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共:💬673 🌺3839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于冯我也不怎么认同,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拍贺岁片的导演

                  他的人品我更不认同,尤其是他当众骂记者,公开骂网民的做法。我看的只是他的作品,不是他的人品,就像我喜欢看美国的NBA一样,要是看人品的话,NBA就不要存在好了,科比还是个强奸犯呢,我看的只是他精彩的球技与激烈的比赛过程,以及无法预测的比赛结果。

                  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河南人,小时候也挨过饿,对待发生在1942年的那场饥荒有一定的认同感,我更想看到的是那场饥荒发生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我只是想从中看到我想看到的东西,至于导演想借电影来传播什么理念,想宣扬什么东西,那不是我关注的方面,一个成年人的思想一旦成型,不会轻易因为别人的说教而改变。如果他说的对了,我也许会认同,如果是胡说八道,那会让我更进一步认清某个人或者某种势力。

                  历史有时候就像是一个人,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不想只看到光明的一面,我想看到的只是历史的真相,我想看到历史最真实的一面,我觉得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会走好将来的路。

          • 家园 呵呵,俺姐好眼力,马二这是抛砖引玉,啥也不说,引着人说,

            自有挨球显摆的二逼冲上前说16年后的事,

            要是冲出了乱子,那跟俺没关,

            要是引出了民意,嘿嘿,那老子俺是大圣摸西。。。。。

        • 家园 那您还不如看电视剧《金陵秘事》呢。

          也挺有意思。

      • 家园 看央视的电视剧

        有点梳理建国史的意思。你不说几句吗?

      • 家园 【讨论】

        昨天刚看过,1942,我承认,这部片子超出了我原来对冯小刚的认识。我原来想看“少年PI”的,晚上只有两场,去晚了,最合适的时间没票,只好选择看1942.

        我原想,冯小刚的水平,拍这类电影,恐怕会达不到标准,但客观地说,这部片子基本上成功了,超过了冯小刚过去的水准。

        在某些地方,我真的被深深地打动了。

        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挖掘出了中国过去总是被有意无意遗忘的灾难史或者天灾人祸中普通人真实的一幕幕。

        而且就剧本思路来说,放在了一种严格的政治批判,民族批判中,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尽管骂的是国民党,但在普通人的感觉来说,几仟年到现在,中国的政府都是一个操性,更严格地说,中国人都是一个操性。

        当然,就政治批判来说,还是容易的,更别说骂的是国民政府。

        就民族批判来说,恐怕更容易惹出巨大的是非来,因些,在这灾难中,片子也描述了许多的人的,乡亲的美好的一面,让我们在天灾人祸中看到许多温情而残酷的一幕。

        从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刘震云和冯小刚试图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并深化,于是在片中出现了基督教的神父。但这个线索在行进到一半的过程中,嘎然而止,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是没办法展开?

        神父最后将巨大的心灵痛苦和疑问抛向了上帝。

        似乎在质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灾难?

        恰恰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思想的高度仍然有所欠缺。

        另外,我觉得这部电影仍然是明显的冯小刚过去的痕迹。

        冯小刚电影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明显的电视剧的痕迹或者说相声剧的痕迹。无论他将场面做到多大,你仍然能看出这种相声剧的痕迹。

        而且,就导演的思维来讲,冯小刚的思维和另一位导演冯小宁的思维是一个模式的,尽管冯小刚好象有“叛逆”的一面。

        所以,就这点来说,剧本安排了很多的线索,比如逃荒的乡亲们,政府,军队,时局,好象从多个角度来还原这场面灾难的全景面目的,并且在全景面目的各个方向上给予了尖锐的批判。

        但这种安排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我们真的能清楚地在一部电影穷究出产生这种悲剧的历史根源么?

        换句话说,如果一部电影试图穷究出产生这种悲剧的历史根源,那么,这部电影本身从一开始是否承担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的意思是说,我觉得,一部电影想表达或者揭示的,应当是我们心中一个已经确定的主题或者认识。

        只是这个主题或者认识,在我们心中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而一部好的电影能将其从这种模糊状态深刻地挖掘出来,告诉我们——个确定。

        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如果不政治宣传片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观众心中,产生了另一个模糊——这些人都饿死了,我们应当怨谁呢?

        怨上帝?

        怨国民政府?

        怨基层官员?

        怨中国军人?

        怨日本人?

        所以,一旦产生政治批判,固然尖锐,但永远也不会深刻。

        而民族批判,我们更原意同冯小刚一样,相信灾难中的温情主义。

        人性批判?我们没宗教,而且一开场,一个中国神父就宣称——为什么你们遭灾,因为你们是异教徒。并且将对灾难的起源的质问扔给了上帝。

        所以,这部片子很不错,但没有达到让人震聋发愦的地步。

        这也就是日常的中国式思维所能达到的一个极限了吧。

        • 家园 为什么你们遭灾?因为你们是中国人!

          我想这可能是冯小刚内心真正的想法,也是这部电影所要传递的想法。

          既然这是事实,我想,在某种意义上,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历史延续五千年而不断绝?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每到民族和文明的危亡时刻,总有人奋不顾身,献出血肉,拼死一搏。抗日战争,是中国的苦难史,也是抗争史。在人类的文明中,从来看不到有哪一个民族有中国人这样抗争的不屈不挠。

          公知们和jy们尽可以站在所谓制高点上,以中国人的苦难作为他们的食粮,然而推进中国前行的人是没有时间理睬他们的。

        • 家园 我觉得这种苦难题材不需要什么震聋发愦

          而且冯小刚在表现手段上非常克制,没有因为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就把人吃人这样的镜头搞上来。我们民族对苦难的遗忘是有理由的,因为不遗忘就太痛苦;而且也谈不上遗忘,千百年的循环时刻提醒啊!而且要质问我们民族对生命和尊严的选择,我们不够格,没有设身处地,我们不够格。

        • 家园 1942和鬼子来了相应成趣

          这两部电影其实殊途同归。

          在客观效果上,它们都讲了同一个故事------如果没有TG,或者没有一个与TG性质相同的组织,那抗战会变成什么样。鬼子来了是从沦陷区的视角讲这个故事,而1942则是从国统区的视角讲这个故事。

          所以说,1942在客观上,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通宝推:邻居大哥,kmy1810,
        • 家园 根源有什么难说的,就是空一格同志不把人民当人看

          史料说得很清楚,灾年中央不但不赈灾,反而以抗日为理由继续征粮,这个跟三年自然灾害的原因恐怕还不一样,跟花园口决堤背后的心理因素则是一致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