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毛主席时期中国非洲外交成就的经验 -- 古城老农

共:💬7 🌺1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谈谈毛主席时期中国非洲外交成就的经验

    检点目前世界各大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实际利益,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输家和赢家。最大的输家是老欧洲那些原来非洲殖民地的宗主国,最大的赢家其实就是中国,二战前中国在非洲并无立足之地,眼下却是对非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美国也算一个赢家,不过跟他的国力、投入相比,这种收获很不成比例。苏联白忙一场,基本替中国做了嫁衣。英国赔的最多最大最彻底,不过由于在别的地方损失更惨,已经属于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并不是特别心疼。法国是输家里的赢家,虽然失去了法兰西帝国,却改头换面保持了很大存在,目前仍然是对非洲最具影响的三个国家之一(中、美、法)。

    法国之所以能虽输犹赢,在反帝反殖民主义大潮过后还能在非洲作威作福,在于法国人足够厚黑,这点很值得中国人研究学习。法国人脸皮之厚,可以举一个例子,法国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时,军费的绝大部分都是美国出的,美国为了应付阿拉伯世界的舆论,有时也表示一下,希望法国尊重一下阿尔及利亚的人权之类,法国就勃然大怒,觉得美国应该对阿尔及利亚局势“恶化”负一定责任,毫无感激之心,反有抱怨之辞。法国人手段之黑,也有一个例子,法属非洲很多国家独立后,有的国家认为美国是当今霸主,想要过去抱粗腿,法国在力所能及时绝不客气。有个非洲国家的总统想从亲法转而亲美,很快被法国支持的一场政变搞垮,该总统逃到美国大使馆,政变的军人竟然闯入使馆把这位总统枪杀。美国对法国这个比他还不讲理的盟友非常无奈,对非洲事务也不止一次心灰意冷。

    说到中国的成功,首先就是运用了在国内革命时显出巨大威力的统一战线。中国在中东是以反以色列建立统一战线,在黑非洲则是以反对南非(当时还有一个罗的西亚,即现在的津巴布韦)白人建立统一战线。欧美毕竟是白人国家,南部非洲那些白人怎么说也沾亲带故,不忍心下狠手,中国则毫无这些顾忌,坚决支持黑人的斗争,特别是武装斗争。美国骂中国支持恐怖分子(这个词其实很早就有,以前拿起武器反抗白人的黑人都这么称呼),中国则骂美国支持种族隔离分子,反正你骂你的,我骂我的。

    中国那时对非洲的援助,主要提供给和南部非洲白人斗争的国家和力量,那时叫做前线国家,比如有名的坦赞铁路,就是一个例子。对其它国家的援助其实不多,但别人也很领情,你看中国兄弟都把钱粮武器支援前线的黑人兄弟斗争了,你自己还好意思争吗?毛主席逝世,埃塞俄比亚之所以悼念表现特别积极,并不是他受到多大援助,而是一个他是非盟所在地,要代表非洲表一个态,还有一个黑非洲国家就他和中国军队打过仗,虽然在志愿军那里损兵折将,反而在中国这边倒欠一个人情,需要更加积极表现,也好对其它黑人国家有个交代。

    按说以色列、南非这边,与中共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却被中共天天咒骂,还出钱出枪帮人打他,自然很气愤窝火。恼怒之余,就跟台湾拉近关系,报复一下中共。不过他们并不是多么钟爱台湾,目标其实还在中国大陆,所以也有克制,一面表现跟台湾友好,一面时不时看看中共的表情,总是盼着中共能改变,给他一个笑脸。当然,中共也有底线,不过说得怎么激烈,做的怎么过分,有一点也很清楚,就是不管以色列、南非在中共嘴里有多坏,多么人神共愤,中共始终不会亲自出手去打他们。革命胜利还是要靠阿拉伯人和黑人自己去争取,中共支持他们造反,但并不代替他们造反。

    总结毛主席时期中国非洲外交成就的经验,首先就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美国这方面就不行,既要考虑到盟友的关系,又要照顾白人的感情,既要对反殖民主义和反种族主义表示同情,又要给犹太人和非洲白人一个安全感,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落好,钱花的不少,物资援助很多,但是谁都对他有不满。而毛主席的态度一向是: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和好感,为了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好感,那就不能怕少数人的反对和敌视反感。不要怕得罪人,只有敢于、善于得罪一小撮大部分人又怕又恨的人,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爱戴。只有不怕仇恨,才能得到热爱,这就是毛主席的辩证法。

    通宝推:醉中逃禅,青颍路,老虎五,发了胖的罗密欧,小河妖,
    • 家园 苏伊士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

      法国人脸皮之厚,可以举一个例子,法国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时,军费的绝大部分都是美国出的,美国为了应付阿拉伯世界的舆论,有时也表示一下,希望法国尊重一下阿尔及利亚的人权之类,法国就勃然大怒,觉得美国应该对阿尔及利亚局势“恶化”负一定责任,毫无感激之心,反有抱怨之辞。法国人手段之黑,也有一个例子,法属非洲很多国家独立后,有的国家认为美国是当今霸主,想要过去抱粗腿,法国在力所能及时绝不客气。有个非洲国家的总统想从亲法转而亲美,很快被法国支持的一场政变搞垮,该总统逃到美国大使馆,政变的军人竟然闯入使馆把这位总统枪杀。美国对法国这个比他还不讲理的盟友非常无奈,对非洲事务也不止一次心灰意冷。

      这一段是你只看到了其中一个方面,没有看到另一个方面。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想独立于美国单独采取行动,不受美国的束缚。但是,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政策却没有一项不受美国的影响。美国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政策就是一方面援助法国镇压阿尔及利亚解放运动,以维持法国的殖民统治。同时另一方面又援助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推行其霸权主义、全球战略。

      而且这期间在1956年还爆发了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战争,英法以三国秘密结盟,发动针对埃及的战争,以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维基百科说:外链出处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並贬值15%,同時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亦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

      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也提交议案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又敦促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另一方面,忙于匈牙利事件的苏联也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甚至警告英法两国,必要时苏联将动用核武器(虽然北约的情报显示苏联当时根本没有能够直接从本土袭击巴黎或伦敦的导弹)。美苏两国的介入动机各不相同:美国希望能够拉拢一批刚刚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统治底下独立出来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避免他们倒向苏联阵营;而苏联则能通过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淡化国际社会对其出兵匈牙利的关注。

      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危机也导致英国艾登政府垮台。

      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但导致了一个政府的垮台,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此外,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对法国的戴高乐来说,美国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只有拉拢欧洲其他国家才可能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制造第三股平衡力量。此外苏联的核攻击威胁也让法国下定决心,必须研发自己的核武器。对埃及的纳塞尔来说,虽然埃及在军事战略上彻底失败了,但在政治上却获得胜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并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根据地。

      通过苏伊士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英法的殖民统治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瓦解,而美国和苏联取代英法成为新的全球统治力量。你说法国人怎么可能对美国人感激涕零呢?

    • 家园 楼主文章虽好,立意很高

      但似乎短了些不够深入。

      法国之所以在非洲势力犹存,首先是因为当年法国海外殖民帝国的最大部分在非洲,在非洲集中精力经营甚深,因此树大根深,死而不僵。其次法国的殖民政策带有强烈的中央集权和文化同化的传统,给殖民地带了了真正的秩序和进步。最后,法国殖民政策的种族主义色彩淡薄,因此很得黑非洲地区精英分子的认同。这导致二战时期,黑非洲忠于战斗法国组织而没有倒向德国和维希政府。

      非殖民化以后,除了几内亚,黑非洲法语殖民地全部自愿选择了与法国保持特殊关系,其中往往有希望法国保护其国家当权者不被反对派武力推翻的条款。可以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通宝推:醉中逃禅,
      • 家园 不宜美化殖民者

        貌似法国有一项政策规定,前殖民地国家的人可以比较方便地到法国,算是作为法国对前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补偿,但是具体怎么规定的,有什么条件,我还没弄清楚。

        但是也不应该美化殖民者,法国对殖民地的侵略和掠夺行为,甚至种族大屠杀行为,在今天大多数非洲人民中间,还是被唾弃的。

        法国之所以在非洲势力犹存,首先是因为当年法国海外殖民帝国的最大部分在非洲,在非洲集中精力经营甚深,因此树大根深,死而不僵。

        同意。这有历史愿意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原因。

        其次法国的殖民政策带有强烈的中央集权和文化同化的传统,给殖民地带了了真正的秩序和进步。

        原来把人家从自由人弄成奴隶,是带给人家秩序和进步啊。好一个秩序和进步。

        最后,法国殖民政策的种族主义色彩淡薄,因此很得黑非洲地区精英分子的认同。

        真淡薄啊。只是把人家弄成奴隶而已,只是进行了大屠杀,只是灭绝了当地的土著文化而已。这种族主义色彩啊,太淡薄了。

        这导致二战时期,黑非洲忠于战斗法国组织而没有倒向德国和维希政府。

        当时是许了二战胜利后让人家独立作为条件,人家才加入同盟国一方的,结果二战胜利后就反悔,所以阿尔及利亚又打了8年独立战争,才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这可是二战欧洲战场时间的两倍呢。所以总结起来说,还是跟法国打仗的时间多,跟德国打仗的时间少,嘿嘿。

        非殖民化以后,除了几内亚,黑非洲法语殖民地全部自愿选择了与法国保持特殊关系,其中往往有希望法国保护其国家当权者不被反对派武力推翻的条款。可以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什么样的特殊关系?就是法国给他们援助,作为对前殖民地的补偿罢了。如果这样说,日本给中国那些低息和无息贷款,岂不是日本也和中国有特殊关系?

    • 家园 这不太对吧?

      毛主席那时候的第三世界政策,用他自己的话叫“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支持各个国家的反帝反霸群体,这恰好是适合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当时的民族国家从殖民地独立潮热火朝天,他们的敌人恰好是新中国的敌人--英法等老牌国家,美国反而是在里面瞎搀和。毛主席通过这种方法在第三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彼此信赖关系。

      • 家园 你这帖子跟楼主的帖子没啥大冲突啊
        • 家园 我是这么看的

          解放后的红色中国根本没有资格进行全球争霸,在中国之外的地区基本上并无利益,再加上先与美后与苏反目成仇,既是自己无法选择伙伴选择敌人,更是时刻自身难保,出于对自身安全的顾虑,在全球各第三世界地区煽风点火是在试图减轻自身所负担的来自美苏的压力,只在顺势而为支持殖民地国家来对当时的国际格局进行挑战。

          凡是正常追随前宗主国的国家政府,中国几乎没有与之有任何正向关系,而是与其反对派建立了适当的关系。

          我想,这不能叫外交政策中的统一战线政策。因为如果按照楼主的逻辑来理解,中国是在全球追求利益,而不是因为自保而在别人家后院煽风点火。

          恰好这种煽风点火碰上的是全球范围内殖民地独立的民族主义浪潮,后来上台的这些领导人(前反对派)与中国建立比较适当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了,毕竟我们是在他们还很弱小不在台上时候的患难之交。

          至于现在,我们逐渐形成了全球利益,就不再可能像当年那样的外交政策了,只能是支持当权派,因为做生意必须跟在台上的人做生意。这时候的政策可以用“统一战线”来表示,因为求的是利益,而不是理想。

          ps,“统一战线”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带妥协性质的非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政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