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93>:外一篇------两岸互动的新篇章 -- 本嘉明

共:💬15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茗谈<93>:外一篇------两岸互动的新篇章

    十八大后,11月15日,台湾马英九,连战,吴伯雄诸先生,分头与胡总,习总互致礼电,驰电往来,情义拳拳,展现了北京和台北之间沉稳扎实的关系,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谦和多礼的优点。

    马先生的一个愿景,是在两边互设“某种程度的办事处”。这个愿景,也是两岸关系继续发展的机会,我建议或许可以这样考虑:

    在天津市,设立“台湾会馆”;在新北市,设立“河北会馆”。(如果天津的称为“台商会馆”,新北市那边可以称为“蓟商会馆”)。

    会馆,是清朝年间在通商大埠,由远来此地经商居住的(外地)同乡人建立的“同乡会”,用于接待新来者,平日聚会,赈济急难中的老乡,团结捍卫本圈子的利益等。

    天津市的战略开发,如火如荼,台商们聚集参加,达成双赢,当然是好事。同样的,两岸通商日益热络,大陆赴台的企业家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勤。从地理范畴讲,北京市当然包括在河北省以内,河北会馆也可以代表相当雄厚的商业实力。

    这两个会馆,天津的“台湾会馆”,格局可以比照外省驻北京的省级办事处,就是一个中小型宾馆外加不对外营业的裙楼。新北市的“河北会馆”,可以根据台湾的民情,适当缩小规模,有一两幢雅致的小楼就可以了。

    会馆有自己的专车,有保管箱出租,那么频繁来往两地的商人,就可以就地寄存一些私人物品,又不用长包客房。频繁来往两地的政界人士,也可以预备一些常用的资料/设备,免得老是随身搬来搬去。而且常年配备有家乡的接待人员,政学商各界来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招待。

    新北市原来是台北县,刚刚升格为直辖市,成为“台湾五都”之一,其地理位置是环绕台北市。两个会馆都不设在政治首府,而又离首府很近;两个会馆都不是纯“政府层面的办事处”,而又部分(临时)可以担当办事处的职能;两个会馆都不是领馆性质,而又在当地司法管辖权上可以低调地互相协调办理;两个会馆都不是纯“商业/同乡会所”性质,始终有低层级的公务员长驻,协调办理一些公证之类的事务。

    如果能够成事的话,可以请连战先生题写“台湾会馆”的匾额;胡总本人或委托某位题写“河北会馆”的匾额。这两位都曾经担任公职,现又都已经荣休,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也有资格主笔题匾。等到落成,胡总搭专机到台湾剪彩,然后不进台北,不见外人,直赴南投泡几天温泉,理疗一番夙夜兴替了十年的身体。这在台湾方面,是基于人道主义,对一个老人病人应有的尊重和照顾,有什么说不通的吗?台湾同胞到大陆寻医问药,我们何尝不欢迎?至于马先生周末不上班,正好全家度假,也去泡泡,那就是某段佳话了。

    外链出处

    本嘉明:《茗谈92》:搭桥

    • 家园 海基会/海协会早就有了

      还有红十字协会,台湾慈济、大陆这边还有侨联,台商协会。没必要赶着架的给马英九送大礼。送的越多,他反而更着急脱红。

    • 家园 可建台湾省驻京办事处

      大陆、台湾之间本就有半官方的海基会和海协会。再办个“会馆”无异画蛇添足、叠床架屋。

      台湾要求进一步设立机构,那就是要设立官方机构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大陆唯一应当允许其设立的只有“台湾省驻京办事处”或者“中国国民党驻京办事处”。否则的话,建立什么样机构呢?难道建立大使馆?

      • 家园 事情要分两面看

        以前两岸交流,主要是台商过来,不但单向,而且领域狭窄。一个台商开厂,如果能赚不少钱的话,一些不方便也就忍了。

        现在,交流的领域已经大大拓展,比如说互相过去读大学的“小留”,现在很多大陆学生在台读书。这些领域,需要相关的官方民政服务,比如学历公证,触犯刑律潜逃后的引渡等。这些草根基层需要的服务,小小一个手续,你一定要人家去香港办,一点也不“以民为本”嘛。

        其次,“美国在台协会”(AIT)大楼外是不挂美国国旗的(不是正式外交关系),那么新华社在台湾驻点的话,要不要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AIT在台有300多人,设有台北,高雄两处馆址,公车领有外交牌照。新华社如果赴台,在目前可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达不到,是不是矮化了中国大陆?达到了,是不是变相承认“一边一国”?

        河北会馆/台湾会馆,是商人出头组织的非赢利法人机构,本身不具备官方色彩。只是两岸谈定后,各自派出公务员工作组,在会馆内租用办公室,“内嵌”官方服务。如果两岸紧张了,把公务员撤走就是了。只要商会还有财力承担,会馆继续开放,政冷经热,生意照做。这是私人物业,凭什么要人家拆迁?况且商会比较低调,可以多开几个分部,方便各地民众就近办理申请,也是完善服务,想人民所想嘛。

        反过来讲,就算政冷,会馆不再具备官方服务功能,那么做一些中性的运营,比如张罗一些文化交流,新春晚会,书画展览,可以不可以?于丹也不要老在北大那什么似的,你去台湾PK一趟<论语>,敢不敢?

        总之,现在两岸的民间交流,如滔滔江水,是个不可逆转的大势。而设立官方机构,能有力地助推大江东去。这是个对两岸都很有益的事情。比如大陆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在台求学的大陆学生,台商在两岸产业的继承分割,这些普通两岸人民的民事权利,都理应受到维护,照顾。

        但这个事情怎么办,很有讲究。北京的领导们一味坚持原则,要求台湾以“省”的面目出现,这种官僚主义的要求,在当下根本不切实际,最后把事搞黄了,对大陆毫无好处。

        而以海协会-海基会来办,也不尽妥当。

        首先,这两个机构人员不多,又多是老吏,坐而论道可以,卷袖子干活?一辈子没试过。其次,这个派驻的会馆,要有很好的实干能力,布网联动能力,还要脸皮厚,因为很可能一有风吹草动,要被不明真相群众来散步冲击丢鸡蛋,你让一帮老模喀哧的前厅长处长戴个箍在院门口维稳,那糗大了。

        所以就是一句话:有人擅长坐台高论,慷慨民族大义;也得有人摆个小摊,管管鸡毛蒜皮。这一路是孔乙己,一路是掌柜滴,能搁一个筐里吗?

        • 家园 很多事情,口子一开,

          后面你根本就刹不住。你今天退一尺,明天他们就进一丈。你今天说要求台湾以“省”的面目出现是官僚主义,在这上面让步了,那明天台湾人说中共的导弹对世界和平是威胁,让你撤了,你干不干呢?

          还有:

          所以就是一句话:有人擅长坐台高论,慷慨民族大义;也得有人摆个小摊,管管鸡毛蒜皮。这一路是孔乙己,一路是掌柜滴,能搁一个筐里吗?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东西分开来呢?大义和民生是能分开的吗?难道你认为在一个大义不行,黑暗至极的世界里,老百姓只要安分守己就能过上好日子吗?大陆其实现在民族大义讲得已经很少了,要是真的认真地讲民族大义的话,早就该把台湾洗上N遍了,岛上的生物们全都赶下太平洋了。就是因为大陆现在不讲民族大义,所以才会有即使工人N连跳还能安然无恙的FSK;无数台湾“二皮脸”艺人在大陆赚钱回到岛上骂大陆人,这种“二皮脸”文化不光对大陆是伤害,对台湾自己的文化也是一种毒化;正因为我们不讲民族大义了,台湾当局才敢拿他们自己老百姓的血汗钱去美国买破烂军火。。。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现在“民族大义”不是讲的多了,而是讲的少了。

    • 家园 这和台商协会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 家园 这个问题,你倒不妨去问马英九

        马先生为什么在民间机构(台商协会)之外,那么热衷于建立官式办事处?建立半正式的官方渠道?我想是因为正式渠道有权威性,重要的话题,会避免误传,慢传,歪传。

        既然他有所求,所求的目标又是对双方有益的(可以避免互相辗转传话时被局外人利用和歪曲),那么不管他是何用意,尽管接招。

        习总说了,要构建新的(中美)大国关系。那么中国就是自认是大国,大国就没有大国做事的心胸气度吗?他都敢提,你还不敢接?

        你是大国,大的一边,就不要怕吃亏------皮糙肉厚的,吃得起亏,你顶多骗我一次嘛。如果你没有打算骗我,我展现诚意在先,就把事情又推进一步了。

    • 家园 台湾的圈子文化可以和日本有一比。

      这个“圈子”说好听点是“圈子”,说难听点就是“派系”,中国人概念里的“派系”是指意识型态或者利益取向相同的一群人,而台湾日本的“派系”那基本上就是用血缘和地域相同或类似的一群人,比前者还不如。

      补充一点:日本的派系圈子政治是一大奇观,日本派系政治圈子文化带来的一个特点是,日本人对外国人固然是严防死守,他们各个派系之间的防范与冲突不比对付外国人省心。想想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内斗吧。

    • 家园 台湾格局就那么大,也没什么大的发展前景

      会有那么多的大陆企业家去台湾吗?

      台湾在天津设个"台湾会馆",四川也在天津设个"四川会馆",其他的各省一设,台湾岂不又要哭着说贬低他了嘛。

      • 家园 大陆其他省,不允许去台湾设会馆

        大陆和台湾间的关系,远比中国同任何一个国家的关系要难处理。因为对其他国家,我们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分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对待。

        但对于台湾,双方就顾忌到自己会不会被“矮化”。

        互设正规的办事处,就有“一边一国,外交平等”的嫌疑,对大陆不利。在我这个方案里,“台湾会馆”不叫“台湾省会馆”,“河北会馆”也不叫“河北省会馆”。你一定要它叫“台湾省会馆”,台湾觉得被矮化,30个省里头的一个。你一定要叫“河北省会馆”,那么很明白,一省换一省,台湾会馆就是“台湾省会馆”,台湾还是觉得被矮化。“河北”,既可以理解为一个省名,也可以理解为“黄河以北”,那当然包括北京,天津,内蒙,东三省,统称都算“北国小老乡”。

        所以这样一来,两边可以“各自表述”。台湾可以说,“河北会馆”代表半个中国大陆,跟我们代表“中华民国”的“台湾会馆”可以平起平坐,因为除了“河北会馆”,大陆不批准任何一省去台湾设省级联络机构,可见独一份的“河北会馆”不是省级的。大陆可以说,“台湾会馆”也就是一个省级驻京办,还驻在天津,无旨不得进京呢。“河北会馆”由“河北省企业家协会”发起,河北籍企业家共同出资,购地兴建,怎么不是省级?

        现在的关键,是互设“某种程度的官方办事处”,是对和平统一有实际好处的。我们不是一点不计较政治上的虚名和得失,但主要还是要办实事,就像户外攀岩,一个钉子一个钉子地敲上去。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存在国际化的问题,不存在外人乘机掺合的问题,这难道比台湾以何种身份参加国际组织还要难办吗?

        • 家园 其实大陆有现成的机构

          就是新华社驻台办,或是新华社台北分社。

          就是不知道台湾那个中央社到北京可以举啥旗子?

          • 家园 台湾问题比香港复杂

            因为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台湾事实上是美国的殖民地。英国好对付。

            所以在台湾,能够沿用“新华社”模式当然好,但不能只局限于“新华社”模式,几条腿走路才容易打开局面。

            “新华社”模式过于官式,对商业和学术活动参与力度不够(这在香港没问题,因为香港有中资公司,亲中媒体和左翼文化人,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业界,民间自主同大陆沟通)。

            而会馆就很“三俗”了,赋予它的官方色彩,可大可小,可以这个月大,下个月小。

            在任何一个高效率的组织里面,都会有“橡皮泥现象”,就是有那么20%的员工,脾气很好,“螺丝钉精神”,党叫我去哪里就去哪里,毫无怨言。比如GOOGLE公司,对外展现了一种完美的正立方体形状,打开一看,里面乱烘烘,那么多特别牛的工程师,就像一大堆石子,胳在一起,谁也不服谁,这就需要有一批员工甘当“橡皮泥”,配合大牛的个性,弥补石子之间的空隙。GOOGLE的“CODE YELLOW”制度,就是配合这种状况的。

            同样,TG对台工作的权威机构很多,权威大佬很多,预先备一条橡皮泥,不会错。

            • 家园 香港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

              但是香港有些势力背的大金主还是美国。在这些人眼里看来,英美是一样的,虽然这两个国家并不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