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茶壶男人与牙刷男人 -- 吴健

共:💬27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茶壶男人与牙刷男人

    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怪人辜鸿铭先生关于男人有一个“妙喻”:“人家家里只有一个茶壶配上几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上几个茶壶的道理?”辜先生分别用茶壶、茶杯来比喻男人、女人,他反对女人与多个男子交往,却公开主张一个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几个女人,他自己就有一个日本籍的姨太太。20年代风华绝代的陆小曼同徐志摩结婚以后,她怕生性风流的徐志摩再同别人谈恋爱,对徐志摩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壶的譬喻来作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是可以公开用的,牙刷是不公开用的”。

      这是著名学者罗家伦在《回忆辜鸿铭先生》一文中写的一件趣事。茶壶、牙刷的比喻是否恰当,女人可不可以同时拥有几个男人这样的问题,我们姑且不管它,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在对待男人是否可以同时占有几个女人这一点上,作为男人的辜鸿铭和作为女人的陆小曼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态度。

      辜鸿铭的话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男人的心态。男人潜意识里总是想让自己变成茶壶,茶壶不仅希望自己有茶杯,而且还希望这茶杯又漂亮又聪明。男人自我肯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事业,一种是爱情。事业的成功可以给男人带来丰厚的财富、眩目的职位、高贵的身份,让他们感觉自己作为一个奋斗者的伟岸;爱情的成功能够让男人体会别人的关注,感受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而男人的爱又多半善变,毕加索一生光是有名有姓的情人就有十七个,就是男人这种劣根性的最好的注脚。当然不是什么样的男人都可以做茶壶,一般来说,有权、有钱、有名的男人因为经常抛头露面,他们比身份平平的男人更具备这种机会。

      而女人则多半希望男人变成牙刷。这一方面是因为女人在爱情上常常比男人专注,另一方面也因为与男人相比,女人在生活中总是更多地处于弱势地位,女人离开配偶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男人。生活中,很多女人不愿意自己的男人出人头地,她们并非不知道一个人出人头地可以给家里带来许多好处,而是害怕男人春风得意之后变成一个“不回家的人”。我曾听一位女人说:与其为别人培训丈夫,我宁可让男人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家是女人的堡垒,女人要想巩固这种堡垒,就必须用自己的温柔或者强硬与男人“斗争”。

      然而,男人成为茶壶也罢,成为牙刷也好,很多时候不是由女人的意志决定的。女人料想某个男人会当茶壶的,最后却做了牙刷;女人认为一个男人会做牙刷的,到头来却偏偏当了茶壶。女人要想拥有自己的牙刷只有三个办法:一是让使用牙刷的嘴巴更有吸引力,让牙刷生出迷恋之心;二是在挑选男人之前先考察一番此人是茶壶坯子还是牙刷料子,如果是后者,哪怕其他方面质量稍微差一点也可以考虑,如果是前者,倒赔你一百万一千万也不要。三是万一不幸碰上了茶壶,先看自己能否把茶壶变成牙刷,能,则尽力去做,不能,就立即放弃,天空不会有永远的阴雨,人生也不例外。

    • 家园 与其讨论男人还不如讨论女人是茶壶还是牙刷?

        女人成为茶壶也罢,成为牙刷也好,很多时候不是由男人的意志决定的

    • 家园 鲜花

      辜鸿铭老先生还是缠足的坚定支持者,并公开表示,自己写东西没有灵感时就摸摸小脚,灵感就来了。

      穿马褂的鸿儒。

      • 鲜花
        家园 辜鸿铭老先生是我极其佩服的一个人

        人家才算得上是博大精深,精通九种语言,其中甚至包括拉丁文。他可是个狂人哪,经常把洋人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教训。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低下,他之所以狂,那是有道理的,有点为国人撑腰的感觉,再说他的知识的确比绝大多数的洋人都来得渊博。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可以也算是强国了。虽说李外长也精通英文,但他对外国记者们是那样的骄狂,出口伤人,这就没道理了。泱泱大国的外长靠话语霸权来对付别人,这总是不大好吧。

        曾试过在网上搜索辜老先生写的英文著作,想买来看看。可是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当时是怎么翻译的,所以在abebooks里也没找着。

    • 家园 hoho

      据说偶爷爷以前是自己开作坊做牙刷的,不知道偶有没有继承点家族传统,不用会做牙刷,但如果能有认出牙刷材料的能力也好啊?

      • hoho
        家园 那花呢

        光是大声赞好是不够地,红艳艳的鲜花也是要送上地。

        你的荷兰故事已阅。写得不错,我已经跟该分寨的寨主打过招呼给你加了精了。

        • 家园 请教

          老大指点一下怎么送花吧

          顺便指点一下怎么上传图片吧?还是只能用贴链接的方法呀?

          偶想传点照片。

          • 请教
            家园 秘诀在此

            “回复”的右边有“工具”二字,点击即可送花也。贴图可以点击“加入UBB效果”中的“图片”。上传图片不得超过100K:

            链接出处

    • 家园 请吴先生再费力给白话一下

      下面有为同学说徐是因为飞机坠毁,意外身亡的.

      我想知道,徐先生坐的是啥飞机?去哪呢?为什么去呢?

      • 家园 【文摘】陆小曼悲剧之浅思

        遵命。

        陆小曼悲剧之浅思

        飘儿轻轻

        与徐志摩的命运相关的女人中,要么是获得了世人深切的同情和爱护(如张幼仪);要么赢得了众生极佳的赞誉和倾慕(如林徽音)――都结善果。惟有陆小曼为千夫所指,以一个万劫不归的下场。未曾关注此之前,只在一片历史沉积下来的纷纷权威舆论中,与所有司空见惯的说法一般,仿佛一层遥遥的山岱,听说着这么几个人物的“角色”演绎。他们已然成为了某种单一形象的代言,就好象戏剧脸谱中的忠奸善恶――泾渭分明。

        也许是受到这些强势舆论的影响,陆小曼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轻佻、奢靡、浮华的女人,除了美貌便一无是处。对于花瓶式的女人我向来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从来没有去正眼关注过。但一个意外的机会却使我对陆小曼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认识。

        那是一天适合游逛的日子,在一个极其喧嚣的大商场底层,我毫无目的的翻阅着架上的图书,《徐志摩传记》,《林徽音文集》,《陆小曼……》,我的目光停留在了这本书上,也许是从来没见过有人为陆小曼专门写过什么,也许是对她的了解一片空白,我不由得好奇,便随手翻看了前面的扉页,本来只想仔细瞻仰这位“红颜祸水”的美貌,却意外的看到两幅山水画让我一下子提起了兴趣。这是两幅陆小曼的作品,从来不知道陆小曼的山水造诣竟不是寻常之辈!没有它们我很可能象对待架上其它的书籍一翻而过,但我决定买下了它,我想了解这个陌生的女人,尤其是一个被舆论诋毁了一辈子的女人。

        自古红颜多命薄,皆因男儿无好汉!历史是人写的,中国的历史却是男人写的,在男人写就的中国历史里,女人的记录寥若星辰,多少才女俊杰皆埋没于民间,泱泱大国有才女子岂就史册之中的几人?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是男人写的,在男人的意识里,英雄伟业方可入册,女流之见不屑一提,除非是才华智慧实在难以抹杀,绝妙到无法侧目之时才勉强承认,却也要加以编派些不堪的故事附载其身,以安心理深处的不平衡。能够记录于正史的多半是政治型女性,这些政治型女性又无一不被描写成凶神恶刹的男人婆,而在野史中的女性则多是烟花青楼,或者爱情悲剧中的女主角。

        历史从来都不真实,正因为人们自身挥之不去的过于浓烈的感情色彩,所谓的人情道德伦理。一种对喜爱之物的狂热激情必然导致对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以或多或少的偏见和偏执。使其成为它的附属物而失去其作为独立存在部分的客观审视,由此导致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极端歪曲。

        要比较真实的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由三种人进行描述:一些当时热爱他们的人描述;一些当时憎恶他们的人描述;一些当时与之无直接关联旁观者的描述;再结合历史特定的人文环境综合分析才可能得出对一个历史人物相对真实的认识。然而历史总是难以做到以上几点,因为社会中话语权的不平等,并不是各方面的评论都能被保存下来,被留下的成为历史记载的舆论往往都是当时社会的权威话语,因此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耳闻只能用“传说”二字最恰当。事实真相很可能完全不被知晓,这便是历史最可怕的地方。

        陆小曼奢侈挥霍一直被世人舆论针砭,也是遭人非议最多的罪证之一。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造成这个结果的客观原因,那就是陆小曼豪门出身,在家中还是独女,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视若掌上明珠的娇宠中。当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时,对她本人来说这种方式完全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举动,就象一个从小清苦惯了的人将节俭成为一种习惯一样,你不能据此说他小气,那是由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当“门不当,户不对”的时候,伦理观念才会发生冲突和激化。才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正是为什么会有不同阶层存在的原因之一。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生活方式又常是互不相融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归属于自己的阶层。要破跃就必须打破本阶层的常规和观念。

        当然徐志摩也是出身豪门(其实这种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喜好也正是徐志摩与陆小曼情投意合的客观条件之一),但是徐家人并不接受陆小曼,并很快断绝了他们的经济来源,让一些富家子弟自力更生会是多大的生活变故,这才使得这个矛盾激化开来。要知道最初进入徐家生活的几个月,徐家给他们的生活也是很排场的,但当时由于徐家未彻底与他们决裂,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明显。再次,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出身名门,对陆小曼几乎是有求必应,宠爱有加。陆小曼始终是生活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过的一直是奢侈排场的富人生活,在她的意识里根本没有金钱的概念(徐志摩也是如此)。以这个名目一味的谴责陆小曼恐怕无法令人信服。而这种无谓的谴责给予陆小曼的也太多了,就如将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原因完全推卸在小曼身上同样让人不可思议。徐志摩急着北上的直接原因有一个就是为了赶上林徽音主讲的一次讲座。但是世人却只将矛头指向陆小曼,由此可见人们对此二人天差地别的极端好恶了。

        陆小曼是让人眼红的,在未嫁之前已是社交界首屈一指的名流,素有“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之誉,凡见过陆小曼的人无不被其风采倾倒。那时真是追的捧的数不胜数,怎料一嫁与徐志摩之后,那些平日里对她怜香惜玉的人全部倒戈相向了,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这人言可畏的社会里,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人淹死。这恐怕也是个性醇厚的陆小曼始料未及的。这其中是什么缘故呢?当是爱之深恨之切?从追慕时的追捧到得不到之后的嫉妒种种大同小异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吧。男人的心胸实在大不到哪里去。很多的表面现象从常规逻辑上找不到原因时,往往从深层心理上却能得到答案。

        在婚恋生活中,陆小曼很难不让人失衡。陆小曼一生所嫁二夫皆是极其出色之男子,有家世,有学问,有地位,有品貌。不论前夫王赓还是后来的徐志摩都为之神魂颠倒。如此堂面上的光彩全让陆小曼一个人给占了。树大招风,一个人太过招摇了,怎不让人嫉妒?只是,不管男人或者女人,一旦心理失衡,便极愿意做那些落井下石,踹上一脚的事,这也正是陆小曼最失败的地方,因为她太天真憨傻了,太缺乏城府和心计了,所以她不懂得世俗中阴暗面的力量。过于率性的她不懂得藏锋纳芒的道理。

        在个人风采上,陆小曼更具备让人嫉恨的资本,她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不仅能诗会画,还兼擅京昆,法语和英语。看过陆小曼的几幅山水,才发现陆小曼是个富于艺术天赋的女子。能画好山水的女人凤毛麟角,能作毫无匠气的山水在人群中更不多见。不过也难怪,不是才艺俱佳又如何能赢得如此众多男子的迷恋呢。

        陆小曼的悲剧当然与她的性格有关,陆小曼是感性的,她具有艺术家典型的率性特征,却理性不足(而她所欠缺的这点正是林徽音所具备的)。她的敦厚,率性而为,“才艺有余,毅力不足”,任性,敢爱敢恨,敢于离经叛道的种种宽仁和前锋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却成了潜藏的祸根。尤其是身上富家小姐的弱点是导致她悲剧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环境则是导致她悲剧下场的根本原因,换做现在这个比较开明的社会,人们应该不会如此看待她的个人问题了。但是太过招摇的行为在中国任何时代都会是一样的下场。

        • 家园 白话不好,瞎掰

          http://money.business.sohu.com/20050308/n224574573.shtml

          陆小曼接受了她那个时代最好的教育。她的工笔山水颇有宋人院体画风,亦富灵气;她的文笔清新婉约,亦富才气;她能流畅地翻译英法文学作品,一幅油画习作在学校展览被访客以二百元买走;她能歌善舞并擅长京昆,国外曾有演艺公司汇给她5000美元请她去拍电影。这样的女儿,父母自然宠爱,娇纵。与陆家来往的人非富则贵,教会学校里的同学,又几乎都是贵族小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小曼,逐渐变得娇气,任性,而且养成了奢糜的生活习气。她爱打扮,爱交际,是北京,上海两地的名媛。与王庚结婚以后,小曼的小姐脾气和她所热爱的生活方式引致了一些家庭暴力的情况发生。当温柔体贴,风度翩翩的绅士徐志摩一出现。小曼与王庚的分手就在所难免了。

            小曼冲破重重藩篱与徐志摩结婚以后,徐家是不怎么愿意接受这个媳妇的。徐家是海宁的富商,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在离婚以后成为徐家的义女,徐家人总是把他们离婚的帐记在小曼身上。住在徐家的时候,小曼吃剩下的饭要志摩吃,上楼梯,要志摩背,每天一觉睡到中午,除了吃就是睡。不要说徐家人反感,就是志摩本人也觉得心烦。两人回到上海生活的时候,徐家也不再给予经济援助了。

            陆小曼爱吃精致的菜肴,喜欢夜生活,她赶舞会,听戏票友,打麻将,每天一直要玩到下半夜才肯回家。有点像现代人每晚到海鲜酒楼用餐以后再到KTV包房唱通宵那种架势。她不是坐台小姐那样性质的交际花,她所有的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他们租了一套豪华公寓,每月100大洋,14个佣人整天在公寓进进出出。开销之庞大可想而知。

            小曼身体不好,总有病痛缠绕着她。没有半天是消停的,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她请朋友翁瑞午为她按摩理疗,在翁瑞午的引诱下,小曼抽上了鸦片。徐志摩不忍心看着爱妻痛得打滚,也默许了她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要知道,这位留洋绅士在回国的路上还曾经抓过一艘贩鸦片的船呢,想不到后来自己的妻子伴着烟灯的时候比伴着她的时候还要多得多。

            为了支撑这样的家庭生活,徐志摩很辛苦,连小曼自己的母亲也非常有意见。小曼每月至少要支出五六百元大洋,基本上等于现在每月的25000――30000元。徐志摩讲学,授课,撰稿,倒卖古董字画,搞房地产中介,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四处奔波赚钱。

            1931年11月18日,烟榻上的小曼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又发了小姐脾气,抓起烟灯就往徐志摩脸上砸过去。徐志摩走出门,从此再没有回这个家。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免费搭乘的一架300马力的小飞机失事,撞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机上三人全部遇难。徐志摩死得很惨烈,头部有一个洞,肋骨两处重伤,脚被烧糊了。

            徐志摩的早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跟陆小曼颓废的生活方式有关的。他去世以后,小曼的生活无以为继,请胡适代为周旋,每月要求300元生活费。徐家意给付200元,每月支取。但是小曼放弃了这笔钱。她选择了和翁瑞午同居,鸦片烟瘾一直折磨她到解放以后才戒除。青春就这样一丝一缕地随着毒烟消逝了。朋友们很难得见到她,即使见面,也都在烟榻旁。陆小曼慵懒地握着她的烟枪,牙齿已经脱落了,一说话就看见她漆黑的牙床。直教人为这个曾经集财,才,貌于一身的佳人扼腕叹息。

            从陆小曼的家世,师承来讲,她本来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名人,美术,书法,翻译,文学等方面她都有发展的潜力,但最终却没有任何建树。盖棺定论,她仅仅只能被称为一个名媛,而决不是画家,诗人,书法家,翻译家等。

            放荡则功不遂。她的理财方面更加乏善可陈。可以说,她的人生是比较失败的,她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幸福的前提。不仅是接近毒品,选择任何颓废的形式混天度日都将让人生里一切美好的事物望而却步。

          • 家园 写得不错!
          • 家园 陆小曼这样的佳人应该是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啊

            她的一生本似流星般的璀璨,后来成了恒星就没意思了。

            • 家园 个人观点

              你发了三篇,我也回了三篇,但是,不是对称的发的。

              纵观您的观点,似乎是徐志摩的错误,有个始乱终弃、天道报应的意思。那小兄弟我就给您瞎白话一哈。为什么我说我是小兄弟呢?最后我会说。

              首先,说徐陆,不要掺和别人。外因再大,也是由内因而起。人家胡适咋就知道和老婆相守一生呢?难道说胡是撒旦在中国的代表,最可恨的人?恐怕解释不通吧。

              梁家人很反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徐林的。你要真觉得为陆翻案,合适说徐林,那么,小兄弟不才,梁家后人还能联系上。自有地方把这个事情说明白。

              您所引的“飘儿轻轻”的文字,只在www.zhs2008.com上见。在文物界来说属于孤本。我本人比较孤陋寡闻,那么就您所引用的文章,我说两句儿。

              “陆小曼奢侈挥霍一直被世人舆论针砭,也是遭人非议最多的罪证之一。”花钱咱不怕。只要有钱,爱咋花咋花。红岩烈士纪念馆里不乏豪门子地。人家也是不拿钱当钱。退一万步说,我有钱,爱怎么花怎么花。可是,吸毒就不对了。从林则徐开始,中国人已经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一个受过教育,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吸毒,我真是服了YOU了。拜托,自己有钱吸毒也就算了,靠爱人的钱吸毒,真是爱到浑然一体了。徐家比陆家有钱,婚后,徐挣钱养家,徐为什么就不吸毒呢?真是想不开。

              “陆小曼一生所嫁二夫皆是极其出色之男子。”这也是作者的无知。徐死后,陆跟谁了?难道是寡居么?我要说委身毒品贩子,也太龌龊了。但一个人好吃懒作,自甘堕落到一定程度,也是让人吃惊的。难道还要别人都夸你不成。

              “在个人风采上。。。”潘玉良什么出身,人家怎么就者名了?这京昆在那时候就是卡拉OK,能唱,说到天也就是个麦霸,没啥希奇的。法语和英语么,人家在外国留学过。河里见过洋市面的人多。你就是个文盲,在国外呆两天,那口语说得也比土博士地道。看水平,要看文字。陆小姐可有赛金花的文字么?可有朱生豪的翻译么?啥都没有,不就是张嘴么。

              为啥我是小兄弟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然,此句是玩笑。以上也只是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 家园 不然怎么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浪啊。虽然说咱吃过的饭要比你吃过的盐多,走过的路要比你过的桥多,但跟兄弟比就显得落伍了。

                这人呢都是环境所造成的,每人世界观形成时的年代都不同,各自的阅历,出发点也不同。所以拿徐林恋这个公案来讲呢,梁家后人的看法跟其他文人不同是极正常不过的。

                说到吸毒的事,今天各个国家也都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沉溺其中,没钱还吸不起呢。咱虽然没吸过,但也曾听说那是一沾上就戒不掉的。陆小曼是怎么吸上的咱也不知道,还是宽容点就当她是错交损友,误入歧途吧。

                阿兰兄弟年纪轻轻见识已是不凡,写出的东西有条有理,真是不简单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