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史海拾珠》-李广、程不识带兵 -- 车雨田

共:💬32 🌺2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史海拾珠》-李广、程不识带兵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

    “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刁斗,有两种解释;一说是以铜作憔,受一斗,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夜。另一解释为小铃,如宫中传夜铃),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侯,未当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资治通鉴武帝元光元年》)

    司马光对二位将领的带兵方式评论说,“《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从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共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已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 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司马光的评论,总的说是可以的。但他以为“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既违背“师出以律”“兵事以严终”的总规律,也不符合李广的实际。

    “师出以律”,见于《易师》卦。

    该卦为坎下坤上。卦辞的第一句就是:“师,贞,丈人,吉无咎。”金景芳、吕绍纲对这句辞的解释是:“贞”,即正,是说打仗的目的要正确。“丈人。才能、谋略、品德和事业为大家所敬畏的人,即打仗要有这样的人做统帅。有了正确的作战目的,又有了这样的统帅,“吉无咎”,胜利才有把握。

    该卦“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律”就是严格的纪律;“否臧”,“臧”是善,否臧就是不善。纪律不善,则凶,则要失败。该卦的“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元光五年(前130)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久闻广的大名,很赞赏他,下令抓活的。李广被俘,因伤病,匈奴卒把他放在两马之间用网制的吊床内。“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李广回来后,因所带部队损失太大,自己又被生俘,被交给司法部门审判,“当斩,赎为庶人。”

    说李广带兵“未尝遇害。显然不符合事实。这是一,还有:

    元朔六年(前123),李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青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斩取敌首级达到规定标准)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阵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一种色黄体大的角弩)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功过相抵),无赏。”

    后二年,元狩四年(前119),李广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迷失道路,大将军与匈奴接战,单于逃走,大将军没追上,李广部队没按期到达。大将军查问“失道”责任,催的很急,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所谓“上簿”,就是到幕府接受审讯对质。

    到了幕府,在去对质审间之前,他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姻。“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大人民军吏十分爱戴李广。司马迁写《史记》列传,对许多著名功臣名将,皆直书其名,于李广却书“李将军”。由于司马迁的生动描绘,李广的英雄形象,更鲜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少诗人也写诗歌颂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李白《塞下曲其六》)人们这么热爱他敬仰他,主要与其作战时多次传奇般英雄事迹有关;显然也与其本人及亲属不幸遭遇有关,他堂弟丞相李蔡,无辜下狱,自杀,他儿子李敢,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因恨大将军卫青,使其父亲饮恨而死,把卫青打伤了,卫青没声张这件事。霍去病与卫青有亲戚关系,借打猎之机,射杀敢。霍去病当时正受武帝宠爱,便把这一暗杀事件隐瞒下来,说李敢是被鹿抵死的。(《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长子之子李陵的悲剧,就更为人所知了。这是二千年来,李广的事迹总是那么牵动人们感情的重要因素。

    但是,不能因为李广的不幸,而忽略他带兵上的弱点。他的多次失败,多次受敌重创,以致全军覆没,个人被俘,不能不说与他这种治军不严有关。司马光认为有李广那样的才能,便可以违反治军规律,“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等等,是很有害的。“师出以律”,是不可有丝毫动摇的铁的规律!任何有才能的军事将领,在长期军事生涯中,违反了这一治军铁律,都难免受到可怕的惩罚。

    关键词(Tags): #李广、程不识通宝推:奔波儿,all4fun,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李广难封其实是受他名声所累

      在匈奴中名声太响,所以总是被重兵围歼的对象,他带的又不是主力,那种境况换谁都是全军覆没,而李广的传奇就在于依靠出色的个人能力,给敌以重大杀伤的同时,还能保全那么一点军队。

      不以成败论英雄,军功是需要硬指标的,对手或者敌人的评价也许更中肯。

    • 家园 李广本来就不是一个统帅型的人才,他确实就是守一城固一城

      的将领。拿他和卫青,霍去病比,本身就是比较的人找错了对象。如果说谁可以和卫霍相比,那比较的人应该拿周亚夫来比才对。

      难道是因为比较的人知道不好拿周亚夫出来比,所以就选择了一个部下来跟上司比?

      本身就不是一个位面的人,怎么能放在一起比呢。

      至于说李广受人爱戴,这是人民的选择,这个是个人喜好,外人是没办法控制的。

      如果按功劳来论喜欢的人,那刘邦应该比项羽受欢迎才对。

      谁也没有忽略李广的缺点,中国历代军事专业人士,有说李广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十位,或者百位军事家的吗?

      没有吧,那都是人民的喜好,跟专业是两回事。

      虽然李广在生的时候确实是汉家的一个传奇,看他死后,汉家百姓的表现就知道了。但他成为汉家传奇而不是卫青这也不奇怪。

      你看刘德华,唱歌不如张学友,演戏不如梁朝伟,跳舞不如郭富城,面相也不如黎明来得忠直,被人说过他奸呢,但他明显是四大天王里面,五虎里面混得最好,最受人喜欢的那一个人。为什么,性格讨好啊。人人都爱刘德华,戏不是最好歌不是最好又如何?

      但我也很怀疑后来历朝历代是不是真的那么崇拜他。

      总不能因为一句‘李广难封’就认为后世之人只爱他,不爱卫青等人吧?

      太史公都明说了,李家自李陵之后就名败了。

      人民有人民的喜好,要尊重汉家百姓的选择。

      • 家园 不一定啊,从李广早期的发展来看,很多人都认为他至少能混到

        接近卫青的级别

        “惜哉,子不遇时。使子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这是汉文帝说的

        参考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汉高祖时期著名功臣:

        萧何 8000

        张良 10000

        樊哙 5000

        周勃 8100

        陈平 5000

        夏侯婴 6900

        灌婴 5000

        真正封户超万者,只有平阳侯曹参,16000

        (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这是司马迁自己的评价,李广是否应该封侯,可以讨论;但就他那个脾气,他当得了三公吗?(李广时代,其实常设的只有二公-丞相和御史大夫)

        李将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这也是司马迁自己的感觉,至少冤死的霸陵尉的家人和八百羌人的族人,不会为这个屠夫 尽哀

        • 家园 他混不到的,没有机会给他。

          汉文帝那句话其实只是一个展望,而不是李广实际的战功发生后的惋惜。

          他这样说的意思就是李广没有机会,因为他的政策不同于高祖,他没有机会给李广。

          李广受人爱戴是当时就存在的普遍事实。但他之所以受人爱戴,除了他一身的个性豪爽让人喜欢之外,我认为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战功,而很可能是因为他是大汉军队的教官所致。

          他自己也说过,他部下封候的多达数十人,如果这数十人都是他出征时的直属部下,没理由部下封候,李广不封侯的。

          霍去病的战功很明显不是他一个人斩杀的,而是部下所有的战功先算在主将头上,再分别算在部下身上。

          所以,李广部下封侯,实际上是因为这些人只是他训练出来的部下,而不是出征时直属于他的部下。

          还有一个就是他很年青就任边郡太守,基本上二年就一换。如果只是他一个人令匈奴害怕,那么当他由代郡前往雁门当太守的时候,匈奴完全就可以派一支兵马攻代郡吗。

          但当时景帝朝虽然是防御为本,但至少没有让匈奴大规模攻陷我方各郡,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是李广以太守身份训练士兵,二年换一地,二十年下来,基本上就成了。

          李广训的兵表面上管得不严,但都很勇猛,这样兵对上霍去病这样的战神,成就完美的结合。

          老李主教官副打仗,能成为九卿,待遇相当高了。至于后来武帝朝转守为攻,他的短板就出来了,这也不足为奇。人都不是完美的。而且那时他也确实老了。

          但很显然,当时武帝比我们这些千年之后的人更明白李家的重要性,所以他才会那么愤怒于李陵替匈奴练兵,他才那么期待李陵能重新回来,在得知李陵替匈奴练兵之前,他都没有杀李陵母亲妻子。但是你看武帝是怎么对待李广利留在后方的妻儿的?

          李家在汉武一朝是个很奇特的存在。他们这家人一直跟武帝走得很近,可以说是武帝非常信任的近臣。

          太史公记了他家三代人呢。虽然都只是一笔过。

          太史公所记也有意思,记的都是他们老李家杀人打人的事儿。

          不说老李那事,就说他儿子孙子吧。

          李当户打韩嫣,李敢打卫青,李禹打当时受宠爱的侍中,实际上都没有受到武帝的惩罚。

          尤其是李敢打卫青,虽然卫青没有去向武帝告状,但不代表武帝不知道,同时也不代表李敢没有去向武帝请罪。至少太史公知道这事吗。很明显李敢不是在月黑风高之夜偷进大将军府打卫青的。一个人出出进进,满脸愤怒,怎么可能会没有人看到?

          而且霍去病射杀李敢,按理说李氏与卫氏可谓不共戴天之仇,但太子刘据却纳了李敢的女儿,而且也非常宠爱李敢的儿子李禹。

          普通人家纳妾可以比较随便,但太子的妾可以随便纳吗?

          万一有一天成皇后了怎么办?

          要知道卫子夫原先也是妾的。

          另外说个八卦的题外话,很多现代人认为李唐皇朝认祖李广是攀名将,攀高枝的行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太史公在当时就说李氏名败,其后西东两汉,李氏家族都再也没出过什么名将。

          这样的高枝有什么好攀的?这样的名败之家又能算什么高枝?

          我估摸着,李唐皇室是在先祖平反呢。要不然他认那个祖先不好,非得认李广这一支?李信又不是九代单传。李广最起码还有个堂弟叫李蔡。

          最后再说一个李广受人爱戴的原因,就是老李家基因好, 肯定都是俊男美女。

          能父子孙三代都入宫做武帝近臣,孙女孙子还一直受太子宠爱,不漂亮怕是不行的。

          女人爱男色,是很正常的事,更何况大汉王朝还男风浩荡,他们李家人,受大汉臣民爱戴也就更正常了。

          偶像级英雄人物,李广更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家园 偶觉得,李广受到尊敬的原因,司马迁在《自序》中已说明

            李广能够做到身先士卒,仁而爱下。卫青也因爱戴部下,由此得了一个“古名将之风”的美誉。可见这点精神在当时之难得。

            要说,作为一个将军,李广的这点优点,相比指挥打仗,本不足道。

            个人揣测,李广的这点优点,在当时的社会上是非常突出的,难得的。这一点,可以对比我们的前后三十年,可以参考忙总对红二代的评价。。老一代打江山的人已经故去,原来那种可以和刘邦平起平坐,称兄道弟的风气慢慢也淡了,对群众的官僚主义也开始严重起来,武帝也刚好在立国六十年之后,我们今天都不能免谷,况于当时,怕是欺男霸女,刻薄少恩、严苛盘剥等比较风行。

            而李广是根红苗正的红三代,官三代,还能够做到不官僚,仁而爱下,是很难得的。

          • 家园 西汉是军功封爵

            没有大功又不是皇亲国戚要封高爵很难的,苏武牧羊十九年也不过才封了个典属国,何况李广还有多次全军尽墨的记录。另外,唐朝攀的是西凉李暠这一支,后来在平定东突厥后太宗称赞李靖时举例引用了李陵被俘的例子,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么?

            • 家园 西凉李暠认的就是李广,那李唐先祖自然就是李广喽。
              • 家园 但他们认得是李广

                也不是李陵那一支,李陵沦陷到匈奴的后人早没有传闻了。

                • 家园 我没说是李陵那一支,但李广家是整个名声都不好了。

                  被李陵连累的啊。我个人估计李唐很有可能是李椒的后代,因为只有这一家人应该没受到连累,因为李椒死得早,但也是在代郡太守的任上死的,能成为太守,至少也应该成家立室了吧?

                  李敢的一儿一女,都死在巫蛊之祸当中,虽然当时他们的年龄应该也不小,在古代可能真的孙子都有了。但是陷于太子谋反的大罪当中,两人又都非常受太子宠爱,族人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有女儿活下来,但女儿不算李氏宗族。

                  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椒这一支。

          • 家园 基本同意,不过我认为李广封侯的那些部下

            主要是在中央任职时的属下,李广当过卫尉和郎中令

    • 家园 个人认为李广是个汉民族尚武的大英雄

      有去过茫茫草原和戈壁荒漠的朋友吗?

      在那个年代,在茫茫草原和荒漠里,你怎么侦察?在那里,队列,军容整齐有多大用处?

      我理解李将军那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接敌,为了寻战。匈奴也不傻,看到一个军容整齐的大军阵,匈奴是不会送死的。几次征匈奴的战争也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关于李将军的对匈奴战绩。匈奴对李将军的评价,大家都知道。那么,匈奴发现李将军的部队后,他们敢派遣同样人数的部队与李将军的部队交战吗?个人倾向于没有绝对的优势,匈奴不敢交战,这样,李将军的战绩就容易理解了。

      当匈奴派大军围攻李将军时,个人认为匈奴其他方向的力量会偏弱,那么对其他方向的汉军是否会有所帮助呢?

      • 家园 他是大汉朝偶像级英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匈奴围攻李家,都是用超十倍的军力去打的。李广曾经有过一次和张骞出右北平的机会,如果当时张如期与他合兵,那一次匈奴左贤王肯定就被他拿下,他也就可以封候了,但他真是运气太差,张居然就失道了。

        那一次李的人是四千,左贤王的人是四万。李陵后来也是如此。

        而且李广一生七十多仗,战胜的时期大概都是他年轻时候,太史公却一次也没记。

        说实在的,我是真看不出太史公在歌颂他。不知道那些不喜欢李的人,怎么就看出太史公偏向李。

      • 家园 这种特质和亮剑的李云龙一样,都是个人英雄主义

        一旦对手发现他的兵力以后这种冒进就极为凶险,需要大部队及时跟进支援,他的孙子李陵就吃了亏,李广被俘后能脱逃,可李陵就没这个运气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