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 悠然见南山

共:💬160 🌺808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这里根本的错误太多,

        三峡运行是汛期低水位,枯水期高水位,不是汛期放水,枯水期蓄水。

        每年的蓄水期是九到十月,根本还没到冬季,这段时间来水量还比较大,根本不是枯水期。真正到了十一月以后的枯水期,会根据下游水量放水,当下游水量太低影响航运时会加大放水。在整个枯水期,总体上来说是放水大于来水。

        至于

      三峡冬季蓄水引起的长江下游水位降低,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位高于长江水位,等于两大湖为长江补水。
        三峡建成之前,哪一年非洪水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不是高于长江?哪一年两大湖不为长江补水?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不往长江里流往哪流?难道湘江、赣江流进两湖里的水都到无底洞里去了?

        汛期上游来水量大,为了保持防洪库容,在来水不是很大时当然要加大放水尽量保持在145米,当上游来水过大,影响到防洪安全时,放水小于来水。象去年的七万洪峰时只往下放四万多。

        关于冲沙,并不需要把最大洪峰原封不动地放下去,有个两三万流量就足够冲沙,三峡下游堤防可以保证5万是安全的,所以冲沙与防洪没有矛盾。

        关于蓄水引发地质灾害,能引发说明此地地质本身原来就处亚稳定状态,就象一个大衣橱只有立着放才能推倒,平着放你怎么推也不会立起来。这些亚稳定状态本身就是自然河流下切造成的,随着自然河流的继续下切,灾害迟早都会发生。历史上长江三峡段就有过多次大滑坡:

      长江干流河谷两岸,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滑坡和崩塌,给长江航运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有记载以来的滑坡大部分都发生在新滩、楚王城、兴隆滩、蒿子坪等地,而其中又以秭归新滩为甚。

      新滩滑坡

      据《归州志》卷九乔拱壁新滩重凿碑文记载:“晋太元二年(377年)山又崩,当急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从“水逆流百余里”来看,当时是堵塞了长江,并形成水库,估计当时回水已到现今火焰石、作揖沱一带,堆积坝前水深可达80余米。但坝体不大,其结构比较松散,堵江很短时间就被江水漫顶冲开了。

      据《兴地纪胜·归州》的记载,北宁天圣四年(1026年),新滩山崩。吴省钦《新滩》中说:“天圣间一柱崩六鳖,塞江不流。”又据《归州志》卷九乔拱壁新滩重凿碑文记载:“北宁天圣七年(1029)地震、秭归山崩、石塞江心、水流不能,害舟不可胜记,堵江二十余年,直到皇佑三年(1051年)才疏通。”上述记载说明,从1026年至1029年的3年之中发生两次大的山崩,第一次山崩的原因不详;第二次山崩是由于地震触发的,但地震的详细情况至今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查证。

      据《归州志》卷四记载:“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二十日,秭归州新滩北岸,山源涌出泥潭,山势长裂,居民惊骇逃避,倾之山崩五里,巨石腾壅、闭塞江流、压居民百余家、舟楫不通。”这一段记载明确了崩塌滑坡发生的时间,确切位置系秭归新滩北岸。

      据《归州志》卷四的灾异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夏,新滩又崩,颓民房数十间,压死三百余人。

      1924年、1935年、1958年、1964年、1977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湖北秭归新滩及其后山的广家崖一带都曾出现过不同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但规模都比较小。

      楚王城滑坡

      楚王城为明代秭归县城所在地,位于距三峡枢纽大坝38公里的长江右岸。据《归州志》的记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十二日,楚王城发生滑坡,使当时官府及民舍千余家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房屋倾没倒塌,因此又将秭归县城迁回到秭归州镇。

      兴隆滩滑坡

      兴隆滩位于云阳县城上游14公里处长江左岸。据《云阳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自七月积雨至八月。黄官漕山半崩裂,土石推移,广袤数百丈,址移入江,壅江流,与江中石梁相逼,水石冲激,巴楚商泊上下停滞,列樯待运延袤数里。”滑坡之处原是荒凉的地方,仅几个星期,那里纤夫就达万人之多。为此当时云阳县在这里设立管理机构,因一时生意兴隆,取名为兴隆滩。

      蒿子坪滑坡

      据《峡江滩险志》记载:“牛口西距巴东三十里,北岸溪流两道各积为碛,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蒿子坪山崩,溪流洪大,碎石随流横铺,突增宽广,二碛遂连为一,共成一至大碛。”上述文献记载了现今秭归县与巴东县接壤地段的长江左岸蒿子坪一带发生的一起巨型山崩堵沟,并转化为泥石流把崩积物带到牛口一段的长江河道中,进而形成著名的牛口滩的全过程。

        三峡段近期最大的一次滑坡是1985年的新滩滑坡,
        1985年6月12日,湖北省秭归县长江北岸新滩发生大规模滑坡,这次滑坡被公报列为影响长江泥沙的重大事件。

        公报介绍说,滑坡长约2000米,宽约800米。总滑坡体积3000万方立米,其中滑入长江240万立方米。使该段河床最低点高程由22.5米上升至37.5米。

        这也是在建三峡以前,比建三峡后的任何一次滑坡都大。

        三峡蓄水后,河流下切基本结束,这就不会增加新的地地质隐患。着三峡的多次高位蓄水,把这些未经加固的亚稳定地质隐患都滑掉,库区就会趋向稳定。已经建成多年的大型水库如新安江、丹江口就已经基本听不到再发生地质灾害的事了。

        这就象一堆沙子,你如果从脚底挖,挖着挖着就会塌下来,这就相当于河流下切造成滑坡。当挖到坡度较陡而还未塌时,稍有震动就可能会坍塌,这相当于蓄水引发地质灾害。当坍塌到坡度较平时,震动它也不会再坍塌。

        按照运行方案,5月25号到6月10号正是三峡每年例行放水至145米的时间。
        今年5月10号前就开始加大放水了。

        145米要是没水,三峡还怎么发电?
        这点都搞不懂?到145米上游就不来水了?所谓的到145米时三峡将无水可放,是指到那时三峡无法给下游增加放水,只能来多少放多少或者放小于来。

      通宝推:潜水龙,赫然,侯登科,为什么不可以,酸酸,南山贼,Climb,发了胖的罗密欧,铁手,代码ABC,月光下的尘,东中,
      • 家园 精彩.深刻.

      • 家园 谢谢啊

        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谢谢啊!

      •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你这个伪专家又跳出来,颠倒黑白了。

        你恐怕连土力学里最基本的公式:τ=c’ + σ'tgφ'都不懂,却整天对地质灾害问题大放厥词。

        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兴建三峡工程有利于治理灾害。张博庭则更无耻地大谈三峡工程的地质减灾作用。真是这样吗?

        建三峡水电站之前,1985年的新滩滑坡这样规模的滑坡发生的几率很小,前一次要追溯到嘉靖37年(1558年)。也就是说在建坝之前,这是200百到300年一遇的灾害。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库区河岸经过在几十万年的冲刷下,是相对稳定的。理论上,新滩滑坡这样规模的灾害,下一次发生的时间将是百年以后。然而,在三峡蓄水后,连续引发了两起同等规模的滑坡:千将坪滑坡(2400万立方米)和树坪滑坡(2600万立方米)。按200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他们都是特大级滑坡。短短几年,三峡工程引发了两次百年一遇的大滑坡,你却恬不知耻的说正常!

        巫山滑坡发生时,三峡公司里马跳出来说和三峡工程无关。我看了现场的照片,我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可以肯定,是无关的。可是他们对其它成千上万的有关滑坡却视而不见(数据自己到网上查,遍地都是),进而百般狡辩,这样的行径和畜牲无异。你说的什么理论都是完全不值一驳,我直接引用一段教科书,大家就明白了。

        蓄水位和地下水位升高,降低变化,都可能促成滑坡。

        1、水位升高、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岩土物理、力学发生恶化,岩体内的抗剪强度降低,浮托力增大。水位升高的同时水面展宽,浪峰增高,对岸坡的冲蚀作用增强。因为波浪的动水压力常为波高的1.5倍。

        2、水位降低,处于临界(极限)稳定或接近临界(极限)稳定的岸坡,特别是松散土石或风化松软破碎岩质岸坡,在水位骤降时,由于岩土体中排水不畅,形成滞后动水压力,拉动作用,加上失去浮托力,突发变形,造成滑坡、塌岸。

        3、水位变化,水库“蓄清排浑”丰枯高度,水们经常升降,产生横向冲刷,重复干湿引起坡面变形,导致岸坡失稳。不同库段的水位变幅不同,愈靠坝前库首,变化幅度愈大,岸坡稳定,相对较差。变形的延续时间视水库蓄泄水运动方式,以及岩土体透水饱和时间等情况而异。有些库岸逐渐蠕变,有些库岸在水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突然变形滑移,需观测分析各种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水位变幅、频繁程度,持续时间等等不稳定因素。

        • 家园 许多理论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直接发挥作用

          要么如njyd所说,“你给解释一下这个公式怎么证明了水库三峡滑坡的唯一原因。”只见你提几次那个公式τ=c’ + σ'tgφ',我找一圈没找到你的解释。

          • 家园 说明一下

            土的强度是由抗剪强度(τ)来定义的。抗剪强度不是不变的。它由土的粘聚力(c),正应力(σ)和摩擦角(φ)决定。当土完全被水浸透,专业上成为饱和土的时候,这些参数都会降低。这时,符号变为c',σ',φ'。极端条件下,c'或φ'变成0。这意味着土的强度降低,在受力不变甚至加强的的情况,材料强度降低,就有可能导致结构失稳。这就是边坡被水浸泡后的情况。

            这是边坡稳定分析最基本的公式,想不用,很难。

            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我一直没有解释是因为找不到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

        • 家园 看来你就这水平,只好抬出骂人的话。

            你说的这些与我说的有矛盾吗,蓄水会引发一些本来就处于亚稳定状态的滑坡,开始蓄水期间滑坡当然会增多,你说的“短短几年,三峡工程引发了两次百年一遇的大滑坡,”,这短短几年是2003年7月13日和2004年,这两年三峡水库的水位都是135米。

            千将坪处于长江南边的一条小支流上,与长江主流直线距离约三公里。滑坡发生在2003年7月13日,6月21日至7月11日持续强降雨。据气象部门统计,在这10天时间里有8天降雨,总降雨量达162.7毫米。你就能肯定这个强降雨对滑坡体没有影响?

            据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此论文单位有两个,但署名者中没有日本人的名字,高度怀疑日本只是出了监测仪器和咨询)合作的一篇论文中说:“初步认为,不良的地质结构特叫是层间剪切带的存在,是(千将坪,引用者注)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原因,三峡水库的蓄水和强降雨是促发滑坡的两个重要诱因。”

            关于树坪,处于长江三峡段干流上,查不到发生大滑坡的消息,只能查到“出现滑坡险情”,2004年4月到9月的最大水平位移是280mm,这大概不能算已经发生的特大滑坡吧?你是业内人士,你说说是不是政府隐瞒了这场灾难?死了多少人?

            你自己也说“库区河岸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并不稳定,这点咱们的观点相差不大。但特大滑坡只是在河岸上发生的吗,与岸上的山无关系?或者你认为比河岸高300多米的地方也是河岸?怎么也无法想象,水流把山脚往下淘反倒把山体淘稳定了?更想问的是135米时引发了特大滑坡,以后的蓄水越来越高,到175米反倒没这么大的滑坡了?

            你引用的教科书,没看见里面的

          处于临界(极限)稳定或接近临界(极限)稳定的岸坡,特别是松散土石或风化松软破碎岩质岸坡,
            那个1里面实际上也隐含了这个,只是可能条件要宽些,设想一下,大湖的平缓湖滩上,水再泡,浸的再多,会发生大滑坡吗?

            你那个τ=c’ + σ'tgφ'我当然不懂,我不是干这个的,也没在学校学过。不过边坡或者说滑坡体失稳无非不就是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滑坡体的松散程度,这个是古代形成的,如果不进行人工加固就不会改变,当然也可能无法加固。

            2、滑坡体的重量,这个水多了会加重。

            3、剪切面的摩擦力,进水后摩擦力会减小,

            4、滑坡体的坡度,某些时候是滑坡体下剪切面的坡度。

            这里面,水库的影响主要是2和3,但连续的强降雨一样会有同样作用。

            4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这个坡度,无论如何也发生不了滑坡。而这个坡度是河流冲刷造成的,随着河流的下切而继续增加,三峡正是下切河段。三峡蓄水后,水流减缓,再加上淤积至少水库的下半段的冲刷停止,不会继续下切。不下切河岸包括岸边的山坡度不会增加,只会随着引发的滑坡而减少,这不正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库库岸会趋向稳定?

          • 家园 南京老兄总结的几个条件大致合理

            1,滑坡体的松散程度,这个是古代形成的,如果不进行人工加固就不会改变,当然也可能无法加固。

            --正确,就是滑坡体的剪切强度是在漫长地质年代中自然形成的。

            2、滑坡体的重量,这个水多了会加重。

            --不完全正确,要根据滑坡体的材料和水浸润的程度来判断。如果是没有被水完全淹没的岩石边坡,这样表述基本合理。

            3、剪切面的摩擦力,进水后摩擦力会减小,

            --正确,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水会降低节理面的抗剪强度。

            4、滑坡体的坡度,某些时候是滑坡体下剪切面的坡度。

            --表述的有点含混,我理解是指坡度

            这里面,水库的影响主要是2和3,但连续的强降雨一样会有同样作用。

            --还有降雨或者水位突降时渗流力的作用。

            4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这个坡度,无论如何也发生不了滑坡。而这个坡度是河流冲刷造成的,随着河流的下切而继续增加,三峡正是下切河段。三峡蓄水后,水流减缓,再加上淤积至少水库的下半段的冲刷停止,不会继续下切。不下切河岸包括岸边的山坡度不会增加,只会随着引发的滑坡而减少,这不正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库库岸会趋向稳定?

            --库岸滑坡会最后趋向于稳定,因为岸坡材料的抗剪强度、几何形状和应力状态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你连τ=c’ + σ'tgφ'都不懂,还好意思谈库岸滑坡

            理论?这在土力学里相当于数学的1+1。你现在的样子就是连1+1都不知道,却大谈高等数学。连这个公式都不懂,说起理论来却一套一套的,看来赵本山都得管你叫师傅。

            你接着忽悠。继续。

            日本人你都抬出来了。我好害怕啊!

            难道日本人就不用τ=c’ + σ'tgφ'公式吗?

            我周围有美国人,印度人,韩国人,斯里兰卡人,土耳其人,埃塞尔比亚人,我肯定他们他们都用这个公式。只要这个公式成立,你所说的一切关于滑坡的理论都是狗屁!(欢迎举报!)

            要不你写封信去求太沙基他老人家改一改这个公式?但是就算你写了,一般人他是送不到的。这样吧,你搬到库区的树坪滑坡体上(不用怕,反正你觉得不是滑坡),越是下雨,水位越是高,你越不要离开。住上个三五年,你肯定有机会让他老人家看到这封信。

            加油!

            你不就搞了一堆马甲和一群水军给你献花吗?花再多也没用啊,改变不了你忽悠的本质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是伪专家,当然只会放狗屁。

                俺的学历是公开的,有兴致的人都能找到,所以有人给我封任何专家的名号也只好当伪的了。

                这些东西一定要抬出个公式来?难道常识就不起作用了?你知道这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公式,你给解释一下这个公式怎么证明了水库三峡滑坡的唯一原因。

                关于树坪滑坡体,你也知道加上一句:“越是下雨”。之所以会去监测树坪滑坡体,搬迁居民,不就是知道那里原来就有亚稳定的地质吗?如果水位涨落是唯一的原因,为什么三峡库区不全面滑坡?

                如果得花多就是马甲和水军,水军我不敢说没有,马甲我倒有两个,其中一个连ID也忘了,现在也没法找回来。另一个注册时是为了看注册会员和非会员的区别,也至少半年没用了,用马甲给自己献花,我还没这个闲功夫。

              • 家园 你又用所谓的“常识”来忽悠了。

                你不用公式怎么判断边坡稳定?张口就来?只有你这种大忽悠可这么做!

                我什么时候说库水是导致滑坡的唯一原因?你去查查!倒是你,不停的否认库水对滑坡的影响。

                我在这里就敢说,要是没有三峡工程,大部分已经发生的滑坡,可能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后才发生!

                你现在是不是很高兴啊?又可以忽悠人说,反正要发生,无所谓嘛!

                不过换一种说法你就被戳穿了:没有三峡工程,很多滑坡可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会发生!管够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期间的安全。

                • 家园 你说象新滩这样的特大滑坡要100年才有一次,

                  1982年7月17日至18日,云阳县城东的鸡扒子发生滑坡,滑坡体面积约0.77平方公里,总土石方量约1500万立方米,土石坠入长江河道,直达对岸,最大滑距约200米,由于大量石块坠入长江中,江床淤高30余米,形成了600米长的急流险滩,后经整治才恢复航道畅通。知名的新滩滑坡,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复活滑动,如1026年、1542年和1985年等都曾造成长江断航,其中1026年滑动造成断航21年,而1985年滑坡使其上、下游各110公里的江段内96条船只沉没,长江也因此断航一周。
                    三年等于100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