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柴静视频观后感 -- 方恨少

共:💬180 🌺1911 🌵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提问是节目组安排的

          如果提问是节目组安排的,不包含柴静本人的想法与情感。

          那所谓的“柴静”就仅仅是央视制造的一个荧屏虚拟角色。骂“柴静”就是骂制作人,节目组,央视...一切决定这些提问的人。 不过,我还真不知道她的圣母名头是央视设计出来的。

          如果有些是央视安排的 ,有些是柴静自主定的。 那可不可以别扬名往前挤,挨骂往后缩?

        • 家园 你错了,看看她的好基友土摩托的言论吧

          在《精英科学和民族科学》中污蔑柴母知采访的两个气候学家。一个北大的钱维宏教授是只会“一家之言”的“科学精英”,另一个丁老是“逻辑不至于这么差”、狭隘的“民族科学家”。

          外链出处

          这些个鸟人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纯洁。

        • 家园 【讨论】我也有点这种感觉

          看丁老的节目时,会有一种想扇柴的冲动。可是看完细思,会不会是柴故意“挑拨”情绪,让丁老透露出最内心的想法?如果是的话,那么制作人的目的就达到了。

          看完你的回复,同意这节目很成功,用对了主持人,其他人还真的没柴这么拉仇恨的。

        • 家园 我有点唯心,看完视频,觉得柴在某些问题上,的确有种被教养

          和礼貌压抑的愤怒,甚至鄙夷。就是看起来表面温和客气,其实内心心潮澎湃。

          的确有种想扇她一巴掌的冲动。

        • 家园 但是柴的表情实在是很欠揍,看不到丝毫对人的尊敬
        • 家园 都是成人,还是能看出区别的

          判断柴静的观点是要联系她之前和之后的风格和观点,以及其他记者主持人做访谈的方式做比较,而不是单独以这个访谈为判断。

          补充一下,这个访谈里面柴的表现并不像是只是扮演一个对立观点的角色,期间丁院长的几个犀利的回答,很明显柴的应对有些措手不及,应对的措辞和语气都不自然,如果只是扮演对立观点的话,不会出现不自然,而是更从容一些。

          只有在自己相信某个观点,而这个观点遭到有力驳斥,自己却无力反驳的时候,才会出现不自然,而常用的应对手段是什么呢?

          一般是沉默,但此时此刻不允许她沉默,那怎么办?只能转移话题,好眼熟的转进。

          抱歉主观点了,柴静出现在公众视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相信我能有这个判断是因为之前看到的很多细节而有这个判断的,具体是什么细节我一时说不出来,所以现在没拿出具体证据,主要原因是懒,如果兄台认为我还是应该拿出证据的话,俺去找。

          通宝推:xm,白玉老虎,山药糕,二锅头上品风度,
          • 家园 如果真如老兄所说

            柴静就成了访谈方准备的跟屁虫或脑残粉了,而柴这层次是明显有自己独立人格和价值观的主持人,无论她的价值观你是否认同,但既要维护访谈主线框架,又要在框架内突出自己的价值观,这个说老实话,难度是非常高的。丁院士在这一问题上无论初衷如何,对一个跛脚的人如此全方位开火,多少有些不道德。总体上最终访谈得以继续,院士全面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柴静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整个节目算是交了一份不算太差的差。

            • 家园 兄台所言我部分同意,但有两点不敢苟同

              1、“柴静就成了访谈方准备的跟屁虫或脑残粉了”

              我认为从我之前对此次访谈柴静分析,无法得出上面这句话,因为我的判断是柴从未放弃过和丁相对立的立场,因此在之前问题准备,在采访中都呈现出对立的状态,而这个观点从柴静之前之后言行的一贯性得以佐证,她没有从中国人,中国人真正的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她所说的“我们”我认为不包括底层的中国人,她在采访中显得被动你如果也认为有她学识有缺的原因(注意,我没说这是唯一的原因),那么自己学识不足被当面打脸又怨得谁来?

              2、“不道德”

              你看对于丁院长的措辞和说法风格我这么理解有什么问题:

              丁院长意识到柴静的问的问题有挑衅性(注意我没说是柴静本人有挑衅性),那么就针锋相对的做了直接了当的回答,一个问题不管是谁来问,问题内容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观点,一个倾向,那么丁院长就是对这个观点,这个倾向做出了最直接的反驳,因为这关乎如何引导民众看待这个问题背后的利益陷阱这个严重的国际政治问题。

              是的,我用了“引导”这个词,任何一个在公众舆论出现的观点都具备引导、影响受众的天然属性,难道有例外的证例吗?我就认为要接受这个客观情况,要警惕的是:什么是引导,什么是误导。

              说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说丁院长态度有问题的人有之,你的观点也放在这儿呢,说这是柴静在角色扮演完成节目任务的人亦有之,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对丁院长在采访中提出的观点,对丁院长说出的话的内容提出质疑呢?

              光问不答不是好习惯,我自己的解答就是我们心中都知道,丁院长说的是对的。他看到一个错误的,对中国人有害的观点,用你的话说,他立即毫不留情面的“全方位开火”,我认为这是当头棒喝,是醍醐灌顶,是一个严师所能做的最应该做的事情,难道在这方面他没有资格做柴的老师吗?更何况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虽然措辞严厉,但始终就事论事,从未针对柴本人,很好的掌握了分寸,人家这把年纪,这个位子不是白来的,倒是如果柴因此如坐针毡,或者说有人认为柴是吃瘪难堪的话,那么是为什么?

              请原谅我这个工科出身的人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遇到问题,遇到争议要做判断的出发点一定是从实际内容出发,从最主要的矛盾出发,在我们都同意丁院长所说内容是很对的,很重要的前提下,去质疑他的态度,甚而至于说道德还是不道德,我觉得真的看错方向了。

              通宝推:山药糕,慧诚,唐家山,
              • 家园 这么说吧

                访谈前双方肯定有一定的交流和默契,问题和进程,丁都是知道的,丁的答案,大体上柴也有数。柴动的小心眼是,根据丁的答案挖几个坑,然后掌握主动,气势上逼迫丁老老实实按自己的路线走,这是媒体人的一贯思路。而丁肯定在事先就摸到了柴的价值观,又加上对节目的成败不会特别在乎,故而他在给出的答案里并没有透露自己的意图。于是看似心知肚明的柴被丁打了个措手不及,或者说柴完全低估了丁。

                本来局面演进到这个环节,如果丁院士见好就收,出于礼貌稍稍安抚一下柴静,作为长辈给柴一个台阶下,那么柴作为媒体人,要照顾自己的饭碗,加上准备不充分,也算咎由自取,基本就会接受这个局面。于是最终一方展现了智慧和涵养,一方顾全了脸面表现了谦卑,这期绝对会成为极为优秀的访谈节目。可是丁得理不饶人就稍显有点过,毕竟价值观层面,普通人掀桌子都是常事,公开场合且明知对手不敢过分反驳,再过分宣扬,那么无论理对不对,涵养一关肯定是欠缺了,节目的说服力也就不止下降一个层次,我想这是这个访谈一直没引起关注的重要原因吧。

                • 家园 尽管对您最后一句话还是不同意,但我放弃继续讨论

                  因为我无法用我的主观性很强的想法去驳倒另外一个主观性同样很强的观点,而且这么做也没什么太大意义。

                  不过您的第一段我很同意。

          • 家园 河里特别多情商低的理工男

            看争论就看出来了,我也是看的其乐融融,时不时还打打太平拳,呵嘿嘿。

          • 家园 这种一对一的访问不是现场直播,而且事先双方已有过沟通

            一般提问方已先把问题发给答问方,让对方有时间准备应对。有时为了让节目流畅,还会事先进行演练。因为非现场直播,中途出现对答不好时,导演或制作人可以叫停重新再录制。后期的剪接手段还更能突显主题。

            老实说如果你参看才综艺节目的现场拍摄,就会了解有时现场观众也会是制作方的自己人在扮演观众来问答问题呢。

            • 家园 但是老丁有一段时间左晃右晃 说话也足够呛

              身体脑袋左右扭晃,加上那几句话,就是不耐烦的表现

              不难得到结论,要么是没有沟通,要么是老丁不打算被编导指挥着说话,要么就是柴静临时出题了

              柴静瞪着眼睛教训老丁的做派,只能说她输了

            • 家园 为了你的回复,我专门咨询了记者朋友,上海官媒的

              她告诉我,时政类访谈确实会准备提纲,并事先要给到被采访人,因为这涉及对外口径问题,但不见得记者每次采访事先都会知道对方的回复是什么,就算知道,也是知道个大概,经常也会有被采访人在实际采访中对某个问题在事先通气的提纲基础上展开。我被采访时也有过这种现象,当然我被采访是经济商务类节目,时政类应该也差不多。

              举个这个访谈里的具体例子,柴静提到“主流科学家”,丁院长立即反驳:“科学家有主流吗?”很明显柴静噎住了,我相信这个问答肯定在提纲上没有。

              另外在访谈里丁院长已经质疑过那个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的可靠性,指出这只是计算机的一个模拟,不是可靠的科学结论,而在我印象里,在柴静扮乔布斯范的视频里,柴布斯好像又把这个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给祭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她同意丁院长的观点的话,没道理这么干,这已经很清楚的表明她和丁院长观点不同。

              时政类和其他类访谈节目的差异是在制作后期,按我这个记者朋友的说法是真正决定片子怎么剪怎么留的权力在制作人,这个情况尤其是官媒,尤其是时政类,记者的权限很小,尽管是记者先做剪辑,上海如此,我相信央视更是如此。

              因为和这个记者朋友关系很好,什么话都敢说,她从一个媒体从业者角度,承认记者做为一个群体,是有自我价值取向认知定位的冲动的,翻译成人话就是说记者作为群体,是有维护自身利益的冲动的,作为个人,是有提带有自身观点倾向性问题的冲动的,好的记者会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但不是每个记者都有这个自觉。同时越有这种冲动的记者就越很难在央视这样的官媒呆得住,我不由得联想柴静离开央视的原因。

              我还是坚持我原来的观点,因为这个片子做成这个样子不是柴静自己能左右决定的,哪怕是她自己先剪片子,你说那几个丁院长的回答和她的反应能剪掉吗?如果剪掉单从技术角度看都不完整,整个访谈都不流畅了,更何况她没有最终决定权。在这一点上我们意见一致,而我们不一致的地方是你认为这个访谈里面,柴静只是扮演一个角色,没有能力决定问题,问的问题,听到问题的答复后的反应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并不能体现她自己的意志,而我不同意,我认为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她的想法通过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记者必须参与,而不是制作人一手包办),以及得到回答后的现场反应是能看出这里面有她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柴静也会认为和丁院长的访谈里她很被动,没有把握采访节奏的主动,她的表现并不好,但没办法,最后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她已经控制不了了。

              最后说一句,综艺节目的情况你说的我同意,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时政类访谈节目的制作在尺度把握,操作流程上有很大差异,娱乐类和时政类真的不好类比,一个是挣钱收视率,一个是饭碗是前途,是政治,政治!这不是个好论据。

              通宝推:呆头呆脑,山药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