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佛法西来与《神农本草经》 -- 弦音醉舸

共:💬13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佛法西来与《神农本草经》

上篇季子说到受东汉初佛学西来带来大量印度文化及医药文化所造成流行文化的影响(印度草药学6000年历史,我国可明确的系统医药历史从公元100年的《神农本草经》计算,至今不足2000年),许多中国本土文明中的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官方认可的佛法西来来自于官府派员专程请佛东来,发生于公元67年。

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藉由吴承恩的妙笔生花,为世人津津乐道。但唐三藏并非西天取经第一人。在汉哀帝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便已得到大月氏(今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王使(相当于现在的大使)伊存口授的佛经,但仅限于个人爱好。到汉孝明帝时,一天孝明帝说他“夜梦金人,项有白光,飞行殿庭。”向大臣们寻问所梦是怎么回事?大臣傅毅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于是汉孝明帝派遣朗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往西方求佛(而不是西南方,毕竟这要翻阅喜马拉雅山脉),于是十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晓行夜宿,越过流沙和葱岭(现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国(今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正如前述大月氏国王使已然通晓佛经,可知在其国度之中,佛教已普及,于是朗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在大月氏国请到了天竺(身毒,即印度)高僧摄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是护送两位高僧带着佛经和佛像在永平十年(67)东还洛阳弘法布教。这便是最早的西天取经,且不仅仅带回了佛经,还带回了摄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个大活人。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有《胎胪药录》一书。“胪”者,传语,陈述也,有向下传告的意思,符合高僧的身份。胎者,其本意应当是指某种事物的根基,底座,基础。此书即是后世传世的《神农本草经》,考证成书于公元100年左右。

《神农本草经》在张仲景时代,仍是《胎胪药录》之名,魏晋之后,《本草经》的名称方才显于世,而显然,“本草经”的“本”字,来源于“胎”,即某种事物的根基的意思。那《胎胪药录》在中医中药学史上是一个突然冒出的完整药物理论体系,并且发生在佛法西来之后,其成书有没有可能受到印度草药学的影响?现存《神农本草经》中保留有很多蛛丝马迹,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是2011年旧文的修改)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并恳请广为传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