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影响中国人创新的重要文化障碍-----尊重的稀缺 -- 思想的行者

共:💬54 🌺140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跟英国比思想产出,中国就像是乞丐与百万富翁相比了

            我仅仅是看不起国内经济学习者(注意我使用学习者而不使用学者这样的称呼),我还不至于那么狂妄看不起西方和日本的学者。

            就英国而言,物理学方面有牛顿,麦克斯韦,狄拉克,经济学方面也有凯恩斯,那么中国有什么,有一大堆貌似引用率很高但是互相抄袭的论文是吧?

            中国在思想领域是极端落后的,撒切尔夫人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极其正确,当然了中国人实际上是做出了创新,这个创新体现在实践上,例如中医,例如毛泽东邓小平开创的中国模式等等。

            现在看来中国模式比起西方模式更有生命力,但是如何在思想的层面上总结中国模式,如何创建一个让世界普遍接受的中国模式的理论然后让整个世界普遍的接受,在这么丰富的中国模式创新面前,中国的学者却根本一点都总结不出来,你说这算什么?

            这算你面前有金山银山的矿,你却根本都不会开发。

            • 家园 既然现在看来中国模式比起西方模式更有生命力,那你怎么解释

              中国的思想领域是极端落后的呢?难道中国人已经进入了无需思想就可以成就一个伟大事业的时代吗?你实际已经掉入了西方学者精心设计的“局”----1.西方文明是至高无上且绝对领先的;2.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文明,那怕是借鉴西方文明的非西方文明,是注定要失败的;3.非西方文明取得成功是不科学的;4.既然不科学就要皈依西方文明;5.皈依西方文明水土不服导致失败,证明非西方文明是劣质文明;6.非西方文明的失败再次证明西方文明是至高无上且绝对领先的......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 家园 应该说现代中国学者在思想方面极其贫乏

                至于说政治人物,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如何不评价。

                毛泽东邓小平们实践出来的模式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与他们所接受的西方思想融汇而成的。

                中国现在的一大体制优势是强大的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的形成受到了法家,儒家特别是今文儒家的严重影响。

            • 家园 最近看连续剧反击第四季里

              那个英国特工一句话很经典,当时是说英国人与苏格兰人的区别,他说苏格兰人高傲而喜欢fight,而英格兰人呢,they're right about everything.

              听了这话,不由得不会心一笑。英国人是有这个资本说这句话。虽然不同意的人可以举从张伯伦到二战后英国衰退来反证,但是当前世界的现状与世界历史最近几百年的发展,基本上说明了英国人的思维特点是技高一筹。

              其实针对你文中所描述的个人经历,说明创新的话,一句话,创新的一大必要条件就是人的思维不能有强迫症的趋向,包括任何条条框框。你所列的各项条件包括尊重,平静,其实都是为了一个让人的思想不受拘束的自由自在的外在环境。而人的内在的自身的思想自由度也很重要。

              人是社会动物,有社会就会有人试图影响你,甚至控制你,而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思想去影响你,控制你。而人的内在自身的思想自由度决定了对外界影响的抵御程度,这个能力的获得主要是在幼年成长环境下形成的。一切有组织宗教都强调家庭与人从幼年入教的重要性,其着眼点即在于此。过了幼年,你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了,即使你从逻辑角度上理解了这些问题,但是本能上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不警醒下很容易盲从,比如group thingking。学到再多的理论知识,接受再多的事实,都很难自发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习惯已经深深的固化在大脑神经网的主体结构中了。

              因此,当人们说不能让幼童输在起跑线上时,不是让他们背更多的诗歌,算更多的题目,而是重在开启自己探索的兴趣养成求知的习惯,否则反其道而行得到的只能毁人不倦。

              河里最近有许多关于填鸭教育的讨论,甚至老毛不喜欢知识分子的河泥也被挖出来。不得不说中国的近代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还是有不同的。如果是科举时代的知识分子,老毛大概不会不喜欢,事实上他们与历代统治者也相处的不错。但是五四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了西方的思维方式,把求知的重要性放在填鸭之上的。虽然老毛自身也是其中一员,但是从统治者角度看,如何控制这些人无疑对老毛提出了历代统治者从没经历过的空前挑战。至少说明,在统治上老毛并没有走出什么新路。

              说到创新,我想一般人热切讨论的不是小发明小创造,而是整个社会的系统性创新,即以能够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层次有跨度的大面积创造性工作,因为世界早已过了牛顿,祖冲之那样的年代,中国在投入与积累上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在国家层次上没有什么方法论上的差距,因为现代中国本质上已经是一个非常西化的国家了,目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人才质量的问题,而这个并不是数量可以弥补的。比如日本是一个普遍被认为创新不足的国家,但是中印俄这些普遍经历过大规模普及教育,重视理工几代人有着庞大科学学位人口的国家,在工程领域,科学开发上仍然与日本有差距,就不是用数量可以解释的通的了。难道说日本有着超越中印俄的思想家么?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重要的素质,而且是有着强烈强迫症趋向的素质,与思想的自由相反,恰恰是对知识的极端认真态度。老毛说过一句至理名言“tg党人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求知是一个人类智慧运用的最高极限活动,这里面来不得本点杂质,而中印俄的文化气质往往就是对完美的追求上存在着性格上的差距,西方思维方式上逻辑的出现与推崇也离不开对完美的追求。因此可以判断日本人的执着性格决定了日本人的西化比中国人的西化更深入,因此也从更基础的地方接受了西式文化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则是采取的一个从上层建筑开始的从上到下的缓慢西化过程,从五四时代的青年人接受西方思想到80后90后了解到自己需要对西方历史宗教深入学习,这个过程竟然走了上百年,可见这个过程的艰难。

              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先进在哪里,就是官办经济么?这个有着经典式中国思维方式的经济体参入了丰富的西方现代因素,但在根子上仍然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基因,通过嫁接异种枝条,在不断的吸取外部世界的养分下生长着。而世界上以西方为主的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许更类似于转基因,通过血统上的灭族但在文化基因上直接代替自己的片段,来不断获得多样性与发展的源泉。这两种方式的结果,对文化扩散与新品种的产生自然会有着巨大的不同影响,但更主要问题还在于,类似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是你要的是什么,愿不愿承受带来的结果去换取对未知的追求。归根结底,是一个态度问题。

              通宝推:赵沐浴,
              • 家园 挺赞同的

                反过来看我们自己,中国古代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正在于我们的思想的强大。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想的发展也需要和必须有所发展,不然到了一些关键的节点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

    • 家园 兔子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大学
    • 家园 我觉得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

      我觉得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创造力的体现不是体现在拿了多少个诺贝尔奖!你能说工厂里的工人师傅解决了一个提高单位产量的技术难题不是创造力的体现?创造力是要放到现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看的。现在中国社会刚刚摆脱物质贫乏极端,前几十年人们的创造力都被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占用了。你看看这几十年,各大科研院校帮助工厂企业解决了多少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就知道了!要知道,各大科研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基础科学研究,生产技术问题应该是各个企业技术部门的事情!我们其实是在为我们前几十年贫乏的物质基础以及技术基础还债(文革对中国科技基础的摧残可比老毛子的休克疗法厉害多了,要知道我们那是彻底打倒。而且是以10年计的,算上师资力量,文革的影响是持续到80年代末的。)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不是看你生产了几个核弹头,发了几枚火箭,而是看能不能实实在在的大批量高质量的生产出老百姓的日常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物质基础!饭都吃不饱,谈别的都没用!至于说考试对于创造力的压制,我觉的更是废话!创造力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扎实的数理化等知识,你不能让一个高中物理知识都不懂的人去分析中子对撞吧!都说中国学生高分低能,我接触的大学同学及上班后认识的各大院校的毕业生怎么也有三四百了,学傻的有几个?个顶个比猴还精呢!再说了,那不叫学傻了,那叫人格障碍,老美就没这病了?为人处事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吃一堑长一智么!但是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记忆力,领悟能力强的时候。谁敢说毕业后,社会上混个三五年,在煞下心来学习能考过那帮学校里的小生荒子?再说了,高考虽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终归给各位小门小户的子弟一个和富二代,官二代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是都象哈佛,剑桥那种校董带推荐的!清华北大还有咱们寒门子弟的一席之地么?

      通宝推:Gr18Ni9Ti,tesst,赵沐浴,
      • 家园 中学的那薄薄的教科书能够叫做打下扎实的基础吗?

        就好比力学,就中学那一点内容跟大学课程里面的多少门的力学课程相比,知识量最多1%罢了。

        靠在中学打基础是不可能的,要打基础就要在大学开始。

        现在问题是,你在中学学得累了,到大学怎么打基础呢?

        例如我自己,我感到很悲剧的是到了大学,我发现连很简单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弯矩图,建立图我都很吃力,当然原理不难,甚至可以说简单,但是我的精力,记忆力已经遭到了巨大的损耗。

    • 家园 创新的最大障碍恰恰是尊重

      尊重领导,尊重专家,不敢提自己的想法。

      记得有个教授发表自己的数据,拼命的查有没有人发表类似的东西,有类似的才放下心来,别人做过的,那就没错了。

      创新是要有自己新的东西,老是所谓的尊重怎么行。

      当一个哲人喊出,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的时候,西方文化就开始了蓬勃的多元化的发展

      其实还有另一面,他们也会攻击你的不同意见,只有互相交流、讨论,才会发现真的创新观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