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02):加拿大小镇 -- 本嘉明

共:💬49 🌺2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欢迎欢迎

        大家一起来。

        这个居民点,在加拿大是算作“村”的。但村里有县治,我们中国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我那张GOOGLE MAP,应该可以COPY到WORD文件里放大看,几处主要公共设施都标注了。

        • 家园 看来加拿大县政府的确是小政府

          就是不知道加拿大这样级别的县政府管辖范围是多大?人口多少?还有其他镇村没有?

          他们县政府每年的预算多少?公共服务包括什么?教育医疗服务所需资金全靠地方财政吗?

          还有,这个村的高中教育质量怎么样?我说的不是硬件,是师资力量,培养的学生升大学的质量怎么样?

    • 家园 茗谈(102)-2

      我们讲加拿大的小镇,其实是个引子-----当然这个引子,也要继续深挖,老老实实讲透讲好。这里我再次希望各位海外河友,把自己了解的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农村生活,拿来说一说。

      我们讲这些的目的很明显,某些发达国家农村的今天,或许就是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中国农村的明天,我们要比较一下,分析一下,展望一下。

      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李克强同志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这一篇我还不熟,但他的经济学硕士论文,收编在《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里的第七章,这篇我是在仔细拜读的。这两个论文的相似度颇高,所以我先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谈我的体会。

      首先第一个体会,老实说,就是厉以宁先生和李克强先生都相当厉害,当年看问题很深远。我认为,仅仅把今天在中国推行的“城镇化”看作产业结构转型的提款机,肯定是不全面的。

      第二个体会,这个构想超级宏大,同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理想一样,此前毫无先例。不是说其他国家没有经历过“农业革命”“农业升级”“城镇化”,而是中国的规模,实在是无与伦比。

      第三个体会,要从论文的论点来说。博士论文的首页摘要是这样的:“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经济中二元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不能走从传统农业社会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道路,而必须经历一个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 与城市工业部门并存的三元结构时期。这种三元结构已在中国形成。由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并不意味着国民经济结构一元化的道路更漫长了,而是加快了结构转变的进程。”

      论文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国民经济结构一元化”,但必须走一条“由二元到三元,由三元再递减”的曲线迂回道路。

      但我的感觉,任何一个国家,在今天的社会成熟度和科技成熟度下,国民经济结构是不可能“一元化”的,迄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一元化”了,小如新加坡,它还是有城乡差别的。至于说大国,美国根本就做不到,也无意去做。

      如果“一元化”真的是一个虚幻的理想主义仙境(也就是理想主义陷阱),所带来的危害就是,中国会“坐三望一”,在“三元结构”的现实基础上,执拗地向“一元化”冲击,失败了换个活法再冲击,反复折腾。

      我们再来看Kitscoty村(或者叫镇也可以,毕竟是县治嘛)。加拿大承平已久,而且基本上不要说人祸,连大的自然灾害(比如旱灾,龙卷风,地震海啸等)都一概没有,阿尔伯塔省近几年又很富庶,公共财力雄厚。但就是这样好的条件(这种种正能量相加,恐怕全世界也找不出几处了罢),Kitscoty村并没有体现出“新农村的新气象”,它虽然不是铁锈村,但也肯定不是生机勃勃的华西村,一天到晚这里改改,那里改改。相反,它还顽固地保留了一些明显落伍于时代的旧风俗旧观念,看起来像〈边城〉里的一潭死水。

      问题在哪里呢?我觉得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的生活形态,在一个国家里,就必须至少是二元的。城市代表密集,开放,冒险,擦边球,纸醉金迷;农村代表宽敞,保守,稳当,恪守公德,简朴度日。在Kitscoty村,我们不能说,你们要保留好的美德(比如夜不闭户),而要改掉落伍的习惯(比如车停在路中间,大大咧咧,不守时,节奏慢,仇视城市生活),因为这些好的坏的,在他们的生态中是一个整体。我们只是站在城里人的角度,来评价说,喏,这是好的,这是坏的,其实人家根本不听你的。事实是,只要能在Kitscoty村呆下来的城里孩子,基本就被“洗脑”了,因为农村固然有农村的粗陋,却也有农村的舒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以一个国家为单位,从文明的多样性和抗外部打击的韧性来讲,我赞成“多元化”,而不是理想中的“一元化”。假如Kitscoty村是在中国河南,而我又是河南的省委书记,那么我会说,同志们啊,拜托大家把“随地吐痰”改一改,其他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800口人,300栋小洋楼,很好嘛,为什么一定要逼大家上楼?

      而第二个因素就反过来。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Kitscoty村为什么留不住本地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城里刚下乡的小资的那种矫情,那种新鲜,那种田园诗意。农村固然培养了他们朴实善良的品德,但只有大城市才有冒险的机会,没有上限的收获,和高度的精神/物质享受。我们要注意,在Kitscoty,不存在地少人多,没有就业机会等等问题,没有逼迫年轻人出走。年轻人纯粹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但这就足够了。一旦这些农村青年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习惯了大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生活,他们会自发地反对和改造家乡的老旧习气------假如他们还回家乡生活的话。

      在这个博弈中,农村社会生态,始终是防守的,较弱的一方。假如对这个议题也有全国公投的话,那基本上城里人绝大部分投“城市生活”一票,农村人至少一半投给城市一票,谁不向往更好的生活?

      我们人类为什么一直赞美田园诗意?因为这个东西,包围城市,打进城市,占领城市,那肯定是没戏的。距离产生美,想象产生美,于是城里的小知识分子就起劲了,做梦梦到个林妹妹。

      但反过来说,城镇化就是趁机大破大立,穷追猛打,把“农村传统社会生态”这个弱势消灭干净,搞成2013年的“新生活运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肯定也有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村里的老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传统的路边摊

      • 家园 本大看问题很深刻,有点哲学意味了
      • 家园 看了这两贴。我的感觉是,支持多元化,支持计划生育。
      • 家园 我觉得要达到加拿大那样的悠闲的农村稍微有点难,

        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中国农村要能达到一人十亩地才可能悠闲,但恐怕达不到。

        • 家园 未必,再过十年看看。

          城镇化,除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刺激内需的需要外,实际也有不得以而为之的因素,这之后的背景是农村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会导致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低效率,去年出现的校车事件的背景在这里。

          再过10年到二十年,相信农村的人均土地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尤其是目前的耕地补贴政策如果取消,土地流转的障碍会少很多。

          • 家园 现在城市化率一半略多,农村人口六亿,

            已算在城市人口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城市户口,每年减少两千万(实际现在没达到),二十年就是四亿,还有两亿,恐怕到时候不止,土地是十八亿亩,所以二十年后恐怕很难达到每人十亩,何况还有不均匀分布的问题。前几年萨苏曾发帖提到黑龙江原兵团所在农民很富有,就是因为那里相对人少地多。

    • 家园 北美还有一些远离现代化生活的小镇,值得一讲。
    • 家园 Kitscoty的古玩店

      这是3家中的一家,Ye Olde Fire Station Antique Shop。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家店有1500平房英尺(约150平米),营业时间周一到周六,10:30到5:00。店的南门脸儿,原先是消防局(Fire Station),北门脸儿原来是间律师楼。老板是位女士,Debbie Green。

      这家小店不单卖古董,也卖现代化的器物,从家具,瓷器,水晶和玻璃器皿,猫王纪念品,旧的汽车车牌,马鞍马具,一直到烧柴的旧炉头,什么都有一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她还代售著名的纯天然肥皂(加拿大的固本肥皂)“Rocky Mountain Soap”。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起车牌,北美的车牌如果不用了,可以自己留下保存,也不必给政府缴费。所以旧车牌就跟邮票一样,成为收藏品,如果拥有美国某一年代的各州全套车牌,那是很牛的。

      这些商品的来源,一是拍卖会拍来,二是私人送来寄售或出卖给店主,三是搬家时的清仓甩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年代则由1800年到1970年代不等。店子的主流买家是本地中年男女,不过因为大多数是旧货,也吸引一些好奇的小年轻来尝试穿越一哈。

      我建议在北美的河友可以看一些关于古董的系列电视节目,比如<America Picker>(走乡下收罗旧货),<Pawn Star>(开寄售店,但主要是低价收购各类奇奇怪怪的东西,高价售出)。“历史”频道的这两个节目给了我很多“北美古董”这方面的知识,也是我教儿子学习“即兴谈判”的教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