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一个战例看出革命的意志能否战胜武器的革命 -- 沙海

共:💬234 🌺1615 🌵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观点不谈,论证逻辑要改进

      楼主想说明战斗意志坚强不如武器先进重要,举了个例子为证——越军战斗意志虽强,但在中共军队的先进装备下遭到了惨败。

      这论证漏洞太大。因为,要先说明胜利一方的战斗意志比较差才能完成对自己观点的证明。如果举例说,中共军队普遍性的意志薄弱,士兵怕死,军官脱逃,然后胜利了,这才是有效论证。

      要不然,别人强辩说,胜利是因为中共军队战斗意志比越军更强,跟武器关系不大,你不白写这样长了?

      通宝推:侯登科,
      • 家园 你对战争的认识太过想当然了

        如果真的是一方斗志昂扬,一方萎靡不振这样的战斗会打起来吗?这样的情况会有战争吗?发生战争的情况只会是双方都有意愿都希望胜利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的是什么?1:武器装备。2:后勤供给。3:双方的战斗素养。4:双方的战前准备(包括对环境的认识与利用以及相关的战术、兵力、兵器的准备分配)最后是5:投入的兵力对比。这些东西都是参谋作业的基础。为什么不去直接比较双方士气?为什么不去直接强调己方意志?因为士气与意志这个东西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变量。有些部队也许一发炮弹打死了他们的指挥官,剩下的士兵会投降。也许有些部队你打死了他们的指挥官,他们会更加疯狂。这些在作战的准备中只能按最危险的情况加以考虑——那就是敌人是疯狂的。同样的作战计划时你不应该考虑敌人是软弱的,而只能以敌人是最强硬的加以考虑。当然在对敌方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某些预期。但以所谓作战意志来衡量双方战力优劣的情况,正常情况不可能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发生战争的时候各方拼命比研发装备新式武器而不是比双方政委的多寡。真要是那样苏联在2战也不会要美国国的援助了。他们的政委是最多的。

        • 家园 党卫军与政委在二战中作用也很重要

          另外日本人的武士道也很关键,那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意志对日本军事装备上的落后有很大的补充作用。

          可以这么说,作战意志对于一场战斗的得失能够起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战争角度讲,作战意志并不是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国力,动员能力,后勤保障,训练,军队的专业化与科技能力的比较。

          作战意志的反映,不用看历史,眼前就有极端的例子。塔利班们对美军,其对抗过程是很说明问题的。

      • 家园 如果换个说法,胜利是因为中共武器比越南的先进程度高于

        美军当年比中国军队的先进程度,跟作战意志关系不大,你这个对楼主逻辑的批评本身是不是也有逻辑问题?

        不是强辩,只是看到你的假设中的问题。

    • 家园 段子来自流毒甚广的《中越战争秘史》

      我从来不相信这本书,原因很多。

      (1)

      张又侠听说炮弹没有了,当场晕倒

      --体质这么敏感,神经这么细嫩,也能进中央军委,你信么?我咋觉得历来能进TG军委的人物都是神经粗韧的啊。

      (2)

      老帅看了录像,说淮海战役以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死人。

      --老帅是谁?当时陈毅、粟裕死了,刘伯承失去思维能力已经10年了。指的是叶参座吧。

      叶帅没有参加过淮海战役,也没有亲眼目睹淮海现场。另外,对越战争已经过去了近30年,多数对越战斗录像都披露了,但712“敌人尸横遍野”的录像谁也不曾看到过,至多不过草丛里卧着几具越军尸体的模糊照片而已。

      再说,叶帅在共军将帅中教育背景上乘,连毛泽东都说他“擅七律”。叶帅诗作“春来跨马古城东,十里莺花潋滟红。鞭息徘徊亭畔路,倚怀缭绕白云中”,就很体现军人的细腻。叶帅长期负责情报、统战和军事外交,讲话措辞异常严谨,会不顾抗美援朝1-5次战役、上甘岭、金城战役、1962对印战争、1979对越战争,乱说“淮海战役以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死人”?

      (3)

      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敌方的炮兵也开始不计成本的开始与我炮兵对轰。好在我方已经装备了炮兵侦查雷达。5秒内就可以锁定对方炮弹的弹道,并据此计算出对方火炮的具体位置。我方炮兵立刻做出反应,将对方一一点名

      --这些话文艺青年了。

      当时我军引进了专门测定迫击炮的炮侦雷达:辛柏林雷达。英国70年代产品,测迫击炮弹道精度约50米。此外,该雷达还可以测慢速移动目标如直升机和车辆,以及用于炮兵校射。但该雷达测不了榴弹炮、加农炮和许多直瞄火炮的弹道。

      点看全图

      这就是用于两山轮战的辛柏林雷达。

      Cymbeline could locate a mortar with an accuracy of 50 metres. 81 mm mortars could be located at up to 10 km and larger mortars to 20 km. Secondary roles were area and coastal surveillance, helicopter and light aircraft control, meteor balloon tracking and rapid survey. It could also observe and adjust ground and airburst artillery fire and high angle fire.

      TG后来从美国进口了性能远超辛柏林雷达的AN/TPQ-37炮侦雷达,该雷达由休斯公司开发,后由雷神公司生产。1988年交付2台,后来禁运,1992年在老布什干预下又交付了2台。AN/TPQ-37最快也要7-12秒捕捉目标,实测152毫米榴弹炮误差约50多米(超过设计要求的80米),但测130毫米加农炮等弹道低伸的火炮误差就明显偏大了。TG现有炮侦雷达是在AN/TPQ-37炮侦雷达基础上山寨并改进的,性能自然早已超过原厂。

      1984年7月4日晚,辛柏林雷达被越军特工破坏了。即便修复了或有备用品,该雷达从来也不曾达到5秒锁定对方炮兵的水准。尤其越南除了迫击炮,还装备有多种苏制、美制火炮的直瞄火炮、榴弹炮、加农炮,有些火炮TG都没有。这些都不是辛柏林雷达力能克制的。

      (4)

      凌晨5点10分敌方总攻开始。对那位步兵团长来说,几乎是一瞬间前面就冒出了无数的敌人。几分钟之内,一线阵地除开142高地外全线失守。好在这个高地没有立刻失守,及时发出了预警也给炮兵指明了敌袭的方向。

      敌方一时士气大振!冲击的浪潮再一次展开!一线阵地全线失守!2线中央169阵地被敌方突破!150阵地失守!33阵地失守!33副阵地失守!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我方阵地被大面积突破。在最后的主阵地上,敌人已经冲到了连的眉眼都看得一清二楚的距离。

      --这些差不多是造谣了。TG步兵要是如此不禁打,还能被前130师长董占林将军牛逼哄哄地号称“不仅过去世界第一,我看中国陆军现在依然是世界第一”?

      看看地图,就明白真相了。这场战斗叫做“712松毛岭大战”。为什么不叫做“712老山大战”?原因很简单,越军离老山主峰还远。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老山是边境附近一个主要制高点,否则我们也不会费劲把这个山抢过来。老山主峰海拔1422米,一系列山梁连着主峰前面的一个山包叫做松毛岭(海拔662米),松毛岭前面是116阵地,116前面是146阵地(海拔404米),146前面300米是142号阵地。142阵地(李海欣高地)虽然号称“高地”,其实处于山谷里面,非常矮且脱离了松毛岭,所以连老山山脚都不算了,只不过是山谷里的一个孤立小丘。越军的境内高地比142高许多,且距离近,所以142会被越南三面直瞄火力压制。142正常只能容下1个班,7.12时这个高地应该是加强了的,派了15个人防守,22岁的李海欣是代理排长。

      这样一个阵地,换了美军压根不会派人防守的--美军在阿富汗的孤立据点,都是深沟高垒的制高点,谁愿意躲在这样一个群山环绕的一个孤立小丘。142是第一线的孤立凸起,守或不守两可。142之外就是山谷底部了,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军事上完全不值得守。所谓“一线阵地除开142高地外全线失守”其实就是危言耸听而已。

      按照“两由之”的回忆,这个阵地,7.12日,越南一个营和一个特工连早上4:50开始进攻,先是两个排偷袭,李海欣带5个人埋伏在侧翼草丛里,这样形成两面火力,一下子就把越军偷袭的两个排干下去了(TG不会象国军那样被动挨打)。然后回到工事后遭到越军强攻,打了一个小时,李海欣被扔进工事的炸药炸中牺牲,然后剩余9名我军士兵躲进坑道(很像上甘岭)。越军封锁坑道口,但始终攻不下来(这种占领表明阵地攻不下坑道的事,貌似TG没出现过)。

      越军就派人封锁李海欣高地的坑道口,然后继续向后续阵地进攻,6:30开始打,打到8:30基本上就攻不动了,李海欣高地后面的阵地并未被越军占领。越军攻不动了,我军就把残余越军逐出后续阵地,而且还开始反攻了。派了多少人呢?两个班。为什么不多派人呢?原因很简单:146是个连级规模阵地,反击142时派出两个班规模不算小气。142坑道里的9名士兵(都带伤),临时编了4个战斗小组,也冲出来配合反击,这样,两个班加9个受伤士兵到下午1:30就恢复了最前沿的李海欣高地。

      “在最后的主阵地上,敌人已经冲到了连的眉眼都看得一清二楚的距离”--这是哪个文艺青年做清秋大梦。不说别的,就凭最一线的李海欣高地我军士兵还能活下来60%,此说法就太文艺、太扯淡了。越军连海拔404米的连级阵地(146号阵地)都没彻底占领;后面还有海拔662的松毛岭,还有海拔662-1422米的山脊地带,之后才是老山的主峰制高点。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呐。

      总之,楼主想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不应该通过扭曲事实的方式说明自己的观点。TG确实有炮兵优势,但炮兵优势不自动意味着步兵劣势。结合当时地形来分析,解放军官兵比这些“纪实文学”笔下描述的,要英勇善战得多。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军人的英勇和责任感超出无聊文人、记者的想象力。所谓夏虫不可以言冰,此之谓也)。我认为TG对越战争,一线步兵也是占据优势的--想打的地方没有一个攻不下的,想守的地方没一个守不住的,步兵拉稀的话,这些目标能达到?总之,7.12过程其实很简单,优势炮兵打得越军狼狈,然后步兵在劣势兵力基础上迅速果断地收复失地。有伤亡,但全胜,如此而已。

      通宝推:东方白了,gy197666,青抗先,三笑,tt086071,Lioncat,presario2200,aqu,星海潮生,回旋镖,梦想的秋天,年青是福,知行合一,icedshining,我偏要折腾,加楠,每周虎,唵啊吽,老沛,看山,桃源客,平淡是真,鸥盟,大漠老兔,evilpanda,老老狐狸,陵少,履虎,张了刀,foureyes,渡泸,东方射日,舒拔,河区分,江清月近,xiaoyin,倒海翻江卷巨澜,龙驹坝,bldc,桥上,和平共处,花大熊,忘情,侧翼,梓童,鳄鱼眼泪,诸法空相,南京老萝卜,大胖子,冰官儿,柴门夜归,吹西门的雪,西行的风,牛栏山二锅头,乱翻书nn,二锅头上品风度,云中飞,只爱钱,我爱我家fh,阿笨,dfindy,唐家山,阴霾信仰,青岛大虾,浣花岛主,西门飘飘,mingong,渔儿漂漂,卢比扬卡,李根,诺黑,破鱼,jboyin,侯登科,迷途笨狼,文青,老树,何求,
      • 家园 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

        园土的质疑很有道理,这本书出书时有些事情还没有解密,很多也是道听途说。但是有些情况,园土就是推测了。

        1。张当时确实没有晕倒,只是打电话到炮兵指挥所问了一下情况。这个老山兰网站上有老兵回忆。

        2.杨班长在人民大会堂做过英模战斗报告,我看的是电视录像,具体是不是中央台记不清楚了。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幕是,记者在报告会后采访英模代表团时,代表团的首长向记者展示了几张142阵地上的照片,当时确实是满地尸体,不是现在网上看到的这几张。应当是战后不久拍摄的,近处越南兵的面貌看的清清楚楚。这几张照片我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尸体,二是越南士兵不是青面獠牙,跟我们普通人没有两样,三是很多死去的越南战士的脸上看上去很安详,跟我想的战场情景是两回事。据首长介绍,越南人在142阵地遗尸112具,一位老帅也说解放后从来没有见过。当时,叶,聂,徐都还活着。

        3 142阵地非常重要。越南要进攻663,进而进攻主峰,必须拿下142。李海欣他们的贡献就是坚守阵地2个小时,为后边的防御赢得了时间。所以这一个加强班阵地出了2位中央军委命名的战斗英雄,人人立功,9人一等功以上。这在共军历史上很罕见。

        4 进攻142阵地受挫,实际上已经注定了越南人必败。

        5 整个老山方向,最多也只能放下一个团进行防守。所以当时老山,共军可是重兵防守。当时,就是炮兵炮火弱一些,越南人想打下老山,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共军步兵伤亡会大一些。

        6 杨班长很有血性。142现在是越南领土。

      • 家园 记得那篇有名的新闻,阿三潜艇跟踪我国海军编队吗,7天!

        一个什么记者,抄了以前的一个纪实文学,通过一个不存在的《青岛晨报》,搞了个印度潜艇跟踪我索马里护航编队长达7天。。。。

        潜艇居然能够跑得跟水面舰艇一样快,还跟了7天。。。。

        创作欲望是很强烈的。

        • 家园 阿三7天,日本14天.

          常规潜艇AIP状态功率是柴油机水面通气状态功率的10%左右.

          AIP水下连续潜航速度5节左右,跟踪远洋训练的中国海军舰队14天(速度18节++).....创作欲望的确是很强烈的.

          外链出处

          陈光文:解放军舰队遭日潜艇跟踪14天竟浑然不知

          最新出版的日本杂志《SAPIO》(7月号)指出,中国目前拥有的约60艘潜艇,大多采用前苏联的潜艇技术,静音性差,很容易被敌方反潜力量所发现。而日本海上自卫队从冷战时代开始蓄积的反潜技术,目前处于世界最高的水准,可以精确地发现与监控中国潜艇的动向,并实施有效的打击。日本虽然没有核动力潜艇,但是拥有超级静音的普通动力潜艇可以弥补这一些缺陷。尤其是最新锐的5艘AIP型(非大气依存推进型)动力潜艇,实现了连续2周潜航,并跟踪外国舰队不被发现的成绩。

            

            看到这里不仅使人大吃一惊,日本媒体已经明白无误的披露出,日本的“苍龙”级AIP型动力潜艇依赖其先进的性能,已在不久前成功的跟踪了前出第一岛链进行远洋训练的中国海军舰队,而且跟踪时间高达14天,而中国海军却一直没有发现!虽然日方没有指出被跟踪的外国舰队是哪个国家,但是,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指中国海军,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海军愈来愈多的远洋训练都是在第一岛链外展开,这也为日本实施侦察提供了便利。

            

            其实,中国海军进行远洋训练被外国跟踪也并非新鲜事。如果是水面舰艇和飞机,这很容易被发现,也容易采取针对性措施。但是,由于潜艇的隐蔽性,实际上如果不是多种手段配合或者具有很强的反潜探测能力,一般都很难被发现。特别是向日本最新型的“苍龙”级AIP型动力潜艇,可以在水下连续潜航2周,再加上其先进的静音技术和较深的下潜能力,可以使其做到秘密跟踪敌方舰船编队而不被发现。这一次,根据日方的说法,“苍龙”级正好跟踪了2周,也就是说达到了战术极限,不得不在跟踪结束后浮出水面,但是似乎中国海军编队并没有注意到。

            

            这一方面说明日本潜艇技术的先进,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海军的大意,甚至是中国海军反潜技术的无奈。当然,刚开始走向远洋的中国海军,对于远洋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乍然远航大洋既要应对日本水面舰艇的死缠硬跟,还要对付日本巡逻机的近距离侦查,有可能无力应付日本潜艇的跟踪,也可能使中国海军反潜设备该不足以对付日本静音能力了得的AIP潜艇。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日本潜艇连续14天对中国海军编队的跟踪,应该为今后进行远洋训练的中国海军编队提出了警告,必须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反潜警戒能力,不论是从战术上还是行动上来说都不能再轻视!

            

            而从中国海军每次的远洋训练来说,其编成也不十分合理,并没有看到编队中出现潜艇的身影,当然也许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不便透露,但是笔者觉得更多时候是根本就没有配备。这或许就是外军所说的中国海军“战术落后”、“经验不足”,因为一直现代海军作战编队如果没有潜艇为其提供水下掩护,要不就说这支编队不完整,要么就说这支编队没有现代海战意识!因为国外先进海军早就证明,以潜反潜是最好的反潜方法,如果想当然以为可以依靠水面舰艇以及其携载的反潜直升机就有足够的反潜能力的话,那可是大错特错了!说严重了,这是在拿着海军战士的生命和国家财产以及国家民族命运开玩笑,再狠一点,那就是在为日本海军再次战胜中国提供帮助!

            

            而中国海军的固定翼反潜力量也确实应该需要迅速加强了,日媒报道说中国海军一共只有4架固定翼反潜机,这可是很大的短板。因为就反潜水平来说,一架固定翼反潜机反潜能力是反潜直升机的近百倍,以中国海军的作战区域和规模来看,也至少应该装备24架“高新六号”反潜机。这样,海军三个舰队每个可分到8架反潜巡逻机,就足以满足在第一岛链内外的反潜任务。但如果要扩大反潜范围扩展的第一岛链外,那么,这个数量至少还要再翻一倍,同时加强新型舰艇舰载拖曳式声呐和变深声呐以及中频主动声呐的装备,以满足中国海军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水下威胁的需要!

            

            就日本的“苍龙”级AIP型动力潜艇的现实威胁来看,中国必须予以认真重视,否则,数量再多实力再怎么强大的海军编队,如果忽视了对其威胁最大的敌方潜艇力量,那么,日本所谓的“中国会输得很惨”有可能会真的变成现实!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 家园 这个贴子展现的力和神是我们喜爱西西河的原因。
      • 家园 乱贴标签也需要有常识

        你说的四点,首先第一点?你确定是我说的?你确定张又侠这3个字出现在了我的帖子里?呵呵。这个段子最开始是老萨在河里贴的当时不少人跟也不少人说他忽悠。但是你这样无中生有实在好像不太应该吧。

        第二点:这个段子里的这句话确实是自中越战争秘史里流传的?还是其他什么渠道流传出来的已经不可考。然后你例举了1-5次战役、上甘岭、金城战役、1962对印战争、1979对越战争,乱说“淮海战役以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死人”?前面又说叶帅为人严谨从不乱说。我想问你你怎么证明叶帅参与了以上你例举的那次战役呢?看来这个异常严谨得分举例的对象是吗?

        第三点:是啊多文艺青年啊。“尤其越南除了迫击炮,还装备有多种苏制、美制火炮的直瞄火炮、榴弹炮、加农炮,有些火炮TG都没有。这些都不是辛柏林雷达力能克制的。”不过我可以绝对负责任的说一句你是对步兵火力配置完全不懂的军盲啊。越军进攻的当面部队以步兵配属少量坦克及一个炮兵168旅及炮三师一部。你所谓的加农炮、榴弹炮都是属于这两个炮兵部队的编制。一线的步兵部队无权直接指挥。均为布置在纵深的压制火力。那对我一线步兵能够做到随叫随到的火力是那些呢?那是各步兵部队各自的配属炮兵。按照我军当时的配属情况。甲种军会在各连配机炮排,战时可下放到各排。配属60MM口径迫击炮。各营配属炮兵连。配置82MM口径迫击炮。战时可分散下放到各连指挥。各团配属炮兵营。配置100MM口径迫击炮。战时可分散下放到各营。这是当时我军甲种军到团一级的炮兵火力配置。基本可以等同于越军。因为他们无论从武器配置还是人员训练都是直接克隆的我军。到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你所说的加农炮、榴弹炮因为发射声光效应强劲一般都是作为远程支援用。并且无法攻击山体背面的我军,无法做到随叫随到。而能做到随叫随到在作战中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并且发射相对隐蔽不利于直接观察的迫击炮又被你一顿贬低。认为我军特意进口的相应雷达意义不大。你说那些负责反炮兵的炮兵弟兄得有多懊恼啊。另外你觉得误差50米范围好大啊。可你知道一发130MM炮弹的杀伤半径有多大吗?一发130MM杀伤爆破榴弹弹头的标准重量是33.4公斤杀伤半径为50-60米。作为反炮兵使用一般采用多炮对一炮的战术即覆盖战术。那杀伤的范围会更广。

        对于你怨念最大的第四点我发现来源于一个你相当莫名其妙的误会。“

        “在最后的主阵地上,敌人已经冲到了连的眉眼都看得一清二楚的距离”--这是哪个文艺青年做清秋大梦。不说别的,就凭最一线的李海欣高地我军士兵还能活下来60%,此说法就太文艺、太扯淡了。越军连海拔404米的连级阵地(146号阵地)都没彻底占领;后面还有海拔662的松毛岭,还有海拔662-1422米的山脊地带,之后才是老山的主峰制高点。
        原来对你来说松毛岭战役的主阵地不应该是松毛岭而应该是老山主峰啊!这要我怎么说才好呢?看来“上甘岭”战役的主阵地也应该换成五圣山才对了是不?

        另外说一句当初我军拿下662.6高地也就是松毛岭的用时——7分钟。你觉得这个时间什么样?当得起你说的天下第一不?

        • 家园 你既然想证明一个不靠谱的观点

          那么你的证据最好还是靠谱点,经得起大家推敲才好。

          (1)、(2)口舌之争,无关战场事实,不多说了。讨论(3)和(4)

          (3)你说:

          我可以绝对负责任的说一句你是对步兵火力配置完全不懂的军盲啊

          这是当时我军甲种军到团一级的炮兵火力配置。基本可以等同于越军。因为他们无论从武器配置还是人员训练都是直接克隆的我军。

          言下之意,是除去纵深的加农炮和榴弹炮等火炮,越军阵地上是只配属了60,82,100迫击炮。

          这是胡扯。

          首先,越南不仅有我军支援的火炮,还有苏联援助的火炮,以及缴获的美制火炮。有些火炮,越军有,我们没有,越军怎么会完全克隆我军?

          其次,战法也不同。越军炮兵还是很刁钻的--越军把一些直瞄火炮,摆在山尖或隐蔽处,打我们的工事、人员。战况激烈时甚至还用了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直到三年后我军炮兵还在打这些直瞄炮。(详见引文)

          第三,你漏过了当时我军使用的一种非常变态迫击炮(160mm迫击炮),这种炮越军也有。用来轰击反斜面的工事。

          最后,我说美式炮侦雷达测量152榴,80米就合格,实际精度达到50多米。但此雷达测量130加农炮不行。你是如何读出另外一个境界来的?

          点看全图

          在东山我阵地当面,有称作“钉子”的越军一门直瞄火炮,对“钉子”的含义,炮兵同志这样解释:1.占地险要。敌直瞄火炮占据山尖十几平米的地方,我炮火极难打到,加之敌炮开火后迅速撤到坑道内,更增加歼灭难度。曾有个炮兵部队打了千余发炮弹,竟没碰掉它一块漆皮。2.猖狂好斗。倚恃有利地形,敌炮活动频繁,气焰十分嚣张。3.打法刁钻。敌炮与高射机枪配合,高机压制我方观察人员,直瞄炮随后射击。4.对我一线步兵构成较大威胁。

          87年5月30日,我炮兵指挥员决心拔掉它。

          火力拔钉分四步实施。1.引蛇出洞。以一个连的炮火先打敌观察所,果然,骄横的敌人去掉伪装,推出直瞄炮,企图实施报复射击;2.先敌开火。引诱射击成功,我另一个素质良好的战炮分队打出两个齐射,命中目标,全獒敌炮手。3.黑虎掏心。得手后,我改以一门大口径炮行破坏射击,打了二十二个弹群八十八发,敌炮管指到天上。指挥员向师长报告:“打成高炮了。”师长说:“不行,要把炮管打断。”又打成指向东方。指挥员说:“我准备把它掀翻。”师长说:“对呀。”真的给掀到山下去了,工事也彻底毁坏。4.顺藤摸瓜。炮班加了表尺向工事后面打了二十多发,将弹药库引爆,滚滚浓烟升起,轰降降爆炸声持续了十几分钟。我炮兵以发射一百一十六发、命中二十四发出色射击取得全胜。在现场观察的长沙炮院教员说:“打出这样高的命中率,至少应有七百发炮弹。我可以说是专家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说死了我也不相信。”用这种战法,我炮兵在1987年5、6月间,打掉东山当面全部三门敌直瞄火炮,敌至今无法恢复。

          (4)即使是松毛岭也远远没到“在最后的主阵地上,敌人已经冲到了连的眉眼都看得一清二楚的距离”的地步。海拔400米的146高地表面阵地都没被越军占领,怎么可能占领海拔660米的松毛岭呢?说话太夸张了不好。

          通宝推:tt086071,阴霾信仰,文青,
          • 家园 你确定160迫能装备到步兵团一级?

            然后引用一段87年我军击毁敌85加的文字说明我84年装备的炮侦雷达对84年的反炮兵作战没有效果?我怎么觉得你的逻辑很怪异呢?

            1984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调南京军区第1军军部率第1师、第36师,炮兵第9师师部率炮兵第3团、第14团;调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第13步兵团赴云南中越边境轮战。

            总参电示:决定调武汉、成都军区各野战军、师、团侦察分队,以军为单位组成5个侦察大队(计3532人)于1984年7月27日到达云南麻栗坡茨竹坝、杨万、八布、猛硐、都龙地区参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

            调总参直属工建第115团、福州军区工兵第1团、武汉军区汽车第8团、第12团赴老山战区。陆军第1军于1984年12月9日接替陆军第11军在老山方向的防务。(陆军11军之前由14军负责防务)

            1985年1月30日

            总参电示:调沈阳军区通信干扰营于1985年4月15日前达麻栗坡配属昆明军区前指。接替总参通信第7团干扰营的任务。调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接替武汉军区汽车第8团、第12团。1985年5月25日根据总参4月9日指示武汉、成都军区5个侦察大队归建。5个侦察大队与越军作战68次,毙敌520人、伤敌140人、俘敌17人。该5个侦察大队无人阵亡、无人被俘。

            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自1985年5月29日在中越边境执行防御作战任务(于5月31日接替陆军第1军)。毙敌4000人、伤敌4390人、俘敌10人、毁敌车27台、炮225门、工事1150个、缴炮3门、枪141支。该军在战斗中负伤1721人、阵亡413人。

            1985年6月4日北京军区工兵第16团率14个连(欠舟桥连)共1400人于该日由河北官厅启程入滇作战。

            1986年4月30日:奉军委1985年8月26日命令,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接替67集团军老山战区防务。第47集团军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2440人、伤敌4151人、俘敌6人、毁敌车22台、炮302门、工事2000个。该军负伤892人、阵亡149人。

            1987年4月30日:奉军委1986年9月1日命令,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接替47集团军老山战区防务。第27集团军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1580人、伤敌1800人、俘敌1人、毁敌车35台、炮103门、工事808个。该军负伤172人、阵亡63人。

            87年参战的有兰州的47集团军和北京的27集团军5月的时候应该是47集团军刚接手,接收新阵地之后立刻想办法敲掉当面之敌的那门加农炮。别人打了上千发没有敲掉他们打了不到200发敲掉了。你觉得真要是按你的理解那是一门84年就已经摆放到位的火炮。我军会只打1千多发吗?期间经历14军、11军、1军、67军、47军5个军的轮番打击呢?越军的这门炮确实诡异啊……

            并且正如你说,当年确实有越军对我军发射“萨格”反坦克导弹。我就不明白了当时要真有指哪打哪的直瞄火炮的支援,费的哪门子劲整个反坦克导弹啊。是导弹贵还是直瞄火炮的炮弹贵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关于你非说说的662.6高地上的指战员不可能达到看清楚越军眉眼的地步。我还是只能无语。因为你的依据是当时146高地没有被越军完全占领。我知道你去打的话一定是一个个山头老老实实从下打到上再从上打下去再从下向上打的……可问题是敌人当时是4个步兵团两个特工团的兵力呢……

            并且越军是直接克隆我军穿插包围战术的呢。你想象一下越军会怎么打。为什么当时会全线开火。为什么142阵地上就几十个敌军发起冲锋呢。以他们的兵力为什么不同时向几个阵地穿插前进然后在同时发起猛攻呢?为什么我军先前的炮火会打死两营长?这两个营长真是神勇啊。一共就带着几十号人冲击我方阵地呢。说你是军盲还不同意。你觉得你去指挥那些越军会怎么死呢?

            当时越军穿插部队已经近到咫尺幸亏及时发现,然后被我军火箭炮覆盖。这个可以多方印证的。你多看点相关的文字吧。多的不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