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所谓的高铁"音爆" -- 别来无样

共:💬75 🌺12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啊

        既涨见识、又有钱赚,爽!!!]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查了下资料,

      先看看周歪歪咋说的,

      按照国际测试标准,当车速在300公里时,离钢轨1米5,离中心线25米的地方噪声不得超过75分贝。航空航天专家告诉我速度和噪声成5-7次方的关系,如果速度太高,会产生音爆

      他老人家提音爆的时候根本就没提隧道。

      再看隧道音爆是什么:

      微压波噪音(Micro-pressure wave noise,又俗称为Tunnel boom)指在高速运行的列车进入隧道撞击隧道内空气产生高压波,该高压波往隧道下游以空气之音速传递,而形成隧道空气之活塞效应,当压力波抵达下游隧道口且冲出隧道口外,因空间突然扩大,而产生微压波,该微压波经常会伴随着令人不悦的噪音,称为微压波噪音。

      显然和航空航天专家告诉周歪歪的音爆是两个概念。

      再看看来自张曙光的科普《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是这么说的:

      高铁的音爆主要是在列车进入隧道时对隧道内空气进行了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在隧道出口处释放,产生的巨响,就跟子弹出膛的巨响是一个道理。降低音爆,一是列车自身结构改进,例如鼻子加长;二是给加大隧道的断面,并多修通风口;三是在隧道两端设置消除音爆的结构,类似于手枪的消音器。

      说明中国铁路建设者对音爆这个课题是有着充分的研究的。

      最后看看台湾的高铁噪音问题是什么原因:

      台灣高鐵桃園站和隧道就有這個問題,因為沒有相應的緩衝設備,只能限速通過,否則微動波會沿車站動線走上大廳,令玻璃圍幕震動甚至破裂,慶幸國內設計都有考慮這一點.

      所以别吵了,上面的资料充分证明周歪歪就是在胡说,我估计他不知道音速是多少。

    • 家园 高铁最容易音爆的情况是

      两车交,隧道内。

      两车交,相对速度高,350就变成了700公里了。

      隧道内,空气被约束,无法扩张,容易被压缩。

      所谓音爆就是空气的压缩速度超过了空气的扩张速度,临界值就是一马赫,这时被压缩的空气在一定条件下会爆炸,产生巨大的噪音和阻力。

      一马赫在地面是1163公里/小时,高铁两车交的时候是700公里,考虑到隧道里空气密度变化,350是宏观速度,局部的某些点的气流速度会超过350,所以在隧道里两车交的时候有可能在局部产生音爆。

      这也是为什么超高速得磁悬浮要在真空管里跑的原因。

      • 家园 局部音爆产生的噪声相比超音速音爆很小

        飞机超音速产生的音爆,强度大小和飞机的重量长度有关,重量越大,长度越长,产生的音爆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时速350公里的火车要把空气压缩速度推到时速600公里,先不说可能性有多大,产生音爆的部分相比超音速客机,差别也是几个数量级的。

        • 家园 问题是当音爆发生在隧道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时

          危害会被放大。而且这种音爆主要发生在两车的交汇处,产生的阻力对列车而言意味着很大的扭矩,所以危害会被放大多少倍很难说。这个要靠实验证明,不过这个实验不是一般的难做,有点和战斗机的发动机的内流体类似了。

          一般而言对于运行部门来说,应该主要是避免音爆,而不是承担音爆的后果。

          隧道短,高铁可以通过合理调度错开进隧道的时间,但是隧道长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

      • 家园 最好有科普推导,让不懂音爆的诸位见见世面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

        超高速得磁悬浮要在真空管里跑

        如果达到3马赫,那么不仅仅是音爆问题,还有表面空气摩擦造成的高温问题。更不谈超过5马赫了。

        不过那时高铁既不要车轴,也不要车轮,更不要轴承,这些进口品统统取消了。

        航空公司也关门大吉了。

        刘跨越生不逢时啊。

        • 家园 公式全还给老师了。

          咱当年的空气动力学用的还是英文课本。

          所以还得非常彻底,只记得一点点概念了。

          • 家园 记得河里有北航南航搞空气动力学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老兄原来也是道上之人,佩服。

            • 家园 几个月前听搞流体的说

              高铁的车体有问题,高速下的寿命大减,暂时只能勤查勤换

              相关部门也专门请搞空动的去研究过这个问题(铁道部哪有懂流体的啊)

              估计短时间内也没个结果,反正这个车体很不靠谱

              这样看来,降速其实是一种命中注定的选择

              • 家园 可能是高速流体(气体)对车体造成循环疲劳效应?

                日本德国的车体采用不锈钢,皮实,而刘跨越要跑380,电机车轴都要加码,转向架要加重了,为了保持单轴17吨承重,不得不减轻车体重量,就把车体从钢结构改成铝合金结构,结果毛病就出来了。

                勤换车体可是高成本了,而不换要出人命的。

                当年米格25为了超双三,由于钛合金结构不过关,只好采用不锈钢结构。而老美一直以为毛子已经过了钛合金关,直到别连科叛逃才知道毛子根本没有钛合金技术。

                • 家园 是的

                  我是100%的外行,仅仅转述自己能勉强理解并相信的部分,大牛勿笑

                  流体的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机车在高速状态下,会产生不规则的气动拍振力,特别是在侧风的情况下,圆柱体车体侧面会产生不规则的漩涡,反复击打车体,造成车体寿命下降。更要命的是,高铁基本是全程高架,侧风问题十分显著,甚至危险。

                  地表附近的风向本来就复杂,不比飞机,在平流层中四平八稳。所以在高速状态下遇到的气动问题要大的多。这目前还是世界难题。

                  就目前来讲,运营里程数只有设计寿命X分之一时,车体就出现了底盘裂纹的现象。

                  就中国的高速列车的设计水平,目前根本没有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无论河里的人多么赞美,高铁事实上就是赶鸭子上架的产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