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死刑犯刘志军或名留青史 -- 渔儿漂漂

共:💬471 🌺6075 🌵4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的,这个概念是中国特有的,已经很久了

            曾经有人怀疑是来自日语,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目前认为最早使用是90年代初的样子,出现在科技文献中。一般认为中文这一词汇的含义是固定编组,和分散动力相联系是后来的事。

            这里的叶公好龙的业余爱好者和在铁道部谋‘进步’的机关人员对这个并没有真正的兴趣。他们的逻辑推导只有一步,还是带选择性的,要么是我喜欢的,要么是能有惊人之语的;另一些谋求对我有利的。

            • 家园 印象是90年代中后期,我爸讲的动车组就是分散动力

              那时机车厂穷得要命,四方机厂差不多是半停产,技术人员流失很严重。北纬说国产的动车组质量差,但是我觉得当初如果能把引进的钱投入哪怕十分之一在研发上,未必搞不出真正国产的动车组。

            • 家园 印象是90年代中后期,我爸给我讲的动车组就是分散动力

              那时机车厂穷得要命,四方机厂差不多是半停产,技术人员流失很严重。北纬说国产的动车组质量差,但是我觉得当初如果能把引进的钱投入哪怕十分之一在研发上,未必搞不出真正国产的动车组。

          • 家园 你说的是那列中原之星动车组

            那列车毛病多去了,用了几年就停用了

            JF1“中原之星”电力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的动力分散式电力动车组车型之一,由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郑州铁路局于2001年联合研制,采用交流传动技术、IGBT牵引变流器,最高运营速度为160公里/小时。

            。。。

            2001年11月18日,“中原之星”列车正式投入运营。

            。。。

            “中原之星”电力动车组上线运行以来,运行情况一直不太不稳定,经常发生各种故障,其中牵引变压器、辅助变流器、辅助充电机、列车供电柜、列车网络微机控制系统等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多。列车多次在运行途中“抛锚”,不仅严重影响了列车正点运行,也导致旅客不满、铁路部门形象受损[13]。

            。。。

            2006年6月起,T501/502次列车开始固定采用25K型双层客车担当,而“中原之星”列车被封存于郑州客技站,后来又曾经一度转移至黄河迎宾馆铁路专用线封存。2007年6月,“中原之星”列车被送返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封存。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 家园 证伪:

            兄台高论:“没有技术积累几十年在后面,别有用心的人告诉你铁路出个大救星你就信了?那我告诉你,世界上除了你们不会再有任何人相信。”

            我给您找个您口中的“你们”之外的例子,证明你说的“不会再有任何人相信。”的断言全错。请看

            “天骄:市场换技术,为什么汽车输高铁赢?”(http://www.guancha.cn/TianJiao/2014_07_23_248912_s.shtml)

            • 家园 回去校验一下你的逻辑

              你准备把中国的高铁‘出口’给中国人?

              • 家园 已校。也请您回去校验一下你的逻辑。

                请看您的原话:

                "没有技术积累几十年在后面,别有用心的人告诉你铁路出个大救星你就信了?那我告诉你,世界上除了你们不会再有任何人相信。"

                前提和判断的哪一丝可以和“把中国的高铁‘出口’给中国人”扯上关系?

                我给您找出的反证是:在观察者网,有位署名“天骄”的作者,写了篇文章名为:“市场换技术,为什么汽车输高铁赢”。就是告诉您,除了您口中的“你们”之外,还有其他人也在赞扬当年那位铁道当家的干的不赖。那篇文章可是在把两个同样都有几十年技术积累的产业部门摆在一起作对比啊!如果您连白纸黑字的中文都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不必讨论“逻辑”那么深奥的理论了。

          • 家园 刘志军就是铁路界的乔布斯

            乔布斯之前,也有人做智能手机,可惜做的不好用。乔布斯之后,人人都知道了手机应该怎么做。

            乔布斯之前,比尔盖茨也曾力推平板电脑,可惜做的不好用。乔布斯之后,人人都知道平板应该怎么做。

            乔布斯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工业和设计基础,但我们不应该否定乔布斯的功劳。

            刘跨越也是如此,他利用手中的资源,调动起你口中千千万的铁路职工和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做成了一件大事。与此同时,他的同僚们在忙着“市场换技术”,忙着贱卖国有资产,忙着国企改制,工人下岗。

            刘跨越不是毛主席那样开天辟地的伟人,也不是孔子那样的千古圣人,他只是一个执行能力超强的技术官僚。在他的手中,任劳任怨的铁路工人和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没有“交学费”,没有“打水漂”。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而已。

            也许没有乔布斯,手机也会自然而然发展成现在这样。也许没有刘跨越,铁路会建设的更好。但是,谁能保证呢。

            通宝推:达济,empire2007,卢比扬卡,飒勒青,watomi,年青是福,苏迅,浣花岛主,渡泸,surfxu,
            • 家园 乔布斯真正的强项在于营销。

              不说宣传和炒作,苹果的合约机,都是最便宜的一档,当然,可能不包括天朝。

              苹果的平板,也得益于手机的成功,就像手机时收到iPod流行的影响一样,但是市场份额以及出货量,就要少了许多。

              另外,苹果手机,除了软件,和美国的工业以及设计基础,真的关系不大,依靠的亚洲国家的技术和生产力。

              苹果手机的流行,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苹果,而是通信服务商,通过苹果手机,3G,4G网络得益迅速普及,幕后推手的通信服务商的销售额上了个大台阶。

              刘的话,最多就是类似华为,中兴,有效的利用市场,成功复制了别人的既存技术而已。况且铁路的投资,要看30-50年的,不是设计寿命3年的手机可以简单比较的。

              • 家园 苹果手机强在简单易用

                你不能拿iphone发布将近7年之后的今天来看。

                第一代iphone给我们的震撼最大。它强就强在学习成本极低,拿来就能用。与iphone同期的N97之类智能手机,操作起来比iphone复杂得多,想实现某个功能要研究半天。直到现在,安卓都要安一堆清理软件并且定期刷机。iphone从来都不用这样,用多久也不卡。

                以前坐火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比如,要带喝水的杯子,要带吃的,长途旅行最好带点泡面。要带个小凳子,免得没地方坐,要多带几块电池。要把外套放在容易取的地方,免得晚上冷。要检票前一个多小时就排队,检票之后迅速跑到站台,不然占不到行李架。更痛苦的是经常有夜车,大半夜去车站或者凌晨才到站,对坐车的人和接送的人都是煎熬。

                我就是因为火车坐得多,准备充足,才追到了不怎么坐车的老婆....

                有了高铁之后,由于跑得快,每趟车上面人少,时间都在白天,以上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坐车真正被简化为进战、买票、上车,旅行忽然变的轻松加愉快。

                第一次坐高铁给我的震撼和第一次用iphone差不多。我以前从来不知道那么复杂的事可以被简化到这种程度;但是它们似乎本来就应该那么简单。

                • 家园 您经常坐火车么?

                  难道真的是从:

                  以前坐火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比如,要带喝水的杯子,要带吃的,长途旅行最好带点泡面。要带个小凳子,免得没地方坐,要多带几块电池。要把外套放在容易取的地方,免得晚上冷。要检票前一个多小时就排队,检票之后迅速跑到站台,不然占不到行李架。更痛苦的是经常有夜车,大半夜去车站或者凌晨才到站,对坐车的人和接送的人都是煎熬。

                  我就是因为火车坐得多,准备充足,才追到了不怎么坐车的老婆....

                  一下子到了:

                  有了高铁之后,由于跑得快,每趟车上面人少,时间都在白天,以上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坐车真正被简化为进战、买票、上车,旅行忽然变的轻松加愉快。

                  你这个省略号也太神奇了,那么多次(我记得最少是6次)大提速,电气化改造,短轨换长轨,绿皮车换红皮\白皮车,全给你一口气省略了.

                  中国的铁路仿佛是从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一步跨进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时代的了.

                  • 家园 坐过很多火车

                    绿皮、K、T、Z,站票硬座软座硬卧软卧我都坐过。

                    我做过五一期间挤得人都站不下的短途,也坐过逢站必停逢车必让的慢车,还坐过福建跑一天一夜都出不了省的车。

                    综合来讲,如果能买到Z车或者软卧,一路还是比较舒服的。但是一来这些票很贵(比动车贵),没学生票,二来很难买。注:卧铺的贵是指的动车高铁大规模建成之前。从2009往后卧铺特别是软卧曾多次降价,好买多了。我曾经和一个师兄凌晨两点去排队替老乡们买票,结果五个人买到4张硬座和一张无座。

                    六次大提速的后三次,我是亲身经历者,我想在这件事上我有点发言权。伟大的T242开通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都觉得铁道部真是太贴心了么么哒。

                    但是,提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提速过之后跑得还是太慢,无非是受罪15小时变成了受罪8个小时。因为跑得慢,所以运力小。党国总不能开两趟T242上午一班下午一班吧?但是高铁就可以,京沪线基本每隔一个半小时就有一班车。

                    坐火车9个小时,和坐火车3个小时,远不止4倍的差别。如果你没有类似经历的话,可以拿个小马扎在衣橱里坐5~6个小时试一试。记得要每隔几分钟在衣橱里站起来一次给去上厕所的人或者餐车让路。如果实在受不了,躺在里面也行,权当卧铺。

                    • 家园 赞同你的观点

                      中国铁路的发展,是有个量到质的过程

                      量,就是逐步改造\逐步提速

                      但改造,受限于原来技术极限,早晚要到一个极限,比如通过能力\速度极限等

                      但也只有发展到了这一步,才会有推动力推动发展,好像是马克思说的,社会需求比一百所大学更能推动技术进步

                      当时好像是提出建客运专线,客运货运分开

                      但客运专线跑什么车,是有争论的,轮轨与磁悬浮之争,即使是轮轨也有集中动力和分散动力之争啊

                      说起坐火车,当年最多的是"硬"坐,一个意思是普通座位车,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见缝插针看看人家下车甚至起来活动上厕所去坐一会儿.

                      春运高峰期,坐过纯木头椅子的硬座,据说是平时作为通勤车的

                      还算好,某年某同学春节买的是春运加班车,回来说竟然是棚式货车,而且大概前面是运猪的,没打扫干净,味道大

                  • 家园 不然怎么会喜欢叫跨越呢,不过,文中的更确切的说是穿越。

                    如果旅行是追求便利和舒适,而不在意价格的话,感觉带小板凳,排队,拿水杯和方便面,,,都弱爆了吧。即使许多挤硬座的农民工也知道,车上卖水,卖方便面,卖座位,也有餐车。至于车票,当年的软卧也就是比现在高铁的价格略高,票感觉除了春运也不抢手,而且有贵宾室,同样就是进站,买票,上车,看风景,睡觉。

                    至于,苹果手机,感觉不出简单易用方便在哪里,当然文化程度低的人,经常会炫耀这一点,表示苹果手机如何如何,但是基本基于类似构造的苹果电脑,尽管比视窗要容易维护,甚至易用,他们就天书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使用的QQ什么的不怎么支持,于是就成了系统的责任,呵呵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