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人对汉奸的巨大精神需求(完成,最后一贴) -- 王威

共:💬33 🌺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人对汉奸的巨大精神需求(完成,最后一贴)

    中国人对汉奸的巨大精神需求

    ………………………………………………………………………………

    这里,我发表的可能是我这辈子发表的最严重的谬论--汉奸,其实是中国人

    的一种奇怪的心理需要。

    虽然我已经自认为是谬论,但是如果大家有空的话,不妨看看,不必要太当真,

    因为,他只是我在上班之余非常无聊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太大价值。

    ………………………………………………………………………………

    第一讲:中国与中国人两个词汇隐含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

      我这里说两个事:

      第一个:

      陈远山教授有一次上课的时候问学生:“你一生最伤心难过,是在什么时候?”一个女生站起来回答:“读中国近代史。”

      我喜欢女生的这个回答,女生是爱国的,我理解她的感受,因为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在我的幼小的心里,祖国就象一个处女,既美丽又端庄,如果有人告诉我,这个处女上过床,而且是在强盗的强暴之下,那种酸楚苦痛的感觉便会深深的刺痛我的心(当然,现在,我爱国的感情已经不象爱处女那样的爱了)。

      1840年之后的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国不是被一个强盗强奸,而是被无数个强盗轮奸,其中最可恨的一个强盗就是日本。

       

      第二个故事:

      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以前,我对这个话,并没有太在意,现在我在想,这句话里头的“中国人民”,指的,当然,有着民族自豪感、曾经被奴役,一直努力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所有中国人。也就是说:这里的中国人民已经是站在一种道德的高度上,是追求正义并伸张了正义,是隐含了所有人共同默认的道德(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因为我不是学哲学、政治学的,所以概念很不明晰,大家勉强看,就是了。)。这里的人民,显然,排除了那“一小撮”“少数的”根本不在乎自己国家兴亡,只在意自己能够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人民。他们只要能活着,并活下去,是不在乎只是成为那一国的人。

      我说这两个故事,想说明什么呢?那就是:中国、中国人,这两个词汇,当我们说到它的时候,在不自觉间已经注入了我们隐含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

      中国,应该是强大的、应该是富饶的、应该是美丽的、应该是和平的。

      中国人,应该是正义的,有骨气的、有能力的,能够打退一切侵略者的。

      

      现在,我们再回到第一故事:女生为什么伤心呢?答案很简单:近代史的中国,不是符合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的中国。

      再回到第二个故事:答案就更简单了,那些没有骨气的、不相信能够打退侵略者的、妥协主义者、投降主义者,不是中国人。

      不是中国人,那,会是什么呢,当然是汉奸了。

         

    第二讲:中国人的中国概念以及中国人的世界观

      建国以来的文艺作品,基本上反应了我上面阐述的两条原则,中国和中国人这两个词汇是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比如地道战、地雷战里头,整个电影看完,我得到的印象是,村子的所有人,都是对鬼子咬牙切齿,影片描绘以少胜多胜利的图景,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得到一种虚妄的自欺欺人的满足感。

      我想问一下,如果八年抗战的每个村庄都是这样,那么鬼子怎么会那么顺利的拿下大半个中国呢。显然,没有一个观众会想到这个问题,即便想到,也不乐于深思。

      上一讲的伤心女生我们一定记忆犹新,恩,这里,我还有个问题,需要处理。在第二个故事里,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一类人(汉奸)从中国人分割出去,不承认他们是中国人,这,就自然无损于“中国人”的光辉形象了。但是,近代史的中国,是不是“中国”呢,难道能够痛快的分割出去,认为那不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显然,即便是想这样处理,也没有一样技术能够把中国1840-1945年的历史变成一张空白。

      这时候,有必要说一说我们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形象。

      和任何文明一样,罗马帝国把世界的中心放在了罗马,中国也把自己放在了世界之中。我们从黄河流域开始,不断的扩张,并发明了一种堂皇的、正大光明也可以说是极度无耻的侵略理论:中国人侵略别的国家,基本上连像样的借口都懒得找,只需喊上四个字“不服王化”就够了。

      不服王化是什么意思,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你们的意识形态和我们不相容,你们是低级的、野蛮的、需要改造的。我们侵略你,你要让你融入到文明国家的大家庭里头来。大家觉不觉得,古代中国的这一套理论,其实和现在美国入侵伊拉克,完全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侵略、并有侵略理论,并将侵略理论付诸实践,这其实就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美好”的中国概念。事实上,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从来就是让我们所有邻居提心吊胆的伺侯着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国际道义,没有平等的世界观,认为中国是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周边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内政有一处让我们不舒坦,我们就会派出军队,最理想的景象:就是把别的国家的元首带回中国,让他们俯首称臣,匍匐认罪,认得,当然是不服王化的罪。

      这,就是中国人喜欢说汉唐盛世。

      中国人是这样构建了整个亚洲的国际秩序。

      但是,文明高度发展,远迈汉唐的宋代,好像中国人都不太喜欢提起。好象给排除掉了,为什么呢?

      这里,就要说到中国人世界观的第一次大改变了。

      宋朝的时候,有一本《资治通鉴》,司马光在里头曾经发了一通奇怪的理论--正统观。所谓的正统,就是在多个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下,如果判断那个王朝是合法的、代表全中华民族的政权,简单的说,还是一种意识形态。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会在宋朝的时候,成为一个问题,而在以前的中国历史不成为问题。我们看看宋朝的历史就知道了。宋朝建立之后,也曾经希望继承汉唐以来的风采。但是,和辽国一战之后,就老实了。然后呢,檀渊之盟,宋辽互相承认对方是一个对等政治实体。然后是宋金、宋西夏、宋元。国家与国家之间彼此往来,互相报聘,我看过一些宋辽使节唱酬的诗歌,彼此尊重,认同。中国人看世界的眼光,第一次进行的调整。至少再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心,是理所当然高人一等的了。

      所以有了秦桧的南人治南北人治北的说法。(呵呵,秦桧又是个大大的汉奸)

      但是,随着元朝的大一统,明、清朝代更迭,中国调整好的比较健康的世界观国际观又大步倒退到宋朝之前的状况。

      中国人看世界眼光的第二次调整,则是在1840年。

      我看近代史,有一个地方说,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清王朝把外国使节安排在藩属司,这是什么地方呢,就是清王朝处理附庸国事务的地方,看看,中国人就是这么自欺欺人,即便战败了,也不把别的国家当成对等的政治实体。

      然而。历史的潮流无法扭转,列强纷纷到来了。

      中国再也不能关起门来,自称是中心之国,世界上最强大最美好的国家了。

      中国,这个词义隐含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概念再次破碎了。

      上次我在帖子把袁崇焕列为汉奸,很多网友很不同意。可是,崇祯皇帝和他的臣子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太需要一个汉奸了。如果不是汉奸,怎么能说服臣民么相信,一个在东北的小部落(明朝从来不承认后金是个国家),竟然打到的京城之下,而且纵横几个省,如入无人之地。如果不是有“汉奸”的话,怎么可能呢。

      是的,臣民需要汉奸,士大夫的舆论需要汉奸,于是,汉奸也就有了,有了汉奸,就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依旧是美好的,强大的。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和鸦片战争有两样么。没有。

      鸦片战争一失败,清王朝忙的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检讨自己的政府,而是马上去找汉奸。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近代史,汉奸实在太多了,李鸿章、袁世凯、汪精卫。

      说到了这里,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很多网友对汉奸的愤怒,他们几乎是和喷火的眼神、狂怒的语气在回帖。

      而我,写每个帖子,则是心平气和的。为什么呢。

      无它。

      原因在于,我从来就没有把中国这个词汇,悬置到一种完美的,符合审美标准、道德概念上。

      而很多网友则相反,因此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在他们的心中,虽然也承认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弱国,但是,为什么弱呢?是因为汉奸太多,把汉奸这一因素无限放大。

      无限放大的结果,自然会退回到一个不合实际的观点,即便我们中国是弱国,列强也不应该来侵略我们,列强侵略我们,中国人也能抗击,抗击失败,则是因为汉奸。

      事实上,这种论调是可笑的,自欺欺人。五千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侵略、战争,是保持文明在动态中发展的必要因素。我们弱,就不允许别人侵略,那以前我们到别人的国家干嘛去了。别人侵略我们,我们失败了,主要因素,当然是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比别的国家差,但是,这里,又和“中国人”这一词汇中隐含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概念起冲突了。

      于是,汉奸,无限放大了汉奸作用,就成了第一选项,成了中国人的巨大的情感需要了。

      

      

      

    • 家园 题目应该改为:王威对汉奸的巨大精神需求!

      天啊!看了半天终于明白了。

      服了!

    • 家园 金庸曾回忆道:“抗战时我在重庆念书,

      金庸曾回忆道:“抗战时我在重庆念书,那时国民党政府时时有向日本求和之想,有些御用教授们就经常宣传‘岳飞不懂政治,秦桧能顾大局 ’的思想。有一次陶希圣(他奉敌伪之命来重庆活动)到学校演讲,语气间又宣传这套理论,我们一些同学听得很气愤。在他第二次演讲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青山白骨’,暗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A臣’ 这副对联。他见了心里有数,就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 家园 我猜汪精卫的动机

      我猜汪精卫的动机恐怕没有什么民族大义,不过是想借日本人之手取蒋介石而代之罢了。他和吴三桂可有一比。

    • 家园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最后一贴,是关于“汉奸”论述的最后一贴吧?

      哈哈,千万别负气离开,您的消遣文字说不定还是我们的文化苦旅呢?

      • 家园 那倒没有,明天,要去黄山玩

        估计下来就不能上网了。

        不然,我估计会将汉奸这个话题一直讲下去。

        这个,倒不是为了惹大家讨厌,而是想着好好理清一下自己长久以来模模糊糊的想法,当然了,其实,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想法,我相信,我说的这些,其实,很多人都想过了,也写过了。

        • 家园 有些想法的确不是新的,不过说出来就好!

          写之前呢,注意一下措辞,最好不要因为用词而影响了你的立意。

          写东西毕竟是让大家看的,是和大家交流的,否则就没有发帖的必要了,你说是不是?

    • 家园 是没有什么意思

      好像王生的眼里只有汉奸。太钻牛角尖了。

      将失败原因只归结为因为有汉奸还是第一次在这里听王生说。

      • 家园 我可没有这么说,你别诬陷我

        将失败原因只归结为因为有汉奸还是第一次在这里听王生说。

        我是说,国家衰弱,才被侵略,可以大家现在的仇恨好像集中在汉奸身上了,而不起检讨国家为什么变弱,任何把国家之所以那么弱都归结到汉奸身上。

        比如说清灭明朝,常常说起,就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可是,如果不是明王朝腐败,吴三桂可能引清兵入关么,即便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能够让明王朝覆灭么。

        • 家园 也许我误解了???

          看看你的原文和回帖:

          而很多网友则相反,因此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在他们的心中,虽然也承认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弱国,但是,为什么弱呢?是因为汉奸太多,把汉奸这一因素无限放大。

          我是说,国家衰弱,才被侵略,可以大家现在的仇恨好像集中在汉奸身上了,而不起检讨国家为什么变弱,任何把国家之所以那么弱都归结到汉奸身上。

          事实上,这又回到原点:李鸿章之所以当汉奸,是因为中国人太需要有个汉奸。有了李鸿章这个汉奸,仿佛日清战争并没有打败一样,仿佛日清战争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李鸿章这个汉奸。

          以上的红字不是这个意思?

          人们痛恨汉奸当然可以理解。敌人也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道理。你似乎把这种痛恨理解为把失败的所有原因归结到汉奸身上,低估了痛恨汉奸的人的智力了吧。

        • 家园 暴露点想法

          在有皇帝的年代,国家属于皇族所有,臣民们无权干涉皇帝的决定,也不敢对皇帝的决定说三道四。民间对国家对外政策的评论当然是:大臣有错,汉奸有过,皇帝还是英明的。总不能因为一次对外政策的失误,就要求皇帝下台,就要改朝换代,代价太大了吧。

          事实上,随着封建皇权意识的减少,人们对汉奸词汇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少,不必杞人忧天吧。

          • 家园 这话不能同意

            事实上,随着封建皇权意识的减少,人们对汉奸词汇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少,

            汉奸一词使用多少,和封建皇权没什么关系,主要是距离上次外敌入侵的时间间隔和历史教育有关。

            二战以后,法国人的封建皇权应该早就没了吧?怎么还有法奸一词,说某人或某类人是汉(法等等)奸,是意味着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

            你这种“随着封建皇权意识的减少,人们对汉奸词汇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少”说法是混淆了国家民族和政权的区别,反而是一种“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封建皇权的显现。

            我胡说的,莫怪,呵呵。

            • 家园 汉奸这个词要被“叛国罪”代替,并在法律上给出明确定义。

              也可以“戏称”为:与国际接轨吧?

    • 家园 其实,历史上许多不合理的涉外条约的签署,

      主要是因为政府内部出现了汉奸,有了奸臣。这应该属于民间戏文里的“逻辑推理”方法,还是不推翻这个逻辑为好,因为没有人说百分之百的真话。

      • 家园 你这个说法,我不爱听

        我还是举个例子

        日清战争,中国失败了,李鸿章去签不平等合约了,于是举国上下说李鸿章是汉奸了。

        但是,李鸿章能不做汉奸嘛,战败了,能不签字嘛。

        要想不签字,除非自己没战败,要想不战败,除非自己综合国力胜于日本。

        事实上,这又回到原点:李鸿章之所以当汉奸,是因为中国人太需要有个汉奸。有了李鸿章这个汉奸,仿佛日清战争并没有打败一样,仿佛日清战争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李鸿章这个汉奸。

        这,未免太荒谬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