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视频】舌尖的中国---吃货的史诗。。。 -- 暗香疏影月黄昏

共:💬100 🌺76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直和领导说:俺们出去旅游不外乎两件事

      吃和照相

    • 家园 豆瓣上有篇文章挺好

      莼鲈之思到底太风雅了。舌尖上的故国实在要粗粝得多。匈奴人退走漠北,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一食一色,草原民族看得最简单透彻。可是焉支山还有发菜,李渔尊为“河西物产第一”,说“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菜”。哀歌里没提,大概那时候匈奴民族还不大会吃这种东西。

      这是汉族得势的时候,后来两宋积弱,北地拱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过这么一个 故事:“故都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恺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亦人得一裹,自 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一包栗子而引故国之思山河之恨,而至于悲慨挥泪,这个故事比“家祭无忘告乃翁”还催人涕下。

        几年前跟一个广东的老华侨吃饭,老人家青年携妻子去国,在美国开画廊,卖国画,算是有所成,老大归来,走路说话都在哆嗦。桌上端来一盆白斩 鸡,满头白发,一直沉静不语的老太太忽然使劲拍老头的胳膊:“诶诶,走地鸡呀!”飞快地夹一块给老头,又自己夹一开,连筷子头一起吮在嘴里,闭眼,满脸都 是笑,叹一口气:“好好味喔。”

        那一瞬间满桌的年轻人互相看看,脸上都是很温柔的笑,女孩子好像要哭。我承认我那会儿想起的是辣椒炒虾米,腌菜煨豆腐,毛栗子烧鸡。

        这是舌尖上的故乡,而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加起来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我毫不介意去爱别人的故乡,譬如菌子的云南,腊肉和豌豆尖的四川,干丝的南京,肉饼的香河……

        意识形态或者利益立场千差万别,总归舌尖上的中国才是我们的,有灵魂的中国,只有在这个问题上,古今左右海峡两岸内外蒙古都有彻底达成共识的可能。

        基于这一共识,我认为中国的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其中一些譬如沙县、成都、广州、沙湾、昭通、金华、桂林、德州更加神圣而不可分割。

        没有猪肉炖粉条的东北不是东北,没有火腿的金华不是金华,没有龙井虾仁的杭州不是杭州,不能好好吃的中国也就国将不国。

        谁不让我们踏踏实实的吃,就咬死他们。

      通宝推:天涯睡客,发了胖的罗密欧,侧翼,冰官儿,天煞穆珏,okcgb,一日千里,河中石兽,李根,
      • 家园 豆瓣上的文章很好,就是排版有些不适应。
      • 家园 严重抗议

        《舌尖上的中国》在主食篇说了很多、很多,却只字不提山东煎饼,严重抗议

        介绍馒头(炊饼)的时候,也没有说明一下,这就是武松他哥武大郎的招牌产品。

        川鲁扬粤是中国菜的四大体系,纪录片对川、扬、粤都有细致深入的介绍,却唯独忽视鲁菜,严重抗议

        • 家园 同抗议

          居然没有北京的炸酱面。。。

          山西刀削面有讲吗?忘记了。真的要拍个700集估计才能把中国美食全部介绍完。

          有些县,不同的两个乡就有不同的饮食风格,各个村镇可能都有自己的风味菜。当然现在各地交流多了,也就推广了,有些也被人遗忘了。

        • 家园 还没说我们河南的烩面呢。。。

          烩面才是河南的招牌啊。。。

        • 家园 北方菜基本被忽略了

          不过鲁菜在现实中的地位也够尴尬的,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打川、湘菜的大小饭馆远多于打鲁菜招牌的。

        • 家园 我鲁菜仅得一个葱烧海参,这一段素材还用了两次

          八大菜系之首诶,太愤怒了,严重鄙视编导!!!!!

          • 家园 现在仅剩“想当年”了

            作为山东人,我也期待鲁菜的辉煌。但是以咸鲜为特色的鲁菜,确实已经没落。这里既有大家追求健康减少食盐摄入量的原因,也有运输业发达而使海鲜不再为海滨特有的原因。但这些都是外在的,内因是我们这几十年来,不重视鲁菜的发展,固守着几个样板化的菜谱,不求精,不求改变。固步自封,怨得了谁。

            但是,现在华北地区家庭餐桌上的主要炒菜,却多半源于鲁菜,我更愿意看到这种普适化,家庭化的鲁菜。不仅因为这是我妈对我的胃二十年的养成,更深一点我觉得这是鲁菜的蛰伏,有基础,大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 家园 不是鲁菜没落了,而是很多人不知道

              比如宫保鸡丁,很多人都以为是川菜,他们吃的很可能是鲁菜,川菜和鲁差别就在于葱段和调味——路边盖饭里的宫保鸡丁往往是鲁菜。

              至于葱烧辽参多次出现,不过因为这菜是所有鲁菜中最能卖出价钱来的。川、鲁两大菜系中,高级食材的使用并不太多。

      • 家园 "谁不让我们踏踏实实的吃,就咬死他们。"

        热泪中。

      • 家园 花谢, 我也贴一篇让我很感动的影评

        一、

          我第一次去兰州,飞机在午间降落。跑到南关大寺旁的旅馆,气还没喘匀就问服务员附近哪里有拉面店。得到的回答是“明天早上再去吃,现在的汤头不好。”

          

          讲究。

          

          次日早上七点,我准时起床,前往200米外的占国拉面朝圣。店里座无虚席,男女老少人手一碗拉面,红油清汤,热气腾腾。裹着头巾的大姐,鬓发斑白的老爷子,泥猴似的孩子,各个正襟危坐,天地间只剩咀嚼和吞咽。大师傅起手如风,行云流水间便将大碗塞到手里,脸被清香的面气一熏,有如醍醐灌顶。在满堂虔诚的食客中,我也只有沉默着拿起筷子,将所有的享受留给自己。

          

          所谓“食不言、寝不语”,吃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维持生命,更像一种仪式。工业社会能摧毁家族的聚合,甚至弱化家庭的存在,但始终无法剥夺我们对食物的手工情结的顽固恪守。开个小饭馆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该梦想包含着追求认同、定位身份和自我实现等大量成分,延续几千年而依旧蓬勃。小吃店、私房菜或姚餐厅,只不过是梦想的不同形式体现而已。

          

          吃,是中国人的信仰。

          

          二、

          中国能够让绝大部分人吃饱,说白了也不过近几十年的事情。然而抬头看看,帝王将相有阳春白雪的享受,贩夫走卒也有下里巴人的快乐,这是中国菜系的魅力。不过光武帝刘秀落跑时吃过试量的狗肉,刘宝瑞先生也讲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段子,这说明皇上的肠胃在关键时刻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至于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就已经超越了吃饭的物理层意义了。

          

          但是喂饱所有中国人是一项大工程。一路看下来,贯穿几千年朝代更迭的主线之一,就是吃。吃不饱,就有造反和动荡,就有镇压和杀戮。归根结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体现在中国人对待吃的态度上——“丰衣足食”和“锦衣玉食”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朴素的愿望,后者是宏伟的野心。而这些与天下饥饱相关的故事,都沉睡在史书里,等着每个认识汉字的人去阅读、思考和揣摩。

          

          所以我一直认为,在这个多民族混居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古老国度里,寻找最终认同的渠道只有一个:从未断绝的历史。几千年的群体记忆,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一杯酒,一碗饭,也许是现代工农业的成果,但归根结底,我们日日在吃的,是祖先的智慧。

          

          三、

          作为一个东北家庭妇女,我妈的手艺堪称糟糕透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以为酸菜有剧烈的铁锈味是理所当然的事。我爸的鼻炎非常严重,因此每次家里吃酸菜馅饺子,就只有我自己面色铁青,犹如芒刺在背,每吃一个饺子就如同咽下一个大铁球,吃到最后总是身心俱疲。我妈对此极为不满,经常在吃饭时摔摔打打,表示天生挑食者当受拔舌之刑。

          

          我离家15年,在外面几乎没有吃过东北酸菜。非不能,实不想——没有铁锈味的酸菜,反而让我不习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这就像你成年之后,必然有了自己的生活,包括妻子孩子、房子车子、人情世故、事业商务等等诸如此类的破事儿。但是只要回到爸妈那儿,总有一种熟悉的气息让你安定下来,不再焦虑或躁动,只想安静地等待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碗饭端上来。而立也好,不惑也罢,这一刻统统变成一个孩子,手里的筷子就是一生的标尺,嘴里嚼着什么都心满意足。

          

          我家已经有好多年不积酸菜了,这是因为我妈年过半百之后,右半身几乎已经完全失灵,只能在好天气由我爸推着出去晒太阳。幸而她头脑无碍,我回家时总会问我想吃什么馅的饺子,然后命令我爸买菜动手,却唯独只字不提酸菜。

          

          她不知道,我多想再吃一口她包的大铁球。

          

          四、

          以上都是跑题。

          

          这部名为介绍美食、实则勾勒众生的纪录片之所以会让人流泪,是因为我们在里面看到祖先、父母、兄弟、姐妹、妻儿、亲戚、朋友,以及自己。

          

          这就是人民。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这部纪录片里,人民不再是一个空对空的符号,也不是被用在哲学范畴里的一个代词,更不是一个被搬弄、被利用、被损害的名词,而是真实的存在。人民共同的记忆创造了全中国数不胜数的美食,让全中国的菜谱成为另一部理想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史书。它最复杂,也最简单。

          

          只要这部史书还能流传下去,中国就会存在,中国人就会存在。

        通宝推:天涯睡客,小白兔albert,constant,strain2,云中飞,暗香疏影月黄昏,潇湘夜雨,
      • 家园 引用马伯庸

        爱国是舔完一碗咸豆腐脑后的满足;是烤串在火上滴油的滋滋声;是蒜薹肉丝浇在米饭上的期待,这是最朴素的美味爱国主义。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夸它的好,也骂它的坏。夸是因为月是故乡明,骂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所以两个中国我都爱,前者爱之深,后者责之切,情感本出同源,何必割裂开搞两国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