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果我写有关抗联的剧本(一) -- 黄河故人

共:💬47 🌺4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我写有关抗联的剧本(一)

    排版美观很重要!这个发帖方法我实在排不出版。

    关东军错放英雄

    大街,清早,天色阴沉

    行人寥寥的大街上,一个穿黑色旧棉袍、方口布棉鞋的中年男人低着头,靠大路右侧快步行走着,右手提着两包中药,背景传来军用皮靴的窠窠声,四五十米远处,一队日军列队走过,三八大盖上的太阳旗分外刺眼。

    【字幕:1931年11月,沈阳】

    镜头拉近

    中年男人好像刚刚从地上爬起来,身上全是土,棉袍的肘部刚刚扯破,棉花露在外面,肋部一个大大的关东军皮靴印,肩部有个半椭圆的枪托印子;

    中年男人抬起左手擦了擦嘴角未干的血迹,手背刚刚摔破的口子触目惊心,带着手印的半边脸肿了起来,明显刚刚被人打了耳光。

    中年男人低头快走。

    大街与某小巷的路口,突然,耳光声

    中年男人条件反射一般不断弯腰鞠躬,口里喊着“哈依!”,全然不顾另外半边脸也肿了起来,一缕鲜血又从嘴角流下。

    两个日本兵狂笑着从小巷走进镜头。

    其中一个日军抬起一脚,踢在了中年男人的大腿上,中年男人身不由己的跌倒,但他仍然用身体紧紧护住右手的两包药。

    两个日本兵狂笑而去,走向马路斜对面。

    镜头随着中年男人愤恨的目光,推向远去日军的背影,日军走向的地方是一个大门,大门上有一个匾额,上书“奉天第一监狱”(自右向左)

    监狱某办公室,早上。阴暗

    一个佩戴者少佐军衔的日军军官坐在办公桌后面,翻看着犯人资料。

    四十多岁,胖胖的典狱长站在桌子对面,拿着文件,陪着笑脸说:“立花少佐,这是今天交保释放的几个犯人的资料,请您过目。”

    立花少佐接过资料,随手放在桌上,问了句:“都是什么情况?”

    典狱长:“一共是五个,三个关在北未信,是政治嫌犯;两个在二监舍,是已决犯,刑期还差几个月。”

    咽了一口唾沫,典狱长继续报告:“徐杰、林仲丹、张贯一这三个是太君保释的;李熙山这个是朝鲜太君保释的;还有一个赵尚志,是十铺联保,他家里出了保释金,说这孩子年幼无知,犯下大错,希望给他个改正的机会,一定会带回家去,严加管教。”

    立花少佐:“赵尚志?去年是我抓的他吧,我还提审过他。他不是在‘幼年监’吗?”

    典狱长:“几个月前转移到北未信了,关押未决犯的那个牢房。”

    立花少佐:“哦。现在的奉天,要按皇军的规矩办事,这几个未决犯,关了这么久又没有证据起诉,只是消耗资源,既然符合交保释放的条件,就放了吧;那两个刑期快到了的,也可以放了。现在皇军正在各地清缴土匪,需要腾出一些牢房来。”

    典狱长:“是,马上去办。”转身开门出去。

    “赵尚志……”立花少佐摇着头,嘟囔着这个名字,把交保释放的五个人的名单放在了办公桌上。

    名单,强光打在人名处

    一张纸上,自右向左,竖向书写着五个人名“徐杰,林仲丹,张贯一,李熙山,赵尚志。”

    “赵尚志?……”随着立花少佐的咕哝声,一张又一张的文件落在了这张名单上。

    镜头上摇,立花少佐继续不停地翻看文件。他显然已经把刚才的事情放到了一边,继续忙他自己的事。

    走廊,光线昏暗

    典狱长拿着文件走在前面,狱警甲拿着大串的钥匙跟在后面。

    狱警甲:“监狱长,先去那里?”

    典狱长:“先去二监舍。”

    典狱长从兜里拿出几块大洋,从中数出五块放到狱警甲手里:“赵家给的,这是你那一份,别的弟兄每人两块,晚上你去找我。”

    狱警甲一脸谄媚:“谢谢大哥!”

    二监舍走廊,上午,昏暗

    典狱长和狱警甲走在肮脏的走廊里,镜头扫过一间又一间的牢房,有犯人无聊的坐在门前逮虱子,背景传来犯人的嘀咕声“那个碎嘴子典狱长又来了,今天会放谁呢?”

    典狱长和狱警甲停在了一处牢房门前,狱警甲开门。

    典狱长:“二八七号林仲丹,出来,你的交保释放办好了”

    牢房,上午,阴暗

    一个面色苍白、身材略高、瘦骨嶙峋的中年汉子咳嗽着,颤颤巍巍站了起来,。看起来如果不是在牢房,而是在大街上,一阵风就可能把他吹倒在地。但是他的眼中却闪烁着坚定地光芒。

    穿着囚服的林仲丹默不作声,简单划拉了一下衣服被褥,旁边的犯人帮他整理捆扎了一下,拿到牢房门口。

    林仲丹想伸手拿起来,特写镜头照向他的手,已经肿的像包子一样,拿东西特别吃力。

    狱警甲同情地说:“别拿了,隔壁张大个子和你一块开释,待会让他帮你拿着,送你一段。”

    典狱长:“你是怎么回事,咱们都清楚。出去以后别干那些事情了。今日的奉天,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了。像你这样一肚子学问,又懂俄文,随便找个学校教书,不得挣个糊口。安安稳稳过下半辈子吧。就你这个身体,还能活十年?找个安分营生,成个家,别跟那些工人们一块混啦。”

    典狱长继续说:“你还有兄弟们吧,告诉他们别到东北来,日本人惹不起。你说你这南蛮子跑到东北来干什么呢?你说话别人听懂都费力气,别干共产党啦。这次你运气好,下次再被日本人抓住你还有这运气吗?”

    典狱长和狱警甲走向另外一间牢房。

    二监舍,上午,阴暗

    狱警甲开门。

    典狱长在牢房门外喊:“三二一号,张贯一,张大个子,你的杂役头儿不用再干啦。收拾收拾,你被开释啦。一会帮着隔壁二八七号拿下行李。”

    牢房内,上午,阴暗

    一个长方脸的男人蹲在地上,向周围的囚犯说:“这段《精忠报国》今儿个咱就说到这里了,我要走啦。你们要是再想写信什么的,就去找那边牢房四六三号老秀才吧。写状子他可能写不了。”

    蹲在一起的众囚犯说:“大老张,舍不得你走啊。不过还是走了好。这次走了,可不要像上次一样,三天就又回来了。”

    长方脸男人站了起来,原来此人身材非常高大,脑袋几乎碰到低矮的牢房屋顶,别的犯人甚至刚到他的肩膀。

    张大个子走出牢房。

    二监舍走廊,昏暗

    张贯一:“我没什么东西要带,都留给他们吧。我还回抚顺矿上做工。”

    矮胖的典狱长不得不昂起头来,以一个奇怪的姿势向张贯一训话,但是从侧面看起来,倒好像是张贯一低着头在教训他。

    典狱长:“张大个子,别跟日本人对着干了。你看现在的奉天,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了,张少帅连个屁都没放。眼瞅着过不了几天,整个东北就都是日本人的啦……”

    狱警甲插嘴:“张大个子,谢谢你帮我们弟兄几个写家信,也谢谢你帮我们管这么多干活的犯人。你出去干啥不行啊,别回矿上了,又危险,又累,还受日本人的气。再说,你这么高,钻矿洞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典狱长继续说:“张大个子,你第一次抓进来是煽动工人,第二次进来是共产党嫌疑。日本人不像张少帅,张少帅还不一定杀共产党,日本人是要杀共产党的头的。就算你是嫌疑,我看也危险。你瞒不了我,你当过兵、打过枪。日本人少,那么大的东北,还不要靠中国人去管。你这能文能武的,出去找个守备队当兵,我保证你三年之内干上连长。”

    张大个子阴沉着脸,低头看向典狱长仰着的脸:“你说完了没有?”

    二监舍走廊,昏暗

    典狱长带着狱警甲转身离去,嘟囔着:“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张大个子弯腰拿起林仲丹的行李,搀扶着病怏怏的林仲丹,慢慢走在后面。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和刚才的牢房相比,这边的走廊明显要更阴暗湿冷,走在前面狱警甲不由自主打了个哆嗦。

    两人停在一间牢房门口,狱警甲开牢门。

    典狱长:“一九三号,徐杰;二零九号,李熙山。收拾东西,今天开释。”

    北未信某牢房,上午,昏暗

    牢房里大通铺上,正中间坐着一个方脸膛的中年男人。和别的犯人不一样,他好像已经知道了自己今天要被释放,铺盖都已经卷好,虽然穿的是破囚服,但是衣服整整齐齐。此人坐在那里,隐隐让人感到此人气质不凡

    中年男人站了起来,答道:“好。”伸手去拿铺盖卷儿。

    旁边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人说话了:“徐老师,东西我来拿,您先走。”

    中年男人走出牢房门。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中年男人徐杰站在牢房门口外一点,面对着典狱长和狱警甲,胸前缝着一张布条,上面写着“一九三号”。

    典狱长:“徐杰,你早说自己有太君朋友不就完了,何必在这里住上一年多。你有共党嫌疑,有太君说话,就算你是共党,张少帅还敢关着你们这些人?你满腹诗书,还会俄文、日文,在哪儿好好当老师不行。”

    提着行李、学生模样的李熙山挤出牢门,正好被狱警甲挡住。

    典狱长:“你说你李熙山,你家在朝鲜,大小也是个王族,家里有地有仆人,非要反日。反来反去,家破人亡。你反日从朝鲜反到奉天,日本人跟着你到了奉天;眼瞅着日本人就要把东北给占了,你还能反日反到那里去?到关内?我看不过十年,关内也是日本人的了,弄不好全中国都是日本人的了。”

    李熙山横眉冷对,看着典狱长,没说话,哼了一声。

    典狱长继续说:“你看保释你的人,现在是太君面前的红人啦。不要说你们朝鲜人,就看关东州大连过来的,一样的职位,人家的薪水都是东北人的好几倍,皇军看人家都和看我们这些人不一样。这年头,早点投靠日本人才是正经。”

    李熙山攥紧了拳头,徐杰轻轻拍了他一下。两人转身,从典狱长身边走开,向走廊的尽头走去。

    典狱长和狱警甲继续向前,走向前面的一个牢房。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狱警甲开牢门。

    典狱长:“三三六号,赵尚志,出来。‘赵疯子’,动作麻利点,不叫你外号你不动弹怎么着?”

    北未信某牢房,上午,昏暗

    一个身材矮小的大男孩站了起来,慢吞吞的收拾东西。脸上还带着稚气,眼神中确实少有的坚毅和成熟。

    (画外)典狱长在监狱门口说话:“他妈的。你说你赵疯子怎么长的,今年二十三了吧,看起来跟十六、七似的,难怪去年把你关幼年监;我今年四十五,都说我看起来像五十六的。妈拉个巴子的你麻利点,我这十几年了头一个你这么不愿意出来的。”

    赵尚志头也不抬:“知道啦,马上,还斗嘴不?”

    (画外)典狱长:“我不跟你斗嘴,我可说不过你,这监狱几百号人,还没谁的嘴比你更厉害,铁嘴钢牙的。你还不知道吧,去年六月你这铁嘴还上了《盛京时报》。能把你这共产党嫌疑放出来,你家使了多少钱?”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赵尚志已经收拾好了东西,来到走廊上。

    赵尚志:“我又不是共产党嫌疑,我是国民党嫌疑,你们还往死里打,就不问问南京那边?”

    典狱长:“你知足吧,幸亏你进来的时候是张少帅。要是大帅,国民党一样给你宰喽。还不是日本人把你给放了。你是反日被少帅抓进来的,反倒是日本人把少帅赶跑了,倒把你给放了。”

    赵尚志:“别胡吹了,大帅还在我又不是没被抓过,不一样送到南京把我放了。”

    典狱长:“行啊你,命大啊。我奉劝你一句,回热河你老家也行,回哈尔滨找你爹也行,别在奉天跟那些共产党混了。你说你,口才那么好,又能写诗作对,还会演戏,谱曲;我知道你会打枪,枪法还差不了。你说自己不会打枪骗别人也就算了,骗我?开玩笑。我在大帅手下从随从干到副官,再到营长,这点眼光还是有的。如今是乱世,有枪才是草头王。你这样的,出去随便就能拉支队伍,等日本人一招安,那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

    赵尚志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向走廊尽头铁门走去。

    典狱长在他背后高声喊道:“你们家给你准备了新衣服、新鞋,出去以前把进来时候那套破衣服卷吧卷吧扔了,人家还以为你是小要饭的呢。”

    奉天某公园凉亭,视野开阔,下午,天色阴

    凉亭中间有张石桌,石桌周围有六条石凳。刚被放出的中年男人徐杰坐在石凳上,正向坐在同一条石凳上的林仲丹低声交代着什么,他们的身边,放着林仲丹和张贯一的行李。

    身材高大的张贯一站在他们背后,警惕的望着四周,充当着瞭望哨。

    (画外)轻微的踢拖踢拖走路声,暗示有人拖着鞋子慢慢走了过来。

    通往凉亭的路上,下午,天色阴

    赵尚志没有穿家里给他准备的新衣服,像个小叫花子一样,四处张望着,趿拉着一双露着脚趾的破棉鞋走了过来。

    学生模样的李熙山,目不斜视,拿着两个人的行李,大概是走累了一样,走走停停,从另一个方向走了过来。

    快到凉亭,两人互望一眼。

    赵尚志看了看李熙山的背后,没有发现跟踪者;李熙山也看了看赵尚志的背后,同样没有发现跟踪者。与此同时,高处的张贯一也警惕的看着他们身后。

    两人抬起头,和高处凉亭内正在瞭望的张贯一对视一眼,摇了摇头,便大步向凉亭走去。

    凉亭内,天色阴

    中年男人徐杰看了看他们,说道:“同志们快坐下,我布置大家下面的任务。”

    在牢房里病怏怏的林仲丹,瘦得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刮走,此刻却坐得笔直,就像等待召唤的战士。苍白的脸上,竟然略略有了血色。

    众人围坐在他的身边。徐杰居中,左侧林仲丹,再左侧是赵尚志,徐杰右侧是张贯一,再右侧是李熙山。

    徐杰:“下面的工作是这样安排的。我回中央,明天坐火车去大连,然后坐船去上海。顾顺章叛变了,那里最近被特务破坏得很严重,我又要去整理局面了。在上海布置完工作后,我要去江西苏区毛泽东同志那里工作。老林,你有个弟弟在那里吧,我要不要帮你带个口信?”

    林仲丹:“是堂弟,他叫林彪。听同志们说他在那里表现很好,很会打仗,我很欣慰。替我告诉他,干革命就要有牺牲。我这个身体,哎!希望将来还能见到他。”

    徐杰继续说:“老林身体不好,组织上安排他去上海治病,在全国总工会工作。老林从奉天转道哈尔滨,然后经满洲里越境去苏联,走海路去上海。去哈尔滨的路上由赵尚志护送,然后转给那边的交通员。小赵在哈尔滨长大,那里你熟。你们也都会俄语,比较方便。接头暗号、地点等明天晚上去交通员福生那里取。”

    凉亭内,天色阴

    赵尚志点头:“是,坚决完成任务。”

    凉亭内,天色阴

    徐杰转头对张贯一说:“老张,你也去哈尔滨,找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同志接头,他是哈尔滨商船学校的教授。然后他会带你去找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听他安排工作。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明天夏天你就去苏联学习吧,小罗知道你如果不是两次被捕,早就该去苏联学习了。你略懂一点英语吧?”

    张贯一:“是,学过一点,但是很久了。”

    徐杰:“冯仲云同志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罗登贤同志在香港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们的英语都很好。他们又都是南方人,特殊情况下你们可以用英语简单交流,以免有人偷听。接头暗号、时间地点你后天晚上去交通员钱辉那里取。”

    凉亭内,天色阴

    张贯一:“是。”

    凉亭内,天色阴

    徐杰:“赵尚志完成护送人物后,他会去和你接头。从今天开始一个月后,你每星期天中午去中央公园,从十二点起,在大门口等小赵半个钟头。连续等一个月,如果小赵还没有出现,那就是有意外了,你不要再去,尽快离开哈尔滨。”

    张贯一、赵尚志:“是,记下了。”

    徐杰:“小赵,这次回哈尔滨,去家里看看,老爷子和你的兄弟姐妹这次费了很大力气才凑够了钱把你保释出来,你要回去谢谢他们,在家里多呆几天。护送老林的任务,最多半月你就可以完成了。”

    徐杰转头向李熙山:“小李,你先去哈尔滨满洲省委报道,然后省委会派你去延边或者其他朝鲜人党员聚居的地方。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朝鲜人党员不会说汉话,不识汉字,和汉族党员交流困难,隔阂很深。你将来工作的担子很重。”

    凉亭内,天色阴

    李熙山点头:“是,我记住了。”

    凉亭内,天色阴

    徐杰:“朝鲜人和我们的敌人是一致的,都是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汉族群众和朝鲜移民之间在土地问题上是存在矛盾的,这个矛盾是日本人故意挑拨制造的。你将来工作中,要注意这一点。如果时机成熟,你可能要组织起游击队打击日寇,你明白了?还有你的脾气太爆、有热情、有干劲,但是有时候工作不细致,要注意克服这一点。”

    凉亭内,天色阴

    李熙山:“是,我记下了。”

    凉亭内,天色阴

    徐杰:“为了将来工作方便,我们要换个假名字,大家想一下,我记录下来,晚上转给交通员。我恢复我的本名,我叫陈潭秋。”

    【镜头定格】【特写】

    字幕:陈潭秋,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一大代表。长期在党内负责处理复杂局面的的工作,兢兢业业。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与毛泽民、林基路同志一同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

    凉亭内,天色阴

    林仲丹:“我叫‘张浩’吧。我原来的名字比较少见,容易引人注目,我换一个大众化的。”

    【镜头定格】【特写】

    字幕:张浩,原名林育英,林氏三杰之一。1935年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解决了张国焘分裂党的问题,并帮助确立了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战开始后任129师政委,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人亲自为他抬棺下葬。

    凉亭内,天色阴

    李熙山:“我不姓李了,老让人想起我家以前的身份,其实我家从我祖父那一辈就已经种地为生了,到我父亲逃亡到东北,就连地也没有了。我叫‘许亨植’吧。”

    【镜头定格】【特写】

    字幕:许亨植,抗联高级指挥员,长期协助赵尚志工作,曾任抗联第三军军长,第三路军参谋长。1942年8月3日,从苏联越境回国检查工作期间被伪警察发现,激战中牺牲。

    凉亭内,天色阴

    张贯一:“这样吧,我改名‘杨靖宇’。日本人不走,整个中国、还有朝鲜都得不到安宁。我誓扫灭日寇,不惜此身。”

    【镜头定格】【特写】

    字幕:杨靖宇,原名马尚德,红军创始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民族英雄。任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因汉奸出卖牺牲。

    凉亭内,天色阴

    赵尚志:“我不改名了,我就叫赵尚志。你们都是关内人,到东北来抗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我是东北人,我更要冲在前面。另外我家在哈尔滨,我也在那里读书、长大,认识我的人太多,在哈尔滨工作,用化名反而不方便。”

    【镜头定格】【特写】

    字幕: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抗联第三军军长,民族英雄,两次被开除出党仍矢志不渝。从苏联越境回国抗日期间,1942年2月12日,被混入抗联小分队的日本特务暗害,负重伤被俘牺牲。

    凉亭内,天色阴

    陈潭秋:“等到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那一天,我们还活着的同志,还到这里来聚一聚,带着酒,替牺牲的同志干一杯。”

    五个人站起,准备分头走向自己的目标。

    【云层间露出的一缕金色的光线照射在他们身上】

    【镜头定格】【从彩色渐变成黑白,人像慢慢消失,成空镜头】

    在人像定格的时候出现《义勇军进行曲》的小号,随人像慢慢变为黑白,歌声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歌曲的进行,人像按照牺牲顺序一个一个转为黑白,再一个一个消失。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镜头转空。

    【画外音】字幕:他们五个人都没能活着见到日本战败投降,全部牺牲在抗日战争中。正是有了他们的带头作用,中华儿女才能不断地抛头颅、洒热血,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尾多写两句:假如让我写一个关于抗联的剧本,我会把上面的文字作为开头,虽然我知道这是一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假如让我选演员演杨靖宇,我想管虎导演应该会比较合适。因为他是会演戏的人中,唯一一个身高一米九以上,还有相当文采的。要知道80年多前,因为营养不良,中国人身高多在1米6左右,关东军更是大把1米5左右的。杨靖宇对他们,差不多要高出两个头。

    (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戏剧性,作者在这里艺术化了,有些历史事实作了修改。大处不虚,小处不拘。)

    修改之处:

    1.赵尚志在监狱内的名字是赵子和,这是他不多几次用化名。

    2.林仲丹和杨靖宇并未关在一处

    3.杨靖宇的名字是进抗联之后才启用的

    4.他们并非一起出狱,而是陆陆续续被营救出狱的。

    5.出狱的原因并非全是保释,有律师出面、赎买刑期等等。为了营救他们,监狱外的地下党用了很多方法。

    通宝推:朝雨,farrish,xlin,不会游泳的鲨鱼,不系之舟,大风小浪,evilpanda,kkilo,鸥盟,夜郎国主,三笑,响水滩,休眠火山,daharry,野博,小戎,酒剑狂徒,Sheldon,知其何休,老财迷,一介书生,春天的小鱼,兰州人,兰凯,道白,上古神兵,ljsqt,掌门大师兄,南京老萝卜,住在乡下,jhjdylj,Sioux,huang,低谷,芷蘅,苏迅,二手玫瑰,米爹,可爱的中国,Lioncat,ctrlz,车雨田,大散人,老拉米,zirun99,回旋镖,等明天,kmy1810,左手拈花,strain2,老调重弹,小白兔albert,mezhan,崇山彩云,牛栏山二锅头,桥上,大圆,
    • 家园 此恨等东京大屠杀方可消!

      日军在东北暴行:百姓放错垃圾 全家被枪毙

      新闻来源: 光明网 于July 05, 2013

      (本文摘自张珺:《老报纸记载侵华日军暴行:把中国人当牲口》,环球网)

        东北的黑土地历来是最肥沃的,也是最让东北人骄傲的。然而,在日寇统治期间,东北纵有黑土,却无法滋养我们的同胞;东北人历来体格最壮,却在日寇的魔爪下枯竭成一个个的“蜡人”,面黄肌瘦甚至命丧黄泉。当时的老报纸也记载了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 www.[**].com

        抚顺新站变成了人间地狱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晚,一群上着镣铐和锁链的人,像货包似的被抛进了抚顺的枢纽新站。其中一个面黄肌瘦,名字叫“逸之”,认得字儿,是个读书人。 www.[**].com

        新站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在敌人的尖刀下,不知榨出了多少东北同胞的血汗所填起的城市。在新市落成的第一天,日本人称它为“新秩序的模范区”。就是在新站,上面这位面黄肌瘦的中国人遭受了一次次的苦难,他将满腔的愤慨滴落在笔尖,化为一篇充满血泪的控诉发表在了1943年5月27日延安的《解放日报》上。 www.[**].com

        “的确,正如日本人所沾沾自得的一样,新站是‘美满’和‘文明’的象征。因为,在这里有的是妓女院和歌舞场;有的是华丽而高高的日本洋行和日本商店;有的是宽敞的马路,在这马路上来回奔驰着的电车、汽车、摩托车、饥民、日本浪人和卖淫妇……就是在这‘新秩序’的坦道上,扭动着一些裹着和服、拖着木屐、跟伴在仁丹胡子背后的东洋姑娘,她们确是在灿烂夺目的霓虹灯下发出‘胜利者’的微笑!为她们血腥的‘美满’和‘文明’而微笑呢!”

        逸之被抓去干活儿后,在霓虹灯下见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姑娘,第一种是日本姑娘,为上面文字中描述的那样,而另一种,却让逸之心底里生出痛苦与强烈的仇恨,这些是苦难的中国姑娘:

        “在她们血一般的嘴脸上,寻不出一丝儿像刚才那令人憎恶的‘微笑’,在她们的脸上只能读出饥饿、失望和厌倦的字眼,但她们在强作笑容地期待着顾客,顾客们呢?顾客们也在寒风里打着哆嗦呢!整个的新站是同样的,张望着一对对饥饿、失望和厌倦的眼睛啊!” www.[**].com

        逸之在大街上碰到一个卖烟卷的小姑娘,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裳,整个小身体像枯瘦的干柴一样,在冬日抚顺的寒风里瑟瑟发抖,“纸烟!纸烟!”的叫卖声也随着她的小身体抖作一团,北风呼啸,几乎淹没了小姑娘的叫卖声。逸之描述道:“(西北风)和着小姑娘的叫卖声,搅成一团,使人难以辨别是风的呼啸还是这位小姑娘的哭喊。” www.[**].com

        从火车站出来后,逸之和一起的中国人被押着走过大街,大街上全是日本兵,行人稀少,仅有的几个行人从日本国旗和寒光湛湛的刺刀下匆匆插过。不远处是一座工人医院,逸之想到,他以前听人描述过,这里的景象很恐怖:“一座堂皇的五层洋楼,里面堆满了各种的残疾病人,惨淡的灯光照着一些苍白的缺乏滋养素的面孔。他们骷髅般地躺在一排排稻草席上,要不是他们发出悲切的呻吟,人们会疑心错进了一所蜡人制造厂。据说这里都是些俘虏兵和从关内骗来的我们的同胞。” www.[**].com

        逸之被带过了大街,绕过那些满布着铁丝网的壕堑,在卫兵室询问过后,就被带到了一座人间地狱:“全是高低不平的狭道和矮小不堪的民房,破瓦砾、烂砖头、纸烟匣子、从来没有打扫过的雪堆,与蓬头垢面被煤气弄得憔悴了的矿工。简直是一条混浊的、发着腐臭的污泥河。” www.[**].com

        逸之看到工人管理所的门前挤满了衣衫褴褛的老头儿、小孩、妇女,有的夹着口袋、有的提着篮子,乱哄哄地嚷着:“领配给!领配给!” www.[**].com

        一个孩子扯着他妈妈的衣角,低声哭喊着:“妈妈,你怎么老是不往里挤呢?我们从早到晚,又是空着手回去吗?”他妈妈含着眼泪摸了摸孩子的头,小孩子的脸瘦得可怕。 www.[**].com

        在破烂不堪的老君庙前面,赤条条地摆着几十具没有收敛的尸体,“这就是陈列在工人医院里的那些蜡人,只不过是挪了个地方。”看到这些已然全无生气的“蜡人”,逸之心里发出了怒吼:“愤怒、仇恨、悲惨!好一块所谓的‘王道乐土’呀!”而这句怒吼,直到1943年,他逃离之后,才在《解放日报》中发表出来。

        在进入新站的第二天,逸之和同伴被编了号码,集体被扔到了煤窑里,开始了暗无天日的挖煤生涯。他眼睁睁瞧着自己的同伴被压榨与剥削,每日里拖着饥饿的身体进入煤窑干活儿,死在其中的矿工不计其数。“每当我举起手里的撅头,把它狠狠得埋进煤壁间的时候,便想起了工人医院内那蜡一样的骷髅和赤条条地躺在老君庙前的尸体。啊,抚顺的新站,这人间的地狱啊!有一天我们要来打开地狱,解放出被压榨的人民!”

        老百姓放错垃圾全家被枪毙 www.[**].com

        日本投降之前,东北人民在日寇的统治下过着艰难的生活。作为日本舆论的喉舌,《盛京时报》不写人民的苦况,他们渲染的全是教育发达、经济繁荣、人民和乐的景象。就在《盛京时报》上,刊登了不少所谓的街头“美景”:小摊贩们一脸笑意,挑子里瓜果梨桃俱全,百姓与小贩讨价还价,一派清晨小市场的热闹样子。每逢过年过节,《盛京时报》还用很大的篇幅描写辽宁各地群众“喜气洋洋”过节的景象,照片上的东北人聚集在皇寺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很多东北人民在日寇的统治下,日日提心吊胆,每年忙得团团转,给日本人干活儿、上交粮食、做好清洁卫生,连小孩儿都得学日文,挂在脸上的全是“苦”。要真说每天笑意盈盈幸福满面的,都是那些生活在辽宁地区的日本人了。很多日本妇女随丈夫来到辽宁、吉林等地,都回忆说这是她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不用劳作就能丰衣足食。而东北人民却连果腹的基本粮食都没有。《解放日报》1945年8月27日有则报道《日寇统治下东北人民赤贫如洗》,虽然说的是黑龙江的小县城,却反映了当时东北人民包括辽宁人民生活的苦况: www.[**].com

        1945年8月,塔斯社记者得到机会去黑龙江抚远县去观察那里的民生,从抚远县的情况来看,东北人民在日寇占领期间的生活非常悲惨。 www.[**].com

        根据记者的描述,抚远县因为处于乌苏里江沿岸,因此大部分以捕鱼为生,在日本占领之前,抚远县城里“商务兴隆、商店很多”。可日寇占领后,抚远的渔民就遭了殃。日方规定,没有特别许可不许捕鱼,而所谓的许可证只颁发给那些日本人开的商行。抚远的中国渔民为了生路,只能给日本商行打工,将他们辛辛苦苦捕获的劳动成果交给日本人,只能换取微薄的薪资。 www.[**].com

        然而,渔民的生活却一步步陷入窘境。日本商行残酷剥削中国渔民,不久之后,他们和渔民签订合同,供应渔民捕鱼器具和粮食,不再给任何现钱,“账目一直到秋后才最后结算”。那么春夏呢?无路可走的渔民只能向日本人赊粮食,年复一年,越来越穷。

        抚远的农民则会被迫交出他们的土地。“最好的耕地都被没收作为‘警察土地’和日本人的茶园”,交出土地还不算,日寇还强迫农民耕种,不给任何报酬。“日本几乎不付分文,取得收获的绝大部分。”在日寇统治期间,肥沃的黑土地上却生活着一群饿寒交迫的中国人。辽宁的稻米全国闻名,而日寇强迫农民种稻米,却不让农民吃。生活在小凌河畔的农民张贵三被日本人雇佣去种稻米,每年都得向日本人缴纳一定的收成,而每年自己只能得到一些叫“更生布”的破布,都是用旧棉花做的,粗糙不说,还不耐穿。 www.[**].com

        在抚远,啥生意也不让做,那些小摊小贩都被日寇破坏了,“全县只有一家商店,就是这商店也仅仅是供给日本人的,大部分居民渔夫和农民实际上什么东西也买不成。”商店里的东西每个月定量只卖给中国居民一盒洋火(火柴)、一磅盐;每年则是两磅面粉、七磅大豆油,然而,这些东西也不是常有的,大部分人还是买不到。至于“火油、茶叶、粮、棉纱诸类的东西都不卖给居民。”

        至于工资,更是中国人愤愤不平的地方,大部分人只是日本人的免费劳动力,即使是倒向日本人怀抱的那些人,工资也很低。报纸上说“城乡居民衣履褴褛不堪,人民收入是极其微薄,中国官员所得奖金只有同等日本官员的半数。”比如,边境的中国警察长每个月能得到70戈比(当时苏联的辅助货币),而这位警察长有个日本助手,每日里清闲不算,还能拿到250戈比的酬劳。 www.[**].com

        除了生活的窘迫之外,中国的居民还有另一重生活重担义务劳动。“居民们给日军筑兵营、仓库,挖战壕、修碉堡、挑水运柴。日本人居住的地区,周围修筑砖墙和铁丝网,和外界隔开,中国人绝对禁止走近这地区。中国人碰到日本士兵必须鞠躬。全体中国居民都受到警察严格管制。居民地点均围以砖墙,门只在白天开放,人们进出村庄都要拿出通行证,要到家乡去必须向警察取得通行证。”

        “人们没有任何医药救治,仍需工作。抚远只有一个医生,这医生只给日本人看病。可是县里鸦片的生意却很兴隆,这就是关东军特务部监督的‘政府专卖’。日本人在抚远设立的其他机关当中,人们必须提到妓院。学校只有一家,而求学儿童占全城儿童的百分之四十,文盲统治了全县。” www.[**].com

        “日本帝国主义在满洲设立之‘新秩序’的支柱是日本的刺刀。”这句话是该记者最后的总结之词,据老辈人讲,辽宁地区在日寇统治期间,经常开展卫生清扫活动,而且规定居民家中的生活垃圾必须在第二天清晨的某个时间摆放在门口的左边。第二天会有专门的人来检查卫生,如果哪家人没有按照要求摆放在了右边,这家人就面临着被“统统枪毙”的命运。 www.[**].com

      我感兴趣的是:什么样的人能在这样严酷环境的东北;和倭寇做生意?

    • 家园 给故人老兄一个例子:

      虽然只是音乐,但其中包含的政治意义一目了然。

      可架不住人家拍的好。

      寓教于乐,它做到了。

      2009年法国电影《音乐会》,其中乐曲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3_8y3MUp5U

      • 家园 找到链接了

        用音乐会搜出来一大堆音乐会,囧。

        另外,这两天因为个人兴趣关系,看了描述两弹一星的《国家命运》,深刻体会到:

        1.电影和电视剧是表演出来的,因为我顺便看了一点里面演员在其他方面的视频。

        2.拍摄方面的手法确实很有讲究,很多镜头写不出来。

        3.钱TMD太重要了,这片子被投资太少坑得不轻。

        4.这片子台词写的不错。

        4.我好像看过的电视剧没超过十部。

        • 家园 是的。所以我前面发的主贴是推微电影。

          还有,

          拍摄方面的手法确实很有讲究,很多镜头写不出来。

          所以叫艺术创作;不是理科生那种1+1=2的逻辑思维可以解决的。就是靠灵感;和平时的积累。

          我在原创贴里说了关于理科生的几句话,让这个理科生大本营里的很多人不爽了。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啊!

          国内电视剧有一个通病,就是尽量灌水,往长里拍;

          因为多一集,就多卖一集的钱。这样的思维,能拍出好东西吗?

          但这种思维又不仅限于拍摄人员,投资商也是这种思维,再推而广之,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但有一点是颠扑不破的:没有崇高的人格,拍不出伟大的作品

          如果老兄有人脉,这个故事其实是很有市场的。

          我给你列一下:

          1,符合新领导班子提倡革命精神的主旋律。

          2,老一代的“家”们,也不会希望后代否定他们浴血奋斗的价值。

          3,抗联后人也会希望他们的先辈的功绩被铭记,传颂。

          4,东北地区领导也会希望自己地区有拿得出的文化遗产和品牌。

          所以,老兄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过去的人脉,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去找资金。

          我过去做过销售,这其实就是销售里讲的找到自己的特定客户群。

          老兄的故事其实含金量很高,但要经过仔细的加工和对当年经济情况的翔实内容,并且大量增加民生部分;才能让今天的观众理解倭寇的掠夺对中国的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多么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为何当年有血性的中国人拼了命都要和他们干到底---和这种行为背后的伟大民族精神!然而遗憾地说:这个考察加工改进没钱干不了,真的。因为老兄的故事现在还在原创故事阶段,先要把它变成一个不再单薄的剧本,充实剧中人物的血肉;让大家认识到,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些甚至是以今天标准衡量人人希望成为的“精英”“富二代”,“高富帅”;但当国家危难,面临灭顶之灾时,他们连命都不要了,更不要说物质生活。这对今天的年轻人,是价值观念的冲击!---而这正是今天所缺少和让人痛惜的:中国人居然不知道什么才是中国人应有的价值观!

          电影里一个片子的制作周期将近一年或更多---以James Cameron 的《Avatar》说,他的剧本从1995年就开始筹备了。当然国内没有那种投资和拍摄规模。

          普通的话,从准备剧本,包括从原创故事改编成可拍摄的分镜头剧本,需要4个月左右。中期是拍摄4--6个月,后期剪辑合成,加中国特有的送审环节,又是4个月左右。

          这一年左右里,导演,摄影师,摄制组主任和他们的几个相关人员,基本是从开始跟到结束的。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则根据电影进度加入或在他们自己的部分完成后退出。比如,灯光部分只有在开始拍摄之前一周左右才进入剧组;当然你需要预先找到相关人员,定下日期。

          希望对老兄能有帮助。

    • 家园 请写下去,同时也要吸取王外马甲的教训

      当现实让我们灰暗的时候,历史上血雨腥风中的中国脊梁,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

      抗日不是闹剧,希望剧本能真实的写出当年的残酷。这一点,《亮剑》反扫荡一段写的很好。

      还有,最后大功告成的时候,千万要吸取王外马甲的教训(骑兵团给拍成了什么玩意),一定要找靠谱的导演和制片商。

      为了民族魂,请继续写下去。

    • 家园 从专业角度给故人老兄提个建议,写剧本不单是

      把故事写出来就行了。

      门道很多。

      比如这个:

      大街,清早,天色阴沉

      监狱某办公室,早上。阴暗

      牢房,上午,阴暗

      二监舍,上午,阴暗

      牢房内,上午,阴暗

      二监舍走廊,昏暗

      二监舍走廊,昏暗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北未信某牢房,上午,昏暗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北未信某牢房,上午,昏暗

      北未信牢房走廊,上午,昏暗

      通往凉亭的路上,下午,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凉亭内,天色阴

      就算要表现敌占区的压抑,监狱的恐怖,也不能这样写场景的,而是要用其他办法来表现。

      比如镜头从占满整个画面的膏药旗放大并下摇,这就提醒了观众,是倭寇占领区,

      再比如,要体现监狱的恐怖,什么“昏暗,阴暗”的抽象表达是远远不足的。而要通过灯光的摇曳,牢房里受刑的惨叫,主人翁或狱卒走过牢房过道看到的血腥,刑具等等来烘托。

      而我的确见过,国内那些没有经验的年轻影视工作者,把抗日故事的色调拍得如时装秀,亮丽明快,只能说这些人都是国内从2005年左右各大学纷纷开办快餐影视专业的不成功范例。

      根据故事情节调节电影和场景色调,来烘托气氛和加强电影的震撼力;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方法,是通过摄影师在摄影机上的操作,以及一个专业色彩调配师来完成的(也有不少制作不用色彩调配师)。国内色彩调配师很少;多数不用,再就是用香港的专业人员;这是我所了解的一点基本情况。

      所以,同样是彩色电影,《拯救大兵雷恩》,就充满了战争的铁青色基调,而《杀死比尔》就是卡通的色调--因为电影是通过原创卡通改编的。

      还有很多东西,是靠经验,以及编剧,导演,摄影师的创作和对故事的反复探讨获得的,

      所以,在影视界,原创故事要成为可用的剧本,必须经过专业编剧的手,不然,无法使用的。

      • 家园 我的几点想法

        1.首先说色调:我在写的时候,脑子里就是《拯救大兵莱恩》那种铁灰色的感觉,虽然我知道只是YY。有《辛德勒的名单》里面压抑的氛围,里面并没有太多血腥的镜头和场景,但是就是让人心里感觉非常痛苦。

        2.

        比如镜头从占满整个画面的膏药旗放大并下摇,这就提醒了观众,是倭寇占领区,

        这个方法我想过,但是立刻就给否掉了。我发现现在的人,尤其是看电视的人,对于日占情况根本就没有感觉,好像不过就是换了个老板继续打工一样。我之所以要用空旷大街上的军靴的窠窠声,为了买药不得不上街的中年那人多次无端被殴打,日军纯粹为了取乐而殴打国人,只是为了告诉那些小清新和麻木的人们,历史不是你在人人网和南方系上看到的那些被发明的东西。

        乱世人不如鸡。

        3.关于监狱的恐怖。监狱在这里不过是个过场,这一部分的重点是众位抗日英雄和那个有奶便是娘的监狱长的反差,用那个监狱长来代表一大批麻木和无耻的地方官员们。监狱的悲惨和阴暗如果突出了,反而是喧宾夺主。

        看过一些国外的电影,最近看的是《卡廷森林》吧,里面没有什么血腥的场景,但是在波兰人被处死之前,就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听天由命、任由别人杀死自己的绝望。

        这些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望指教。

        • 家园 故人老兄的感觉找得还是很精准的,佩服。

          我们可以把一个故事分成若干场景,一个场景分成若干细节(或者镜头)来讨论。

          1,

          1.首先说色调:我在写的时候,脑子里就是《拯救大兵莱恩》那种铁灰色的感觉,虽然我知道只是YY。有《辛德勒的名单》里面压抑的氛围,里面并没有太多血腥的镜头和场景,但是就是让人心里感觉非常痛苦。

          兄弟有同感,拯救大兵+辛德勒的名单=这个故事的总体观感;这个感觉找准了,大方向就不错;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都受其引导。

          2,兄弟考虑这样取景:

          膏药旗占满整个画面,画外音听到鬼子粗野的咒骂和抽耳光的声音和受害人颤抖地说“哈依”的声音(这时看不到比看到更有恐惧效果-----USA抓恐怖分子或刑讯逼供就是套住嫌疑犯的头的,看不见周围环境,面对的是未知;心理压迫啊!),然后膏药旗平移并上挑,观众才看到这面旗子是鬼子手持的三八大盖上挂着的,前面闪光的刺刀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映入观众眼里。

          这时摄像机是架在地上从侧面肩扛仰拍,鬼子的大皮靴向受害人踹去,用近景。

          3,画外音狼狗狂吠,镜头被手臂的衣服遮住摇晃(这是用的POV--也就是主观视野),用受害人的视野来使观众有代入感;然后手臂放下,狼狗的血盆大口特写,伴随鬼子的狂笑;镜头贴地打横,鬼子的大皮靴和狼狗的狗腿移动远去,然后镜头缓慢转动45度,升高半尺。

          4,中近景从离地1米左右俯拍,用摇臂。

          地上的人一手支地,缓慢坐起,抱紧中药,然后站起。。。。。。

          这时我们看到他身上全是土,棉袍的肘部刚刚扯破,棉花露在外面,肋部一个大大的关东军皮靴印,下面这个:

          肩部有个半椭圆的枪托印子;
          好像没法用视觉效果表达。

          5,侧面中近景中年男人抬起左手擦了擦嘴角未干的血迹,手背刚刚摔破的口子触目惊心,带着手印的半边脸肿了起来,明显刚刚被人打了耳光。中年人靠墙移动,继续鞠躬"哈依"连声,然后转身走掉。摄像机原地旋转拍摄,这样带出了一个全景,让观众看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地。

          这是第一个场景的初步设想,还没涉及道具服装等。

          同时讲一个国外拍摄的准备:storyboard.

          就是像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一样,把要拍的镜头画面和景别(就是用什么尺寸的画面)画出来。这样拍摄团队就知道他们要达到什么目标了。

          家里大人生癌症,才开了刀,我也被这事搞得焦头烂额。先写这点,老兄看着,我们一步步交流。

      • 家园 赞,金玉良言。
    • 家园 陈翰章将军身首合葬仪式

      http://bbs.tiexue.net/post_6830973_1.html

    • 家园 以故人兄大才,我丝毫不担心剧本所体现抗联英雄视死如归精神

      以故人兄大才,我丝毫不担心剧本所体现抗联英雄们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请一定要坚持写下去。

      我担心的是,在这样纸醉金迷的时代,找不到适合的演员,体现出在那个民族危在旦夕时,英雄先烈们甘为国家民族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

      即使在思想相对单纯的80年代,王扶林导演拍《红楼梦》选演员仍然花了三年,还办了半年的培训班培养演员气质,体现大观园中群芳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尘之姿。

      以而今物欲横流,个人利益至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演艺圈,触目所见都是争风吃醋,尔虞我诈,吸毒滥交,沿街卖笑。照片中,眼神表情透露出来是毫不掩饰的个人物欲。(眼神!眼神!还是眼神!!)

      我同样毫不掩饰我对当前“演艺圈”的鄙夷,他(她)们中绝大部分是任何东西都敢交易的奸商文痞流氓戏子,绝不是为艺术献身的表演艺术家。

      “画虎不成反类犬”。如果真的按这么好的剧本拍出来,荧幕上却都是些猥琐龌龊的二尾子,恐怕我心目中崇高的英雄形象们都要倒栽葱了。

      与其受这种折磨,不如给我个痛快的算了。

      • 家园 前两天请名编剧看了一下,评价不高

        可能如果不是客气的话,就是很差,不得入法眼了。

        我的本意是用一个公众熟悉的角色赵尚志来引出其他主角,*老师(不合适打出来,请见谅)指出如果前面这场戏提到了赵尚志而随后的镜头里换了别人,这就是丟戏了,算大忌会。

        我通篇在用光线烘托气氛,比如开头是阴沉的天。但是*老师指出,如果拍戏的那段时间全是晴天怎么办?恐怕制片要被难为死。

        但是我自己心里也很郁闷:春光明媚、小鸟歌唱,一堆关东军穿着大皮靴走在沈阳的大街上,路边躺着一个无辜挨了刺刀的路人甲,路人乙穿着崭新的衣服被关东军顺手抽上两个耳瓜子,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场景?

        • 家园 挖个坟:其实天气好也未尝不可

          天朗气清出门乱走就因为不知道什么由头莫名其妙被揍一顿,还无处申告,这事我觉得挺有教育意义的。但有没有人、有多少人愿意看就是个问题

          可以找国营的电影厂试试?比如八一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