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十字坡包子店的民主法制风波 -- 唵啊吽

共:💬115 🌺1331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自由,自由不是无止境的, 自由的边界

                          在于不能对别人有不好的影响。同性恋者平等的问题,除非将来同性恋者能占人类人口很大的比例,超过15%,20%....?否则同性恋者没办法不去面对异样的眼光。还有对一个天生没有同性恋倾向的小孩成长于一个同性恋家庭的问题,你的理解不全面,除了外部社会的认识和压力,我更看重小孩自身的心态的成长。父母对小孩的影响你无法否认吧。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在同性恋家庭长大小孩会从他的同性恋“父母”身上学到什么,特别是在他进入青春期以后。

                          • 家园 法律平等和社会心理中的平等是两个东西

                            在于不能对别人有不好的影响。同性恋者平等的问题,除非将来同性恋者能占人类人口很大的比例,超过15%,20%....?否则同性恋者没办法不去面对异样的眼光。
                            您搞错了吧?同性恋者要求法律肯定他们的“婚姻”权,这追求的是法律上的平等。你讲的是人的心理。比如法律上规定人人平等。但是地域歧视和文化歧视,财富歧视这些社会心理不是法律而轻易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心理不能改变,而要求在法律上歧视他们。那样会加剧歧视。

                            至于占人口多大的比例,并不意味着免于歧视。比如农民和农民工占中国人口相当大的比例。但是无法避免社会上的歧视心态。相反,犹太人在中国生活的不多,却少有歧视犹太人人的社会心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社会的主流不是基督教文化。所以,歧视的根源在于文化,而不是人数多少。文化不改变,人数的简单变化不可能带来歧视的消除,除非你能论证人数的变化足以迫使社会改变其文化当有这种文化时,少数人也可以歧视多数人,或者是恨视多数人——比如教派仇恨。看看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仇杀吧。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自由,自由不是无止境的, 自由的边界在于不能对别人有不好的影响。
                            不好的影响,这太笼统了。如果我说你的观点伤害了我,因此对我有不好的影响,所以要禁止你说话,这算不算自由的边界呢?比如,有人要求立法禁止汉奸言论,否则按叛国罪论处。有人要求立法禁止美化文革。也有人要求立法禁止反社会主义言论。提出这些要求的人肯定认为这种言论伤害了自己的感情,那么我们可以依此划分边界吗?

                            或者,如果有人认为农民工坐城铁,影响了自己的感受(他们大包小包,身上还不一定干净,或者喧哗),因此要求立法禁止农民工乘坐城铁和公交,或者要求实行“隔离但平等”。——这些算不算自由的合理的“边界”呢?

                            还有对一个天生没有同性恋倾向的小孩成长于一个同性恋家庭的问题,你的理解不全面,除了外部社会的认识和压力,我更看重小孩自身的心态的成长。父母对小孩的影响你无法否认吧。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在同性恋家庭长大小孩会从他的同性恋“父母”身上学到什么,特别是在他进入青春期以后。
                            对儿童心态的发展当然有影响。但收养是另一个话题。我已经说过,单身的人也可收养,因此收养问题不能构成对同性婚的否定。如果你认为同性恋权利的扩张是一个趋势,为了避免下一步的扩张,必须在同性恋者的所有权利上都坚持不让步。那么按你的理论推论倒退回去,就是否定同性婚,否定同性恋民事关系,否定同性恋工作平等权,否定同性恋的性取向权,直至否定同性恋的生存权。这是很可怕的逻辑链条。因此,我们应当本着就事论事的态度考虑问题。

                            另外,同性恋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并非不能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如同其他家庭,比如离异的家庭,生活条件欠佳的家庭,父母有过不光彩记录(比如服过刑,离过婚,出现过外遇)的家庭,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没有被你与同性恋家庭的影响等同视之。原因恐怕不在于其他方面的影响就比同性恋这一点小。而在于同性恋问题是个新问题。而那些老问题因为人们习惯了的原因而被淡化了。

                            比如,夫妻双方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作出过于亲密的举动(在一点在中国家庭中从来如此,尽管他们不是同性家庭)。而且父母双方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社会。异性恋的孩子由于其心理上的种子,是可以确定自己的性取向的。父母双方可以在对配偶的关爱和对家庭成员的责任上给孩子示范。在这一点上,完整的同性恋家庭可能比离异家庭做得更好。

                            而且事态上,恋爱和性心理方面,孩子除了从父母身上学习之外,也会从媒体和同学上学习。——我这样的中国人,在结婚年纪之前,父母从来不会和我谈论爱情问题,只有两种例外:一告诫我不要早恋;二告诫我不能追求漂亮女生。父母也从来不会在我能看到的情况下作出亲密举动。我相信很多中国孩子也有类似的经历,但这种缺失不见得会对多数孩子造成致命的性格缺陷。

                            而对孩子造成心理负现影响的一个比较大的危险,恐怕不是父母无法给孩子完整的异性恋示范,而可能是来自于孩子从情感上对父母的同性恋倾向不能认同。而如前所述,这种问题受社会心理的影响,有一种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

                            比如,如果社会上不歧视农民和穷人,穷人家的孩子可能就较少有这方面的自卑。

                            关键词(Tags): #同性婚
                • 家园 一个朋友的朋友是同性恋(老美)

                  他说有人提起同性恋就想起了床,其实生活中除了床以外还有很多的地方。

          • 家园 如果考虑公平,应该同时合法化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甚至群婚
      • 家园 钓鱼的好素材啊

        哪位文笔通顺,思维缜密的发展一下?

      • 家园 本来是个很好的帖子

        最后一句话破坏了整篇文章的主旨

        • 家园 正是这最后一句话说出作者的世界观本质

          本来看全文还不了解作者的思维路径,看到最后一句反同性恋的话,对作者的思维才基本上有了个全面的了解,前后才一致了么。

        • 家园 不好意思,顺便发泄下反对同性恋政策的立场,呵呵
    • 家园 斯诺登这事体和上个世纪美国的五角大楼泄密案类似

      可惜这次受害者是非美国人,于是一堆本国柿油媒体口诛笔伐没商量。

    • 家园 这个类比太经典了
    • 家园 1986年,以色列的斯诺登被摩萨德特工制服

      往日不同今世,那时候matrix如日中天,还没有莫斐斯指点迷津。

      CNN恶搞斯诺登几大避难地

      1、冰岛,他们吃海雀;(离开的理由)

      2、厄瓜多尔,与美国有印度协议;

      3、英国,恶劣的气候;

      4、菲律宾,腐败,即使你不是逃犯也得行贿;

      5、西班牙,充斥着英国恶棍;

      6、法国,很多法国人;

      7、古巴,离关塔那摩太近;

      8、朝鲜,更加严密的监视;

      ——《华尔街日报》,美国进入无能为力的时代……

    • 家园 教父里面一句话说得很好

      四五十年代,唐发现美国的一大趋势是招摇撞骗的合法化。

      通宝推:赵行德,
    • 家园 中国总是说情理法,法律不外乎人情

      民间追求的还是实质正义而不是西方的形式正义.

      辛普森案是最典型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