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93>:外一篇------两岸互动的新篇章 -- 本嘉明

共:💬15 🌺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事情要分两面看

以前两岸交流,主要是台商过来,不但单向,而且领域狭窄。一个台商开厂,如果能赚不少钱的话,一些不方便也就忍了。

现在,交流的领域已经大大拓展,比如说互相过去读大学的“小留”,现在很多大陆学生在台读书。这些领域,需要相关的官方民政服务,比如学历公证,触犯刑律潜逃后的引渡等。这些草根基层需要的服务,小小一个手续,你一定要人家去香港办,一点也不“以民为本”嘛。

其次,“美国在台协会”(AIT)大楼外是不挂美国国旗的(不是正式外交关系),那么新华社在台湾驻点的话,要不要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AIT在台有300多人,设有台北,高雄两处馆址,公车领有外交牌照。新华社如果赴台,在目前可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达不到,是不是矮化了中国大陆?达到了,是不是变相承认“一边一国”?

河北会馆/台湾会馆,是商人出头组织的非赢利法人机构,本身不具备官方色彩。只是两岸谈定后,各自派出公务员工作组,在会馆内租用办公室,“内嵌”官方服务。如果两岸紧张了,把公务员撤走就是了。只要商会还有财力承担,会馆继续开放,政冷经热,生意照做。这是私人物业,凭什么要人家拆迁?况且商会比较低调,可以多开几个分部,方便各地民众就近办理申请,也是完善服务,想人民所想嘛。

反过来讲,就算政冷,会馆不再具备官方服务功能,那么做一些中性的运营,比如张罗一些文化交流,新春晚会,书画展览,可以不可以?于丹也不要老在北大那什么似的,你去台湾PK一趟<论语>,敢不敢?

总之,现在两岸的民间交流,如滔滔江水,是个不可逆转的大势。而设立官方机构,能有力地助推大江东去。这是个对两岸都很有益的事情。比如大陆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在台求学的大陆学生,台商在两岸产业的继承分割,这些普通两岸人民的民事权利,都理应受到维护,照顾。

但这个事情怎么办,很有讲究。北京的领导们一味坚持原则,要求台湾以“省”的面目出现,这种官僚主义的要求,在当下根本不切实际,最后把事搞黄了,对大陆毫无好处。

而以海协会-海基会来办,也不尽妥当。

首先,这两个机构人员不多,又多是老吏,坐而论道可以,卷袖子干活?一辈子没试过。其次,这个派驻的会馆,要有很好的实干能力,布网联动能力,还要脸皮厚,因为很可能一有风吹草动,要被不明真相群众来散步冲击丢鸡蛋,你让一帮老模喀哧的前厅长处长戴个箍在院门口维稳,那糗大了。

所以就是一句话:有人擅长坐台高论,慷慨民族大义;也得有人摆个小摊,管管鸡毛蒜皮。这一路是孔乙己,一路是掌柜滴,能搁一个筐里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