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海上旧事(一) -- 晨枫

共:💬70 🌺14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海上旧事(一)

    儿时的上海,也有几许喧闹,也有几许繁华,但蜗居郊县,却有几分乡野的清丽,和田园的宁静。不知道这算不算风水宝地,反正河汊缭绕,村落点点,朝闻鸡犬之声,暮睹收工的农人。坟头上的袅袅青烟,和地平线上无声地划过的蓬帆,是今天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忙碌的人们梦中都不会出现的景致。

    这里当年应该算是近郊了,但郊就是郊,到市区是叫到“上海”。记得小时候,从“上海”回家,公共汽车到“城乡结合部”就没有了,后面的路要坐在自行车的后面。当然啦,这是“正规”的载人自行车,书包架上安一块木板,坐着稍微舒服一点点。但一路颠颠地回家,倒也别有乐趣。我是乐此不疲,但父母要考虑囊中羞涩的问题,常常乐趣问题就是次要的,一家三口(那时还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年代,计划生育听都没听说过,父母怎么就那么有远见呢?)就坐11路回家啦。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我小,可以耍赖,这样老爸老妈就受苦了。后来公交延伸过来了,只要走40分钟就可以到车站了。公交真正通道家门口,那是20年后的事情。

    从小就喜欢汽车,什么汽车都喜欢,爱屋及乌,连过路一辆拖拉机也能使我兴奋半天。喜欢闻汽油、柴油味,更喜欢柴油味。要是有机会坐汽车(也就是公共汽车或单位里的大卡车啦),那更是兴奋莫名。文化大革命初期,公共汽车是资产阶级的东西,革命群众“喜爱”坐大卡车,于是公共汽车被带帆布篷的大解放代替。上下车爬上爬下的,大人悄悄地抱怨几句,可我开心得很。还可以挤到前面去,从驾驶室后背的小玻璃窗里,开司机开车。或者踮起脚,把车篷前面的帆布“窗”打开,吹着风,看着景,哇,那个爽啊。不过好景一般都不长,后面的人不喜欢风(要不小资怎么就该好好改造呢?),开不了多久就得关上。后来就乱了,有时是捷克的柴油公共汽车,开起来“突突”的,浑身打颤,换档是一根长长的大铁拐;有时是国军手里缴获过来的老雪佛莱卡车,发动机声音“呜呜”的,像细声细气的哭泣。还是喜欢解放。不过最喜欢的是用国产黄河底盘的柴油公共汽车,听着就有劲。后来“复课闹革命”、“抓革命、促生产”了,原来的正规公共汽车又回来了,我还失望了好一阵,那大卡车多好玩啊。老爸有时喜欢逗我,公共汽车开过来了,但还在老远,他跑到路中间去,假装要被汽车压死了,我在路边急得跳脚:“爸爸爸爸,你快回来呀”,又不敢过去拉。想想老爸也挺可气的,现在该怎么治治他呢?

    单位里的汽车队是我最喜欢泡的地方。那年头,汽车队是不同凡响之地,小孩不要说进去玩,远远地看都要遭到呵斥,大概怕我们受到阶级敌人的利用,加害革命干部吧。小车队里有仰首蹬腿的伏尔加,有贴木车身的老克莱斯勒,最惊讶的是有一辆乌黑油亮的奔驰190,就是老上海模仿的那种,最不起眼的是一辆灰色的华沙。但这辆华沙的出勤率最高,不知道是因为它可靠,还是中国人“差东西先尽着用”的老习惯。小时候不算顽皮,但在小孩追逐嬉闹的时候,还是把腿骨折断了。说来惭愧,急转弯,人转过来了,脚别住了,没有转过来,咔嚓,胫腓骨旋转性双骨折,还好没错位。保健科的女医生一定要东按西按,确认位置后才肯拍片。其实骨折是肯定的啦,也就是为了能用小一号的片子,所以一定要精确定位,节约嘛。结果“坏事变好事”,要送“上海”的华山医院,考虑到挤公共汽车太不方便,就让小车队出车(送急诊是小车队容许的特例),坐华沙,把我美得呀,腿也不疼了,车里这里摸摸,车外那里瞧瞧,跟一脸威严的司机套套近乎,小心翼翼地拨开窗上的白纱看看外面。那年头小车窗上都挂白纱窗帘,大概是怕阶级敌人把车里的革命干部看得太清楚了,好暗杀什么的。心里恨不得多摔几个骨折,好再坐坐轿车。“活思想”刚一露头,就被老妈一顿臭骂。不过一年后还是又骨折了一回,同一条腿,又捞到一次坐轿车的机会。不过这次不是故意的,打球玩酷,脚踩在皮球上,球的气不足,又是旋转性骨折。以后老实了,玩游泳,总不成让水把骨头给折了吧?还真没有再断过。

    其实最早坐汽车还不是这一次。那时西郊公园门外是上海唯一有出租汽车的地方,别的地方都要到出租汽车站预定,这里只要排队,排上就得。那时人们经济不宽裕,叫出租是超豪华的事,结婚叫车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所以坐出租的人很少。西郊公园外的出租是所谓微型汽车,现在想来应该是二冲程发动机,声音“嘣嘣”的。两门,后座的人要把前座翻下来,爬过去。说它微型还真微型,大概只有老奥斯丁迷你的3/4大。老外公在那年代算是高收入的了,为了宠小外孙一回,也发过豪兴,叫过一回微型,祖孙三代挤进去,其乐融融。颠得很,声音和油味都大,但没人在乎。上海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好玩,很多仅有的地方还因为封资修给关了(像城隍庙、豫园),所以后来西郊公园的游人越来越多,星期天和节假日常常可以达到十万,等公共汽车的长龙简直恐怖,所以偶尔也咬咬牙叫出租,不过这时微型汽车已经改成带帆布蓬的三轮车了。但我不在乎,只要有轮子、带响的,都成。发动机好像是和轻骑一样的,声音尖利;不用方向盘,而是摩托车一样的把手。人们常叫它“乌龟壳”或“蹦蹦车”。

    关键词(Tags): #附庸风雅元宝推荐:宁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想起小时候

      坐军车春游,学校组织的。我闻着那味道太好闻了,但就有人晕车。

    • 家园 温馨的回忆

      看此帖,时光仿佛倒流。循例献花,借机给上海老乡拜个早年!

    • 家园 想不到晨老大也是个上海本地宁啊,握手!呵呵
    • 家园 晨老大好像在哪一篇里提过在虹桥机场

      边上看军机的,那就是我老爸他们部队。。。

      • 家园 哈,那是我们在那里学农
        • 家园 呵呵

          当时是他们师的一个团和独立大队在虹桥机场,应该都是歼6和强5。所在地是上海县新泾公社。附近有条还蛮大的河叫新泾浜,就在西郊公园边上,连接北新泾和黄浦江。我的小学也在附近,给机场运油的铁路就从我们教室边上经过。小时候夏季抢收(好像叫这个?)的季节还去帮忙捡稻穗。当时完全是江南农村的景象,现在早变样了,到处都是楼房,以前机场边上一条只通91路汽车的小柏油路很早就建成沪青平公路了。

          后来那个团搬到硕放,独立大队去江湾了。再后来,江湾开发房地产了,就全搬到崇明去了。

          • 呵呵
            家园 勾起俺美好回憶

            中学起我就有公交月票、星期六下午就出去逛、浦西有号碼的公交車全坐過、92路在七宝換91路去北新徑、記得那里河很寛仿佛自己発現了新大陸、好興奮。

            • 家园 厉害

              浦西有号碼的公交車全坐過

              91路从北新泾到莘庄,全程两角,好像是当时上海线路最长的公交车。莘庄是当时上海县首府,我们参加比赛什么的都要去那里。坐91路去那里感觉好远,比到市区都远一样(当时市区的边界是划在中山西路上)。七宝当时就是一个小镇,91路在七宝的车站就在七宝中学门口。

              • 厉害
                家园 過奨過奨

                厉害談不上、就一皮大王、記得最遠到過宝山、那時几乎穿越市区両个角、像是一場大冒険、当時学校星期六是半天課、放学后跟同学先査好交通図、買几只肉包就出発、然後不断倒車、没去過的地方都想去、毎次都有新発現、没想到現在都成了美好回憶、老了。

    • 家园 晨老大原来是“xiang wo ning”啊

      现在肯定已经从城乡接合部变成高档住宅去了,老大肯定发了

      难怪有空天天上网海阔天空不要5毛钱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