并不是因为农民的自然经济残余。

                                反倒是因为农村的自然经济残余,才得以让那种制度得以持续30年。

                        • 家园 关于所谓的的剪刀差,老田有篇文章,很有意思

                          毛时代投资能力提升得非常快,对比国民党政权时期“经济情况最好的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政府财政总支出72.59亿元,其中用作‘建设费’的仅仅1.75亿元,每年平均还不足2000万元”,与低下的投资形成过程相关,“旧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中,累计建成的工业固定资产价值总共不超过人民币124亿元”。这个缓慢的资本形成过程,在毛时代戛然而止,“‘一五’计划时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88.47亿元,实现新增固定资产492.18亿元,……五年新增固定资产相当于新中国成立时接收的固定资产的4倍”。这说明,中国社会可转化为工业投资的潜在经济剩余数量很高,但是,前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妨碍了投资的形成过程。问题在于,学术界未能恰当揭示前毛泽东时代投资形成的“障碍因素”,因此把眼光转向毛时代是如何“提高”了攫取全社会经济剩余的能力,结果在经济史解释中间形成两种很“权威”的想象力:第一种想象力是关于扩大“剪刀差”的设想,第二种想象力则是集中于扭曲价格体系从而有利于投资形成,这两种想象力都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在毛时代的开始阶段,整个社会的潜在经济剩余就数量而言,支持投资的能力与旧社会差距不大,而投资能力提升,首要的原因在于破除了旧社会各种不利于投资形成的障碍,其次才是财政和行政提取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因“破除障碍”这个消极因素的消失而获得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因“提取能力”这个积极因素的上升则是第二位的,因为学术界遮蔽了投资能力上升的第一位原因,仅仅从第二位原因出发建立解释体系,必然会过度夸大“积极因素”。

                          把毛时代工业投资能力提升,与政府剥夺农民的力度联系起来做因果解释,这是扩大剪刀差思想的要点。所谓“剪刀差”,就是工业品定的价格越来越高,农业品的价格越来越低,政府通过这个扩大的差价来提升投资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中国人民大学老教授严瑞珍,她的看法是中国的工业化投资百分之百来源于剪刀差:

                          从1953年到1985年全国预算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共7678亿元,平均每年240亿元左右,大体相当于每年的剪刀差绝对额。可以说,30多年来国家工业化的投资主要是通过剪刀差取得的,是剪刀差奠定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说到底,扩大剪刀差要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变动来体现。有一个叶先生系统地研究了毛时代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关系变动,清楚地显示剪刀差的说法并没有根据:“从1952年到1977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72.4%,而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上升0.1%。”这位叶先生明明知道不存在扩大剪刀差的问题,但他觉得不够,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概念创新来证明剪刀差存在。他说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得慢,工业的则提高得快,要从这个创新的角度寻找存在剪刀差的依据:“同期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61.5%,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了24.8%。在剔除了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之后,从等价交换的角度考察,剪刀差扩大了20%左右。”叶先生的剪刀差概念已经完全有别于剪刀差概念的内涵,他把自己的研究强行纳入剪刀差概念框架进行界定,早已越出剪刀差概念原有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构成“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他的比值剪刀差概念如果成立的话,显然已经是说针对不同的工农业生产率提高速度如何更合理地确定比价,而完全不涉及工农业产品比价实际上在扩大的这个“剪刀差”概念的标准内涵。之所以出现这种“对着事实说假话”的问题,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学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就先念地设定了要在剪刀差框架之内,找出毛时代工业投资能力扩张的奥秘,而不愿意扩展自己的视野,在剪刀差之外去寻找新的因果链接,因此,就会出现这种完全无视逻辑的怪事。

                          下面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详细数据,在每一个时期的工农业产品定价趋势都是:农产品的价格是愈趋上升的,农产品跟工业品的交换比价是愈趋缩小的,没有执行过扩大剪刀差的政策。“以一九五〇年为100,一九五二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21.6,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9.7,工农业品综合比价指数为90.2(以农产品收购指数为100),交换比价缩小了9.8%。……一五期间,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提高了20.2%,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了2.2%,……一九六五年与一九五七年相比,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28.5%,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上升5.6%,……一九七六年同一九六五年相比,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提高了11.6%,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降低了7.3%。”

                          老田:毛泽东时代的资本与劳动

                          通宝推:hwd99,桥上,tanhuan,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恐怕也有立场不同的因素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目是外资。

                            至于剪刀差,这玩意的存在不是用计算就能否认的,工农业积累基本上都掌握在国家手里,剪刀差只是国民经济整体分配政策的一部分。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还有顺口溜: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统购统销和公粮其实就是强制征收。从农民的立场出发,有统购统销,有城市农村二元结构和不同的公共服务,那就是有剪刀差。

                            • 家园 农民苦本质上还是净剩余太少。

                              薄一波1952底在华北作了几十天的调查之后给中央写报告:“过去山区农民一年只吃上十顿的白面,现在则每个月可以吃四五顿、七八顿,面粉需求量空前增大了,这是国家收购小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粮食作为商品,无论供需,其价格弹性都很小。

                              陈云53年决策统购统销时诚惶诚恐:挑着一担“炸弹”。

                              • 家园 这说到本质上了

                                一个农业国,经济剩余都集中在农村,要工业化,只有把农业剩余集中起来。

                              • 家园 陈云之后再无诚惶诚恐之领导干部了

                                统购统销系统内“搭便车”损农民而自肥的党国干部非常多,尤其是1978年以后直到统购统销取消,中央历次调整农产品收购价,很大一部分被这个系统内的人截留瓜分了,这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小小方面:农民卖难。

                                农民销售棉花甚至需要找关系或者向收购站的人行贿,要定个好一点的级别也要行贿,要不然一个一个手工剥出来的棉花给定个3级还要多算杂份。至于收购站以次充好混杂劣质棉花甚至往棉包里边灌水这种丑事就更多了,再后来农民也学会了,反正再精心伺弄也卖不上价,还不如给棉花浇上几桶水然后塞点钱收购进去算了。

                                很多时候,农民只是领导们表演的舞台,予取予夺的对象,天地不仁的受众,再没有愿意伏下身子愿意倾听并付出感情的领导了。

                          • 家园 前三十年的主要问题应当还是:

                            积累先于生活;国防重于民生;基础工业重于消费产业;外部强行封闭。

                            这些,在69-72,基本上开始转型了。本穷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载人飞船“曙光号”下马和“四三计划”的启动。

                            当然,本穷这离经叛道的看法这和改开后官方的叙史模式格格不入。

                            所以,从经济来看,对外开放起始点应至少前推到1972。

                            • 家园 没错。一个家庭院墙四周虎狼环伺,

                              那这家人是先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还是先造枪早炮筑院墙。

                            • 家园 对文革的评价 == 三体星舰队来了

                              当地球人得知三体星舰队打过来了,他们全体放弃了。

                              (文革过后,中国出现了伤痕文学,经过一步步变化,最后绽放出《河殇》这朵罂粟花。)

                              后来,地球人发觉老是这样放弃也不是个事啊,我们要反抗。

                              (近来,国内对文革的认识慢慢不是那么铁板一块了。某常还说了,文革的出发点无可厚非。)

                              有趣的事情是,到底是黑翼天使们是打了钢印的,还是那些相信前三十年并不是阎王殿宣传的那样不堪的人是打了钢印的。

                              无论如何,要想建立道路自信,文革是绕不过的坎。

                            • 家园 现在已经有学者开始谈这个观点了,

                              比如,金灿荣就说,中美关系的缓和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

                • 家园 你的烂数据我都懒的反驳

                  就先不说你的数据来源和正确性。就算是以你的数据为基础来分析,文革所谓的经济发展也是站不住脚的,完全没有逻辑,前三十年经济到崩溃边缘绝不是夸张之词。前些年我收集过一些数据,有一天忽然觉得自己好累,上网是为了长见识的、休闲的,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劳动量,后来就没有再收集数据了。上网要做到以我为主,而不是入这个套,这样才能身心愉悦的投入下一步的工作中,而不是身心俱疲。

                  所以别以为你有点数据就沾沾自喜,其实你自己都没有仔细分析过这些数据。我以前是懒的理会,现在看来不得不哪天抽时间跟你讨论一下你的那些“数据”以及背后的血淋淋事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