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 悠然见南山

共:💬160 🌺808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来你就这水平,只好抬出骂人的话。

  你说的这些与我说的有矛盾吗,蓄水会引发一些本来就处于亚稳定状态的滑坡,开始蓄水期间滑坡当然会增多,你说的“短短几年,三峡工程引发了两次百年一遇的大滑坡,”,这短短几年是2003年7月13日和2004年,这两年三峡水库的水位都是135米。

  千将坪处于长江南边的一条小支流上,与长江主流直线距离约三公里。滑坡发生在2003年7月13日,6月21日至7月11日持续强降雨。据气象部门统计,在这10天时间里有8天降雨,总降雨量达162.7毫米。你就能肯定这个强降雨对滑坡体没有影响?

  据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此论文单位有两个,但署名者中没有日本人的名字,高度怀疑日本只是出了监测仪器和咨询)合作的一篇论文中说:“初步认为,不良的地质结构特叫是层间剪切带的存在,是(千将坪,引用者注)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原因,三峡水库的蓄水和强降雨是促发滑坡的两个重要诱因。”

  关于树坪,处于长江三峡段干流上,查不到发生大滑坡的消息,只能查到“出现滑坡险情”,2004年4月到9月的最大水平位移是280mm,这大概不能算已经发生的特大滑坡吧?你是业内人士,你说说是不是政府隐瞒了这场灾难?死了多少人?

  你自己也说“库区河岸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并不稳定,这点咱们的观点相差不大。但特大滑坡只是在河岸上发生的吗,与岸上的山无关系?或者你认为比河岸高300多米的地方也是河岸?怎么也无法想象,水流把山脚往下淘反倒把山体淘稳定了?更想问的是135米时引发了特大滑坡,以后的蓄水越来越高,到175米反倒没这么大的滑坡了?

  你引用的教科书,没看见里面的

处于临界(极限)稳定或接近临界(极限)稳定的岸坡,特别是松散土石或风化松软破碎岩质岸坡,
  那个1里面实际上也隐含了这个,只是可能条件要宽些,设想一下,大湖的平缓湖滩上,水再泡,浸的再多,会发生大滑坡吗?

  你那个τ=c’ + σ'tgφ'我当然不懂,我不是干这个的,也没在学校学过。不过边坡或者说滑坡体失稳无非不就是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滑坡体的松散程度,这个是古代形成的,如果不进行人工加固就不会改变,当然也可能无法加固。

  2、滑坡体的重量,这个水多了会加重。

  3、剪切面的摩擦力,进水后摩擦力会减小,

  4、滑坡体的坡度,某些时候是滑坡体下剪切面的坡度。

  这里面,水库的影响主要是2和3,但连续的强降雨一样会有同样作用。

  4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这个坡度,无论如何也发生不了滑坡。而这个坡度是河流冲刷造成的,随着河流的下切而继续增加,三峡正是下切河段。三峡蓄水后,水流减缓,再加上淤积至少水库的下半段的冲刷停止,不会继续下切。不下切河岸包括岸边的山坡度不会增加,只会随着引发的滑坡而减少,这不正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库库岸会趋向稳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