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佛法西来与《神农本草经》 -- 弦音醉舸

共:💬13 🌺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佛法西来与《神农本草经》

    上篇季子说到受东汉初佛学西来带来大量印度文化及医药文化所造成流行文化的影响(印度草药学6000年历史,我国可明确的系统医药历史从公元100年的《神农本草经》计算,至今不足2000年),许多中国本土文明中的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官方认可的佛法西来来自于官府派员专程请佛东来,发生于公元67年。

    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藉由吴承恩的妙笔生花,为世人津津乐道。但唐三藏并非西天取经第一人。在汉哀帝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便已得到大月氏(今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王使(相当于现在的大使)伊存口授的佛经,但仅限于个人爱好。到汉孝明帝时,一天孝明帝说他“夜梦金人,项有白光,飞行殿庭。”向大臣们寻问所梦是怎么回事?大臣傅毅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于是汉孝明帝派遣朗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往西方求佛(而不是西南方,毕竟这要翻阅喜马拉雅山脉),于是十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晓行夜宿,越过流沙和葱岭(现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国(今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正如前述大月氏国王使已然通晓佛经,可知在其国度之中,佛教已普及,于是朗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在大月氏国请到了天竺(身毒,即印度)高僧摄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是护送两位高僧带着佛经和佛像在永平十年(67)东还洛阳弘法布教。这便是最早的西天取经,且不仅仅带回了佛经,还带回了摄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个大活人。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有《胎胪药录》一书。“胪”者,传语,陈述也,有向下传告的意思,符合高僧的身份。胎者,其本意应当是指某种事物的根基,底座,基础。此书即是后世传世的《神农本草经》,考证成书于公元100年左右。

    《神农本草经》在张仲景时代,仍是《胎胪药录》之名,魏晋之后,《本草经》的名称方才显于世,而显然,“本草经”的“本”字,来源于“胎”,即某种事物的根基的意思。那《胎胪药录》在中医中药学史上是一个突然冒出的完整药物理论体系,并且发生在佛法西来之后,其成书有没有可能受到印度草药学的影响?现存《神农本草经》中保留有很多蛛丝马迹,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是2011年旧文的修改)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并恳请广为传播!

    • 家园 先生你好,私下有个问题

      很感佩先生孜孜以求地为中医药宣传。

      这里有一点小想法,不求认同,只为探讨:

      像先生这样从文献,从历史,从医书,从中医本身的发展开始,探讨中医自身的脉络,是一条路。

      只是曾经走在这条路上和正在这条路上走的人,何其多矣。方法万变不离其宗,而效果也几乎前篇一律(可能不对,见谅)。

      -------------------------------------

      下面是在下的一点小想法:

      是不是可以换条路,换个途径:

      只是抛块砖头,以期换来真玉:

      可否摆脱中医的神农黄帝扁鹊什么的。毕竟,这些东西在外人看来,除了为中医增加一点神秘外,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但是有两点:

      1,把阴阳五行,寒热之类的东西换个方式,不就是描述空间么?

      金木水火土,五个人体不同的属性。那么用个五维空间加以描述。且认为他们是线性无关的五维空间。那么,是否可以用仪器加以度量,并把它们画出来?在一定的数据统计之后,就可以看出,他们究竟是不是线性无关,或者相关,也可以对相关的病症,做出一定统计意义上的数据库。这一点现在做起来不难,就是拍照,留音,记脉搏,然后录入数据库,等数据到了一定量后做统计分析。

      2,经络可视化。这一定要做出来。经络可以说是中医的神经血管。如果总是抱着什么中医特殊中医神秘中医不一样的体系什么的,说得再天花乱坠,都比不上对经络的直接可视化,有效果。这一点有很多人做过,但是都没有能够坚持下来,从而也没有看到有意义的成果。

      上述两点与黄帝内经,与历史传承,与本草神农的什么完全无关。,但是个人认为,这才是中医现代化的真正途径。

      • 家园 中医现代化

        或者说中西医汇通应该是有路可走,这么多年没走通的原因就在于研究者并不了解中医的源流,以为中医就是铁板一块。事实上这2000多年的中医流传中,有精妙的实用理论,可经得起科学的挑刺与研究,有糟粕,更多的是经验医学(你说的阴阳五行就是经验医学的代码)。中医在健康维护中有明显优势之处,也有明显不足之处,泛泛推崇或打击都是莫名其妙。作为医者,能将其优势之处真真切切描述出来,客观面对其不足,已经是功德无量了。至于创建新说,必须基于本身源流之上,不然天马行空,又是一套“经验”体系。

        • 家园 应该可以结合一些新型技术手段的

          现在的医疗器械,主要是以解剖学为基础搞的,其实还有其他适合中医的,比如利用摄像头,对着人,可以“望”(其实气色可以归下类),对着生活环境,可以相当于“问”,如果把气味也编下码(就是归类),可以实现“闻”……

          另外,不知道磁场对经络的影响如何?如果能确定磁场对经络的影响的话,还可利用手机网络来对经络进行遥感。

      • 家园 你说的两点,都有先验假定在里面,也许

        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人体的奥秘离完全揭开的那一天还很远,中医也好,西医也罢,目前都还在经验医学的圈子里面摸索前进。

        你想要中医现代化,那不是要先搞清楚什么是中医才行吗?否则谈什么中医现代化呢?

        我觉得楼主值得赞赏的地方是实事求是,历史上的中医不是没有疗效,是不够细致。我们今天不管做任何方面的努力,第一条就是要把疗效搞上去,只有保持一定的疗效,才谈得上理论的整理,理论的现代化这些事情,否则都是给中医掘墓!

        • 家园 对,这也是我赞成的

          不看广告,看疗效。疗效是最有说服力的。

          中医的理论,看来是无法用科学方法来验证的,至少争议很大。与其花时间来完善这个理论,不如先集中精力,提高某些疾病的疗效,再反过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为什么有疗效。

          我会建议挑一些常见的疾病来挑战,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乙肝等等患病人数众多的,一个原因是这些是西医无法根治的,另一个是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

          可惜,楼主似乎承认中医对糖尿病作用有限,不知有没有其他疾病是有用的?

          • 家园 中医擅长治未病

            就是专治没病的人。

          • 家园 如果这样的话,嗯,乙肝最好!

            前年听说最高层在有钱的时候想到了推动科学技术,里边就有一个方向,乙肝。也因为如此我一个朋友回了国,准备专心从病毒机理上攻破乙肝难题:

            因为最高层的意思是:

            乙肝是中国人的问题(好像真是这样)。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人不解决谁解决?中国人的钱不花在中国人的问题上花在哪里?

            支持!但是不能骗钱。要有明确的Roadmap,哪怕是证伪的Roadmap也行。

            嘿嘿

        • 家园 是的,但是科学不就是先假设,再论证么

          哪怕是论证错了,那也是推动下一个理论的假设呀。

          比如,中医强调平衡。OK,那么,什么叫做平衡?平衡在数学上就是在统计中心左右摇摆。

          那么,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中医生脑袋里边都是有一个经验数据库的,什么叫做不平衡,是金木水火土哪一个方面失衡。。。

          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些进一步的科学化呢。

          你说的对,我对什么是中医不感兴趣。因为太多的搞中医的信中医的人跟我讲黄帝,讲谁谁谁说过什么。所以,我觉得,当然可能有错,更重要的,可能是搞清楚中医说的,在现代科学体系下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可以做的。

          当然,如果中医界始终认为中医和现代科学是两条平行线,那我就是胡说了。

          嘻嘻嘻。

    • 家园 你得先考证印度草药学和中药类似的地方,不能这样天马行空。

      用一个字来玄想,跟考证颛顼是耶稣一样荒唐可笑。

    • 家园 这篇有点印象,以前看过。做个沙发

      已关注微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