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农村见闻 -- 领域时空

共:💬167 🌺14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嘻嘻,好人好报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有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在城市平民面前还有了优越感。

      • 家园 农民的生产资料和资本量还是很小

        除了土地承包的制度性因素外,农民的生产资料,更确切的说是生产工具的变化,体现了农业的发展。刚开始是没有土地,承包制后有了土地。主要的生产工具是大型牲畜,如牛、驴和骡子,刚开始一个家庭养不起这样一个大型牲畜,必须是父母兄弟一起的大家庭才养得起。后来单个家庭也养得起了,再到后来是单个家庭开始配备水泵和手扶拖拉机,现在是家家都有水泵、拖拉机、点种机、覆膜机等。这是农村的主要生产资料,但是这些生产资料包含的资本量非常低,仅仅达到与自有土地相匹配的程度。在土地没有流转之前,或者农民仍然保留着自己耕种土地的传统时,大资本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还不普及,或者刚刚出现。

        手机的出现延伸了农民的社会关系和市场关系,使农民能够在更广泛的市场配置自己的劳动力,但是农民的资本量有限,即使获得知识和技术,也难以独立发展。我们村有通过融资规模化发展的个人,败的居多,正在做的还要继续观察。

        手机的功能其实跟固话差不多,即使是智能机可以上网,所起到的作用大多是聊天和玩游戏。除了市场范围的扩大外,我还没有见到手机的重大影响。倒是农村宽带的普及和电脑上网的增加,为技术和知识传播提供了条件。据我所知,农村上网居多是看电视剧和电影,对了还有一个是网络举报村干部贪腐的,这是我这次回家过年刚听说的。

        机械化之后,我们村似乎遇到了瓶颈,一直没有更好地提高生产力的方式,但是摸索一直在进行。

      • 家园 三十年来,改变中国农村的因素实际只有一样东西。

        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膨胀太快。

      • 家园 "中国变化太快,我们无法预测未来"

        Can't agree more.....

      • 家园 关于农机

        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主要是降低了劳动强度,对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帮助很少。要高产稳产,还是依靠了良种、化肥、精耕细作,苏联美国那种粗放的机械化耕种没用,又不是北大荒。

        • 家园 以前和华源凯马接触过

          农机真的是问题多多。凯马下的农机厂家,规模极大,产量极大,效益极低。华源在农机市场高位介入,恰逢高台跳水,套住资金无数。那时对农机的定位就是为降低劳动强度,而非提高生产效率服务。另外农机公司也是个体制内的奇葩,农机价格涉及农民利益,又利润限制,有国家补贴,结果各级农机公司把销售链条拉得很长,农机公司掌握的量,超过农机厂家一年的生产量,成为供需双方都必须面对的上帝。而他们心里头又有没有农民的利益、农机行业的利益,有多少呢?这是个大问题。

          • 家园 手扶拖拉机很耐操

            农机价格和补贴到底如何,这是小农无法和无资格关心的问题,只要机器值得买和好用,初始价格高一点也是出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不对称,影响较小。

            就我所知,手扶拖拉机极其实用。就用途而言,可以耕地、拉沟、运肥运粮等运输,可以盖地膜,可以做灌溉时的动力机,许多发明都以手扶拖拉机为载体。因此只要一家有了一台拖拉机,就可以逐步添置很多使用的小型机械工具。以种花生为例,以前拖拉机只能用来耕地和拉沟,现在就能够喷除草剂和盖地膜同时搞定,操作熟练两人每天3-6亩地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现在还有了花生点种机,我还没见过。而且毛病少,操作简单,有油就能跑。

            至于农机生产和销售,是机械制造和销售流通环节,大多数农民接触还少。

        • 家园 农业机械化对提高产量还是有用的

          举个例子,春季播种的出苗率和土壤湿度关系很大,这就需要选择雨后的某个时间段来播种,这个时间段往往非常短暂,一般可能就三、五天,甚至只有一两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抢抓农时。

          如果一户农民使用拖拉机,一、两天之内可能就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耕种玩;如果他使用畜力,同样的工作量,可能需要五、六天的时间。

          简单地说,农机提高了农民对抗自然的能力。

          • 家园 这还是降低了劳动强度的问题

            三五天的活,一天抢出来了,其余三天干吗去?学雷锋去吗?高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农活多的干不过来了,通过使用农机,一个人干了一百人,一千个人的活,现在我们没这么多活给少数人干,还是那些人,干那些地里的活,用个机器省点力,就象下岗工人家里洗衣服,用不用洗衣机和生产效率没关系,闲着也是闲着。

            • 家园 劳动生产效率的界定是产出投入比

              农业整体的产出率与农民个体的劳动生产效率,不是一个概念。农业的物质产出受到技术水平限制,起码受到光照强度限制,存在一个极限。农业的价值产出受到商业模式影响,粮食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商业价值不同;粮食农业占据主要部分。农民劳动生产效率是产出投入比,产出不变而投入减少了,可以视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民闲着也是闲着,是指农业封闭循环时期;现在农民工已经于大工业生产体系相联系。农忙季节,在外的农民工播种请假5天,秋收请假10天,就可以忙完主要环节;其他时间在外打工。这是青壮年劳动力。妇女和老人在农村的生产活动包括除草、追肥、打农药;其他时间是抚养和教育孩子;再有余力的妇女在邻村和附近的镇县工厂工作。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生产活动反而需要父母和儿子联合的大家庭组织。

    • 家园 想问下化肥的使用情况,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化肥的

      是否使用化肥是否是粮食产量增减的决定性因素?还是联产承包制的推广?

      • 家园 粮食增产没法归到单一因素

        八十年代初公社时期就有化肥了,只是越到后来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越多和越复杂。肥料主要有粪肥和化肥,粪肥来自于家畜,但是随着化肥的普及地位逐渐下降,使用方法也开始改变。刚记事的时候,粪肥都要弄碎,耕好地再拉沟(用犁做成垄)时,用粪筐均匀地洒在沟里,当然化肥也一起洒在沟里。这样就至少需要一个人扶犁,一人洒粪肥,一人洒化肥,至少三个劳动力,因此生产组织是一个大家庭。后来化肥的效力和使用量高了,粪肥的使用就不那么精细了,不用弄碎也不用准确用到垄沟里,只需要直接用拖拉机拉到地里,未耕地之前扬开就行,反正都在地里。化肥的使用分为基肥和作物生长中的施肥了,基肥还是要准确地洒在垄沟里。耕地劳动力需要两个,夫妻就够了,大家庭组织开始解体。大家庭解体表现是夫妻小家庭就能够胜任农业生产,不再需要附属于父母和兄弟的帮助了。家里人经常感叹:人越来越自私了。自私的原因是一个家庭很少用到别的家庭的生产帮助了,大家各过各的。但是由于其他的单个家庭不能胜任的事情仍然维系着农村的社会组织,这个以后会提到。

        化肥的使用非常重要,是农业的一个飞跃。以玉米为例,除了耕地使用钾肥磷肥等基肥外,还要在玉米涨到半米高时,趁雨追一次尿素肥(含氮),否则产量会减少一小半。所以说化肥提高了粮食产量,其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但是生产力是逐次释放的,承包责任制也属于一次生产力释放。在承包之前,我村分为两个生产大队,西边一个东边一个,尽管现在大队已经消失三十多年了,但是仍然影响着村里的向心力。我家住在村西,经常听到大人称呼村东头的那帮人;我爸经常自称社员;这是题外话。听我妈讲,公社的时候就开始用化肥了。刚开始实行土地承包时,首先是分口粮田,其他的土地还在公社干。但是大家对公社的地责任性低,远不如种自己的地。种小麦施肥的时候都是用手洒。用手抓一把化肥洒的长度有限,有两三米的距离,然后再抓一把化肥,接着撒下去。两把化肥之间,要求撒化肥的人停一下,否则施肥就不连续。给公社干的时候,撒化肥的根本就不停,所以两把化肥之间有一个空缺,长出的小麦也是一处好一处不好。给自己干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都仔细的很,产量也高。

        农村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有制度性的也有技术性因素,土地承包属于制度性的,的确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这样释放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机械节省时间和劳动力,产量就不会提高地这么多这么快。此外还有农药使用、种子推广、地膜推广、微量元素使用等技术性因素的综合作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