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些关于改革开放前普通百姓生活的资料 -- 谈机

共:💬26 🌺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一些关于改革开放前普通百姓生活的资料

    有许许多多文章,总说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多苦多苦,物质生活极不丰富,尤其是说吃的极差。

    我原本很认同这一认识,但最近又有点疑惑,因为从不同的人那里听了许多不同的说法。

    我籍贯宁波,小时候,大概80年代、90年代吧,很多人家里是不吃南瓜的,不只是年轻人,更多的是因为老人,我奶奶就说过,南瓜以前是用来喂猪的,似乎从90年代开始,南瓜才慢慢在桌上多了起来。

    豆腐渣也是如此,2000年以前家里从未吃过,后来才慢慢把青菜炒豆渣当成了一种菜肴。

    以前,野芹菜、野蕨菜都是不吃的,2000年后,每逢清明节前后,满山遍野都是挖野蕨菜的人

    我曾问过一些人,包括我的父亲,他出生于1956年,我的两个叔叔出生在60、65年,都说以前吃的方面的确是少,主要是猪肉、牛肉吃的少,白米饭少,油水不多,那时吃番薯饭的多。

    但又很奇怪,那时的野生河鱼几乎很少吃,我父亲回忆过,东钱湖有一年大旱,几乎露了湖底,村村的人都抬着箩筐去湖里,螺蛳不是用手捧,而是用箩舀,小的全部扔掉,野生鲫鱼、青鱼一箩筐一箩筐背回家,但都不大爱吃,就晒鱼干。

    包括我家附近小河里也是这样,发大水时,在河里拦张网,比巴掌还宽的野生河鲫鱼都是一箩筐一箩筐的背,但没多少人要吃

    以前总是不信这个,因为觉得很古怪,一方面是吃的肉少,另一方面,居然连野生的河鱼都不要吃

    包括海鲜,像虾蛄啊这些现在卖50、60元一斤的东西,那时都不要吃,甚至海边的人都不大吃

    后来又问了镇里的一些同事,有年纪近60岁的,有40来岁的,也都是这个说法,甚至有人说野生河鲫鱼、泥鳅、黄鳝之类的,以前随便去河里水库里兜一兜就多的是,但吃的人少,像是泥鳅、黄鳝之类的,人根本不吃,都是切碎了喂鸡

    • 家园 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物流和保鲜技术。

      由于物流不发达(也不许乱卖吧,小心被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才卖不掉,近边的又吃不了,表面上看是局部地区丰富了,其实大多数地区都吃不起,也吃不到。

      至于保鲜,那时候普通人家谁家有电冰箱?

    • 家园 看来在我之前会回你帖的就没个真正挨过饿的

      人要是真饿急眼了,树皮、腰带都能吃,却吃不得虾蟹鱼?

      还说什么没有油?吃伤了?

      就算吃鱼要用油,虾蟹没油不也一样煮煮就吃了?就现在吃虾蟹贝类这些东西,清水一煮就吃了那也多的是啊。

      • 家园 这他倒没骗人,南方鱼虾什么的并不稀奇

        那时侯河水还都很干净,野生的鱼虾很多。特别像螺蛳这东西,一到夏天岸边长的密密麻麻,有的人愿意吃就去拿箩筐装,但也有人不吃的。

        要说三年自然灾害那会,肯定是有什么吃什么。后来即使没那么凄凉,但物质匮乏也是有的。像油这个东西,因为是凭票供应的,所以确实是比较少。那时侯因为猪肉的供应也是有限的,所以会有吃饭油水少的感觉。

        至于鱼,因为河多,所以反而不是那么稀缺。有时候河涝了,鱼都被冲到岸上,许多人家都会去岸边捡,有些吃不掉扔了也很正常。

    • 家园 肉糜党!

      楼上兄台已经说了,没有油(城镇很多时候每人每月1、2两)、少作料怎么吃?白煮?

      螺蛳现在也是铺天盖地,在江南你随便找个有石块的池塘小河多得是,可现在城里人甚至农村人谁有那闲工夫和心思去捞?你要愿意我担保你一捞一大堆。

      泥鳅螺丝之类的,现在主要是饭店厨师做得好,以前有常下馆子的?一年一次全国都少见。现在么,大家下厨也少,谁愿意自己捞、自己清洗配菜、再自己烧?饭店里的偶尔吃当然喜欢。可要你经常吃螺丝,谁吃得消?当时人连油渣都当宝,现在这种东西简直视如毒药。

      • 家园 哈哈,偶也成了肉糜党?

        对,就是白煮,偶这一年多来,每隔两天就要吃一条清炖野生鲫鱼或昂刺鱼或鲶鱼,除了一点酱油和酒外,什么作料也不加,海鱼更是非清炖不可,或者加咸菜汁,或者加酱油,至于虾啊蟹啊的,说不上天天吃,但也是每星期要吃上个两三次,要不就是水煮,要不就是放汤作羹,比如青蟹土豆羹,不放油,放了油就味道不正了

        亲身体验,如假包换

        嘿嘿,偶这样生活、工作在沿海地区的,吃了几十年海鲜的,敢打 包票地说,宁波这里,海鱼中,只有带鱼、车 鱼可能油煎得比较多,但也只是 一半一半,喜欢清炖的人也不少

        至少什么不放油鱼虾之类吃不了啊之类的话,就是空口白话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了

    • 家园 这个鱼这东西

      好吃必须要有油,你想想那是一个月才几两油如何做鱼?我认识的一个阿姨家在威海,渔民。说到六零年第一反应是饿,那时我问她,不是有的是鱼么,她回答,那时看到与一家人就叫唤,烦得要死。直到现在她吃炸鱼只吃外边的面糊。

      • 家园 不好意思,至少宁波这边,清蒸是常态

        别的地方不知道,宁波这里,一百家里,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家,吃海鲜是清蒸的

        虾蟹不用说了,都是水煮或铁锅干烧,会搞个油爆虾的很少见,海鱼,也是清炖的多,加一点酱油,清炖鱼肉里的油脂蒸了出来,本就有点油嘛嘛的

        河里的鱼,油脂更多一点,比如泥鳅、黄鳝、鲫鱼、河鳗,清炖后汤汁里看得见明显的油花,尤其是河鳗,油得要命,所以我不喜欢吃河鳗,因为太油了

      • 家园 是啊,清蒸的你吃二顿可以

        多吃几顿的话,肯定不行,而且清蒸对作料的要求也比较高,不然就会有腥味。

    • 家园 是的,我小时候还算毛时代

      记得那个时候,螃蟹甲鱼河虾黄鳝泥鳅之类的很多的。我还没上学的时候,都能抓到比自己巴掌还大的螃蟹。生产队的池塘每年至少搞一些大清除,把水抽干,把大鱼抓走,剩下的小鱼小虾泥鳅之类的,就不管了,一般都是未成年人下去捞。冬天翻塘泥,还可以抓到不少泥鳅。

      我小叔叔喜欢自己编鱼笼,下雨的时候,逆水装在沟渠里,第二天早上去取回来,里面往往好多鱼。有人居然还因此抓住了一条上百斤的大蟒蛇。

      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野生蘑菇,也是读书之前,在一个大树桩上采集到的。

      总之,感觉70年代,野生的食物还是很丰富的。

    • 家园 转版成功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多谢参与:这个新发候选主题有效得花数量已达标准,随后将自动转入相应内容版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在我们那里的城市,大人六天都要上班没时间去河里弄吃的.

      仅有的星期天还要忙家务.

      小孩独自去水边玩比较危险,一般大人都会告诫小孩不去水边.

      胆大一点小孩瞒着家里人去水边摸点鱼虾回家,得到的未必是奖励,而可能是惩罚.

      当时吃的不多,受粮票和油的限制,主要是收入不高,各种票证导致生活基本水平能保障,想奢侈可没有条件.

      改善生活的措施当然会有一些,比如许多人家会种些蔬菜类如丝瓜,冬瓜等,养些母鸡母鸭下点蛋等.

      偶尔,小孩也会从野外随便采点荠菜等,但还有一些能吃的,基本上是不上饭桌的,只是有是馋了点,找几种可以生吃的野草野果类吃吃玩.当然,还有玩弹弓打点鸟包上泥烧一下的时候,甚至吃知了和蜻蜓的都有(据说味道很香)

    • 家园 宁波人也不吃小米的 说是喂鸟的
    • 家园 有个小说里的有个人后来一直不吃馒头

      那部小说是《活着》,那个人是个妇产科大夫,因为有一次被馒头差点噎死

      我家领导曾经很久不喜欢吃红薯,因为小时候吃太多不想再吃了

      老人不喜欢吃南瓜、野芹菜、野蕨菜,也许也是因为当年吃多伤着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