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随笔:那些洋教授和他们的历史课 (更新中) -- 五藤高庆

共:💬260 🌺176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随笔:那些洋教授和他们的历史课 (更新中)

    若干年前来到枫叶之后,按照标准程序走了一遍(先读书然后那啥),结果读完了第一个degree然后成功那啥了之后突然茫然了,不知道该干什么。然后家里建议还是读个大学,好歹不管回国还是在这边都好办。当时心里想是读够了,可是父母希望如此,于是乎就从了父母的愿望,跳进了大学这个大坑里。

    这里得感谢下俺爹娘,我当时是很胆怯的说因为我喜欢所以想读历史,心里很害怕说被拒绝,斥之为不务正业。结果俺爹娘却说你感兴趣就好,我们不在乎你读什么,有个大学毕业证就行。而且你喜欢就好。所以我要谢谢他们的豁达态度和之后他们对我的支持,众所周知在我们校的现实是商学系基本快成为中文系,经济系已经成为国学系,在这个气氛里我选学历史系,实在是个地地道道的异类。他们能让我按照我的愿望自由去做,确实不易。所以自己要对爸爸妈妈说声“谢谢你们”。

    自打跳进这个大坑,上了这门历史学之后,就开始跟这帮子教授们打交道了,这些教授们有印象强烈的,也有轻轻的来去留不下一片云彩的。有让人喜欢的,也有能把人折腾到死的。不过总体来说,这些教授们,不管他的本事怎么样,对待学生的态度普遍很好。枫叶的老师在亲民这一条上比国内老师强的多得多,很多时候学生选一个老师的课,未必真的只考虑老师给分宽,同时也是看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人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所以讲课真的是一门学问,讲课好,精力充沛,有吸引力的老师,显然比如同木人一样的背诵机器更受学生欢迎。不过呢,在折腾你的时候,人家也是面带微笑的,笑的你真是发毛也不是,不发毛也不是。我称其为“徘徊在反复的纠结之间”。我就在这样的反复纠结中撑到了现在,前两天在河里游泳的时候看见阿辉姐的文章。颇有感触,我也仿一下,写写这些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教授们和他们的课。权作一种发泄吧。

    最近才知道阿辉是姐姐,我以前一直以为是GG,汗一个…罪过,罪过

    先把我到现在为止接触到的俺们系的教授们的代号八卦下,话说这些人先写谁呢?

    T老大: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主教中国史。叫他T老大是因为学生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不是很严而且很亲学生。所以学生们把他当我们的头儿一样。T老大的本事和人缘真不是盖的,要材料有材料,要人气有人气,教学风格不死板,放分容易,为人也随和,学生一来就有问必答。上课的时候讲解流利,通俗易懂。结果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每次一出就是一抢而空(相比之下教中东史的那位老J就惨兮兮了)。我报了两个学期都没上去。后来不得不额外加一个位子才到手。每回上他的课,那真是座无虚席(当然,不排除历史系的学生本来就少的原因)。他LP好像中国人不过俺不确定,但是俺确定的是他办公室里那个收藏啊那是真的很惊人啊,什么《明代县治研究》啊,《康熙字典》啊,《明朝那些事儿》啊,《中国流人史》啊等等等等是一应俱全。哥看了之后真的惭愧了啊。下面我会详细的讲讲他的课,作为一个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活代表,你可以从他讲课里看出东西方很多很多的不同。他也经常来中国讲学的,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他,关键字是“走出江南:中华帝国晚期“边缘”地域文化研究”。但是还请悄悄地搜索,声张的不要。因为他现在就俩中国学生,所以他马上就能知道是谁暴露的他。

    老造反派:杜克大学北卡罗莱纳分校的博士,主教俄国史。人有点严,而且上课总喜欢扯自家事儿。但是本事是实打实的,因为每次扯再多也能按时完成任务,而且没啥架子。是一位很有见识的现代女性。顺便八一句她表弟去阿富汗给打成PTSD了,回来之后一发作就是她跑去照顾他的。在洋人中真的算难得的了。之所以叫她老造反派是因为这个教授经常在课上抱怨俺们学校和董事会,还跟我们透露点啥“学校内幕”之类的,鼓动我们造反去。整个一活脱脱的造反派。

    光头靓男: 多伦多大学的博士,斯坦福实习的。主教东欧那嘎达的历史,也教什么种族灭绝史,什么波尔布特,卢旺达之类的。去年的来俺们系的年轻的大光头新丁,因为刚来没多久,所以每次上课都是西装革履领带笔挺眼镜一戴特别有派。看着就像大学教授。人非常认真负责。学识真的很厉害,讲的有条有理,一二三四五下来基本上没有不明白的。我上的他的南斯拉夫史课很轻松就搞定了。他能很流利的说南斯拉夫的史杜卡维安语。每年都去那边四处收集史料。非常勤勉。还经常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像这种跑一线的学者,我觉得,是很值得敬重的。

    系主任:威廉-玛丽大学的博士,说他是系主任是因为他真是我们的系主任,没学过他的课,不过几回去找他办事儿,人很不错好说话,也很温和的一个人。据同学说他的课也很好,趣味性差点,因为他是教北美土著史的。里面好多东西都是以也许啊,可能吧,应该呀做句子结尾。还好多材料其实是他自己写的。整个一原创作者

    Otaku: 奥克兰大学的博士,主教日本史和日本流行文化。之所以叫他Otaku是因为他是日本漫画迷。他办公室里从地上堆到书架子上能有好几百本漫画,这还是他收藏的漫画的一小部分。第一回去见他的时候哥真的震惊了,当时就想把全屋席卷一边。他因为年年跑日本所以日语很流利。学识也非常厉害但是比起其他人的精深程度还是稍微有限,因为他很明显受到日本政府的宣传影响,总是用日本政府下属的对外历史扭曲和篡改部的枪手们的材料讲课。他对于日本的内在本质认识的还是比中国人稍差。但是比起一般人来说,那真是强的不止一星半点。他的日本通史课讲的很精彩。特别是古代史和现代日本经济崛起,讲的那叫一个漂亮。

    大白:剑桥大学的博士,主教南亚史和相关女性研究。白白胖胖很温和总是很happy的女教授。学识真的精深。不过因为长期出差去印度且教授印度等地的历史,受三哥浸染严重,染上了三哥的种种恶习比如偷懒耍滑。迟到早退旷课是司空见惯我们都没啥惊讶了。她还经常cancel 她的office hour(一共也没多少你还旷啊啊啊啊啊)。而且还有好吃的毛病。最近老毛病发作乱吃东西结果吃了个食物中毒,以此为借口又旷了office hour。还鼓动俺们去游行,鼓动俺去维护俺们的“权利”(靠,真以为我看不出来啊,啥维护权利啊,学生都游行去了你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偷懒!!!).虽然她不是很严,但是每次都给大批材料让你读,上面典型的三哥教授写的三哥式文章,逻辑巨复杂,句式套句式,词汇极变态,精神乱跳跃。她还老安排读书,动辄一本就300多页。看的哥真的动用咆哮体了,哥真的受伤了啊,哥你伤不起啊啊啊啊啊!!!不过上她的课好处是经常能看电影纪录片什么的,我们曾经有6节课看了四场电影的记录。因为有免费宝莱坞电影蹭,所以她的课人气也很高。

    老左:一直不知道他是那个地方毕业的,主教欧洲史。精瘦的老头子,虽然看着不胖,讲话声音可够浑圆,而且贼能讲。也不知是不是喝了胖大海,他上课两个钟头可以从头讲到尾最多停三十秒(当然代价就是他嗓子非常糟糕,经常积痰,老爷子也是很不容易啊)。学识真的牛,学生问的都是当场就答基本没有什么我现在答不了,要找找书再回答你的(我记忆中最多只有两回)。说他是老左,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大左派。据传老爷子年轻时在法国参加过“七月革命”。上街喊过什么要做爱不要作战之类的进步口号。随后四处漂泊,跨过铁幕,转过亚非拉。这么多年折腾到老了,革命激情却依然不变,一讲课就大讲左派革命理论,听得我还以为他托洛茨基同志灵魂附体了。

    老J:纽约大学的博士,主教中东史。黑黑瘦瘦看着很年轻。叫他老J是取他名字首字母。学生们公认他是教的最差的一个,因为他说话的时候老卡壳。还经常老背PPT上的东西。说话声音也不是那么的老爷们。而且他给分很严,上课控制的也不是非常好。所以学生们对他多有非议。其实认真的讲老J其实还是很厉害的,不过他的表达能力实在是需要加强。你教授不能英语说得跟我学生一样差吧。而且他语调慢慢腾腾,讲的真的让人昏昏欲睡。最后一节课居然不来了,找了个语言说的更差的女的来讲的,真是%……¥&……&¥*!!!

    毛妹: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博士,主教美国史的20世纪部分(内战到现代)。 叫她毛妹不是因为长毛,而是她真的是个俄国MM(我一直不太理解为啥让俄国人来讲现代美国史)。非常典型的一个俄国美女。黑头发,大黑眼睛又圆又亮而且肯定没生娃所以身材还是个可乐瓶,尚未进化到可乐罐。学识比起资深的老教授们还是差些,不过人还可以,不是那么难亲近。不过给分很严,而且也老爱布置一堆材料给人看。她还经常设计各种变态考试(比如给你个图片让你说明下这是米帝啥时候的什么事儿等等),典型的俄国的恶癖好。

    德国大姨:麻省理工的博士,主教美国史早期部分(从独立到内战这段)。叫她德国大姨是因为从她的姓氏看着像是个德国人。讲话慢慢腾腾的女教授。不知道是我理解问题还是怎么的,她的课有时候完全理解不能。她人也还凑合,有点严。存在感不是很强,上过了她的课也就忘了。

    布尔小伙:密歇根大学的博士,主教非洲史。选他的课的时候,刚好赶上河里村长放出来《钻石黄金战争》系列。然后每次上他的课的时候我都想起布尔人,所以叫他布尔小伙。很年轻很有为的一个教授。不过学识差一点(当然这主要是非洲人自己不写历史的问题)。讲课很有热情不过讲课技巧相对差一些。例如现代非洲史这里讲的比村长差多了,张嘴就是总结啊,大体啊,一般来说啊。没有村长挨个国家地区讲的好。我有时候都想让村长来教我们了,肯定比他强。

    老爱:俺们校专教爱尔兰史的客座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教授。每年过来支援一下我们这里的爱尔兰史课。爱尔兰人在枫叶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说白了就是苦力)。现在在枫叶一些地方爱尔兰人也有很大势力。大把银子奖励给学爱尔兰史的人。老爱教授初一看我还以为是英国人,讲话也有点英国口,作风什么的就很想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那个莫利亚迪教授。永远穿正装,永远戴眼镜,永远讲话絮絮叨叨生怕学生少听了那个部分,永远一张嘴就停不下来。人看着很威严,但实际上很可爱。不过他的课真的是事无巨细全给你讲一遍,话说爱尔兰那么大点地方,在他教授下历史都能这么复杂。谁说这茶杯里,起不了风暴呢。

    -----暂时忘了还有谁,想起来再补---------

    另外顺便说下我知道的俺们系的开课,要我说就是乱开,或者是按照国别和文化圈来开。一般来说开一门课有以下标准作参考。

    1:属于几等国家:国家分一二三等,一等国家,例如欧美枫叶,属于肯定跑不了的课。其必然有通史(美加和欧洲还跟肥皂剧一样分上下集所以是两堂,比如毛妹管现代美国,德国大姨管近代美国),各种大史记(例如“1848革命年代”课),国别史(例如近代法国研究)、文化史(例如俺们系主任的“北美土著研究”)以及热点史等额外史学课程。

    二等国家,例如中俄日印(不好意思,尚未收录宇宙第一上国,幸甚),有通史(例如老造反派的俄国史,不过俄国/苏联是分开讲的),大史记(例如T老大讲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史(比如Otaku的“当代日本流行文化”),和新热点史(例如大白的“南亚女性研究“)。这个基本属于选学的,你选学那个部分看你心情,够数就行。

    三等国家,例如中东,东欧,那就是按照区域来讲,最典型就是中东史(伊朗阿拉伯绑一块),非洲史(全非洲绑一块)。南斯拉夫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还有什么别的亚都绑一起)等等。这些课里一般只有通史(文化圈里面乱讲一通)和热点史(例如老J新开的 “1800的埃及”,讲默罕默德.阿里的,就是对应中东的那个暴乱开的),这个要求同上,够数就行。所以很多人都是凑数的。

    2:是否有足够热度,够吸引学生来:比如那个“电影史”,还有“纽约艺术史”。这也归我们系管。类似还有爱尔兰史,不是人家爱尔兰研究热,是因为爱尔兰人协会给学爱尔兰史的提供奖学金。给钱的总是很热的,符合经济规律。

    3:是否有恶劣影响: 典型的一个就是“种族灭绝史”,也就是赶上这堂课,柬埔寨和卢旺达才能被人提及一下。拜托,人家历史也很悠久的好未。不过顺便说一句很怪奇的是我们校没有东南亚的历史课。不知为啥。

    4:无法分类的课程: 比如有个“工业革命史”。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还有个什么“法律和社会”,看着这个课名我想破头也没明白为啥这课归历史系管。类似还有很多不能分类的课程。所以统归一类

    下面开始尝试着写吧,这很可能成为巨坑,所以任何对此抱持什么期望的,还请绕道走吧。

    关键词(Tags): #个人翻译作品#日记通宝推:五峰,rentg,伯威,淮夷,预备役师的防化,老树,南渝霜华,从北苑到太古,笑熬浆糊未糊,同文,阿辉1,Mtknr20,本嘉明,铁手,王树,文字君子,老坏,舞动人生,李根,匿名:1
    • 家园 现在应该还是更新中?
      • 家园 抱歉,停止更新了,因为没心情写

        人生郁闷啊,而且要忙起来了。

        不过我会尽可能的腾点时间来搞搞业余爱好。只不过要写的很多,一时腾不出来写这个也是情有可原的。见谅见谅

    • 家园 毛妹的比喻太形象啦

      黑头发,大黑眼睛又圆又亮而且肯定没生娃所以身材还是个可乐瓶,尚未进化到可乐罐。

    • 家园 借贴:谁能帮忙给点材料。花谢

      要写paper,可是材料缺缺。河里谁有材料,可否帮忙一下?

      材料一定要写明出处,是书的话最好有书名和页数,是网络文章要有链接,最好也有作者名字,是纪录片的话最好能有具体播放的时间。可以是第三方的出处,只要能标明就行。

      求材料如下:

      “砸三铁”这句口号的出处

      八八的时候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三次打给中央的关于首钢工人自发组织的工人纠察队的报告

      当时北京有个民谣来着什么老毛儿子上前线,赵某人儿子倒彩电,出自哪里谁知道?

      • 家园 可用“砸三铁”和“徐州"为关键字搜索

        当年砸三铁在徐州先放的卫星。

        徐州破“三铁”与理论思考

        http://www.nulog.cn/163367.html

      • 家园 关于砸三铁,度娘的答案

        破三铁

        1992年初,以徐州国营企业改革为发端,国营企业掀起了一股以“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为中心的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热潮。所谓“三铁”,是对我国传统体制下的国营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特点的形象概括:劳动用工制度的计划化和固定化,形成了“铁饭碗”;工资分配制度的统一化和刚性化,形成了“铁工资”;企业人事制度的资历化和终身化,形成了“铁交椅”。“三铁”的弊病集中表现为不能调动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

        半途终止的“破三铁”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效益不彰,搞活无策,庞大的冗员使国营企业不堪重负,一些调查显示,在绝大多数国营企业中,在岗而没有工作可做的工人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从2月份开始,因讨论国营企业“生死”而声名大噪的《经济日报》刊发一组《破三铁,看徐州》的稿件,继去年报道“四川企业安乐死”之后又掀起了一股“破三铁”的热潮,这一改革措施得到了中央的首肯,并迅速在国营企业中广泛实施。

          “三铁”,分别为铁饭碗、铁交椅和铁工资,实指国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它们被认为是国营企业的传统优越性所在,也是其内部机制僵化累赘的症结。所谓“破三铁”,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辞退工人,工作岗位将不再“世袭”,企业管理人员—之前称为“干部”—不再终身制,员工的工作也不再是铁板一块,而将根据效益和绩效浮动。根据报道,江苏省徐州市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针对“企业办不好,厂长照样当;工厂亏损了,职工钱照拿;生产任务少,谁也减不了”的现状,通过“破三铁”让企业恢复了活力。《经济日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稿36篇,它坚决地认为,破三铁是国营企业改革的一次“攻坚战”。新华社也发表述评,称“破除三铁,是今年企业改革的主旋律。”到3月底,全国“破三铁”试点企业已逾千家。

          “破三铁”,是企业改革15年来,第一次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企业中的一般职工,在此前,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措施都是针对经营层与国有资产管理层的。“破三铁”,其实也就是解除了企业与工人的“终身劳动契约”。在某种意义上,大张旗鼓的“破三铁”是一次无可奈何的观念运动,它让人们意识到,他们一直以此为家的国营企业不再是永远的保姆和不沉的大船。在媒体的热烈鼓噪和“徐州经验”的启发下,本溪钢铁厂宣布10.6万名职全部实行全员合同制,它被认为是中国大型企业第一次打破”铁饭碗”,上海、四川和北京等地的老牌国营企业也纷纷以深化改革为名义大幅度裁员,大批工人下岗回家。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更直接提出,以三铁精神(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来破三铁。

          三铁既破,然而社会保障体制却没有健全,成千上万的工人下岗,一下子变成了无依无靠的社会弃儿,严重的失业迅速演变成一场社会危机,一些地方相继发生被裁员工人跳楼自杀和行凶报复的事件。4月,地处京畿的天津市盛传天津手表厂搞“破三铁”出了乱子,工人罢工、女工自杀、厂长免职,此类传言迅速散飞整个华北地区,后经媒体调查,手表厂事件有点出入,然而,满城风云并非空穴而来,“破三铁”因缺乏相关社会福利制度保障而可能诱发的社会动荡却引起了决策层的警惕。在5月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上,有人明确提出,转换企业经营体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破三铁”。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刊发权威人士言论,称“破三铁,要谨慎”。一位叫贺中天的经济学家批评说,“徐州搞破三铁,市委规定亏损企业工人扣多少,厂长扣多少,政府职能不转变,光扣厂长工人的工资,企业转换不了机制”。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更论证说:“试图用皮鞭加饥饿的办法搞活国营企业是行不通的,每个公民都有宪法赋予的劳动权利,砸铁饭碗是违法的。”   于是,到年中,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突然戛然而止了。

          7月,改革策略重新回到原来的放权主题上,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宣布赋予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资金支配权等。从《条例》的文字表述看,企业经营者的所有权利都已经被全面地下放,因此,它被认为是政府自1978年放权试点、1984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之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放权行动。从实际的执行情况看,这些权限中,有的早已下放,如销售和采购权等,有的定义模糊,如资金支配和投资决策,有的缺乏政策配套,如进出口权始终被国家外贸系统所垄断,其他企业根本不可能染指,还有的则根本不可能落实,如拒绝摊派。在新华社开展的对百家国营企业厂长调查中,90%的厂长承认“即使有拒绝权也不敢用”。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国家,到底该如何管理和控制国营企业,始终在“收与放”的悖论间徘徊,进退维艰。

    • 家园 听T老大讲近代中国(HIST 367)

      提前放出这一篇其实不是本意(因为我实在是很不愿意写这个,原因见后),原因是我写作业要找点材料,所以特此放出来这个题目,敬求大家帮忙哈哈。

      不过在写之前先得提前把丑话说在前面,这篇文章代表的是俺们教授——在外国的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史的外国人的意见。并不代表本人的意见和政治取向。因此,如有人对文章中的内容感到不适或者引起什么反应的话还请绕道离去,切勿喷到本人头上,也请等到本人毕业之后再喷俺教授,他现在就两个中国人学生,唯一一个能写这种东西的也只有我。所以一喷他的话他马上就知道是我干的了。这一点千万拜托各位。

      这里说一点个人的感想,可以预见的,T老大讲的课如果放进坛子里很可能会被拍砖(他自己承认已经被拍砖两起),而且很可能造成严重的拍砖(因为他本人的政治态度还是一个白人的,一个枫叶人的和一个西方人的)。所以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我再一次请求各位看官只看别说。毕竟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他一怒,俺就得加于三尺了。

      我并不知道他内心是怎样想,T老大在课上(HIST 264 中国通史)承认过中国几千年来流传的历史材料可以论吨计算(虽说他认为原因是中国人用修史作为手段来论证天命)。材料是如此的丰富,内容又是如此的重要。所以短短一学期想讲明白几乎不可能(他认为基本上每个朝代都能开一堂课,而他还申请过,不过学校认为没几个学生会听,所以驳回)。在跟我唠嗑的时候承认过两点,第一,他专精的其实不是这堂课,他专精的是明清史研究,在这一行里他的研究也算不差了。但是搁到明清之外就不成了(我当年上中国通史写的paper是法家,他直承他不懂)。第二,他也承认很多时候他也很困惑(尽管困惑的角度跟我们很不一样),也试图了解中国的特质。所以我并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诚然,他也有可能在撒谎。毕竟他没有必要跟我一个中国人说什么真心话,而他讲的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看来是反动的。他也可能是有政治任务的,他明白不是这样,但是学校要他给这些学生洗洗脑,教诲他们中国人是敌人。毕竟政治是无处不在的,天天看铺天盖地的中国男人都小偷飞贼女人都出卖灵肉国家整天策划毁灭世界人民不是愚昧就是逗士这一类的宣传,再公正的人也得受点影响(这点上还是要给枫叶说点好话的,枫叶还是比美帝公正一些,至少人家承认中国的发展)。他也可能是真诚的,确实是不知道只能根据手头上的东西讲。而从他发给我的材料上看,几乎都出于CIA的特务、呆丸的枪手、各路民猪逗士、狂躁的中国“艺术家”再就什么某个基金会的Zhuangbility的叫兽的手笔。而我发给他材料的时候他几乎每次直承他是第一次看,还想让我把我的收藏都给他发过去。还问过我好多次那本《中国可以说不》有没有英文版。他也可能是天真的。毕竟他是一个枫叶人,生在此长在此。几百年不到的历史不可能理解中国人数千年的实践,不能理解中国人数千年血泪凝结成的文化,更不能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因素和关联(或者他理解,毕竟他也研究很久了,但是对他是研究,对我们就是流淌在血液里面的东西)。他生在一个年轻的国度,长在一个迥异的文化环境里。所以他自己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对中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而他的哲学和看法在我们看来很可能是奇异的。所以我说不上他是怎么样的。正因为如此,我每次听他的课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感觉是一种折磨,因为在他的课上你会感觉一切我们所信仰的是这般被人不理解,这般的为人所未知,甚至这般的被人蔑视。在这样的一个可以算得上是对中国很友好,态度比较公正,并没有什么激进看法的甚至很了解中国和他的历史的西方人讲的课上。我们的信仰、努力和实践,不管是左的还是右的,虽然我们中国人争论的十分激烈,甚至之间互相要打起来。而在他,或者他们看来,都只不过是一个虚无和苍白的幻象。如同那个在等待着戈多的人的一般,根本就是一个荒谬而已。所以上他的这节课,实在是很难受。不过也正因为难受,我才能思考,才能探索,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西方,什么又是东方。才能理解什么是我们,什么又是他们。也正因为我思,故我才知道缘何我在,也正因为我有探求,所以我才得到上面这些文字。对我来说,得到了这么一点浅浅的理解,也许这就是这节课的真正意义和收获吧。

      写在最后面的:敢问有谁能帮忙找点材料,写final paper要用。本来手头上的材料是够了,不行也可以网上搜。但是教授建议我最好能搞本书,或者公开发行的。或者什么秘密材料之类的。不限中英文(他看得懂中文的)。

      课程状态:完成时

      内容: 从清末讲到坦克人,已延伸到最新的《蝗虫天下》。有可能延伸到奥运会和四月青年的出现。

      材料;T老大收集、主编的《当代中国史阅读材料》(History of Modern China: course pack)。本课专属内部材料,对外无售。

      收集材料有:

      鲁迅的《呐喊》序言(Preface to a “call to arms”)和《阿Q正传》(the true story of Ah Q)

      罗伯特-西庇诺(Robert A. Sealpino)的“一个青年革命者的演进:老毛在1919-1921”(The evolution of a Young revolutionary: Mao Zedong in 1919-21)

      老毛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Report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easant Movement in Hunan. 1927-3)

      米歇尔-莱茨(Michael Lestz)和蔡培凯(Chang Pei-Kai)的《新生活运动的三个总结》(Three account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弗朗克-迪克特尔(Frank Dikotter)的《异乡社会:当代中国和其日常生活》(Exotic Commodities: Modern objects and everyday life in China)

      选自当代中国研究系列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A documentary Collection)的《共产党的幸存:泸定桥的故事》(Communist Survival: The tale of the Luding Bridge)

      戴维-安特维尔(David Atwill)和玉容-安特维尔(Yurong Atwill)的《奥托-布劳恩在长征中》(Otto Braun on the long March)

      戴安娜-莱瑞(Diana Lary)发表在剑桥学报(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的《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苦难和社会转型》(The Chinese people at war: Human Suffering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1937-1945)

      蒂莫西-布鲁克(Timothy Brook)的《亲善合作:战时中国的日本代理人和本地精英》(Collaboration:Japanese Agents and Local Elites in Wartime China)的序言(Introduction)

      汪精卫论“亲善”(On Collaboration)

      蒂莫西-切克(Timothy Cheek)的《老毛和中国革命:简史和相关文件》(Mao Zedong and china’s Revolutions)

      选自当代中国研究系列的《新法律:婚姻和离婚》(New laws: marriage and divorce)

      老毛的《原子弹和纸老虎》(A-bomb and paper tigers)

      彭老总的万言书(Peng Dehuai’s critique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选自当代中国研究系列的《雷锋的生与死:一个值得赞美的“傻瓜”》(life and death of Lei feng, an admirable “Fool”)

      谷熊(Gu Xiong)的《当我们年轻时:上山下乡》(When we were young: up to the Mountains, Down to the Villages)

      理查德-金(Richard King)的《战争传奇:创造民兵英雄》(Fantasies of Battle: making the militant hero prominent)和《人文和动荡:中国的文革,1966-76》(Art and Turmoil: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艾米丽-霍宁格(Emily Honig)的《社会主义者的性:再论文革》(Socialist Sex: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evisited)

      苏小康(Su xiaokang)和康陆祥(Qang Luxiang)的《河殇》(deathsong of the river: a reader’s guide to the Chinese TV series Heshang.)第一和第六部分。

      《绝食抗议篇》(Hunger Strike Manifesto):选自《呼唤民猪:某年某事的写作和演讲集》(Cries for Democracy: Writings and speeches from the 1989 Chinese democracy movement)

      吴红(Wu Hung)的《天安的门:纪念碑的政治史》(Tiananmen square: a political history of Monuments)

      陈桂迪(Chen Guidi)和吴春桃(Wu ChunTao)的《舟会覆否?中国农民的生活》(will the boat sink the water: the life of china’s peasants)

      教科书: 乔纳森-斯潘塞(Jonathan D. Spence)的《当代中国研究》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作业:不多,但是不轻松。

      每周课程(一周两节,每次一个钟头左右):

      课程:

      1:课程和中国的简介

      2:辛亥革命形成的六个过程(6 Processes in the 1911 Revolution)

      3:也就成了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A Road is Made: China’s New Culture and May 4th Movements, 1915 - 1921)

      4:一个目标,两条道路:苏联模式和老共的成立(Same Context, Two Trajectories 1: The Soviet Model and the Birth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5:一个目标,两条道路: 国民党崛起,北伐和四一二的结局(Same Context, Two Trajectories, (2): the Rise of the Guomindang (KMT),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nd the Aftermath of the Shanghai Massacre)

      6:儒家法西斯主义?南京岁月 上集(Confucian Fascism? The Nanjing Decade (1) (1927-37))

      7:景气的年份:南京岁月 下集:城市和物质文化(The Year’s that Were Fat: Urban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the Nanking Decade, 1927-37)

      8:历史和党的神话:江西苏维埃和老毛通向权力的长征 (History and Party Mythology: The Jiangxi Soviets and Mao’s Long March to Power)

      9: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日本帝国在东亚的扩张和第二次统一战线 (Asia for Asians: Japanese Empire In East Asia and the Second United Front (1860-1936))

      10:内战和外战:中国的抗日战争 (At War with Japan at War with Itself: China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the Civil War, 1937-1949)

      11:僵持阶段和叛国投敌问题:(The 1940s Stalemate and the Question of Collaboration)

      12:中国革命的延安道路:农民民族主义和群众路线(The Yan’an Way in Revolutionary China: Peasant Nationalism and the Mass Line)

      13: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tood Up:” The Civil War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5-1949)

      14: 中国人民依然站着: 早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tood Up:” The Founding and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 - 57 )

      15:续上集

      16:十年疯狂: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Ten Years of Madness”China’s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76))

      17: 乒乓球,两个凡是和四个现代化: 从毛的中国到邓的中国(Ping-Pong Balls, “Two Whatevers” and Four Modernizations: China from Mao to Deng (1972-82)

      18:“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致富光荣”文化热和改革年代 (Poverty is not Socialism; to Get Rich is Glorious”: High Culture Fever in the Era of Reforms, 1979-88)

      19:从悼念到抗议到平静:89年的民猪大表演(From Mourning to Protest to Silence: the 1989 Tiananmen Democracy Movement and its Aftermath)

      20:温和的革命? 一个挑战处处的世界,天安门之后的中国的前景(A Calmer Revolution? A World of Problems - A World of Potential in Post Tiananmen China (Parts 1-2))

      21:接上集

      通宝推:旧时月色,回车,王二狗,阿辉1,舞动人生,
      • 家园 4:一个目标,两条道路:苏联模式和老共的成立(上)

        每堂课依然是从作业和问题开始,今天讲的是鲁迅先生和讨论阿Q正传。这节课录得音很不清楚,学生打喷嚏咳嗽放屁踢桌凳的声音时不时就干扰一下。这堂课开头是有个人问了个问题,录得时候让一阵咳嗽给遮过去了。所以接下来要是有写的晦涩不明的地方就是录音的问题。在这里向大家跪拜致歉。

        T老大:(回答问题)所以大概就是这样。这一周的课呢很重要,所以我们改到在下星期讲五四运动的扩张和因此导致的20世纪中国最主要的两个政治集团老共和寡民党KMT的崛起。另外要注意下周的阅读任务很重,在下周之前你们要读完两个文章,第一个是关于老毛的工作和生活的,非常有趣。里面有写了些老毛思想的早期起源,我很喜欢早年的老毛,早年老毛的生活很传奇,里面也提到了他早年写过的很多重要的内容,关于湖南啊,革命啊,还有他青年生活对于他之后成为老共领头人的影响等等等等。另外一个材料很难,很可能是这节课最难的阅读材料。这是老毛写的关于一场发生在湖南地区的农民起义的报告,这可能是老毛最重要的文章,被认为是后来所谓的老毛思想的起源。我们这堂课之后会大量讨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老毛思想之间的异同。在阅读这个文章之前你们需要知道一点:老毛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接下来的课里我就会给你们解释这里面理论上的异同。 所以拜托你们一定要读完这个材料,而且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里面的细节,搞清楚他到底想说什么,因为老毛思想和马列主义之间的异同和这些异同对世界的影响将贯穿接下来整个学期的课程。这就是下星期的计划。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讨论上回那个故事《阿Q正传》。在开始讨论之前我要重新说一下鲁迅。在上节课里我想你们已经知道鲁迅是何人了。他是五四运动中一个年轻人。后来崛起为五四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第一部小说是《狂人日记》,第二部小说是《阿Q正传》。《阿Q正传》从一开始发表就是颇具争议的,这部小说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章回体的。最先登在北京一家报纸上然后每星期逐次更新。这种体裁在中国是很流行的。因为读者读完了第一章意犹未尽,然后就要等第二章,所以他们就会买下星期的报纸。鲁迅这部小说在发表后激起极大地反响。然后就有很多人人跟今天的论坛里混战拍砖一样,围绕着这部小说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例如这小说里反映了什么、阿Q到底是怎么回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的命运如何等等等等。这部小说我几乎每次上这节课上到这里的时候我都要讨论它。我本人读了好几遍这部小说,所以跟你们一样饱受阅读的煎熬。对这小说我其实还是不太了了,我曾经尝试跳过它不讲,但是我发现如果我这么干的话之后的内容就讲不通了。所以每回我都得讲讲阿Q和鲁迅。我本人最喜欢的当代的中国作家是余华,他读了不少书,也写了不少书。这里是他最新的一本书,里面描述了当代中国的世态。在这本书里有篇文章谈到鲁迅,他在这里是这么写的:“在当下的中国,人人都说我余华是鲁迅精神的继承者,称我余华是‘当代鲁迅’,是当代著名的能在文章中暴露中国国民性的的作家,说我能抨击各种社会阴暗面例如盲目崇富或者信仰缺失等等。那么在文革的时候,我是怎么看待鲁迅的作品的呢?我说我讨厌鲁迅。他的生平里面充斥着各种光环”。实际上他的意思是鲁迅被老共给劫持了,他认为在老毛说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作家之前实际上没人讨论鲁迅的东西。人们之所以去读鲁迅无非是老毛的推荐。这个过程里只有两个人,老毛和鲁迅。余华还写了一段他当年在学校操场上的讨论,他是这么写的:“如果咱们现在把所有的原子弹都取消掉,大家之间不打了不威胁了。然后我们把原子弹放在一块,就真能把地球炸掉不成?”他意思是他质疑鲁迅是真的有文学价值呢,还是只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大众偶像。他在他的书中有很多关于鲁迅的讨论,比如说他又讲:“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里我插一句在文革的时候是禁止用先生这个词的,不过只有鲁迅可以称为鲁迅先生。说回来,余华讲:“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你为奉献而努力一生,你就不会被束缚云云 ”,这就是余华怎么看待鲁迅的。他只是因为政治家利用他,才让他如此闻名。这里面只有两个人,老毛和鲁迅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最为有权。最后,余华认为鲁迅的传奇是被政治利用的结果,所以他就简单一句话“在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里我都讨厌鲁迅”,只有在他文章最后一部分他写到鲁迅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作者,要理解他就要先理解中国的历史然后才可能理解他的真义。所以我昨天又看了一遍鲁迅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行文结构相当难理解,而且里面充斥着很多矛盾的内容。不过我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确实又有了一个新观感。所以我也想听听你们的读后感。接下来是全班自由讨论时间,每三人一组讨论。你们要尝试着运用这篇文章中的细节,找一部分内容来讨论这篇文章的真义,弄明白这篇文章到底讲的啥意思。这里我要你们讨论几个问题。第一:你们认为这篇文章用的是什么文法?什么结构?故事前后如何完善的?为什么这个文法方面的技术细节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是主角的名字,为什么作者要给主角起这个名字?花那么大的文笔来讨论阿Q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有何象征?这个文章的题目又有何象征?第三问题是这个主角阿Q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国民性的象征”?他是否真的象征着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状态?鲁迅又是怎么看待这个主角的?第四个问题是这部作品对于当时中国的革命有何意义?我今儿刚刚读了一个考据文章是关于当时的人围绕着小说展开的一系列讨论的。这个文章是怎么说的就是鲁迅的文章一出来啊,顺便说一句鲁迅是这个人的笔名不是真名。鲁迅的文章一出来呢,掀起了很大的讨论,因为很多读者在看了小说之后觉得这部小说里写的人物就是他们自己。你可以想象那些读者的想法:哦天啦,这文章就是在写我的事情,这作者一定是对我知根知底,可能是我身边的人,要不然他不可能写出来我的行为。所以读者们就不停的跳坑等更新,因为他们想找出来作者到底是谁,是不是真的是他们身边的人。当阿Q被杀掉,而这部小说告收尾之后呢,就有不少人给报纸写信问阿Q的情况,问阿Q是在那里被枪毙的。因为他们真的相信阿Q的存在,真的相信阿Q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过的真人。同时还有成堆的信件来问阿Q的各种情况诸如相貌三围等等等等。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情况,人们把这篇小说里的一个创造出来的人物当成活人看待。所以你可以想象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在考据文里面呢还引用了当时的读者来信,有一封是这么说的:“我从来没去过文章中的这个城镇,但是我见过跟文章中几乎一样的故事”。所以我们今天要花些时间来讨论这部小说的内容和主旨,下面是讨论时间

        (群体讨论中…,我们组里算我一共三人,俩国人一个洋妹。所以我俩就听洋妹说,洋妹说她这篇小说读的一头雾水,他觉得阿Q就是个Loser,但是是个非常奇怪的Loser。,她本人完全理解不能。)

        T老大:ok,我知道你们有很多要讨论不过我们暂时先讨论到这里,我想你们一定是对这个故事蛮困惑的,因为这个故事真的很难读,我读完这个故事也是“呼”喘了一口气,觉得可以轻松下了。不过它对于中国的历史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必须讨论这个故事。首先我要问你们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啥?

        某生A:他说的是从传统中国到当代中国的转变,也就是辛亥革命,某种意义上说失败了?

        T老大:很正确,革命的失败是这篇文章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谈到革命,总是会讲到革命理想和革命者。但是小说里反映的这样的现实:到底是什么驱使人们去革命的呢?

        众生:财富吧,把某人打倒在地吧等等等等。

        T老大:很对的,阿Q认为革命是一个可以改变他的社会地位的机会,他可以借助革命打倒某些人等等。事实上对阿Q的革命原因里有着很多的讨论,所以你可以看到阿Q身上充满了对革命的批判。当社群里有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因为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地位,所以你可以看到在整个社群里面人人都争先恐后的跟这个人拉关系。你可以看见这个社群里面有这样一种哲学:哇这个人地位好高,我要巴结他,我要跟他拉关系,为了这个目的我可以亲他的屁股。然后当我面对一个比我社会地位低的人,我就欺负她,拿她当出气的筒。鲁迅是首个把这个哲学以文字记载下来的人。

        这套哲学或其变种直到今天的中国都依然看得见。我举个例子啊,你们有人去过中国的饭店吗?(众生摇头)那我讲讲饭店的例子,你们很难想象在中国的饭店里服务员的待遇是多么的糟糕,在这一点上你可以看见这种阿Q精神。我曾经跟我一个中国朋友在中国的一个饭店吃饭。进店先叫了服务员,中国的饭店的服务员呢一般是女的,很多都来自农村。说回正题,服务员来了,然后我这个朋友呢就点了菜,点完了就说:“好,滚吧”。然后服务员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我这个朋友就喊起来:“服务员,过来。快!快!过来!”然后服务员就:“是是是”,就跑过来。然后我朋友就说:“拿筷子”。然后服务员就走开拿筷子来。又过了一会儿我朋友就又招起手来喊:“嘿!服务员,为什么菜还没来!快点快点!”。然后服务员又得跑过来。你可以想象这个服务员什么想法:哦这个白痴见天价的叫个没完,脑子有病吧。所以这个阶层的人就一次又一次遭到这样的虐待。当然我想这个服务员肯定有套自己的办法来对付我朋友这样的人,不过我本人没干过服务员我不知道。(众大笑)

        某生B:其实我当初在某地干的时候也差不多…

        T老大:真的么,有意思。老实说这种事情我本人接受不了,不过你可以从这个事情上看出来这样一种想法,一种怎么说呢,嗯,自我斗争的、依靠社会地位当做标准的、嗯、某个群体不受尊重、嗯,就是对某个人的社会的地位而不是他对社会的价值来表现尊重的这么一种文化。这就是这个故事中中这个阿Q反映出来的的这种价值观。这个故事呢里面还反映出人的竞争,王胡啊,阿Q啊,赵老太爷啊他们跟阿Q之间的互动。赵老太爷是上等的,阿Q在下面,王胡在中间。阿Q是一个小人物,过着小人物的生活,他一生都无法跟命运对抗,都不能改变命运,他被王胡打,被赵老太爷打,混混僵僵直到最后被枪毙。他这个人过着这样的如微末般的生活,却又非常的好“面子”。 “面子”的问题也是这个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面子是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一部分。

        某生C:我读这篇小说,感觉这里面阿Q似乎处于一种从属性的地位。我记得文中他说过什么他被儿子打了。似乎他把殴打他的人放在一种从属的地位上。

        T老大:我想你是对的,王胡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例子,那么说回来,这个故事反映出一种什么“国民性”呢?中国话里有个词就叫“阿Q精神”。阿Q精神就是,嗯,什么是阿Q精神呢?阿Q是怎么应对现实的情况的?让我们回到故事里再看看。(某生举手)你说说看。

        某生D:通过对这个外部世界闭目塞听不闻不问来构建某种道德优越?

        T老大:很对很对,你还记得具体例子吗?

        某生D:我记不起来那个人的名字了,就是那个追过来扇了阿Q几个巴掌的那个人。这情节真荒谬。

        T老大:不错,还有那个他参加了一场打架结果回家去给自己扇了两个嘴巴的那个情节。他就说,我是第一个打自己嘴巴的。然后他就说啊我第一个这么做,所以我多么重要啊,还有诸如此类的东西。阿Q善于把现实的各种不幸化作一种精神上的胜利。还有就是那个儿子打老子的段子,他被人打了一顿,然后说我被儿子打了。这一点就跟传统的儒家思想联系上了因为儒家思想里儿子打老子是很严重的违反道德的恶行。所以他就说是儿子打老子,这样他就在传统儒家道德上占据了先手,就可以让他有一种道德优势了。

        所以这就是鲁迅要在文章中表达的所谓阿Q精神,就是善于把国耻当做耳旁风,通过闭目塞听来达到某种道德优势。这也就是鲁迅对当时中国的批判。自从19世纪起中国就不断被西方国家殴打,然后又被日本殴打,小说里面的王胡就象征着日本,以前日本是中国文明圈内的国家,中国比日本“阔的多”,现在反过来和西方人一样殴打中国。中国被这许多的力量欺负,所以中国已经不是什么强盛国家,不是什么东亚的核心,而只是一个像阿Q一样可悲的角色罢了。很多人认为阿Q是那个时期中国国民性的标志,反映了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能认清中国已经不再强盛的现实,不能认清世界的中心已经转移去了别处的现实,而还在用以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从根本上虐待别人,毁坏青年。鲁迅还有另一部很有名的小说叫《狂人日记》,在那里面他描写了一个疯子,因为患了被害妄想症,怀疑人要吃他,还有人要吃人等等。在那里鲁迅就说儒家思想实际上是毁人不倦的人肉盛宴,这是极度反儒家的。

        然后讨论一下阿Q这个名字,还有阿Q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有很多人都在讨论阿Q这个名字,以及为啥叫这个名字等等。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阿Q正传,正传在中文的意思就是真正的自传。这个题目发表在报纸上,说这是真正的自传故事。鲁迅在这里使用了象征手法——这个故事可能说的是任何一个人——可能是你们镇上的一个在街上打架的loser,也可能是你。那么阿Q这个名字是啥意思来?

        某生E:我想Q可能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这么用。或者反映当时的头型?

        T老大:你说的很对,有很多人讨论为啥叫主角阿Q。第一种说法是阿Q这个叫法在这个年代是年轻人彼此之间常用来相互称呼的。确实如此。第二种说法是阿Q的意思是表示人们对世界和西方的无知。第三种说法是这个Q里的这个一斜象征着辫子。对于阿Q这个名字的争论依然在进行中。还有一点就是这部小说是一部文学实验作品。鲁迅的写作手法跟传统中国文章的写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他还写过一个小说。在那里面他描写了一个儒生在清末之后的生活。在清朝结束后,儒生就失业了。为了生计,很多人干起了私塾,做类似出卖毕业证之类的营生。所以在五四的时候读书人也是也可以成为一个儒生的。但是问题是这一行僧多粥少,所以有很多儒生生活就陷入了困难中,这些人发现他们在虽然特有文化,但是他们在社会上找不到位置,也没人关心他们的痛苦。所以就有些儒生变成了一群极其极其古旧乏味的学者。他们干脆就陷进了故纸堆里。为了研究故纸堆,这些儒生组成这么一个学派叫“考证”,意思是证据的研究。他们开始对故纸堆进行研究。他们是怎么干的呢?他们找出一个字来,然后研究这个字起源于哪里愿意是啥等等。为了这一个字的考据他们就可以写一整本书。在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个晚清的考证学者的作品。此人找了一条河,然后写了三百多页的书来论证这条河在几千年里是怎么改道改到哪里的。这群人是一群死抠细节的学者,他们写的东西都没啥用处,但是这也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唯一所剩下的和唯一能予以寄托的了。所以鲁迅就批评这些人,他说你们可以做这个做那个,但是你们做的事情根本没有意义了。所以我本人认为呢鲁迅在这里用了这个外语里来的Q来是为了表示一种新文学形式的诞生。表示了一种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文学形式已然来到中国。

        还有一个讨论就是阿Q的死。阿Q在故事中的结局是被枪毙了。在这里被枪毙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西方的军事科技云云。所以他的死表现了什么?

        某生F:我想可能这样,由于这个人不是被砍头的,而是被西方军事科技的代表枪给打死的,所以表现了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变革?

        T老大:很好,还有呢?你们应该想想这部小说集的名字,它叫《呐喊》(call the arms

        某生G:我想可能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切都失败了。即便是革命了,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死刑,人们还是围绕着场地又唱又跳的。依然是战争,依然是死亡,依然人们围观,这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什么也没改变。

        T老大:很好,不要忘记这时候是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各地都是一团乱。这个主角阿Q呢,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或许只是想混吃混喝,结果也要去革命了。这跟60-70年代的文革是一样的,有很多人参加革命其实只是为了混吃混喝,或者打倒官员然后取而代之而已。嗯?

        某生H:我很好奇枪炮,想问个问题,在这个时期有多少中国人会用枪炮,或者枪炮对中国人是很熟悉还是很陌生?有多少人看枪毙人的场面?

        T老大:这是军阀混战时期,枪毙还是不罕见的。嗯?

        某生I:这是不是反映了中国当时农村的一种愚昧不开化的状态呢?

        T老大:很对的,鲁迅对于中国乡村生活的看法是非常负面的。他认为西方式的城市化是出路而且他也花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城市里。他跟他的在乡村的亲人的关系也很平常。说回来,这部小说既可以说是一部讨论人性的,也可以说是一部呼唤革命的,更可以说是一部反映了国民性的文章。关于这小说的讨论里很热烈的一个话题就是最后这个阿Q被枪毙的情节。一般来说一个人要被枪毙了,要死了,这人一定会觉悟。当然是哪一种觉悟就两说了,但是人一定会觉悟。但是这个情节非常含混。很难明白阿Q是觉悟了还是没觉悟。鲁迅这里没有给出一个解答。你们记得鲁迅是如何政治化的吗?

        某生J:他当年在日本留学看画片发现人不觉悟…

        T老大:所以这就是他怎么成为一个政论作家的,他发现中国人在灵魂上已经“死亡”了,一群人看砍一个同胞如看西洋景。而他实在反感这样。不过他所反对的这个围观现象,怎么说呢,我猜在中国也算是有漫长历史的了。而且我个人意见这也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很多地方一旦要出点事情总是有闲人来围观西洋景的。最后一个要点是,这是五四的作者第一次呼吁进行真正的革命,来一场新的觉醒运动。五四的作者们认为已有的革命并不是革命,没人参与它,没人能被它感召,革命带来的唯一的一种觉醒只是像阿Q这样,要被枪毙之前才觉悟,说是喊救命,其实分不清是耳鸣还是天旋地转。所以这篇文章到底反映的是什么也是议论纷纷的,在30-40年代左右曾经有人讨论鲁迅到底算不算革命作者,最后是老毛拍板说鲁迅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作家的。不过现代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争议。鲁迅从来没加入过老共,他算左派作家。他对苏联和老共的关系是跟很不同的。我希望你们今天能通过这节课了解一些鲁迅的东西。那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 家园 花!

          阿Q的名字鲁迅自己有解释,阿桂是也,用当时的洋拼音首字母,就是Q。

          • 花!
            家园 按照死抠细节的习惯

            那干嘛不写阿桂正传,而用个洋字母Q呢,有阴谋啊有阴谋,然后一群人就开始讨论阴谋论了

        • 家园 4:一个目标,两条道路:苏联模式和老共的成立(中)强推!

          这节课开始还是回答问题开始,然后再讲的课。在这里强烈推荐下今天的课,今天从黑格尔讲起,说了洋人理解的马列。敬请各位看了后回个帖子给给感想谢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题头图

          T老大:ok,就是这样。Ok,各位安静下啊,开始上课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讲的东西很多,任务会很重,因为我们今天要讨论老共的源起。下节课呢我们则讨论国民党。这两家代表着逐渐浮现的两个不同的中国。这两家都起源于五四,都受过苏联的援助,但是他们实际上代表着两条不同的路线。另外这个星期的阅读材料有两篇。你们要尽可能的读完他们。第一篇是说老毛的年轻时代的,说他在五四的时候是怎么过的。第二篇非常之重要,期末考试必考的内容,是老毛最著名的文章,这文章描绘了一次在1927年发生于中国湖南地区的农民起义,所以你们必须都要读过第二篇。这篇报告呢是他写给国民党左派的,这报告有点长,不过这报告呢被认为是后来的老毛思想的起源。今儿的课主要内容呢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老毛思想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

          这里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关键词啊。这里有黑格尔和他的理想主义(Idealism)以及其理想主义哲学。然后是卡尔马克思和他的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列宁和他的先锋队理论(the Vanguard)以及无产阶级民主集中论(Democratic Centralism)。然后是生产模式及其理论(Modes of Production)其中我们要讨论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架(Base and Superstructure)。然后是传播共产主义的组织——共产国际(Comintern),又名第三国际。然后是一些重要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和老毛。你们不需要记住这些人的名字,你们只需要记住他们的历史作用就可以了因为他们是老共的创始人,他们后来在上海创办了老共。

          这里有一张照片,一般来说我讲课的时候大多都是从这张照片开始讲,这张照片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照片之一。你们知道这照片照的是啥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众生点头

          T老大:对喽,可以说呢整个20世纪的中国史就是围绕着这两个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个性进行的。这照片上呢这个是老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从1949年起到1976年他死去为止他是中国的国家领袖。另一边呢是先总统空一格蒋公中正字介石(洋人发音叫常凯申),国民党的领袖。直到1970年代他挂掉为止呢一直领导着国民党政权,当然后来是在呆丸。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人呢几乎是同时崛起的时代弄潮儿。但是他们各自领导一个派系,代表两条不同的道路。而且这两个派系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之后我们会讨论这两家之间很多的事情,例如老共的英雄主义故事、国共之间长年的内战,还有今天盘踞在呆丸的民国和把持着大陆的共和国之间的独特关系。直到今天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处在这两个人之间的斗争中。

          今天我们要先讨论老共在中国的崛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老共的崛起不是老毛的崛起。老毛的崛起是后来的事情。这个共产主义传入中国的事情呢,我称之为一部剃须史(A History of Shaving)。这部刮胡子史最终导致了以上两个人的崛起。首先这里呢是恩格斯,那边是马克思,这俩人是同时代的,你可以看到这俩人胡须是多么的浓密。然后是列宁,你看列宁胡子就少得多了。然后是国父,你知道的,胡子也不多。最后是老毛,整个一面白无须了。所以你看剃胡子对于历史也是很重要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剃须史

          这部剃须史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要先看五四时期。辛亥革命之时,中国的志士们对于中国的前景颇为乐观。例如年轻的革命的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派,他们大多是受西方教育出来的,在革命之后呢这些志士们都回国希望能为中国革命出分力。但是随后军阀混战爆发,中国四分五裂,政权林立。当时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呢是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军阀们呢打算恢复国民政权或者至少让国民政权变得有力起来,北部军阀呢则尝试通过恢复帝制来建立政权合法性。这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呢给帝国主义势力提供了很大的运作空间,所以1915年-1920年这段时间里呢中国政治的特征就是各种失败的尝试。袁世凯僭称帝号,没两天玩完了。然后还有其他各种企图填补真空的尝试,结果都失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是张勋复辟

          五四运动就是诞生在这种政治真空之中。五四的主要特征呢可称为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五四之前呢,大部分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有这样的想法:第一,中国如此虚弱,乃是满族之错,如果换汉人来做,中国必然强盛。但是到了五四的时候呢中国知识分子觉得以上理论不类。因为那时候满族统治已经被推翻了十多年了,结果是中国比以前还差,所以中国的虚弱一定是有某种深层次的原因,一定是根上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就有一些人开始讨论中国文化之根上有什么弱点。有人讨论儒家,也有人,例如 鲁迅则批判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中国人开始寻求传统之外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延续清朝的传统,而是尝试改变中国的传统。第二,在五四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都到日本或者西方寻求解决之道。有人去法国有人去英国也有人去德国。他们去那里寻求如何创建一个某种意义上的民猪的共和制国家。然后中国参加了一战,站在协约国一方,希望能在战后解决山东问题,也就是收回被德国所窃据的山东地区。当一战结束后呢,协约国胜利了,这是中国近一百年来第一次站在胜利者的一方。想一下,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就不停被西方殴打,屡次战败而从无胜利。这是中国第一把站对了,中国人站在胜利者的一方,而中国人也希望能得到奖品。结果如何呢,中国人被叛卖了,威尔逊说一切照旧,德国人的权益要转给日本人。于是乎大规模的抗议爆发,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五四运动。抗议从1918年爆发,一直延续到1920年。五四从一场文化运动开始,然后开花结果为一场抗议。为什么我们要花这许多口水讨论五四呢,因为正是从五四开始,一些新的思想开始生根发芽了。然后这新的思想将会创造出两个横贯整个20世纪的中国政治派系。比如有一个新思想,称之为国运(Chinese fate),当学生们离开家门和校门的时候呢,他们相信中国的国运系于实际的行动和学生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相信学生乃是国家之喉舌的观点。这一点在20世纪的中国史上非常重要,因为之后到了50年代左右和和89的时候都有学生走上街头以示国运乃系于学生之实际行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五四运动

          五四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人开始使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影响社会各阶层。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运动可以超脱于知识分子而扩大到社会各阶层。知识分子起来抗议凡尔赛和军阀横行,随后工人们开始加入。社会上人人都开始阅读报纸、杂志、招贴、公报等等新式媒体,然后各个社会力量就开始逐步加入到这个抗议之中最后使得抗议逐步扩大。影响力之大,以至于某些军阀也都开始表态愿意协助抗议。所以就有了新式组织的出现。新式组织利用公众压力例如罢工、罢课、罢市以致绝食等等手段来迫使政府改变对西方的政策。五四的最后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人对于西方是极度失望。在五四之前,中国人颇相信中国应从根本上追随西方列强的的模式。然而凡尔赛的叛卖使得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相信西方根本不在乎中国。对他们来说西方已经“道德破产”,而中国需要寻求一条新的道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五四激荡全国

          有人就认为当仿效日本。当时中国已经和日本断交因为中日是仇敌,不过因为日本毕竟是一个大国,而英法德等西方模式则不断受到质疑。而有人则提议仿效俄国,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提议仿效俄国。共产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是非常非常有趣的。我这里说一说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啊,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我尝试读了读《共产党宣言》,大部分人,或者至少我认为大部分读过这宣言的人都认为这实在是一篇很晦涩难明的文章。如果你读过《资本论》,看过马克思的写作手法,你就明白我说的是啥意思了。马克思确实是现如今日唯物主义各派系的分水岭。《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是一篇学术性的文章,在里面主要第一点是讨论产品、社会群体和资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运作关系。第二点则是论证了历史作为一种事物有何重大的影响。这里我们多花些时间讨论下第二点。《共产党宣言》在诞生之后很早就传入了中国,不过一开始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1906年《共产党宣言》出了第一个中译本。这里有一段话的原文和翻译之间的对照,你们可以对比一下看。不能说这翻译是完全扭曲了原意,但是很明显里面加入了中国式的内容。这里是原文:

          “The proletarians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their chains. They have a world to win.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就是失去枷锁得到世界那段)

          然后是翻译版:

          Then the world will be for the common people, and the sounds of happiness will reach the deepest springs. Ah! Come! People of Every land, how can you not be roused.”

          (对比之后我只能说,翻译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个中文翻译呢融入了一些儒家的东西因为毕竟翻译者要让他适应中国的阅读习惯。

          当马克思主义要传入中国的时候呢,最先来的是正统的理论性的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里还没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纯是哲学。所以呢咱们得先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讨论,有人专门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吗?(众生摇头),那么有人读过马克思的书吗?我很好奇想看看这个思想的影响性(众生继续摇头)。Ok,那么我说说我对于正统理论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解,因为这将覆盖后面课的大部分内容——老毛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老毛这个中国头号的共产主义者,真的是个共产主义者或者马克思主义者吗?我提这个是因为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今日中国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所以我们要在这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流派,讨论他们是怎么诞生的,有何特征,又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这个重要问题将始终贯穿我们之后的课程。

          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的欧洲大陆思想流派的一部分。当代人一般提到历史进步主义(historical progressivism )的时候,他们一般从黑格尔开始算起因为是黑格尔最先把这个思想变为现代的思想。这就是我们这位巨帅的先哲(众生笑),我实在是想找一张比较好看些的照片不过我搜完之后发现都跟这张差不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黑格尔

          黑格尔是一个哲人, 跟他的同代人一样,他可以被当做一个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或者哲学家来看待,都是正确的。他是第一个以哲学理论来解释历史对其他事物有何作用的人。如果你们学过历史哲学课的话,你们就会知道这门课基本上是从黑格尔开始讲起的,因为当代的历史写作手法源于黑格尔。他可堪称为当代的“历史之父“。黑格尔致力于“目的论”(Teleology)的研究。你们谁知到目的论是啥?就最基本的字面意思,啥叫目的论?

          某生A:关于“目的”的讨论?

          T老大:没错,是一种对“目的设计”(purpose design)的研究。黑格尔认为历史不只是一种“过去的事”,而是一种能运动的事物,就像这样(老大开始画图)。这就是历史,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都算作是历史。对黑格尔来说,他在乎的是“历史路径”(path of the history)。他认为历史是这样一种研究即:在一种演进中,过去对这种演进有何影响?他认为过去发生的一切并非是无头苍蝇,而是向某个目的演进的,也就是说历史是有目的的,是事先被设计好的。而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这个道理,并建立起历史哲学的观感,通过理解道理和建立观感来明白这个问题即:演进向何处去,如何到达那地方?

          那么这个观点为何有趣呢,这个道路又往哪里去呢?黑格尔本质上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可以说是理想主义思想之父。他相信历史会向特定目的运动,最终将导致“完美社会”的产生。你们谁知到这个“完美社会”是什么?

          某生B:历史的终结?(end of the history)

          T老大:很对,那么什么是“历史的终结”?

          某生B默然

          T老大:嗯,历史的终结就是“神意”(God’s mind)的具现化。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历史逐渐演进,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神意”。他认为神是有意志的,这个意志可以提出目的,而这个目的则涵盖整个世界。而历史的本质则是一种工具,是一种用以认识神意和感悟神意目的的工具。这个理论的本质是这样的即:神希望所有人得到自由,而历史是他的工具,所以历史的运动轨迹则是从奴役境界起逐渐向自由境界方向运动的。所谓的自由境界呢就是实现什么民猪议会制度。在他的观念里这个自由境界的代表就是普鲁士,他认为普鲁士已经大体上达到自由境界。这个通向自由境界的主要办法呢,就是通过所谓的“感性认知”(Geist),这个词字面意思是“精神世界”(world of spirit)。这个感性认知就是神意如何起作用的。感性认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观察人们是怎样建设起民猪议会制度来体悟神意。这里有一张图,列出了黑格尔的思想。让我们看看他的是怎么论述他思想的具体实践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黑格尔的辩证法实践论,好复杂)

          黑格尔阐述了一大堆这个“神意”是怎么具现化其本身的,比如什么民猪议会制度等等,当然你们不用记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辩证法。如前所述,黑格尔的基本思想是:神希望每个人都自由,而认识这个神意,即实现自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总称为“辩证法”(Dialectics)。辩证法理论是这样的:任何时期里人都有各种“感性认识”,有各种“精神世界”。而某种可以解释的感性认识则总称为正论(Thesis),而这个时候呢也一定会有些“感性认识”迥异于正论,这称之为异论(antithesis)。正论和异论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两者迥然不同的。正论和异论之间相互打架,结果会打出来一个新东西,称之为合论(synthesis)。这种正论和异论之间打架的方式就是历史起作用的方式。然后合论会变成新的正论,而正论的产生又会导致异论的产生,然后正论和异论之间又开始打架,然后打出来一个新的合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历史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老大手指图)就是这个在顶上的正论1(图上最顶)和这个正论2(图中间)不是同样的事物。正论2是一种高于正论1的事物,也即正论2比正论1更加接近神意实现自由境界的目的。所以历史就是神意通过历史的演进来实现自由境界的过程。同时还有一个推导就是:当社会A从正论1开始,向最终的神意演进时,其他仍抱持正论1的社会相对于社会A来说则是滞后的,是不能像社会A一样表现出道德的。辩证法是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级的产物。它是首个提出进步主义和论证进步主义理念的必要性的。你们有问题吗?

          (这里道个歉,首先我不知道黑格尔哲学里这三个词怎么翻译,其次T老大语焉不详的。所以这个是我的创造,还请各位指教哈)

          众生摇头

          T老大:有问题你们就说,今儿我们时间比较足。没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回到中国。接下来我来讲黑格尔是怎么评论中国的,如果你们学过366的课你们应该读过黑格尔对中国的评论。(老大指图)黑格尔认为中国处于正论1阶段,他认为中国不是一个进步的社会,没有精神世界,被历史给抛弃了。这里是黑格尔用他的观点评论中国在神意实现自由境界的过程中的位置。这是他给朋友的信,他总得来说认为中国在原地踏步。一直停在正论1费时间而演化不到正论2。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正论也没有合论,所有东西都被儒家和道家的世界观总结概括进了一个思想体系里面。中国没有另外一个黑格尔思想中的那种神学式的世界观形成的体系。另一个原因是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自由。在中国只有一个自由人就是皇帝,而其他人没有自由。而在普鲁士,人人都在民猪议会制度下有自由。这里是黑格尔那封信的内容。

          中补 链接出处

          • 家园 挑个小错

            楼主如是写道:“这个通向自由境界的主要办法呢,就是通过所谓的“感性认知”(Geist),这个词字面意思是“精神世界”(world of spirit)”

            此处Geist就是德文中的“精神”,而不是感性认知。

            These, antithese, synthese中文翻译成正题,反题,合题。高中和大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中都学过,正,反,合的辩证法。楼主还给老师了?或者楼主一直在加拿大读书,不熟悉国内教的政治课的内容?

            其实,回头来看,中学和大学里学的政治类课程,讲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以及毛泽东思想中的有些命题,其实是很深刻的,只是被教科书教条化和庸俗化了。可惜。

            • 家园 我们高中政治课从来没学过正题反题合题

              市场经济学倒是学了个十足。而我大学在外面上的

              • 家园 原来如此

                我印象中是我在高中时就已经学过正反合。不过,可能各省和不同时期的政治课内容不一样。我是90年代中期读的高中。也许后来学辩证唯物主义不用学这么深。也有可能我是大学学的,移情到高中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