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姓与氏,并附秦之赢姓起源 -- 横槊赋诗

共:💬26 🌺7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姓与氏,并附秦之赢姓起源

    姓与氏

    ---附秦之赢姓起源

    在现代汉语中,姓与氏是一个概念,然而在战国以前,却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这一点在阅读古文献时很容易因为与今天姓氏的概念混淆而引起误解。姓,应是起源于母系氏族制,是出自同一远祖的血缘集团的名称;而氏是在父系家长制确立完善以后兴起的血缘关系的标志。《说文》有:“姓,人之所生也,因生以为姓”(这已经为考古所证明,西周金文“姓”与“生”为同一字,金文中“百姓”作“百生”)。氏是姓的分支。同一姓可以分化为不同的氏。中国古代氏的起源往往是由祖先的地位高贵而起。

    姓与氏关系最确切的记载见《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这里众仲的回答很明确,天子分封土地给臣下后就要“命之氏”并给出了“氏”的三种起源:一,“以字为氏”,即以祖父的名字作为后代的“氏”;二,“以官为氏”;三,“以邑为氏”,即以祖父的封邑为“氏”。此处,无骇曾为鲁国卿大夫,官职位司空,曾统鲁军灭亡极国(见隐公二年),立有大功。因此死后鲁隐公赐其后人以无骇的字“展”为氏。而无骇本人显然不会姓“展”。

    此外同一姓可以因为其他因素而不断改变“氏”。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鲁卿叔孙豹出使晋国,会见晋的执政卿大夫范宣子。范宣子问“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并说:“昔丐(范宣子之名,原文外句内亡,为古之丐字,今字库无此字)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这里范宣子(其姓为“士”姓)自叙的族史其“氏”随朝代更替而有所变化。

    姓与氏有区别的另外一例是战国田齐(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其祖先本是陈厉公之后,按春秋时陈国为妫(音归,一声)姓,但是田氏为齐卿大夫时以“田”为氏。一般认为古音“田”“陈”音同通用。以“田”为氏即以祖先封邑为氏,属上述第三种情况。

    我国古代的姓大多从“女”,如“姬”,“姜”,“妫”,“嬴” 等,这也是母系氏族的残留,同姓之族大多分布于较近的地域。以秦之“嬴”姓为例,春秋时嬴姓的诸侯国除秦外还有:黄(今河南潢川),江(今河南息县),徐(今安徽泗县),钟离(今安徽凤阳)等,这些诸侯国大多分布于淮河流域(除秦,梁两国例外)。《左传?昭公元年》“周有徐,奄”,杜预注“二国皆嬴姓”。按徐,奄二国极为古老,不但远在秦立国以前,甚至早于周之立国。商周之际,二者皆东夷大国。东夷族分布主要在今江苏,山东,河北以至辽宁的沿海地区,以鸟为图腾,有时又被称为鸟夷。春秋时的郯国(今山东郯城),也是嬴姓(有称为己姓者,按莒国亦为赢姓国,有时也作己姓,可见己与嬴或为一姓),《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访问鲁国,自云是“少(白皋,音浩,四声)之后”“我高祖少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这是嬴姓属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族的确切记载。

    商族祖先亦属于东夷鸟图腾部族(参见本人另一文《殷商史话-王亥的故事》),商之甲骨文中称东夷为“人方”,相当尊重。商末,东夷族强大内侵,如上文中的奄国(今山东曲阜)所处为商早期的都城。周武王克商后,东夷一度臣服。然而武王死后,周公摄政,管叔鲜,蔡叔度,纣子武庚与东夷诸国不服,发动叛乱。周公东征,“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史记?鲁世家》)。此后周又多次对东夷用兵,西周后期的青铜礼器师(上宝盖下袁,字库无此字)簋所刻铭文载:“正(通“征”)淮尸(通“夷”),欧孚(通“俘”,下同)士女牛羊,孚吉金”。这里注意两点,一是周对东夷用兵,俘虏了大量的人口,二是俘虏了大量牛羊。第二点说明东夷是以放牧牛羊为主要生产方式,亦即畜牧业。而《史记?秦本纪》载秦之祖先非子也因善养马畜牧而为周孝王“邑之秦”。则秦很有可能是周在对东夷战争中俘虏的东夷部族迁于西北,为周畜牧。同样,与秦共祖的赵国祖先造父也是以善御著称。秦,赵的共同祖先蜚廉及其子恶来“俱以才力事纣王”。所谓“蜚廉善走”(以上见于《史记?秦本纪》)决不是蜚廉是长跑好手(河南殷墟出土有大量殉葬马车,可见当时马车已很流行),而是蜚廉也是因驾驭马车的“善御者”而为纣重用。蜚廉也因与商同出于血缘关系较近的东夷部族才能被重用。(这一点与后来注重异姓通婚并且重用异姓的周有很大不同。)

    综上所述,从古文献与考古两方面看,秦国嬴姓很有可能是出自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族(我国古代西方各族没有以鸟为图腾的,主要的畜牧部族羌族以羊为图腾。)

    元宝推荐:沉睡的天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先秦的氏相当于后世的“房”吧

      不是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的说法吗。五代以后,就可以根据封地官职什么的新立一个氏了。

    • 家园 驳文中关于带偏旁女字首的为母系氏族残留说法

      我国古代的姓大多从“女”,如“姬”,“姜”,“妫”,“嬴” 等,这也是母系氏族的残留。

      言;姓字偏旁的“女”字源自母系社会,那是无稽之谈。母系社会第一没有文字,第二没有血统。大家参照今天的摩梭族生活关系就能明白。

      不知先生从何得出这样的结论。请教了?

      • 家园 楼主的说法大概起自康熙字典和段玉裁

        《康熙字典》解释“姓”的时候说“《郑晓曰》姓,字从女生。上古八大姓,姜姬妫姒嬴姞姚妘,皆从女从人”

        段玉裁注解《说文解字》的时候则说“神农母居 姜水, 黄帝母居 姬水, 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會意。其子孫復析爲衆姓。如黃帝子二十五宗十二姓、則皆因生以爲姓也。”

        也就是说他认为“姓”是个会意字,因古代圣人都是单性繁殖“感天而生子”所以从女从生。

        所以女生会意是相当晚近的说法。而现代人再加以引申,当然就得出母系社会来了。

        • 家园 任先生;

          我看把其认作是尊重所生还好些,不一定要认作是母系。最多算是一种推测分析的方式,不谈是否可信,只承认思维是学术思维。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我们知道这些周代出现的姓,在甲骨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线索,甲骨文中妇某的某,常常是代女字旁,但是这个某一般认为是国名,或者地名,而不是姓。那么周代那些出现女字旁的姓,是周代才出现的,商代没有。但是我们只模糊地知道周代可能早期文明不如商发达,是否在周人文明中保留母系残余,我们不好确定。这个主要通过两种手法分析,一种是古代所谓的不知其父只知其母的传说,一种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风俗研究,推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这种手段分析,从论证来说我觉得还能说的过去,只是具体时代性可能要商榷。这就是我给其定性的学术思维。

          客观评价;此文的硬伤是文史错误,如果这方面没有错误,观念问题不算硬伤,我只说他的理解不够全面,任先生刚刚指出了出处,那我就明白了,被误导的成份占多数。我们判断硬伤是指;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错误,比如年代,有无记载等类似的情况。因为上古史时间隔的太远,资料难查,如果要求太严格,容易造成观念对立。

          三代的时候,说自己的祖先降生,都是某个女人受了神灵的感孕生出来的,不说他的爸爸是谁。《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古之神圣都没爸爸,这种遗风可能的确和母系遗风有关,但仅仅是遗风而已。

          因为我们从三代创生其母为人其父为神来看,是族外群婚。群婚是什么情况?古书有记载,女娲和伏是兄妹通婚,还有母子通婚,父女通婚存在等等。这样的话,往往孩子出生时找不到父亲在哪里,因为不知道那个时间这位父亲大人正在跟哪位女士通婚。所以孩子只好跟着母亲,于是母亲带孩子就成了惯例。

          这种情况在最初查阅史料的前人史官那里感觉很不好解释。我国的传统你是清楚的,讲究礼仪廉耻。古人觉的没有个确实的爹不够意思,所以要把一些神给人格化,不知爹是谁便只能说是神。一来二去我国的神仙们子女就越来越多。

          不只是这些,古代有观社尸女之风,每逢春日社祭,男女杂会,就会有不少女人怀孕,生下孩子来,往往不知道爹是谁,无奈之下只好继续给神仙们戴帽子。

          包括我们的圣人,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那个时候,野合之风还是合法的。但是司马迁把一些说法给改了,那时还有不同的说法呢 。

          比如;孔子母征在,游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己往梦交,语:‘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如果照这个说法解释就是;征在参加桑林观社,和不知名的男子发生了关系,怀了孕,生了孔子。如果夫子不是被叔梁纥承认了,恐怕我们今天又要多一个有神仙爹的孔圣人。

          神是大家共同的神,而且是没有姓氏的。后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给神们造姓氏,把他们人格化。比如帝喾,本来是上帝,后来成了人王,于是,契、后稷、尧、挚都成了他的儿子。后稷的老妈叫姜原,后稷的族姓却是姬。契的老妈叫简狄,有娀氏任姓,却姓子?为什么都是帝喾子却姓子姓姬?

          有解释是这样说,因为黄帝本来是就是上帝,是神,女人生个孩儿没爹就安在他头上了。当然这么说也是推猜,这一块属于学术难点,甚至有人说黄帝是女人。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资料实在有限,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远古也罢,上古也好,前人史官都行,费这么多功夫给那些历史名人造神解决爹的问题,就为一个目的,只要是人,怎么都得有个爹。这是万世都改变不了的铁律。

          先生刚刚解释为单性繁殖,请问您自己相信吗?孙猴子那么牛还得从石头里蹦出来啊,好歹以后还能解释石头生的他。凭空出世的孩子是绝对没有的。铁木真的祖上也是女人在外面被神临幸生的他们祖先啊。

          不管是人是神,只要有爹而不从母,那么母亲还是没父亲尊,不然为何非要找个人作孩子爹?而且还都找神仙?我们看电影就经常听这样的台词;这孩子从小没爹。。。没爹他哪来的?其实说的那个没有就相当于不知道。人家说那时候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不知”,不等于没有,主要是,爹是肯定有,但不知道是谁,是哪一个。没法查,所以只好找个神灵给安上 。

          有古书的时代已经是父系了,没爹是发生在哪个时代不好说,但是的确没爹,又不能没有,所以就找个。而且,父系时代照旧有野合之风,照旧有没爹的孩子出现,只好继续给孩子们找爹。所以重要的一个理解就是,没爹不是这孩子不需要爹就能横空出世的意思,而是不知道爹去哪了,不知道爹是谁。又找不着,只好这么办。

          另外,这样的猜测虽然算学术思维,但前提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母系的产生应该是上古之前这没错吧?不可能是周朝建立后才有母系,那个时期有史书可以求证,男人当家,所以这是统一认识的了。既然是上古才是母系,既然是母系产生姓从母。我的问题就是;据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周代才出现女字偏旁的姓,怎么扯到上古或者远古的母系上去的?

          接着另一个问题也必须解决,扯到母系也行,单性繁殖的解释在学界就没得到过认可,拿来做依据也不是不行,但我们也先得说服自己吧?这个世界上就算真有神仙,也得有个异性神仙和他结婚才能生小神仙啊。

          • 家园 咱们祖先还是蛮老实的,找神仙爹而不是处女怀孕生子
          • 家园 淑语,你真是妙人,看到这句,笑倒

            这个世界上就算真有神仙,也得有个异性神仙和他结婚才能生小神仙啊。

            ----神仙应该懂克隆吧

          • 家园 关于孔子

            比如;孔子母征在,游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己往梦交,语:‘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如果照这个说法解释就是;征在参加桑林观社,和不知名的男子发生了关系,怀了孕,生了孔子。如果夫子不是被叔梁纥承认了,恐怕我们今天又要多一个有神仙爹的孔圣人。

            其实光看《史记》的话,孔子根本就是一个私生子。而孔老爹既没有认他,他的母亲颜氏一直到死也没告诉孔子谁是他的爹。

            《史记》的原文如下: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於防焉。

            这里的“野合”,一说为在野外交合,另一说则是没有正式婚姻关系而交合。所以孔子很可能是经典的贵族一时冲动和贫贱女子一夜情的狗血剧产物。

            叔梁纥死掉之后,葬在防山。颜氏一直不肯告诉孔子他的老爹的墓在那里。无他,颜氏和叔梁纥没有正式婚姻关系,不算孔家的人。

            颜氏死后,才有人告诉孔子他的父亲是谁,墓葬在哪里。结果孔子热血沸腾,将自己母亲的遗骨迁到防山与父亲合葬。这在当时也是不合礼教的。但孔子由此认祖归宗。为何结果如此?最大的可能就是叔梁纥的大儿子孟皮(皮通跛,孟皮即瘸老大之意)残疾,而且孟皮也是庶子,无法继承叔梁纥的家业。而孔子十五有志于学,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所以让其归宗。

            先生刚刚解释为单性繁殖,请问您自己相信吗?孙猴子那么牛还得从石头里蹦出来啊,好歹以后还能解释石头生的他。凭空出世的孩子是绝对没有的。铁木真的祖上也是女人在外面被神临幸生的他们祖先啊。

            “单性繁殖”云云,不过是一句玩笑话罢了。MM 不必当真。

            • 家园 任先生请进;

              我说任先生啊,你老人家这一回复我下班回家赶紧就查资料,本打算接你下一回合的PK,谁知道您啄磨个玩笑,害俺还刨几小时的书。这事闹的。

              • 家园 抱歉抱歉

                论坛文章,随手写个俏皮话,让 MM 受累,真是过意不去。向 MM 郑重道歉。

                • 家园 问任先生安

                  兄乃玩笑,妹何偿不是戏说?先生如此郑重,以后怎生相处?客气过头岂不是催客上岸吗。。。。

                  呵呵,问公子安,丫头纤纤正式向版主大人报道,望公子提携,吾习史日浅,尚不得要领,公子才高,若能指点一二,妹当恭手叩谢赐教之恩。。。。。

    • 家园 借贵宝地问一下,ccthere是不是被墙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