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些事实以及其他 -- 史文恭

共:💬478 🌺5477 🌵16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五六十年代,日本普通人的生活也不咋样吧
        • 家园 有不少人被、文革失去的十年动乱的十年所所迷惑

          天真地以为没有文革中国早就超越四小龙了、也不看看现实、好好想想、今天天朝经济能起飞关健是中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那么是谁用什么方法、以一穷二白的底子领导中国人闯进工业化的、世界上有几个走工业化的国家的代价比我们低、更何况中国的国际环境那么险恶、中国之后有工业化成功的国家吗?太祖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在勒紧裤带造两弹一星保中华安全的同时、打好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原始基础、是让小学生干大学生的工作(拼命)是何等的艰辛、太祖站得高看得远。而之后的某伟人是坐亨气成、与前者比干的是杀鸡取蛋的活、让大学生去干小学生的活、短视啊!

          所以只能是先让特权阶层一部分人先富、随后再让这部分人更富、然后立法保护私人(大多数是窃国榨民的贼)资产、今天的社会现实还不足以证明吗?

          通宝推:扬子鳄,
    • 家园 文气不顺

      读起来很别扭,因为几个反驳根本不成立,反而让大家看了更加不认同。文革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争个你死我活没必要。但是改开三十年发展到今天,社会矛盾之大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说是不折腾,但是底层百姓可不管,底层的官僚更是为所欲为。

      国家需要调整,对文革的反思不代表全面左转,但是我们也要重新认识文革,那是一个过于强调精神的年代,而现在的年代是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层面反而一败涂地。不要以为花花不会开在中国,分配上的极大不公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如果执政者看不到这一点,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最近几年的事件此起彼伏,有人说九十年代更厉害,我也认同。但是你九十年代再怎么闹,政府的公信力那是没得说,现在的政府公信力何在?执政的合法性何在?

      文革确实闹的很凶,可为什么政府被砸烂了很多次,但政府的公信力却没有下降;现在的政府办公大楼越来越豪华,政府却已经被民众视为贼寇。有些东西是需要去好好沉思的,当每一个反抗政府的人都被视为英雄的时候,政府却要靠不折腾和道德的血液来维持,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

      通宝推:南门桥,
    • 家园 “选择”性“失忆”和“选择”性“失实”的妙用

      “选择”性“失忆”和“选择”性“失实”是一些人坚守自己的“观点”评论历史和现状的基本共同点,尽管他们正在面对面地“斗争”着呢。

      对文革,老人们都健在啊!(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哪),他们都是过来人,问问他们吧,那些切肤之感绝对会胜过那些“理论家”的数字堆积的。

      对现世,更好办了。每个国内的平头百姓和真正爱国爱民的精英都是活见证,他们的切肤之感也绝对会胜过那些“理论家”的文字涂抹的。

      不过,那些把头埋在沙下的“驼鸟”,和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对上述人群的见证绝对是无视的。

    • 家园 一味用历史上的某些缺点来掩盖现实中的尖锐矛盾是没有出路的

      楼主可以很不喜欢文革,但是如果目前的贫富分化的趋势不能确实以相对和平的方式逆转的话,那么这个矛盾一定会以比文革猛烈的多的形式解释。这是中国历史的规律,不要指望有什么所谓的时代新方法来改变。

    • 家园 我来写写我所记忆的1976年的生活吧

      当时的我家的情况是:家在北京,父母是中央事业单位双职工,三班倒。两人都是技术工人,都属于车间的主力,经常被临时叫去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我上小学一年级,家兄上五年级,奶奶(临时户口,没有任何收入)和我们一起住。

      1)住房:五口人住一间19米的房子。这间房子是一个三居室单元中的一间。另两间分别住着三口之家。5+3+3=11口人公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只是厕所而已,不是现在的卫生间)。单元没有厅,只有过道。没有暖气,冬天烧蜂窝煤。有一次轻微煤气中毒。据说在还没有我的时候,我家也中过一次煤气。那次很玄。老哥(嗯嗯,当时还是娃娃)半夜突然哭了起来,老妈起身就晕倒了。老爸知道不对,躺着没动,看好了,起身,忍住在晕倒之前打开了窗子。我嫂子也中过一次煤气,给送到海军医院高压氧舱救回来的。做饭也是用煤炉,不少同学负有回家后把炉火烧大,好让父母回家后可以马上做饭的责任。后来什么时候换的液化气记不清了,应该是80年代了。

      2)吃:吃饱是没问题的,好不好就各人评价吧:肉是每天买2毛的(那个时候的猪肉很肥),基本是我和哥哥吃。蛋肯定不是每天有,牛奶是没有的,其他菜和副食记不清了。偶尔能吃次鸡或鱼(带鱼、黄花鱼)。食用油都是肥肉炸的猪油。曾经经常性地给四川的叔叔寄猪油。当然,永远的记忆是每年冬天的大白菜。瓜子花生这些是要到过年凭购货本才能买到的。随便吃要到自由市场开放以后了。

      3)穿:记不清了,大致上是拣哥哥的,补丁肯定是有的。冬天总是会把脚冻得生疼。

      4)收入:记不清了,但父母的工资肯定不到每月每人50元。每月还要给姥爷寄5元。

      5)其他:开始有一台电子管的收音机,后来因为收电费太多,卖了,换成一个晶体管用电池。电扇、缝纫机、自行车、照相机一件没有。老爸的手表是不是那时候已经买记不清了。

      跟周围其他家庭比,收入应该差不多,但因为人口较多(当时我父母的同事一般是一到两个孩子,但要负担老人的很少),生活水平偏低。

      ----------好日子来了-----------

      1977年普调工资,开放自由市场(时间存疑)。1978年的除夕夜,我家第一次摆上了大条的鲤鱼和一瓶葡萄酒。这是最好吃的年夜饭,到现在都没忘。

      • 家园 很多人还为回到公有制,搞什么红歌呐喊

        现在这一套需要改,过去那一套也真不行

        不能生活在幻想中,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 家园 76年,俺记得太祖去世

        上海台风内涝,俺外公同年去世。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读了忽然很想流泪

        即便到了八十年代,我们家姐弟三个读书,父母也都算是中央单位的工作人员,但我们的外公外婆和奶奶都还在,所以生活还是很拮据。所以那个时候我有一个算是奇怪的念头:读书不好就不能穿好衣服,而所谓的好衣服也就是没有补丁的衣服而已。

    • 家园 我觉得统计数字方面还需再完善些

      做类似的纵向比较,我觉得可能引用的统计数字的年份应该更多些,只用间隔一二十年的两三年作为指标,逻辑上并不是非常严密。

      最好是每年的统计数字都有,如果做不到,多引用几个关键年度也好,比如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国家全面转入建设)、1957年(大跃进前),1959年(大跃进中),1962年(大跃进后)、1965年(三年困难恢复期后,文革前),1969年(文革高潮)、1972年(林彪事件后)、1976年(邓小平的整顿后)、1978年(文革后,全面改革开放前)、1984年(全面改革开放后)。

    • 家园 还好,还好,看到只给教头喂了二颗草

      西西河目前对文革的赞美一片。看到教头的文章真替你担心。目前,文革后诞生的已经35岁,文革后懂事的要40岁以上了,所以目前网络主流都是没有经过文革,只知道文革造反对当官的制约作用,他们很难体验到极端贫困条件下人民的渴望生活改善的心理。我记得我父亲参观大寨回来后说,大寨的精神可学,但大寨的生活太苦,这可是当时全国十几年的标兵。在当时的方针政策引导下,大寨干得再狠,不过图个温饱。前两天在外地出差,喝着大寨核桃露,我们几个经过文革的同事非常感慨,“来,为大寨人再干一罐!”

      • 家园 没有工业化,人口大国是没可能经济起飞的。

        首先是苏联援助了我们工业化。后来是和美国正式建交打开了进入国际的大门。当然再后来改开是历史的必然,只有早做与晚做的区别。文革对于真正的人民生活的改善的破坏作用是有限的。没有上面的三个大事件并大时间点,文革不文革都不能有决定性变化。

        • 家园 有些观点不太同意

          和美国正式建交打开了进入国际的大门

          小Bug是中美建交已经改开了,我知道你指尼克松访华打开中国大门之事。中国从“左转”(靠苏)向“右转”(靠美)是必然的,因为中国在苏联体系里只有当小兄弟的份,毛的理想无法实现,导致中苏交恶,路线斗争引起国家之争,民族危难。利用美国对抗苏联只是策略,就像美国利用中国对抗苏联一样,它也绝不会想到当今中国成为G2。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6年,我没有感觉对美打开大门给中国老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文革对于真正的人民生活的改善的破坏作用是有限的

          这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我父母告诉我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特别是1964、65年物资极其丰富。当然,人口自然增长可能妨碍人民生活的改善。

          • 家园 呵,你当是小孩子一会猫脸一会狗脸那么简单?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6年,我没有感觉对美打开大门给中国老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呵呵,尖锐对抗了20多年,弯子那么好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