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 悠然见南山

共:💬160 🌺808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这里根本的错误太多,

  三峡运行是汛期低水位,枯水期高水位,不是汛期放水,枯水期蓄水。

  每年的蓄水期是九到十月,根本还没到冬季,这段时间来水量还比较大,根本不是枯水期。真正到了十一月以后的枯水期,会根据下游水量放水,当下游水量太低影响航运时会加大放水。在整个枯水期,总体上来说是放水大于来水。

  至于

三峡冬季蓄水引起的长江下游水位降低,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位高于长江水位,等于两大湖为长江补水。
  三峡建成之前,哪一年非洪水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不是高于长江?哪一年两大湖不为长江补水?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不往长江里流往哪流?难道湘江、赣江流进两湖里的水都到无底洞里去了?

  汛期上游来水量大,为了保持防洪库容,在来水不是很大时当然要加大放水尽量保持在145米,当上游来水过大,影响到防洪安全时,放水小于来水。象去年的七万洪峰时只往下放四万多。

  关于冲沙,并不需要把最大洪峰原封不动地放下去,有个两三万流量就足够冲沙,三峡下游堤防可以保证5万是安全的,所以冲沙与防洪没有矛盾。

  关于蓄水引发地质灾害,能引发说明此地地质本身原来就处亚稳定状态,就象一个大衣橱只有立着放才能推倒,平着放你怎么推也不会立起来。这些亚稳定状态本身就是自然河流下切造成的,随着自然河流的继续下切,灾害迟早都会发生。历史上长江三峡段就有过多次大滑坡:

长江干流河谷两岸,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滑坡和崩塌,给长江航运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有记载以来的滑坡大部分都发生在新滩、楚王城、兴隆滩、蒿子坪等地,而其中又以秭归新滩为甚。

新滩滑坡

据《归州志》卷九乔拱壁新滩重凿碑文记载:“晋太元二年(377年)山又崩,当急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从“水逆流百余里”来看,当时是堵塞了长江,并形成水库,估计当时回水已到现今火焰石、作揖沱一带,堆积坝前水深可达80余米。但坝体不大,其结构比较松散,堵江很短时间就被江水漫顶冲开了。

据《兴地纪胜·归州》的记载,北宁天圣四年(1026年),新滩山崩。吴省钦《新滩》中说:“天圣间一柱崩六鳖,塞江不流。”又据《归州志》卷九乔拱壁新滩重凿碑文记载:“北宁天圣七年(1029)地震、秭归山崩、石塞江心、水流不能,害舟不可胜记,堵江二十余年,直到皇佑三年(1051年)才疏通。”上述记载说明,从1026年至1029年的3年之中发生两次大的山崩,第一次山崩的原因不详;第二次山崩是由于地震触发的,但地震的详细情况至今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查证。

据《归州志》卷四记载:“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二十日,秭归州新滩北岸,山源涌出泥潭,山势长裂,居民惊骇逃避,倾之山崩五里,巨石腾壅、闭塞江流、压居民百余家、舟楫不通。”这一段记载明确了崩塌滑坡发生的时间,确切位置系秭归新滩北岸。

据《归州志》卷四的灾异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夏,新滩又崩,颓民房数十间,压死三百余人。

1924年、1935年、1958年、1964年、1977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湖北秭归新滩及其后山的广家崖一带都曾出现过不同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但规模都比较小。

楚王城滑坡

楚王城为明代秭归县城所在地,位于距三峡枢纽大坝38公里的长江右岸。据《归州志》的记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十二日,楚王城发生滑坡,使当时官府及民舍千余家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房屋倾没倒塌,因此又将秭归县城迁回到秭归州镇。

兴隆滩滑坡

兴隆滩位于云阳县城上游14公里处长江左岸。据《云阳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自七月积雨至八月。黄官漕山半崩裂,土石推移,广袤数百丈,址移入江,壅江流,与江中石梁相逼,水石冲激,巴楚商泊上下停滞,列樯待运延袤数里。”滑坡之处原是荒凉的地方,仅几个星期,那里纤夫就达万人之多。为此当时云阳县在这里设立管理机构,因一时生意兴隆,取名为兴隆滩。

蒿子坪滑坡

据《峡江滩险志》记载:“牛口西距巴东三十里,北岸溪流两道各积为碛,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蒿子坪山崩,溪流洪大,碎石随流横铺,突增宽广,二碛遂连为一,共成一至大碛。”上述文献记载了现今秭归县与巴东县接壤地段的长江左岸蒿子坪一带发生的一起巨型山崩堵沟,并转化为泥石流把崩积物带到牛口一段的长江河道中,进而形成著名的牛口滩的全过程。

  三峡段近期最大的一次滑坡是1985年的新滩滑坡,
  1985年6月12日,湖北省秭归县长江北岸新滩发生大规模滑坡,这次滑坡被公报列为影响长江泥沙的重大事件。

  公报介绍说,滑坡长约2000米,宽约800米。总滑坡体积3000万方立米,其中滑入长江240万立方米。使该段河床最低点高程由22.5米上升至37.5米。

  这也是在建三峡以前,比建三峡后的任何一次滑坡都大。

  三峡蓄水后,河流下切基本结束,这就不会增加新的地地质隐患。着三峡的多次高位蓄水,把这些未经加固的亚稳定地质隐患都滑掉,库区就会趋向稳定。已经建成多年的大型水库如新安江、丹江口就已经基本听不到再发生地质灾害的事了。

  这就象一堆沙子,你如果从脚底挖,挖着挖着就会塌下来,这就相当于河流下切造成滑坡。当挖到坡度较陡而还未塌时,稍有震动就可能会坍塌,这相当于蓄水引发地质灾害。当坍塌到坡度较平时,震动它也不会再坍塌。

  按照运行方案,5月25号到6月10号正是三峡每年例行放水至145米的时间。
  今年5月10号前就开始加大放水了。

  145米要是没水,三峡还怎么发电?
  这点都搞不懂?到145米上游就不来水了?所谓的到145米时三峡将无水可放,是指到那时三峡无法给下游增加放水,只能来多少放多少或者放小于来。

通宝推:潜水龙,赫然,侯登科,为什么不可以,酸酸,南山贼,Climb,发了胖的罗密欧,铁手,代码ABC,月光下的尘,东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