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自动化的迷思 -- 晨枫

共:💬108 🌺81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一直觉得忘情把达雅跟落花生和肥田鸭并列有失公允

        打压的文字还是很深刻的!

      • 家园 挑个小错

        企业内部搞冗余配置是常见的手法。如果在上升期的企业,不仅要冗余配置,还会搞同等功能的多部门竞争。一般来说,不留一个冗员的做法仅仅对那些在市场上能够提供充沛的人力供给,且替代性很强的岗位。

      • 家园 你这个说的,我们过去经理的原话就是这样说的

        我记得我过去经理的原话就是这么说的,一丝一毫都不差。

        让一部分人下岗待业,剩下的工作的人就有紧迫感。。。

        可现实的做法一定是,竞争上岗,两个坐监视器前面,每人拿170%的薪水;两个待命处理紧急情况,每人拿130%的薪水;另外四个下岗。这样活也全干了,警察局长还省下两个人的薪水。

      • 家园 你的结论值得商讨。

        不是资本主义的问题,是人性的迷失。

        自动化或人工智能最大的优缺点是同一个,就是局部或全面超越了普通人的能力。

        要么你是系统的一部分,要么你是系统的主人,要么你就是垃圾。

        可能社会最后结果就是无形的动物园而已。人就在笼子玩玩iPad吧。

        通宝推:赵沐浴,
      • 家园 想不到达雅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 家园 说得很好,生产力增长了,需要人的关系也要适当变动

        送花成功。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不过那样的话,牵涉的就多了。我们还是就自动化谈自动化更有益。

        自动化的未来,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机器学习,这是我们正在讨论的技术问题。而引起的社会变动,以及需要的支持这个技术发展的社会变动,就是更复杂的问题了。反正我是不怎么谈的,大家谈好。

    • 家园 这个评论是我看过最说明问题的

      Many economists are encouraged by history and think the gains eventually will outweigh the losses. But even they have doubts.

      "What's different this time is that digital technologies show up in every corner of the economy," says McAfee, a self-described "digital optimist." ''Your tablet (computer) is just two or three years old, and it's already taken over our lives."

      AP IMPACT: Recession, tech kill middle-class job

      一共三部分,这是第一篇,还有后续。

      美国终于有人能够面对问题的本质,工作不是被中国印度夺走的,以正视听。

      "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on white-collar jobs is huge, but it's not obvious," says MIT's McAfee. Companies "don't put out a press release saying we're not hiring again because of machin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have been throwing people out of jobs for centuries. But they eventually created more work, and greater wealth, than they destroyed. Ford, the author and software engineer, thinks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is time will be different. He sees virtually no end to the inroads of computers into the workplace. Eventually, he says, software will threaten the livelihoods of doctors, lawyers and other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 家园 Practically human: Can smart

        Practically human: Can smart machines do your job?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jobs, The Associated Press analyzed employment data from 20 countries; and interviewed economists, technology experts, robot manufacturers, software developers, CEOs and workers who are competing with smarter machines.

        The AP found that almost all the jobs disappearing are in industries that pay middle-class wages, ranging from $38,000 to $68,000. Jobs that form the backbone of the middle clas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North America and Asia.

    • 家园 楼主对自动化是不是太悲观了?

      毋庸置疑,主贴很有水平,如果是别人写的,应该附上三行以上的赞美词;但是晨枫的帖子,算了,好词用光了。

      不过通篇看下来,可能楼主的目的是提个醒吧,感觉这个帖子对自动化的作用很悲观。总的说来,这个帖子的内容可以两部分:自动化的前景和美国能够从自动化中得到什么。

      就第一个方面,我觉得楼主过于悲观了。任何技术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发展初期,人们往往会对新技术抱有过于乐观的期待,而执行结果往往不如人意。但这只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以。比如在空空导弹刚面世的时候,美军对其曾经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导弹可以解决空战,甚至造出没有机炮的战斗机,结果在越战中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导弹是发展方向。现在的空战中,机炮的作用还有多少?类似例子,最初的火枪不如弓箭,最初的轮船不如帆船,最初的飞机只是玩具,但是,火枪最终战胜了弓箭,帆船变成了玩具,而飞机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现在的计算机在很多方面还达不到人们早期的期望,但已经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当初的期望,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不过解决起来需要时间。即使不能实现全部理想,实现部分,也是了不得的进步。

      其次,操作经验的流失的问题,我认为,是个确实需要认真面对的挑战,也未必没有办法解决。所有的纺织机都是从当初的手工机器发展出来的。最初的纺织机,肯定是借鉴了手工劳动的经验的。现在没有手工纺织了,纺织机仍然在发展。其实有用的操作经验,是在现有机器上的操作经验,在过去机器上的经验价值有限。机器发展了,经验也会更新。

      就第二方面来看,美国能够从自动化中得到什么,取决于美国今后的社会意识的发展。既然美国能够一次工业化,既然中国能够在全面竞争中基本上独立地实现工业化,没有道理美国就一定不能实现工业化。在中国的高中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候,美国至少有部分中学生在用CAD软件和机床设计制作。所以美国的人才培养未必不能满足二次工业化的需要。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的人才是不是会继续大规模向金融集中。如果美国能够扭转这个趋势,让人才向工业部门流动,二次工业化未必失败。

      • 家园 我对自动化不悲观

        我对“自动化可以取代人”悲观。导弹的作用不在于取代航炮,而在于击落敌机。对于导弹梦想是“终结空战的武器”,但导弹没有终结空战,反制的战术、技术一直在同步发展,而未来还是一样。

        操作经验的流失不在于直接手艺的流失,简单、重复、可以机器复现的手工技艺没有必要保留,但操作机器的技艺和机器功能的理解需要保留。这个要求没有随着自动化而消失,而是移到更高的层次。问题是,现在需要理解从高到低的所有层次,尽管侧重在高层次而不是低层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