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困惑,请教河友! -- 天势力

共:💬40 🌺1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困惑,请教河友!

    最近很苦恼,请河友指点迷津!

      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

    我是一个历史学博士后,在一个省级师范大学教书,在北京做博士后,明年出站。博士毕业六年了,已经出版过一种专著,编过两种书(出版项目,均获有关奖项),发表近十篇学术论文。明年博士后出站,。

      由于指标限制和单位资源不均衡分配的问题,目前仍是讲师职称。这个有点晚,但不是大问题,毕竟年月可以解决。我的科研能力比较强,长于发现并研究明清原始文献,得出异于常人的结论。由于从研究生就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对于业务方面,还是比较自信的。(当然,文人相轻,不排除自我感觉良好。)没有经济压力,在二线拥有一套140平住房(去年买的,有贷款,但没压力),有车,有孩子,年内个人收入约6万元。妻子高校老师,年收入5万元,尚有其它的投资收入若干(不稳定,但较常人要相对稳定些)。有一段时间的管理工作经验。

      最近读书和生活经历,以及在北京和友人相处时发现价值观差距很大。大家不理解为什么不去追求财富,而是愿意生活稳定的情况下,以读书作研究为乐趣。一个医学博士好朋友是北京的一个大医院的大夫,说我这是不负责任,我的性格和特点可以让家人过上非常好的生活,而我为了自己的兴趣,牺牲了家人经济享受的自由。他非常了解我的性格,以及我的优点,并觉得我夫人是在纵容我。呵呵。另一个出版单位作主任的同学,也不理解,为什么不愿被人关注,想留北京也选沉寂于学问的平台,而不是最先考虑经济收入。当然,他们两个都知道我的经济条件算是解决温饱,或者小康吧。

      以前我对学术充满了敬仰,但北京学习生活工作一年之后,认识并了解了一些学术圈的内幕,可以确切的说,90%的人把学术圈作为了名利场。而且埋头苦干的人,极难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平台,这个不多说了,估计大家也知道。现在我对这种生活有些反思,还与一个重要的认识有关。

      由于关注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潮,越来越感觉“学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的重要性。而自己在高校研读的状态,离真实的社会环境其实越来越陌生,尤其是感觉近十年社会发展速度之快,观念、价值改变之快,实在有点被列车抛在身后的感觉。另外,和人打交道时,除了自己情商较低以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离社会普遍的价值观越来越远。

      更为重要的是:我和妻子发现,我们实现了自己二十多岁时价值追求、职业追求、生活追求,但同时也发现,在目前37岁的年龄段发现(我承认我比较钝,这个问题发现得比较晚):一个人的特点,很多是在成长的环境中不断被引导与加固的,尤其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人打交道的方式。我和妻子都是农村出来的,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父母都是极为本份真诚的人,我们夫妇又骨子里有些清高与浪漫,所以十多年前并不愿意接受世俗以物质利益为核心或重点的价值取向。但现在当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感觉自己的情商,以及处理一些人际关系和对大的问题的判断方面,无力为孩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对社会的深入思考,越发的感觉到,目前社会,当然也包括古代社会,人与人之前的交流,与其握有的社会资源(权力资源或其它)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高校,除了感觉被社会边缘化以外,坚守自己科研信念的价值观受到了猛烈冲击。并非缘于物质,(因为年收入50万左右的工作对我基本上没有吸引力,夫妻观点一致。虽然我们两人月收入仅万元。)更重要的缘于对人生意义、价值,以及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认同与契合。当然,我们自己十分不情愿在学术圈玩那些名利场的手段,因为有这个心思,我何必在高校?(我也明知,为了实现理想或目的,必须有所付出)

      现在的问题是:我要不要转换职业发展方向?

      (对此,我也深知在一个行业的时间、阅历所积累的经验、各种资源的重要性,明白换行要一切从头开始。可人生能有几回搏?但搏来搏去又如何?离开相对安逸和松散的大学授读生活,虽然是个挑战,但对我一个适应性强的人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难事。)

      徐小平的职业规划的鸡血书,朋友推荐了,但对我的大脑冲击并不大。我的困境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生?

      河里的虎大、忙总等大侠的文字,我是经常拜读的,知道河里精英如鲤,望诸位贤达垂示一二。多谢!

    关键词(Tags): #职业 发展 困惑
    • 家园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人生难得一知己,尤其这知己还是自己老婆。

      你们现在不缺钱,足够小康,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扰乱自己宁静的心灵世界。

    • 家园 啧,受到诱惑与冲击了?

      我的困境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生?

      您少时有所坚守,奉行至今,心满意足不知窗外亦多风流。然而偶入帝都,花花世界,得见他人与己迥异之精彩、之舒畅、之人生得意。

      于是不由得自问了一句:我这前半辈子,过的值不值啊?!

      您是不是这样?瞎猜的哈。

      不过我觉得,您不妨结合自己的志向给自己做个swot分析,兴许有所启迪。

    • 家园 你这样活着很好。

      我比您可能年轻几岁。。

      回国后 在北京打拼。工资可能比你们高点,但我一点都不快乐。

      我想去农村种田!

    • 家园 我们夫妇又骨子里有些清高与浪漫我们夫妇又骨子里有些清高与

      为自己活着了。不要活的让别人觉得你活有意思。是你自己觉得就该接么或。

    • 家园 发了个帖子,算是回复吧,俺水平有限,请见谅

      客座教授

    • 家园 我觉得您应该坚持下去

      所谓不熟不做,做熟不出,您在历史学里耕耘了十几年了,功底应该很深了,在当前浮躁的环境下,您可能会被边缘化,但一旦形势变了,您的优势就会非常明显。文革的时候,大家都去闹革命去了,埋头读书的人少了,但改革开放后,这些埋头读书的人等来了自己施展的舞台。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学术环境已经恶化了近20年了,物极必反,按照规律,离改变的日子应该不远了。而且现在国家向左转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现在很可能是变革的前夜,这时一动不如一静,等趋势明朗了再做决定不迟。

      中国现在的目标是政治、经济的大国、强国,将来的一定要做文化大国、强国。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上来看,恐怕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要这个趋势形成了,按照忙总的话说,只要身处其中,就会随着大潮乘风破浪。

      随口胡说了几句,仅供参考。

      • 家园 醍醐灌顶!

        本来我准备说一些诸如“进去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想进来”给楼主参考的,听君一席话,我很受启发!

      • 家园 眼界高远!多谢指点!
        • 家园 我也觉得您应该坚持下去

          冒昧提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是社会的现实?

          您所在的单位未来三五年内的人事变动是社会现实;您所在的学术圈未来十年间的学术热点也是社会现实;中国未来数十年间的兴衰国运也是社会现实;未来一百年这个世界的天下大势,也是社会现实。您的学术,想和哪个层面上的社会现实接轨?

          或者我们换一个问法:您觉得,在您的学术领域里,未来一百年中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可能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点会成为热点?从某种角度上说,学人对这些点的关注必然会受社会关注的影响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较大尺度上的学术热点,必然对应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最迫切需要。把握住这样的点,何愁不知窗外事?而蝇营狗苟,纵近在户牖之下,岂可成眼界之拘?

          而且,您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尊夫人对您的理解,您称之为“纵容”,呵呵。。。家和万事兴。得妻如此,正可为后顾无忧之本,勇猛精进之资。何自惑如此。

          另外,自前帖看,君之为友者,多是昔日同窗,诗书之辈。而中国之大,生民亿兆。市井之间,所思所虑,君其识之乎?文人相轻。读书人的那点拆烂污,儒林外史,道之尽矣。而屠沽之辈,仗义之行,未称于世而忠恕在,不见于史而大义存。君所谓“社会现实”,若非百世生民所思所欲,岂复有他?是故,近取诸身,远考诸史。虽居斗室,而天下不出掌中。纵箪食瓢饮于陋巷。正添其乐,何忧之有?

      • 家园 多谢多谢!
    • 家园 这个问题要问的是你自己

      说到底,你要问自己你羡慕不羡慕那些“博”来的生活。别光看那些为人称道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代价的。想得到的多你就要付出的多。如果羡慕别人的光鲜,你就要准备承受后面的黑暗。问题在于你自己觉得是不是值得。只要羡慕,有准备吃下那光鲜后面的果子,最好的办法还是扑下身子改行。否则,这条虫子会不断的咬你,结果就变成最悲惨的生活:想要的没得到,得到的不想要。

      最没谱的话就是这个“人生能有几次博”。人生要是到了孤注一掷的程度,无论是怎样的结果都是不幸的人生。每每看到这句话,都觉得看到的是赌场上输红了眼的赌徒把自己所有的身家押在赌桌上。赢的人当然有,可更多的是输。所有考试前拼的平时一定没好好学习,所有“博”上生意的人一定不会做生意,所有想发财的人一定没有生财之道,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的所有都有例外,人们听到的最多的也常常是这些例外。

      规划其实是人生中最没用的东西,随便那个高考语文及格的人都能写出一堆堆不同的规划。真正的关键在执行的能力。简单说就是依托优势,发现潜能,利用机会,目的是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必要去改变。

      • 家园 我也搏过,可能力度不够

        我也搏过,可能力度不够。

        我在挣钱、管理工作等方面,都搏过,累得一身病,这两年才刚刚有所改善。有了安稳的生活、经历了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再读书的时候,已经可以心平气和。

        当然,肯定和那些职场里“你死我活”的斗争的强度还是差一些的。

        兄所言,我也虚心领受!

    • 家园 多谢以上诸位!

      多谢诸位指点!

      有河友认为,我这个年纪以及相应的学习工作经历,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又有河友认为,我可能对虎大和忙总有仰慕之心;还有河友认为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活着,也有河友觉得应该先浅尝,事实和我预想的差距很大。除了关于虎大、忙总二位认识方面的误解(或者责任在于我表述有岐义)以外,其它的这些,其实俺也是心知肚明的。

      有一位河友说:既然研究历史,反而不能以史为鉴,属于教育的失败。哈哈。此言甚当,又甚不当。

      我主题帖里说明:我在对古籍的研读过程中,对古人经历和思想深入体味过程中,出现的这上困惑。区区几个友人,(虽然也有饱学之士,)但能撼动我的价值观、主见,根本不可能的。

      其实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想固守学术之隅,可学术是什么?学术应不应该和现实契合?前一个问题,是问题,也是无答案的问题,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价值取向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答案,至于为了学术而学术,为了理想而学术,做好自己的本职,这话既可以经历时间的考验,同时却又是我面临困惑的根源!

      以上面一位河友所言为例,她说自己觉得北上广学风浮躁,有些人拿着几百万的项目经费做着狗屁不是的东西,而自己自备干粮为国奋斗,显然是一种不公!确切的说,这样的想法,我是十年前就有的。而且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着固守自己职业道德的价值所在。但是,公平与正义虽然是全人在努力前行的动力或目标,但真正能实现吗?对于学术界的不公,实际是未能跳出圈子看问题:国家对于知识份子的政策,我觉得与清代的政策关系最近,只不过通过目前科研机构、高校的体制内评价体系,达到政治角度的(近乎完美的)效果。此不深言,阅者自知,历者自知。

      作一个有良知的知识份子固然重要,固守自己纯洁的学术价值观固然重要,但我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学术(当然也是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处理。我坚持一个观点:对于人生、社会(从某种角度说,其本质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未有切肤亲历,不能深入其中,却从故纸堆、洋观点的角度生出发出自己的诸多认识,并且又自认高深或以之为世之绳准,不过固守一隅、矜私奋智罢了。

      前帖所言“知行合一”关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要不要承认社会现实存在的必然性。不承认的话,(如学术界名利场等)事实发生的根本原因(或说因缘)是什么?承认的话,自己又当如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毕竟十几年受教育和坚守的价值观是必定要受到挑战与动摇的)以上的认识,也是我联系古来文人、学者诸多人生经历而产生的这些困惑。有些学人敬仰的古之大学者,清儒多有知训诂而拙于义理者,明儒又多师心自任而蹈于空疏者。虽亭林诸人强调学行合一,而真正践行的又有几人?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在研究期间、研究之后与世相合者,又有几人?

      倘对于眼下浮世诸多现象中蕴含的价值、内涵、缘由等有深入的认识与思考并不深入,或不能联系历史明了其间的内在关联,则拙见以为学术清高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于世何补?于己何补?(此间所论研究,以社科基础研究为主,或者说是我所从事的从史研究)或有学者自以为清高,实不知其已蹈虚。此种价值观,是否值得坚持?

      倘学者需承认现实,先要学会并玩转游戏规则,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自己坚守的学术道德与学术价值,则过程与目标、动力与追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个张力的弥合或消失,是对我这种(孤处独吟的)单纯的十数年文史研究工作者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以《中庸》所言为例:“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宜尔妻孥。 ”此间所言,确能指点迷津。但是,到底应不应该接受这些?

      言语至此,接触到了我自身问题的最核心:当初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而选择了一条清静的读书之路,(当然我不是“书呆子”,我通过自己的“自留地”顺应经济形势解决了一般读书人所面临的物质生存境遇)现在,我的价值观、生活观,都在自己的读书过程中、人生体验过程中,遇到了重大的挑战。

      子曰:四十而不惑。(惑而不解,其为惑也)

      鄙之所惑,所见者在职场,所以如此者,则在学行之思!

      以上陋见,冀获批评!

      (可能是我情商太低,对于别人非常轻松或者已经践行多年的事情,我却要用十几年的读书和时刻的思考,才能发现,至于能不能实现自己的转变,可能就是一个修身结果的问题了。)

      通宝推:威尔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